#腦中風

影音/腦中風檢查區 可增3成復原機會

影音/腦中風檢查區 可增3成復原機會#腦中風

臉部表情不正常、雙手也無法舉高,62歲的李先生出現疑似中風症狀,消防人員趕緊通報醫院,並將他送醫。到院前腦中風治療小組早已在急診室等候,緊急幫李先生施打「血栓溶解劑」,把他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幸好及時送醫治療,現在的李先生幾乎沒有後遺症,不管是走路散步或跑步都和正常人一樣。為了搶救腦中風患者,北市消防局和多家醫院合作,針對腦中風可疑患者實施通報計畫,從到院前的辨識、通報及送醫,而醫院方面也會預留檢查專區,立即診斷、提供治療,醫師說,若在中風發生三小時內治療,可增加三成以上復原康復的機會。北市消防局表示,這種到院後、提供患者快速通關治療的服務,從去年3月上路以來,已成功搶救20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因此呼籲民眾,若發現家人有腦中風的異常現象,就要趕緊打119,以免延誤治療。優活聚焦:腸沾黏致腸阻塞 腹痛又嘔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1&HN_Yr=0&HN_Mon=0生了孩子牙就壞?原來是牙周病作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4&HN_Yr=0&HN_Mon=0醫訊/正確「呼吸」就能擁抱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53&HN_Yr=0&HN_Mon=0

偷情致腦中風?男疑「馬上風」猝死

偷情致腦中風?男疑「馬上風」猝死#腦中風

台南市一名56歲的李姓男子有高血壓病史,3日他與情婦在台南科技園區的公園幽會,還就地「嘿咻」起來,辦完事後不久李男突然昏倒;檢警研判應是腦中風致死,也就是俗稱的「馬上風」。日本做過一項統計,「馬上風」案例的性行為對象都不是元配,多與「小三」做愛時發生,可能是外遇偷情感到刺激、興奮,容易造成血壓突然爆衝,導致腦血管破裂猝死。(圖:腦中風治療圖)署立豐原醫院泌尿科醫師林修名曾接受媒體訪問指出,做愛是一種劇烈運動,會造成血壓上升、心跳加快,「馬上風」是指在做愛過程中引發腦血管破裂或心律不整等情形。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患者,在性行為過程中會因過度興奮而導致心、腦血管出血,要特別當心。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醫師莊欽翔指出,一般腦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然出現的單眼或兩眼視力模糊,或是半邊顏面、肢體麻木或無力,甚至是突然出現嚴重頭痛、耳鳴、理解、說話能力障礙、步態不穩、眩暈、失去平衡感或協調能力,這些肢體控制失常的情況,都有可能是腦部血管阻塞導致,應該盡速就醫,千萬別以為休息一下就好。要預防出血性腦中風,除了平常就應該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飲食也要注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並避免煙、酒以及刺激性食物。在秋冬之際,更是要注意溫差變化,保暖身體。優活聚焦:●買魚煮湯竟河豚中毒 魚販辯稱不知是河豚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2●藥「越存越危險」!亂服用很傷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3●AV女優示範女用保險套 鼓勵女性保護自己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0

心肌梗塞奪藝人命!「健康搜查隊」追蹤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奪藝人命!「健康搜查隊」追蹤心血管疾病#腦中風

許多人平時感覺身體無恙,就誤認自己健康狀況良好,但其實不佳的生活習慣早已埋下疾病的危險因子,成為健康未爆彈。心血管疾病就是一個例子!2007年台灣知名音樂人馬兆駿、2008年準內政部長廖風德都是心肌梗塞猝死,讓人不勝唏噓。本周公視「健康搜查隊」邀請腦中風專家胡漢華教授、行醫數十年的心臟內科洪惠風主任,以及已逝藝人馬兆駿的妻子Juby、曾經膽固醇過高現在很注重保養的吳敏,帶大家一探心血管疾病的面貌。到底什麼是心肌梗塞?洪惠風主任表示,心臟有三條血管,血管就是負責供應血液給心臟的肌肉,但是血管裡面如果突然有個血塊把它完全堵到,心臟肌肉得不到養分,肌肉就會壞死,這種情況就是心肌梗塞。洪惠風主任說,美國有個研究,研究人員從1948年在佛拉明罕這個城市作記錄超過60年,研究結果發現一件事,不管是心肌梗塞或猝死,62%的男生在發病之前沒有任何症狀,46%的女生在發病之前也沒有症狀,等於發病之前是沒有任何的感覺,不過哪一天要是突發起來,人一下就走了。馬兆駿就是心肌梗塞突發死亡,讓人措手不及,他的妻子Juby表示,四年前我跟他去吃牛肉麵,吃麵的過程當中我們都很愉快,從頭到尾都沒有聽他說哪裡痛、哪裡不舒服,吃完之後他就騎著摩托車載我到超級市場,到超級市場才剛把推車推出來,他就講完他人生的最後一句話,他說「我好暈…」,人就倒下去,就這樣走了。藝人吳敏的丈夫也是心肌梗塞猝死,丈夫的死讓她嚇到,也更注意飲食,不敢吃太油膩的食物,並會定時運動。根據統計,2010年心臟病仍然高居國人死因的第二名,恐怖的是半數民眾第一次發病就是心肌梗塞、甚至猝死,難道心臟病真的事前完全毫無預兆嗎?「健康搜查隊」找到一個案例,70歲的美麗最近覺得身體好像不太對,一走起來路左耳常常莫名發痛,怪異的是只要她稍微休息一下,疼痛馬上不翼而飛,幾次下來美麗決定乾脆去看醫師,最後檢查發現她心臟上面的三條冠狀動脈竟然都已經嚴重堵塞,再晚個幾天她極有可能面臨病發猝死的命運!胡漢華教授與洪惠風主任還提醒,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會引起動脈硬化、心臟病,人體從十幾歲開始就已經一天一天逐漸在老化,因此越早預防越好。另外心血管疾病另一頭號殺手「腦中風」,平均每天奪走近30人性命,面對這恐怖疾病你瞭解多少?你相信即使血壓低,仍有中風的機會嗎?前總統李登輝也有心臟問題,他到底裝了幾支支架?精彩的節目內容都在本周「健康搜查隊」,請於11月20日晚間19:00準時收看。●換了心個性跟著變?健康搜查隊直擊「器捐」問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79●小心「肝」爆掉了! 「健康搜查隊」追蹤無聲器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04●歡歡吃安眠藥助睡吃到洗胃! 「健康搜查隊」帶你對抗失眠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07

中風後黃金期! 半年到一年積極復健很重要

中風後黃金期! 半年到一年積極復健很重要#腦中風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科主治醫師駱逸明表示,腦中風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每年大約新增3~5萬名病患。腦中風指腦血管或腦循環出現異常,導致腦部組織受到傷害所造成的各種臨床表現。包括腦血管阻塞(即梗塞性腦中風)和腦血管破裂(即出血性腦中風,又稱腦溢血)兩種,前者腦血管阻塞的情形較為常見,約佔腦中風的五分之四,其餘則是後者腦血管破裂所造成,約佔五分之一。駱逸明醫師說,一般腦中風的症狀依腦部病變之位置與大小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可能有半邊身體癱瘓、半邊身體感覺麻木、嘴角歪斜、說話不清楚、視力變差、視野缺損、複視、 空間、定向力不足、思考減退、遲緩以及走路搖晃等,嚴重的甚至會產生重度昏迷或是呼吸困難的情形。中風病人在中風後五年內,每100位病患中約有30人會再度中風。而二次中風發生後,肢體殘障程度及後遺症通常要比第一次還要嚴重許多,復發者的死亡率更高達四分之一;如何預防再次中風呢?要注意包括1.危險因子的控制、注意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過高症及注意心臟疾病。2.均衡的營養、控制熱量、低脂低鈉高纖飲食、控制體重、適度的運動、規律的生活、不抽菸、喝酒要適量。駱逸明醫師提醒民眾,中風後黃金期(半年到一年)的積極復健至為重要,影響是否可恢復行走機會的關鍵,建議家屬協助中風患者堅持定期復健治療,讓中風後受損組織功能的恢復較能達到一般可預期的效果。

控制體重、注意「FAST」 防治腦中風

控制體重、注意「FAST」 防治腦中風#腦中風

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20歲以上民眾自述經醫師診斷有中風之比率為1.39%,推估全國約25萬人。其中男性(1.56%)比女性(1.22%)高,且呈現隨著年齡增加而遞增之趨勢;尤其是65歲以上老人,每15人就有1人罹患中風。國民健康局於2007年委託進行的「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追蹤調查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及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4)造成中風發生的可歸因危險達4成,即表示15歲以上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國人發生中風的原因有4成是因過重及肥胖所造成的。BMI≧24的男性發生中風的可歸因危險達46.1%,較BMI≧24之女性發生中風的可歸因危險(32.9%)高。另15歲以上民眾因BMI≧24導致中風之風險是體重正常者(BMI 18.5~23.9)者的1.69倍,而腹部肥胖者(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導致中風之風險亦為一般人的1.47倍。肥胖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依據上述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20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2.7%(男性51.8%,女性33.5%);其中20~64歲過重及肥胖者中,只有將近3成(27.9%)執行減重,近半數(44.5%)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尤以男性較為明顯。進一步分析該調查發現,20歲以上中風患者,近5成有過重及肥胖情形,男性中風患者有52.9%有過重及肥胖情形,較女性中風患者(41.9%)高。另對於已經患有中風,且為過重及肥胖者的個案,是否會因此而進行體重控制呢?前項調查結果顯示,20~64歲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中風民眾,採取控制體重者僅有4成多,仍有進步的空間。衛生署署長邱文達呼籲為了自己的健康,鼓勵大家一起實踐「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技巧,落實飲食健康化、運動生活化的健康生活習慣。中風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2010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達1萬134人。國內民眾的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佔7成左右。由於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的殘障健康。然而,分析中風患者的到院時間發現,卻僅有28.7%的缺血性中風病患於發作後能在2小時內到院。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呼籲民眾,牢記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一、「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二、「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三、「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四、「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國民健康局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配合「世界中風日」宣導,訂於10月29日(星期六)上午9點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辦理「黃金救援123 搶救中風動起來」中風防治園遊會,宣導「搶救腦中風 牢記FAST黃金口訣」,並呼籲國人重視中風預防的重要性,教導社會大眾認識中風危險因子,以及透過維持健康體重,聰明吃、快樂動、戒菸等健康生活模式,降低中風發生風險。

防範腦中風 注意飲食、服藥、量血壓

防範腦中風 注意飲食、服藥、量血壓#腦中風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賴郁凱醫師指出,今年中秋節剛過,秋老虎餘威尚存,每日的門診就不乏有腦中風的病患。為提供腦中風病患全方位便捷的服務,配合健保局開辦「腦血管疾病中醫輔助治療計畫」,讓病患獲得更完善的治療。腦中風主要病因是顱內的循環障礙,造成腦部的功能損傷,其症狀包含了急性的肢體無力感或活動障礙,嚴重的會造成神智昏迷,甚至死亡。在分類上,現代醫學依照其導致腦部循環障礙的原因,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及「梗塞性腦中風」;而中醫則依照發病的症狀,分為「中臟腑」及「中經絡」。賴郁凱醫師提醒有高血壓、心律不整、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在中秋佳節之後,天氣逐漸變冷的秋冬時節,更應該定時測量血壓,規律的服藥,注意飲食的控制。期待民眾均能平安健康,事先防範「腦中風」的發生,遠勝於日後任何的治療。

嚴重頭痛、耳鳴、眩暈 小心腦中風

嚴重頭痛、耳鳴、眩暈 小心腦中風#腦中風

腦中風長期以來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平均每天都有30人因腦中風而死亡。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醫師莊欽翔指出,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機,尤其是中風的機率從三十歲後便會大幅提升,如果又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病史,就要特別注意。當腦部血管阻塞,會導致腦組織功能障礙及壞死,一但延誤就醫,就可能導致動作、聽力、言語的神經受損造成癱瘓,甚至死亡。因此當收到腦中風病人,急診室會立刻啟動對應機制,二十五分鐘內完成電腦斷層掃描,並請腦神經專科醫師共同會診,決定是否施打血栓溶解劑。莊欽翔醫師提醒,一般腦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然出現的單眼或兩眼視力模糊,或是半邊顏面、肢體麻木或無力,甚至是突然出現嚴重頭痛、耳鳴、理解、說話能力障礙、步態不穩、眩暈、失去平衡感或協調能力,這些肢體控制失常的情況,都有可能是腦部血管阻塞導致,應該盡速就醫,千萬別以為休息一下就好。要預防出血性腦中風,除了平常就應該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飲食也要注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並避免煙、酒以及刺激性食物。在秋冬之際,更是要注意溫差變化,保暖身體。

不僅生長遲緩、智能障礙 唐氏症老化問題也嚴重

不僅生長遲緩、智能障礙 唐氏症老化問題也嚴重#腦中風

對罹患唐氏症的唐寶寶來說,大約45歲就已進入老年,造成「老人照護老人」情形,為了因應雙重老化的社會問題。唐氏症基金會舉辦「雙老無憂」全省巡迴論壇,在花蓮慈院小兒科醫師朱紹盈的積極爭取下,東區唯一一場論壇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行,除了花蓮慈院醫護團隊之外,更邀請了台大醫院、台東馬偕醫院、慈濟大學的專家學者共同分享。唐氏症(Down Syndrome)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發生率大約是1/800到1/1000,正常人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唐氏兒是因第21對染色體突變,導致成長遲緩、智能障礙等症狀。雖然很多人會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唐寶寶(唐氏症患者);但是朱紹盈醫師表示,唐寶寶是一份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讓我們有機會跳出一般世俗的框架去看待事情。雖然唐寶患有遺傳病,但若知道他們的特殊與優點,例如友善、節奏感好等,唐寶寶還是一樣可以成為傑出的人,有名的指揮家胡舟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了生長遲緩、智能障礙等症狀,另一項令家人擔心的就是提早老化的問題,唐氏症基金會執行長林美智最近也發現,就讀國三的兒子出現了白頭髮與白斑。唐氏症患者因年齡的成長,老化、退化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家長年紀日益增長,可提供的照顧相對降低,雙重老化凸顯出唐氏症患者家庭需要多重照護服務的課題。因此,林美智表示,希望整合醫療、家庭與社會資源規劃而成「雙老無憂」健康論壇,能讓大家從中得到更多正確的照護知識,也希望當更多人透過論壇了解唐氏症後,能讓整個社會環境進步的速度加快,讓唐寶寶與家屬不再因為雙重老化造成困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