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防治腦中風 衝風特攻隊連橫出擊!

防治腦中風 衝風特攻隊連橫出擊!#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日夜溫差大,導致許多老年人或是三高族群,容易產生腦中風的症狀,而腦中風嚴重者可能全身癱瘓或死亡;為此,台中豐原醫院成立「衝風特攻隊」結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復健科、中醫科等單位提供腦中風病友醫療諮詢及照護,希望能對抗腦中風,讓腦中風的病患醫療品質更加進步。神經內科主任洪良一解釋,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起腦神經組織破壞所引起,一般可分為三種,缺血性(腦梗塞)、出血性(腦溢血)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而缺血性中風是目前最常見的腦中風,秋冬是腦中風好發的季節,若發現有嘴巴歪斜、單側手腳麻木、突然說話不清楚、視力模糊、步伐不穩或眩暈等,即要小心是否有腦中風的危機李明輝院長表示,衝風特攻隊結合了各科醫療團隊的疾病照護,若本身有糖尿病、腎臟病或高血壓的患者都要小心有腦中風的危機;而中風患者日常作息除了自己不方便外,更需要仰賴家人的照顧與支持,且復健的路很漫長,需勇敢面對疾病所帶來的挑戰,才能提升日後的生活品質也能減輕家人的負擔。(圖片來源:由台中豐原醫院提供)

中風前兆:臉歪嘴斜、單側手腳難舉、口齒不清!

中風前兆:臉歪嘴斜、單側手腳難舉、口齒不清!#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時逢秋冬交替日夜溫差大,使得腦中風的病例比起其他時間大幅提高。而根據統計,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名,更是導致民眾失能的頭號原因,對個人及家庭影響極大,所以,對於腦中風民眾可不能輕忽。奇美醫院解釋,缺血性中風是目前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發生的原因是大腦血管本身快速阻塞,或是由心臟產生的血栓、近端大血管血栓脫落而造成的腦栓塞。因此,只要一發現有「臉歪嘴斜、單側手腳舉不起來、口齒不清」3個典型中風症狀,就要立即打119,並最好於發病2小時內送到醫院,以期有更多中風病人受惠於及時的血栓溶解劑治療,增加康復機會與降低殘障等級。

閃靈殺手腦中風 待民眾了解以遠離

閃靈殺手腦中風 待民眾了解以遠離#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二名,而其中的腦中風,發病時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因此腦中風又有「閃靈殺手」的稱號。而奇美醫院表示,雖腦中風可怕,但有徵兆可以提早發現,為「Face-臉-嘴巴歪斜、Arm-手-單側手腳麻木、Speech-說話-突然說話不清楚以及Time-時間-趕緊就醫」,如有以上情況,則民眾要多加注意。奇美醫院解釋,缺血性中風是目前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發生的原因是大腦血管本身快速阻塞,或是由心臟產生的血栓、近端大血管血栓脫落而造成的腦栓塞等,但若能在發病3小時內,使用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可增加病人33%的復原機會。而台灣自從2002年衛生署核准以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發病3小時內之缺血中風病人,至今已經10年。在各醫學中心紛紛成立腦中風中心後,面對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在病發3小時內及時施打血栓溶解劑,就可降低病人日後失能的可性。但因為國人對於腦中風的衛教知識不足,目前全國缺血性腦中風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比率仍偏低,不足2%。因此近年來,政府更結合醫界與民間的力量,致力於腦中風全民教育的推廣,希望讓「搶救中風黃金救援一二三」的觀念深植人心。而奇美醫院說明,所謂搶救中風黃金救援一二三是指,第「一」時間發現症狀;「二」小時內迅速就醫;「三」小時內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希望民眾能夠認識腦中風的衛教知識,以減少發病後全身癱瘓的可能性。

腦中風最愛秋冬時節!民眾得多加注意

腦中風最愛秋冬時節!民眾得多加注意#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來臨,使得腦中風人數增多,因此在這時節,如有慢性病患者或是高齡民眾,得要多加小心。衛生署台南醫院神經內科黃英哲主任表示,腦中風為秋冬季節轉換之際最重要的神經科疾病,且佔據台灣每年十大死因第二位多年,其中以梗塞佔大多數。一旦不幸發生了,常造成可怕的殘障或死亡,不可不慎。黃英哲解釋,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可概分為二大類,第一類為,不易改變的危險因子,如年齡、性別及某些遺傳。第二類為,經由醫療或生活形態可改變的危險因子,重要的如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高膽固醇。而重點就是在處理這些經由生活飲食型態改變或藥物幫助,來減少中風的發生。因此,黃英哲提醒,如真有腦中風的症狀,請一定要盡快就醫,醫師會安排緊急電腦斷層CT檢查,來分辨梗塞或是出血。如確定為梗塞性中風,醫師會視病人情況安排血栓溶解劑、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製劑來治療。等病情穩定後再安排復健治療。

醫訊/認識腦中風講座

醫訊/認識腦中風講座#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報告,民國91年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二,一年因此死去1萬5千多人,是國民身體健康的大患。此外,每年35歲以上的民眾,約有3萬人首次中風發作,進而死亡或殘疾。為了減少民眾因為腦中風所受的傷害與死亡,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特為辦理健康衛教講座「腦中風知識及辨識發作病兆」講座,針對中老年民眾進行衛教,現場將邀請吳靖農醫師主講,歡迎有興趣的當地鄉親踴躍參加。名稱:中風知識及辨識發作病兆時間:101年9月27日(四)上午10:00~11:00地點:協和社區(高雄市鳳山區五權南路231號)洽詢:07-7418151

陸老翁遊台竟腦中風 治療3個月返鄉

陸老翁遊台竟腦中風 治療3個月返鄉#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大陸77歲的李老先生,來台灣旅遊竟然第一天就腦幹中風了,被緊急送醫後所幸救回,不過在台灣治療三個月他很想家,醫生為了安全,就跟一位護士陪他一起搭飛機去瀋陽,讓家屬非常感動。李老先生在大陸瀋陽是有名中醫師,到台灣旅遊,突然腦幹中風,5月8日住進台中慈濟醫院,經過藥物及手術治療了三個月下來,一直靠呼吸器才能維持生命。老先生表達想回家的念頭,但醫生擔心安危,決定和一名護士一起陪他搭飛機,飛機上老先生非常虛弱,但終於撐到家裡保住性命,他非常感激,一家人都感受到台灣濃厚的人情味。老先生的女兒滿懷感激,不斷感謝台灣醫療團隊,對父親的病情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全力搶救;她表示,她父親長途飛行近3000公里,終於抵達故鄉;目前老先生病情穩定,已脫離呼吸器,轉到呼吸照護中心治療。

壯年突發腦中風 有慢性疾病史須注意

壯年突發腦中風 有慢性疾病史須注意#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腦中風好發於65歲以上銀髮族的觀念要改了,現代人因為工作、生活型態、飲食等因素,腦中風患者的年齡有下降的趨勢。日前彰化一名50歲的陳先生,清晨起床時發現自己左臉麻木、左手左腳無力,不聽使喚,緊急送醫經醫師安排檢查,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轉至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署立彰化醫院神經內科林嶸洲醫師說,陳先生經抽血檢查後,發現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疾病,陳先生卻不知道,加上是勞工,長期處於高溫環境、水份補充不足,可能是誘發腦中風的主因,陳先生住院治療10天病況穩定已出院,但仍須長時間的復健與休養,左側活動能力才有機會復元。 林嶸洲醫師表示,腦中風的危險因素很多,只要好好地控制並接受治療,就可以大大地減少中風發生的機會。腦中風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建議定期檢查早期治療,超過40歲以上民眾可以定期安排作免費成人健檢。有心臟疾病例如心律不整或心衰竭應於門診治療,有不良啫好習慣抽菸、喝酒的民眾特別要注意,愈早戒煙,對身體愈好,也要避免飲酒過量造成血壓上升過快,導致腦出血。 另外,有腦梗塞的病史,更應重視腦梗塞再次復發的危險,一定要接受治療,其實部份病人中風前是有徵兆的,如暈厥、暫時性失明、暫時性肢體無力等症狀,有以上情形,就要立即到醫院神經內科門診診治。 林嶸洲醫師呼籲,高危群民眾要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避免中暑;年輕族群要改善不良的生活型態,如電腦族或麻將族宜避免長時間久坐,每小時休息至少10分鐘;一般民眾也要隨時注意身體狀況,適度喝水補充水份,少喝飲料,讓身體更健康,預防勝於治療,不能輕忽。 

預防重於治療 腦中風相關症狀要注意

預防重於治療 腦中風相關症狀要注意#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腦中風是國人第三大死因,一旦發生中風,有約半數的病患會留下明顯的後遺症,甚至造成失能或殘障,雖然中風發作3小時內進行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是目前的黃金處置,但真正能夠接受該治療的中風病患其實不多,大約只有3%~5%的民眾,因此「預防重於治療」仍然是腦中風照護的準則,而搏動性耳鳴也是民眾應該注意的重要症狀。今年七十七歲的蘇女士,過去健康狀況良好,但在數月前開始出現左耳有耳鳴的現象,這個耳鳴的頻率就和脈搏完全同步,在夜晚安靜的時候或是白天運動後常會變得更明顯,此外,她還出現了頭痛和頭暈的症狀。經過詳細的診察,發現蘇女士在頭顱內有一個血管畸形(硬腦膜下動靜脈廔管),並且已經併發了出血性腦中風。由於血管畸形內的血流量非常大,因此隨著心跳,會出現同步的血流雜音,病人也因而感受到搏動性耳鳴。蘇女士後續經過血管栓塞治療後,血管畸形已幾乎不見,而且因為血管畸形發現得還算早,所以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而且半年後追蹤的腦部攝影,腦出血也已完全消失。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主任蔡力凱指出,耳鳴是一個臨床上很常見的症狀,有多種不同的病因、分類和處理方式,其中最需注意的,是區分耳鳴的特質是搏動性或是非搏動性。所謂搏動性耳鳴,是指耳鳴的聲音會和脈搏或心臟的跳動同步,是有節律性的耳鳴;而非搏動性耳鳴則是持續性無節律的耳鳴。蔡力凱主任表示,搏動性耳鳴雖然較少見,但有約一半的病患可能導因於血管畸形(動靜脈廔管)或是頸部血管狹窄,而兩者皆有可能進而發生致命的腦中風,造成血管畸形原因目前不明,在臨床上有一部分民眾是因為該部位發生過外傷;然而頸部血管狹窄則是與三高族群、糖尿病病人等有關,若這類病人有耳鳴徵狀時,應特別注意區分是否為搏動性耳鳴。由於無論是血管畸形或血管狹窄,目前都有機會治療,因此罹患搏動性耳鳴的病人,應即早尋求診療,以避免後續腦中風發生的可能性。蔡力凱主任提醒,民眾若受耳鳴所困擾,應嘗試同時檢測脈搏,以辨別耳鳴的節律是否和脈搏同步,若該耳鳴的確類似搏動性耳鳴,則應即時求助於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醫師,以期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