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煮麻油雞去雞皮 進補不怕發福

煮麻油雞去雞皮 進補不怕發福#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天就要補!天氣冷颼颼,不少人喜歡吃羊肉爐、薑母鴨、當歸鴨等藥膳來驅寒補身,而傳統麻油雞更是不少人進補的經典聖品。熱騰騰、香味四溢,讓人不禁食指大動;但是,若是吃太多,當心有可能進補不成,反吃出游泳圈來!冬天進補聰明吃 避免油膩脂肪囤積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陳冠蓉表示,冬天因活動量減少,因此代謝功能也會降低,加上食用過多的熱量,就容易造成肥胖的情況。而進補食品中的麻油雞,雖然麻油富含維生素E,適量的食用可抗衰老,其中更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但因麻油雞普遍都是經高溫將麻油和老薑片爆香後,加入米酒、雞肉等食材烹調;因此,烹飪過程就涵蓋了過量的油脂、熱量,ㄧ旦多食,就容易造成脂肪囤積。體質進補有別 燥熱、三高族群應當心陳冠蓉營養師指出,煮麻油雞時,多半少不了老薑,因其具有驅寒、疏通經絡的功效。但老薑及麻油都屬燥熱性食材,對於體質較虛寒者,食用後,身體通常比較容易感到暖和;但體質屬燥熱者,吃多了反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尤其,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三高族群對於這些高油、高膽固醇、低纖維的進補料理,應適量為宜,避免產生不可逆的併發症。麻油雞去皮、撈油 健康吃補不燥熱陳冠蓉營養師提醒,民眾要吃麻油雞時,最好將部分雞皮去除,或是起鍋後,等湯涼了,再將上層多餘的油脂撈掉,才能減少攝取過多的膽固醇及熱量。否則,不但沒達到進補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研究:戒煙2年才能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戒煙2年才能降心血管疾病風險#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終進入路跑旺季,當心身體變化,長跑忌逞強。1名40幾歲男性,參加路跑,途中些微不適仍硬撐至完賽,心臟疼痛難受。緊急就醫後竟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立即進行心導管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數日休養後,病患身體逐漸恢復並出院。秋冬清晨氣溫低 最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許育誠說明,患者不是三高族群,無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肥胖問題。不過問診發現該患者5個月前才戒煙。抽菸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研究顯示,戒煙2年後才能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至與一般人相近,呼籲老煙槍及早戒菸,當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路跑賽事多於秋冬清晨舉辦,正好是心肌梗塞最容易發生的時間。氣溫突然變化,加上劇烈運動,都會造成血管收縮,容易導致血管斑塊剝落或破裂,引發心肌梗塞。路跑時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夠敏銳,當身體有心肌梗塞徵兆,絕對不要逞強完賽。胸悶痛、喘 恐是心臟病警訊若氣溫溫差過大,進行路跑、馬拉松的等劇烈活動時要注意,若體力、心肺耐受度感覺明顯下降,甚至合併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的狀況,就要特別小心,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訊,要多加注意並放緩步調。如果休息後還是不舒服,必須儘早就醫。許育誠主任叮嚀,心血管疾病病友運動過程中不要超過體力負荷,隨時補充水分、不要勉強,當出現心肌梗塞徵兆,表示已有缺氧、超出心臟負荷的狀況,應立即休息,若症狀持續要儘速就醫檢查及評估。

天天吃火鍋 38歲女得糖尿病

天天吃火鍋 38歲女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8歲的吳小姐最近常頭暈疲勞及手腳痠麻,一開始以為是天氣變冷、工作勞累造成,但卻越睡越累。抽血檢測空腹血糖達糖尿病標準,三酸甘油脂是正常值的4倍以上。原來吳小姐近一周幾乎每天食用火鍋,造成抽血指數異常。吃火鍋避免加工製品 醣類攝取不超過一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鈞鎧表示,當血糖及血脂過高時,容易使得血管狹窄,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身體容易疲倦,四肢循環不好,嚴重甚至會造成腦部及心臟缺氧。冬天如何享「瘦」?從吃、運動、用藥3方面掌握。吃火鍋時選用清湯湯底,挑選瘦肉片、青菜、菇類、豆腐,避免加工餃類及內臟。常搭配的麵條、冬粉、玉米、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等都屬於醣類,糖尿病病人一餐總量不超過一碗為主。盡可能享用食材原味,減少使用沾料。由原地踏步起 在家也能運動張鈞鎧醫師說明,在家也能運動,可從原地踏步開始。老人家可扶著桌緣或牆壁避免跌倒,心肺功能較好者可配合起立蹲下或開合跳,提高熱量消耗。年紀輕的人可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與肌肉強化運動,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運動頻率1週至少5次,1天至少運動30分鐘。許多新一代的降血糖藥物有輔助減重的效果,若同時有糖尿病及體重困擾,可與醫師討論更好的藥物選擇。建議40歲以上的人檢測血壓、血糖及血脂,若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4、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具三高家族病史,應更早做篩檢,發現異常即求診。掌握上述訣竅就能達到良好控制。

腳踏車運動心電圖 心臟病檢查更安全

腳踏車運動心電圖 心臟病檢查更安全#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8歲的許伯伯近1、2個月感到喘、胸悶,到醫院進行檢查。一般透過跑步機測運動心電圖,或是斷層掃描心血管攝影,看心臟是否明顯心肌缺氧。然而考量年長者使用跑步機不安全,斷層掃描心血管攝影需自費,決定採用運動心電圖負載式腳踏車來評估。腳踏車測運動心電圖 對年長者更安全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柏青表示,檢查發現許伯伯冠狀動脈狹窄,阻礙血液通過,使得攜帶及供給的養分減少,導致心肌缺氧的心血管疾病。採心導管方式在心血管內放置支架,撐住血管、克服血管狹窄問題,恢復心臟功能,改善許伯伯胸悶與喘的症狀。運動心電圖負載式腳踏車,透過騎單車方式評估心臟是否明顯心肌缺氧。檢查方法是讓患者躺著踩踏單車,相對跑步機,坐騎式的單車對年紀大的患者更安全。隨著速度或坡度改變,觀察病人心跳變化。血管若狹窄或阻塞,就沒辦法提供足夠血量和氧氣,這樣的變化會反應在心電圖上。感覺胸口有石頭壓住 恐是心臟病前兆吳柏青醫師表示,心臟病發時,感覺胸口有塊石頭壓著,嚴重的爬樓梯還會喘不過氣,就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肌梗塞前兆、心絞痛等,應該進一步尋求專科醫師檢查,避免憾事發生。一般健檢礙於時間可能會省去運動心電圖檢查,年齡大、有家族病史、長期慢性病、高血糖、血脂、膽固醇或體重過重者,應定期做心血管健康檢查。包括抽血檢驗了解自己是否有三高、心電圖或運動心電圖檢查、心臟超音波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果持續胸悶,應盡速就醫。

洗血脂降膽固醇?醫:治標不治本

洗血脂降膽固醇?醫:治標不治本#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1歲的王先生10年前因心肌梗塞曾接受心血管繞道手術,然而為應酬仍長年喝酒。最近吃完大餐覺得異常疲勞,且有胸悶、頭暈症狀,擔心血管遲早出問題,聽從友人建議自費「洗血脂」,將不好的血漿置換出體外,術後症狀緩解不少。血漿分離術 暫時減少血液發炎、血管硬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表示,王先生患有心血管疾病,血脂較一般人高,但「洗血脂」不屬於健保給付範圍,需自費進行,療程約3.5小時。而王先生因血管硬化,使得血管不好打針,必須找具專業醫護團隊的醫院,才有辦法進行。「洗血脂」即血漿分離術,作法是將體內全血抽出,再移除不良的血漿,再將剩餘的血液成份導回體內。最重要的目的是治療因家族遺傳高血脂的患者,透過洗血脂降低血中濃度,暫時減少血中發炎物質和改善血管硬化。洗血脂只能治標 控制三高才是根本洗血脂並不是萬靈丹,不能治癒高血脂,只能短暫達到降低膽固醇的目的,10到14天後可能就會恢復原來的數值。過程中,除了壞膽固醇被洗掉外,好膽固醇和免疫球蛋白也會被清除。周哲毅主任提醒,洗血脂只暫時治標,嚴格控制三高才是保健王道。仍需透過運動、飲食控制、服用藥物控制三高,也建議65歲後每年檢查一次血脂,若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則建議每年定期檢查。

一天一杯桂圓茶 1個月多吃45顆糖!

一天一杯桂圓茶 1個月多吃45顆糖!#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變得寒冷,立冬宣告冬天到來。許多人偏愛購買熱飲或沖泡飲滋補強身,但市售桂圓紅棗茶、老薑黑糖或柚子茶,單位糖量甚至高於可可巧克力,還沒補身先發福。市售桂圓紅棗茶粉含糖量高達91%,遠高出熱可可的64%,若是每天泡一杯桂圓紅棗茶,相較每天泡等量的熱可可粉,1個月多吃下45顆方糖。熱飲果糖含糖高 增心血管疾病風險果糖於水溶液中主要以3種結構式存在,但甜度不同。常溫時,果糖液的甜度最高可達蔗糖的1.7倍多,但攝氏40度以上時,果糖液甜度反而低於蔗糖。為了維持相同口感,熱飲相較冷飲要加更多的果糖才能維持同樣甜度,每杯可能多喝下5至10克的糖。14.2%每周飲用超過500毫升含糖茶飲者,血壓顯著較高,其心血管疾病風險更是沒飲用含糖飲料者的1.15倍。2016年10大死因中,超過65%的國人死於慢性疾病。每天只要增加攝取1份(355毫升)的含糖飲料,提高83%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提高29%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呼氣多一氧化氮 呼吸道可能發炎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推動研究,透過建立健康生活習慣,並且提升健康危害因子的辨識認知,降低慢性疾病發生及死亡率,也減輕社會醫療負擔。除了造成糖尿病相關飲食因子之外,亦發覺其他致病相關指數。研究亦顯示,小腿粗較易罹患腎臟病、呼氣所吹出的一氧化氮越濃,代表其呼吸道發炎指數較高。建議民眾多注意身體健康,即便只是有些微恙也不可輕忽,及早發現,較能有效改善。

心肌梗塞又胸悶 恐為血糖太高惹禍!

心肌梗塞又胸悶 恐為血糖太高惹禍!#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高齡化、普遍肥胖,讓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女性常常為了照顧家庭,而疏於照顧自己健康。女性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自身的血糖、血壓與血脂,照顧家人的同時,更可以傳達正確的飲食與正確的觀念。更年期糖尿病患者 罹心臟病風險增員林基督教醫院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張永明指出,臨床研究資料顯示,糖尿病患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約2至4倍,甚至有約50%的糖尿病患死於心血管疾病。高齡停經後具保護心臟生理機制的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罹患心臟病風險增加。妊娠糖尿病可能增加媽媽和寶寶的生產風險,也增加將來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機會。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在更年期之後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大幅提高,甚至超過糖尿病的男性患者。記得吃未加工食物、常運動、控制體重張永明醫師強調,心臟病與糖尿病關係密切,血糖太高可能導致血管管壁發炎,嚴重者會造成心肌梗塞。典型的心絞痛除了胸痛外,可能伴隨其他部位位移痛,讓患者有束縛感,壓力或緊急的狀況是肇生原因。胸痛時,初步會進行心電圖檢查,但未必能發現症狀,可進一步運用運動心電圖等檢查。若是關節不好、肺功能不佳或高齡患者,也可以透過電腦斷層掃描,取得清晰的血管影象,協助後續診斷治療。預防糖尿病,選擇未經加工的食物、養成規律的運動和體重控制,都是保持健康的良好方法。

洗腎患者呼吸急促 竟是急性心肌梗塞

洗腎患者呼吸急促 竟是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3歲的邱先生,患有糖尿病腎病變合併慢性腎衰竭,長期接受洗腎治療。某天覺得胸口不適、呼吸急促、冒冷汗,家人緊急送至醫院急診室,檢查發現急性心肌梗塞,立刻進行氣球擴張術,將患者冠狀動脈狹窄處撐開並置放支架,隨後接受緊急血液透析,病患狀況獲得改善,出院後繼續門診追蹤。尿毒症患者 罹心血管疾病機率高開業診所腎臟內科醫師廖宸甫表示,尿毒症(洗腎)病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率高達5成,約為一般人的20至30倍,慢性腎臟病患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周邊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鬱血性心衰竭的盛行率也較高。國外研究統計指出,25至40%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有冠狀動脈疾病,25至35%有充血性心臟衰竭,60至85%有左心室肥大或心室功能減損問題。直接或間接影響腎友心血管疾病的原因,除了常見的年齡、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飲酒、抽菸、肥胖、家族病史之外,尿毒素、體液過多、營養不良、貧血、慢性發炎、氧化壓力、鈣磷異常及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造成的異位性鈣化與腎臟疾病相關。控制血中磷濃度 減心血管疾病風險廖宸甫醫師強調,其中高血磷造成的影響最大。由於慢性腎臟病患排除磷的功能較差,過多的磷刺激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導致心血管壁增厚、鈣化、硬化,是腎臟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主因。想要降低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要減少或戒除菸酒、控制三高(血壓、血糖、血脂)、維持正常體重。尿毒症患者,則需嚴格控制血中鈣磷濃度,避免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並按時服用葉酸與B群,改善營養不良與慢性貧血,亦考量自我需要,配合醫師指示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