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防範秋冬無聲殺手 心血管保健4撇步

防範秋冬無聲殺手 心血管保健4撇步#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在二十四節氣中,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霜降」,霜降已過,立冬將至,對於罹患心臟疾病的病友來說,又到了需要加強抗戰的時候。因為隨著氣溫逐步降低,人體新陳代謝也會跟著變慢,這時若身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管突然收縮,血流供應中斷或血液流通受阻,就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氣溫降低是禍首   心臟血管疾病易惡化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血管病猝死的高峰期,所以冬季需更注意加強自我保健。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心臟內科嚴元鴻醫師表示,冬天對於心臟血管病友而言,是一個嚴酷的季節,尤其是冠狀動脈心臟病以及心衰竭,是容易因為氣溫降低而惡化的心臟血管疾病。因此他提出冬季心血管疾病保健小秘訣,讓病友們一起面對冬天的來臨能提前防備:1)注意保暖/冬天的時候,氣溫下降對於心血管病患的惡化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因子,所以足夠的保暖對於家中長者而言是最重要的防護措施,2)適量運動/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提升體能狀況,規律運動更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但如果家中長者有清晨出門運動的習慣,請務必確保防寒保暖衣物的完備性,儘量不要到過於遙遠的地方活動,以居家周圍的安全環境為主,運動本為追求身體健康,為了運動而賠上性命十分划不來。3)適度進補/適度的冬令進補與清淡飲食,再加上每日量測體重,對於心衰竭病患的水份控制十分重要,平時須檢視家中長者是否有下肢水腫或是端坐呼吸的症狀,對於心衰竭病友的急性肺水腫也可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功效。4)按時服藥/平日長期服用的藥物務必要定時使用,公費流感疫苗的施打可以減少家中長者感染的風險,也可以有減少心臟作工、保護心臟的效果。若家中長者有異常的胸悶氣促症狀,請務必尋求家庭醫師進行進一步的追蹤診治。 

更年期增慢性病風險 落實6點不傷「心」

更年期增慢性病風險 落實6點不傷「心」#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肥胖是所有女性的頭號敵人,特別是產後媽咪、更年期婦女,只要看見一團消都消不掉的脂肪,實在叫人崩潰!事實上,贅肉不只影響外觀,還會導致疾病纏身;國民健康署呼籲,中年婦女隨年齡增長,健康風險也會增加,如高血糖、高血壓、肥胖等慢性疾病,尤其要小心。45~52歲為更年期 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由於女性一生中會面臨多次的生理變化,包括月經到來、懷孕生產和更年期都會受到體內賀爾蒙分泌影響,造成忽胖忽瘦、鈣質流失等反應,而這些都使女性在生理及心理上需要不斷的調適,一旦放任身體變化而不改變生活習慣及飲食,很可能輕易就讓病毒入侵。對此,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表示,婦女在45~52歲這年紀,會因為身體卵巢分泌女性荷爾蒙功能下降,導致睡眠障礙、情緒憂鬱、關節炎及泌尿系統失調等狀況,也就表示已進入更年期,此時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一般來說,最影響更年期婦女健康的二大原因分別是「腰圍超標」、「體重過重與肥胖」。脂肪受賀爾蒙影響 易產生「三高」而不管男女,只要看到一團團肥肉,都會想盡辦法將其斬除,但若經過大番努力肥肉還是「意志堅定」久不散去,多數人便會產生怠惰及放棄心理,任憑它放肆的「肥」下去;事實上,肥胖正是導致三高的原因之一,更年期婦女即使體重沒有增加,體內脂肪的分布也會受到賀爾蒙影響產生變化,導致腹部脂肪增加、臀部皮下脂肪減少,使腰圍及臀圍都大上一圈,再也回不去小蠻腰時代。落實6點保健行動 預防心血管疾病因此定時測量腰圍及臀圍,是提醒自己及預防的好方法,藉此判斷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高低;而國民健康署也呼籲更年期婦女,應落實以下6點保健行動,替健康生活扎根:1)均衡飲食/掌握少糖、少鹽飲食且多吃天然食材及蔬果,保持三餐正常的均衡飲食並維持八分飽即可。2)規律運動/運動為減肥的不二法門,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應維持每周5次、每次30分鐘的中度運動,有效保持體態。3)控制體重/養成每天測體重、定期量腰圍及臀圍的習慣,並時常提醒自己應維持健康身材。4)定期篩檢/人到一定年紀,身體代謝會開始變慢,而疾病也較容易上身;因此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問題、趁早治療,以免小病拖成大病。5)規律服藥/本身患有三高等慢性疾病者,應採取健康的生活型態,並按時就醫、服藥,定期回診追蹤。6)保持愉悅/別以為心情差身體不知道,其實情緒不好、鬱鬱寡歡,身體也會跟著「低落」起來;因此學會正確的情緒管理,並多安排戶外休閒活動,有助身體健康。

大方擁抱乾癬病友!好友相揪來健走

大方擁抱乾癬病友!好友相揪來健走#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乾癬患者常因皮膚外觀紅腫、甚至脫屑,而長期遭受社會大眾歧視與誤解,事實上,醫師解釋,乾癬不具感染力也不會傳染,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台灣至少有11萬名乾癬病友,其中尚不包括許多並未就醫或未確診的人數,實需社會大眾共同來關心。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楊志勛醫師表示,乾癬除了一般已知的皮膚症狀外,也須注意乾癬性關節炎及心血管等共病發生,尤其是乾癬性關節炎是不可逆的,嚴重可能會侵犯身體單處或多處關節,造成關節損傷,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因此,及早治療能保存尚未破壞的關節功能,且避免損壞再度惡化。因應「世界乾癬日」的到來,為提升乾癬的疾病衛教意識,並協助病友度過各項難關,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及台灣乾癬協會將於下月初舉辦「健走活動」,邀請一般民眾攜家帶眷或與三五好友相約前來共襄盛舉,同時也鼓勵病友參與活動並勇敢走入人群,人生才不會「卡關」。活動當天協會將跨界與金牌詞曲製作人攜手合作,首次發表為乾癬病友量身打造的歌曲。詞曲中傳遞病友們的心聲,透過歌聲的傳達,期望獲得社會大眾更多的支持、關心及同理心。另主辦單位不僅提供神秘小禮給每位參與者,民眾還能「邊走邊玩」,參加闖關活動,完成任務的民眾還有機會摸彩抽大獎。期望透過此次健走活動,能喚起民眾對於乾癬疾病的了解,並對患者展開正面、友愛的關懷,讓乾癬患者不再怕怕,勇於張開雙臂,迎向人群。11/1(日)乾癬健走報名詳情請上網搜尋「台灣乾癬協會」。

超越心血管疾病 憂鬱症將成最大負擔

超越心血管疾病 憂鬱症將成最大負擔#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罹患憂鬱症,不僅會使情緒低落,更容易讓人陷入悲觀的情緒中,久久無法自拔,世界衛生組織直指,2030年憂鬱症造成的影響將超過心血管疾病,成為疾病負擔的第一位,並對經濟造成龐大損失。為此,董氏基金會鼓勵民眾,透過憂鬱情緒篩檢,並且適時紓壓,向憂鬱症說不!憂鬱篩檢、適時紓壓台北市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高雄市衛生局、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與董氏基金會,在2000年創立憂鬱症篩檢日,透過篩檢工具及提供各式紓壓宣導方案,鼓勵民眾做憂鬱情緒篩檢與適時紓壓,預防憂鬱症。董氏基金會從2007年起將憂鬱防治經驗輸出海外,與寧波市衛生局、教育局、寧波康寧醫院、寧波市心理衛生協會等單位進行交流,於中國首創抑郁症篩檢日,並已邁入第九屆。今年寧波的憂鬱症篩檢日在寧波市各地進行相關活動,除安排精神科醫師進行諮詢外,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聯合會徐西森理事長,也應邀前往寧波市指導與分享臺灣經驗,並以「員工心理健康與紓壓」、「網路成癮與心理危機干預」等主題,分別進行心理健康講座及工作坊。失眠、嗜睡 憂鬱症狀這樣記徐理事長傳授簡單的憂鬱症狀記憶法,透過身體與數字的結合,來引導思考,將身體分為頭、眼睛、嘴巴、四肢、心等部位,用以記住憂鬱症的9大症狀,包括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絕望感、失眠、嗜睡、眼神呆滯、吃太多、食慾不振、行動力遲緩或情緒低落等,如此一來民眾就能輕鬆記住憂鬱症狀。董氏基金會從事憂鬱症防治及心理健康促進工作超過17年,持續發展多元方案對民眾進行憂鬱防治宣導教育;今年也於網站上推出「線上篩檢心行動」,歡迎民眾一同上網玩遊戲檢視憂鬱情緒。

除了運動還有這一招!賈永婕分享蔓越莓秘密

除了運動還有這一招!賈永婕分享蔓越莓秘密#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大多數人對於蔓越莓的印象,都停留在幫助預防泌尿道感染,但其實,蔓越莓對於人體還有許多幫助。近幾年,蔓越莓的相關健康研究報告在各國研究期刊中接連地被提及,讓這蔓越莓的健康價值被更多人注意;加上蔓越莓即使被製成蔓越莓果汁,仍然能保有獨特成份-初花青素(PACs),可說是好喝、營養又平價的天然保養品!現在,就讓三鐵辣媽代表賈永婕,告訴你所不知道的蔓越莓4大優點!美麗不能等!賈永婕靠喝蔓越莓汁及運動維持好氣色有著「三鐵辣媽」稱號的藝人賈永婕,雖然已經是3個孩子的媽,但依然保持著美麗的外表與姣好的身材,原因除了維持運動的好習慣外,對於內在保養,她更是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就是每天一瓶蔓越莓汁!賈永婕說道,每天固定飲用一瓶蔓越莓汁,不但補充體內營養,還可以幫助自己維持好氣色,兼顧由內而外的美麗。而她也不吝嗇分享蔓越莓的4大優點:1)    養顏美容/長時間處在紫外線曝曬的環境,皮膚容易變黑也變老。蔓越莓汁當中的酚類能幫助肌膚抗氧化,維持好氣色!2)    預防泌尿道感染/每天飲用蔓越莓果汁,其所含的初花青素於預防泌尿道感染及膀胱炎都有所幫助。3)    預防胃潰瘍/對於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固定的民眾,補充蔓越莓汁,可以幫助抑制幽門螺旋桿菌附著於胃腸內,預防胃潰瘍!4)    預防心血管疾病/蔓越莓中的類黃酮素具有高抗氧化活性,可抑制血管內的壞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除了上述4大優點,蔓越莓當中的總抗氧化成分是較高於其他常見水果的,還能改善身體機能,如:泌尿道保養、心血管、腸胃健康及免疫力等,所以又有著「紅色超級水果」的稱號。賈永婕建議愛美女性,除了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如能加上每天飲用蔓越莓汁,保養才能雙管齊下,由內而外兼顧美麗與健康!沒時間準備蔓越莓,或怕麻煩的女性朋友,也可以像賈永婕一樣,選擇每天飲用一杯簡單方便的蔓越莓汁,輕鬆打造由內而外的健康好氣色! 

快吃!英研究:地中海式飲食 可降低乳癌風險

快吃!英研究:地中海式飲食 可降低乳癌風險#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隨著飲食西化,越來越多餐廳推出各國料理來討好民眾的味蕾,當然也有人堅持傳統小吃,拒絕外來食品;不過,根據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選擇「地中海式飲食」對治療心血管疾病、預防乳癌,都有很好的幫助,而這發現也讓不少饕客對異國料理有些改觀。地中海式飲食 還可治療心血管疾病「大魚大肉、配上綠色青菜,再來一鍋熱湯,接著人手一碗白飯,開動!」這是台灣人餐桌上最常見的擺盤,不過偶爾換點口味,對人體可是大大加分,甚至還能降低癌症風險。根據英國研究顯示,採用「地中海式飲食」除了對治療心血管疾病有幫助外,還可減少罹患乳癌的機率,可說是一舉數得。專家解釋,由於目前尚未找出誘發乳癌的原因,但如果女性長期食用高脂肪、低纖維食物,則很容易增加罹患風險;因此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透過飲食調整,而地中海式飲食主要由蔬菜、豆類、水果、堅果及橄欖組成,這類的低脂食物可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預防乳癌。預防乳癌2方法:低脂飲食、規律運動另一方面,要預防乳癌,可從高脂肪飲食轉為低脂食物,平常多吃全麥麵包、胡蘿蔔、南瓜等,有助於排出體內過多的雌激素,阻止刺激乳房組織,對乳房保健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專家還建議,規律運動也是預防方法之一,若每天健走1個半小時左右,可降低1成8的罹患風險,而一周超過10個小時則效果更佳。 

大吃月餅+烤肉 心血管疾病患者恐發作

大吃月餅+烤肉 心血管疾病患者恐發作#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時序入秋,氣溫開始變化,進入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中秋時節民眾大啖月餅,ㄧ攤接著ㄧ攤的聚餐烤肉,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有高熱量的風險之外,鹽分、油脂和含糖飲料過多攝取,使得血壓、膽固醇和血糖升高,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機率變高。因此,心臟外科醫師建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民眾,在佳節團聚之際,也要節制口腹之欲。心血管疾病好發族群:運動少、三高、肥胖南投醫院心臟外科劉殷佐醫師表示,現代人缺乏運動,加上高齡化社會,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菸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民眾,都可能是心臟病、腦中風和主動脈剝離的好發族群。7大原則好「護心」所以,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在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1)控制血壓、注意血壓的變化。2)定時服藥。3)控制發病的危險因子。4)遵守低鹽、低油脂、低糖的飲食原則。5)規律的生活,戒煙、戒酒。6)適當的運動,避免肥胖。7)避免過勞及情緒起伏過大。另,劉殷佐醫師呼籲民眾,一旦發生胸悶、胸痛、背痛情形,要立即就醫,接受心臟血管方面的評估和檢查,必要時盡快治療,才能平安度過中秋佳節。

控糖不再是唯一!糖友也要慎防心血管疾病

控糖不再是唯一!糖友也要慎防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一項研究發現,每5名第二型糖尿病患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幾乎與惡性腫瘤並列頭號死因,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醫師提醒民眾,在控糖之餘,也別忘了要護「心」,以免使自己曝露於危險中。曾因心臟衰竭住過院者 未來有一半風險再度入院「心血管疾病是糖友的殺手」新光醫院內科部徐國基醫師表示,糖尿病患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高,占了所有糖尿病患住院原因的14%,且一旦曾因心臟衰竭住院,未來還有接近一半的機率,可能再度住院。因此,歐洲糖尿病醫學會與歐洲心臟學會最新共同發表的糖尿病治療指引中,也特別指出,糖友治療應兼顧穩定控制血糖及心血管疾病安全性,而這項指引的發布,也使得近年來,全球醫界都越來越重視糖尿病用藥的心血管安全性。挑選藥物 以不傷心、穩糖為原則正因心血管疾病對糖尿病患健康與生命的危害甚鉅,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2008年要求市面上所有降血糖藥物,都必須進行心血管疾病安全性試驗,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醫師表示,像是臨床上常見的DPP4抑制劑類藥物,不僅能控糖,也不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重症與死亡風險。為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糖尿病友,醫師建議民眾在選擇藥物時,應以「不傷心」、「穩糖」為原則,並特別注意是否已通過心血管安全性的試驗,以免因為控制血糖而傷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