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血壓過高不自知? 我最常見疾病之一

血壓過高不自知? 我最常見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合辦2013世界高血壓日「健康血壓與心跳,快樂生活一把罩!」園遊會活動,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林莉茹表示,高血壓是國人普遍但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尤其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除了規律就醫及服藥以外,適當的調整生活型態,更是達成血壓控制的重要關鍵。 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也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年臺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台北市20歲以上高血壓盛行率為21.1%(台灣為24%),全國約有430萬位高血壓患者,20-39歲的民眾高血壓自知率僅為26%,即平均每4個有高血壓的年輕人就有3人不知道自己血壓過高。台北市衛生局表是,可透過「自我健康管理八步驟」達到維持健康的目的,並提醒民眾不要忘記定期量血壓,管理血壓值,以預防及控制高血壓。自我健康管理八步驟為,一、定期量血壓,維持理想血壓120/80mmHg以下;二、定期量腰圍,男性腰圍不超過35吋(90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31吋(80公分);三、控制食鹽食用量,健康的成年人8-10公克/天,高血壓患者,應控制於5公克/天以下(一茶匙約5公克的鹽);四、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五、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維持理想血糖於100mg/dl以下;六、戒菸、少喝酒;七、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八、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心血管疾病之認知與預防,由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三高篩檢(血糖、血壓、血膽固醇)、慢性病照護相關講座及支持團體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相關訊息請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7115及洽詢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上衛生局網站。

再不動! 當心癌症、心血管疾病找上你

再不動! 當心癌症、心血管疾病找上你#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僅不到一成的媽媽有達到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會喘會流汗的規律運動。為了媽媽的健康,國民健康局呼籲媽媽們多利用時間運動,運動可降低癌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發生率,充足的身體活動還能減少髖關節或脊椎骨折的風險並能幫助體重的控制,更可延年益壽、永保青春與活力。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不運動除了增加死亡率,還會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的風險加倍,並增加大腸癌、高血壓、骨質疏鬆、脂質失調症(lipid disorders)、憂鬱、焦慮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至少應達到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身體活動包括日常生活、家庭和社區環境內的休閒時間活動、交通往來(如步行或騎自行車)、職業活動(如工作)、家務勞動、體育運動等。國民健康局呼籲,媽媽可以每天運動30分鐘,而且可分段累積運動量,每次15分鐘分2次,或是每次10分鐘分3次完成,例如10分鐘走路通勤、騎自行車10分鐘、跳跳健康操10分鐘等,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只要每天持之以恆,健康體能就會大大地提昇。國民健康局建議,今年母親節不妨換個禮物,送最愛的媽媽健康好禮,不僅能增加與媽媽的感情,更能達到運動的效果。國民健康局鼓勵媽媽快樂動,為了健康,以每天規律運動為目標,邁向健康人生。請全國民眾「母親節愛媽咪,一起快樂動」。

搶救急重症患者 低溫療法新曙光

搶救急重症患者 低溫療法新曙光#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現代醫療技術中,「低溫」也確實可以挽回部份急重症患者的健康。雙和醫院心臟內科賴志泓醫師表示,院外心跳停止的病人,縱使搶救回心跳與血壓,也常由於休克時腦部與其他器官的傷害,讓存活出院並保有自理生活能力的人少之又少,但是靠著低溫治療,可以讓康復的機會增加將近兩倍。一名65 歲林姓男子,過去曾發生數次暈倒,但是因為一兩秒後就醒過來,所以不以為意。不過某次騎單車的時候忽然暈倒失去意識,送到醫院急診室仍呈現昏迷狀況,由於呼吸微弱,每分鐘心跳不到40下,而且呈現完全心房心室的全阻斷。賴志泓表示,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往往因缺氧時間過久,導致腦細胞或心肌細胞瞬間大量死亡;低溫療法可以延緩代謝速度,讓細胞不會一下子死亡,趁這段時間,合併其他療法,爭取搶救時機。國外學者也曾針對心跳、呼吸停止者進行低溫療法的研究,發現可以提高日後甦醒的機率,並且讓保有意識與自理生活能力的人增加將近兩倍。     賴志泓呼籲,突然昏倒的原因大多數都和心血管疾病有關,而心血管疾病平日不一定會有徵兆,所以大家應該養成定期做檢查的習慣,尤其是有高血壓或曾經昏倒的朋友,更是不能輕忽,儘管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但是如果有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維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圖片來源/雙和醫院提供)

研究:蘋果型身材罹心血管、腎臟疾病風險高

研究:蘋果型身材罹心血管、腎臟疾病風險高#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蘋果型身材有較高的罹患腎臟疾病機率。研究指出,腹部周圍多餘的體重與罹腎臟疾病的風險有相關聯。美國腎臟病學會雜誌的研究中,即使原本健康的蘋果型人,也發現有腎臟問題跡象。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調查300多名健康體重與超重的民眾,發現具有較高的腰圍與臀圍比例的人(蘋果型身材)腎功能較低,腎的血流量少且腎的血壓較高,即使是原本就蠻健康的人。領導者阿爾揚表示,在這項研究中發現了,蘋果型身材的人,即使原本就很健康與血壓正常,他們的腎臟血壓值還是偏高,而當他們超重、肥胖時,此情況會更嚴重。英國一名研究腎臟的學者說,蘋果型身材者(中央肥胖)比起梨型身材者(周邊肥胖),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腎臟疾病也同樣如此。他補充,這是進一步的證據表明,肥胖與腎臟疾病日益嚴重的問題,而且更需要使人們了解,有一個環節做保護腎功能的重要性。(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提供)

抽菸咳出血塊 竟是心臟主動脈長瘤

抽菸咳出血塊 竟是心臟主動脈長瘤#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52歲男子有抽菸習慣達三十年,近期連續咳嗽一個月咳出血塊,以為自己罹患了肺癌,經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是心臟主動脈長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慧中表示,抽菸也會造成心血管病變,血管壁硬化脆弱,像吹氣球一樣往外膨脹成主動脈瘤,一旦破裂大出血,死亡率高達九成。男性患者表示,一開始是有胸痛現象,後來又連續咳嗽了一個月,當成感冒咳嗽吃藥治療不見起色,最後咳出血塊而到醫院求診,經胸部X發現肺部有陰影,一度懷疑是肺腫瘤,再以電腦斷層進一步檢查,發現不是肺癌而是心臟降主動脈長了一顆約4公分的囊狀瘤。吳慧中說,患者沒有外傷或細菌感染,可能是主動脈血管品質太差,禁不起血液的壓力,而往外鼓出一個囊狀主動脈瘤並與肺臟沾粘,由於瘤的體積不小,瘤的表面很薄,已發生血液滲透到肺臟,才造成患者咳血的現象。吳慧中指出,該患者有三十年的抽菸習慣,極可能是罹患心臟主動脈瘤的主因,醫學證實,抽菸將導致血管壁粥狀硬化病變,菸齡越久風險越高,因血管壁脆弱容易形成主動脈剝離,此時血管品質變得很差,在最脆弱的地方因禁不起血液的壓力,導致主動脈瘤的形成。初期的主動脈瘤並沒有明顯症狀,一旦發生血管瘤破裂,死亡率可高達九成。吳慧中表示,抽菸是危害人體健康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多種危險疾病的主因,最好是戒掉菸癮,能不抽就不抽。(圖片來源:澄清醫院提供)

研究:A型血型年輕國人易得心血管疾病?!

研究:A型血型年輕國人易得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血管疾病跟血型有關?長庚心臟內科研究團隊研究發現,A型血型的年輕國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及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較其他血型增加一倍左右。醫師說這可能跟紅血球構造及凝血功能有關,特別提醒A型的人,一定要戒菸,少吃高油脂,多吃蔬果、多運動,以降低危險因子。歐美等國過去亦有統計研究指出,A型人易罹患心臟疾病。長庚醫師這篇發表在《J-Stage》期刊上的論文,則是針對國人血型與心臟疾病關連所做的統計分析,顯示人種雖然不同,卻存在一樣現象。長庚心臟內科研究團隊,針對2005年到2008年,男性小於45歲、女性小於55歲,總共277位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以及發生心肌梗塞的病患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病患當中,AB型血型只佔3.7%,B型佔兩成六,O型佔三成,不過A型血型的病患、卻將近有四成,比其他血型增加一倍的風險。這個研究提醒A型血型的人,應更加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平時少吃油脂的食物,多吃蔬果,多運動,少抽菸,而A型的人若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抽菸等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高危險因子,更要積極戒菸及接受治療。事實上,國外對於不同血型間的特性都曾有相關文獻報告,O型的人血液天生就比較不容易凝固;A型的人心肌梗塞發生率最高,一方面是血脂肪天生比較高,另一方面則是膽固醇亦比其他血型大約高四mg/dl(每一百CC有四毫克)。

搶救五大急重症 全台過半縣市醫院無可救!

搶救五大急重症 全台過半縣市醫院無可救!#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如果「急病」亂投醫、送錯急診室的結果,往往可能沒有碰對急救專科,或是沒有當班的專科醫師團隊可立即執行治療,最後病患只能轉診,以致後續治療結果不佳或造成後續龐大的醫療資源耗費。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有急診室的醫院都有能力及時處理中風、心肌梗塞、新生兒呼吸窘迫、重大外傷及孕產婦妊娠急症等「急重難症」,甚至救護車也只送「最近」的責任醫院。但其實這類急重症應該要送到「重度級」急救醫院或經認證的「特殊照護中心」。在台灣,其實很多病例常常因延誤或送錯醫院,而斷送生命。根據分析,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發現,全國22縣市竟逾半縣市出現搶救破洞,像是台東縣沒有一家醫院可急救腦中風,新竹市也無急性冠心症急救醫院,嘉義市則是無重大外傷救治醫院。台東達仁衛生所主任醫師徐超斌表示,台東縣是全台醫療資源最貧乏的地區,人口數約23萬,現在卻只有7名醫師可處理急重症情況,且又無捷運、公車,若要生病,真的只能挑時機。徐超斌說,就曾有一名30多歲年輕人因為騎機車車禍,造成硬腦膜下出血且硬腦膜上血腫,卻因醫院無神經外科無法診斷出病情,病患沒有得到及時的醫療照護,最後變成植物人無法救回。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淑瓊表示,台灣人民每人都繳一樣的健保費,卻因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地區不平等問題,造成非都會縣市病患無醫院可送或者送錯醫院,希望政府能夠慎重正視此漏洞,讓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就醫權利。(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市售甜食多含玉米果糖 吃多恐致肝硬化

市售甜食多含玉米果糖 吃多恐致肝硬化#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愛吃甜食的朋友,可要注意了!市面上大多數的烘焙麵包、糕點、含糖飲料,如果標示含有果糖的,都是含玉米果糖;沒有任何標示的,也大多數使用玉米果糖。而醫學研究發現,這種果糖,不如蔗糖或葡萄糖可以增加飽足感,反而會讓人一吃再吃,除了造成肥胖,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增加的風險。研究表示,玉米果糖恐怕是一種慢性毒素,不會讓你有飽足感,吃下越多累積在體內,還會形成脂肪細胞,最後會造成尿酸,甚至是肝硬化。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杰樑更指出,現代人的肥胖、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都是可能與過度食用玉米果糖有關。美國全國營養健康總調查,無家族高血壓病史的青少年以及成人,每天攝取愈多玉米果糖,血壓愈高,且1公克的玉米果糖,就有4大卡的熱量,林杰樑建議,能不吃就不要吃,為了自身健康,麵包蛋糕、含糖飲料等甜食,最好減量攝取,免得體重增加又傷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