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全新概念的金字塔飲食 吃出健康不肥胖

全新概念的金字塔飲食 吃出健康不肥胖#心血管疾病

很多人不想嘗試素食,是因為覺得吃素太單調,或認為素食口味不佳,還有人認為吃素營養不夠,其實這些都是對素食有所誤解。素食不是只有青菜豆腐,除了奶類和肉類外,我們一樣可以搭配其他五大類食物作變化;至於口味不合問題,很大原因出在坊間素食店多採用大量油炸豆製品作為肉類替代品,而且經常放很多油去炒以增加香味,這種油膩素食當然令人反胃又增肥。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提醒,吃素不能隨便亂吃,否則很可能越吃越胖。在下面的全新金字塔飲食圖中,我們將告訴你什麼是健康的素食。你會發現,這樣全新概念的飲食方式,同樣可以讓身體攝取充分的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與礦物質,而且美味一點都不打折哦! 「新起點」金字塔飲食指南【五穀根莖類】包括有米、麵、玉米、地瓜、馬鈴薯、南瓜等五穀雜糧。而所謂「全榖類」是指未加工精製的穀物,包括:全麥麵包、糙米飯、小麥、大麥、燕麥、蕎麥、小米、薏仁等,它們富含澱粉、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B1、B2、菸鹼酸等)、維生素E、礦物質、微量元素及植物化合物。營養師們建議,每天最好選用2~3種全穀或根莖類的食物,如果再搭配1、2種豆類一起食用,即可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蔬菜類】儘量食用各式各樣新鮮蔬菜,而且每天至少含1份以上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菜,如:菠菜、空心菜、綠花椰菜、胡蘿蔔、甜椒、瓜類、蕃茄等,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葉酸、核黃素、多種礦物質(如:鐵、鈣、鎂、鉀等)、膳食纖維及植物化合物等營養素。【水果類】每天食用2-3份新鮮水果,且至少有1份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類、奇異果、芭樂、蕃茄等;但不要喝含糖量高又缺乏膳食纖維的果汁,也不要吃加糖或罐裝的加工水果。【豆類及其豆製品、豆奶】包括黃豆、雪蓮子豆、扁豆、紅腰子豆、黑眼豆、黑豆…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鐵、鈣、鋅、維生素B群、卵磷脂、膳食纖維等營養成份。此外,更含有豐富的植物性化合物--異黃酮素,具有植物性荷爾蒙的天然療效,多選用各種豆類及其豆製品、豆奶取代蛋、奶、肉類,不僅可獲得身體所需的蛋白質,還可降低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增強骨質、抑制肝癌、肝硬化及降低乳癌的罹患。【核果、種子類】低油飲食,可適度減輕體重,改善血脂異常。烹調時,除應避免使用動物性油脂外,亦建議儘量減少提煉油( 如:大豆沙拉油、玉米油、葵花油、橄欖油、芥花子油等)的食用,可多選用少量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核果類( 如:腰果、杏仁豆、核桃等 ),或種子類 (如:芝麻、葵花子仁、南瓜子仁等)替代提煉油,加入菜餚或作成醬料與食物搭配一起食用,不僅可提供身體所需的油脂,亦可獲得許多其它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指出,健康飲食原則有以下幾點:1.拒吃精製食品天然食物經過精製後,不但營養成分流失,還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化學物質,引發許多健康問題,所以「新起點」主張不吃精製食品。除了建議大家以五穀根莖類取代白米飯、白麵包等作為主食,也請儘量減少使用精製糖或其他精製澱粉類(例如玉米糖漿或玉米粉)。2.少用提煉油市售提煉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還會增加肝臟負擔,使血管泥濘化、血壓上升,並與高膽固醇血症、心臟病息息相關;而且提煉油營養素損失很多,95%是令人肥胖的脂肪,健康的維生素還不到1%。因此,最好改變傳統炒菜用油的習慣,儘量不用植物油、人造奶油、動物油(如:牛油、豬油等)等任何精製提煉油,而是以含油脂的天然食材來取代提煉油(例如將核果及種子作成醬汁)。這樣不但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還能獲得許多其他營養素,降低血膽固醇及LDL(壞膽固醇),減少油脂產生氧化的機會及自由基的毒素,從而減少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生。3.避免食用加工或醃製食品加工或醃製食品的油份或鹽分都很高,而過多的脂肪和鈉對人體都是有害的,所以別貪一時方便,而吃下貢丸、香腸等加工肉品,或麩狀物、麵筋、素肉品或黃豆粉精製品;另外,含鹽分高的泡菜或醃漬蔬果也不宜多吃。4.使用天然調味料現代人喜歡重口味,覺得又鹹又辣才過癮,其實這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身體負擔;而且吃得太鹹,也會使減肥者減緩體重下降。想要健康,飲食一定要清淡,如果希望口味有點變化,不妨多使用天然調味料如:青蔥、洋蔥、蒜、九層塔、香菜、檸檬、韭菜、及溫和香料(迷迭香、蒔蘿草、鬱金香粉、巴西里、薄荷葉、甜羅勒等),不僅可添加菜餚的香味、顏色、保存,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及植物性化合物,以增強新陳代謝及免疫能力。5.掌握三餐的份量與變化其實,我們不但要吃得清淡,也應吃得簡單,同一餐的食物不要太複雜,但不同的餐次可多作變化,例如:全穀類食物,搭配煮熟或生的蔬菜、豆類或其豆製品、再加上少量核果或種子類調成的醬料,就可以達到一餐營養的需求。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表示,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但忙碌的現代人也最容易忽略早餐。其實,早上起床時血糖值偏低,如果不吃早餐,腦細胞和肌肉活動都會欠缺能量,這樣不但注意力很難集中,也很容易感到疲勞,工作和學習效率都會降低。因此每天最好早睡早起,為自己準備一份健康早餐,以1~2種全穀類食物、2-3種水果、少許的核果或果醬,搭配1杯豆漿或豆奶,就可以攝取豐富的營養,讓你的身體充滿能量。到了午餐時間,也要吃得豐富,並注意營養均衡,才能讓你整天持續活力滿滿。午餐以1~2種全穀類食物、3~5種蔬菜(最好生吃,否則略燙一下),搭配適量的豆類或豆製品、以及少量的核果或種子調成的醬料,以供應一天活動所需。至於一般人最愛大吃大喝的晚餐,反而應該吃得最少,因為夜間活動量通常較少,熱量消耗減低,這時如果吃了過多的食物,很容易在體內轉換成脂肪儲存,而且增加腸胃負擔。因此,建議晚餐要吃得簡單,以適量的五穀根莖類食物、水果或蔬菜(但兩種最好不要同一餐吃),搭配少許核果或種子醬料即可。而且,一定在睡前2~3小時以前用餐,也絕不能吃宵夜,這樣才能控制體重並讓胃充份休息。

幸好發現早 青年冠狀動脈阻塞立即通

幸好發現早 青年冠狀動脈阻塞立即通#心血管疾病

廿七歲青年因運動時出現胸悶症狀日漸嚴重,經心電圖檢查發現心臟嚴重缺氧,在花蓮慈院心臟科主任王志鴻副院長建議下,今天上午完成心導管治療,及時暢通阻塞的冠狀動脈。王志鴻指出,冬天氣溫低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民眾如感到胸悶等不適症狀,應儘快就醫檢查。 王志鴻說,這位年輕人最早是在打籃球時感到胸悶,而這症狀越來越嚴重,胸悶的症狀向喉嚨延伸,背部也出現疼痛、麻的症狀,最後蔓延到左手臂,甚至近日連在家爬個樓梯也會出現胸悶、背部疼痛等症狀時,才至醫院就醫。經過初步的心電圖檢查,即有心肌缺氧症狀,問診時,獲悉青年的家中也有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且家族中也有猝死的病史,考量到此青年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立即安排到心導管室進一步檢查、治療,果然在青年心臟的三條冠狀動脈中發現,最重要的左前降支的第一分叉前端已有百分之九十九的阻塞,情況十分危急。 幸在放置心導管支架治療後,青年的冠狀動脈隨即恢復暢通狀態,也及時預防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高風險。王志鴻說,醫學界很早就發現,天氣冷時,冠狀心臟病發作的人數遠高於平日,最近歲序已過冬至,不僅深夜到凌晨的氣溫低,一波接一波的寒流,民眾應慎防發生心血管疾病。家有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應格外注意按時服藥控制,即使沒有高血壓等相關病史,也不能對心臟、胸部不適等症狀掉以輕心,一旦發現胸痛、胸悶應立即就醫檢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驟發,危及性命的危險。

心肌梗塞發作 50%心律不整猝死

心肌梗塞發作 50%心律不整猝死#心血管疾病

現代人因生活壓力,飲食習慣改變,心血管疾病逐漸增加,這樣的隱形殺手,不僅居十大死因重要一環,且發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有位男性46歲,嚴重吸菸數年,無任何疾病史,前日偶發數次前胸悶痛,並有心悸情形,不適情況於活動時疼痛加劇,但皆於2、3分鐘內自行緩解,因此不以為意。次日劇烈胸痛並冒冷汗,送達急診室時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隨即引發心律不整,即刻沒有呼吸心跳並喪失意識,陷入昏迷。經緊急電擊搶救及心導管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左前降枝完全堵塞,立即予以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入才挽回一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心臟內科主任陳鴻毅指出,心肌梗塞在發作時,有一半會引發心律不整而猝死,這是心肌梗塞最可怕及早期死亡最大原因,唯有即時電擊去顫才是決定生死關鍵。陳鴻毅表示,雖然致死性心律不整多為突發,但大部份在心肌梗塞發作前,都會有一些預先症狀。如該病患前一天活動時胸悶及心悸現象,這是典型心絞痛症狀,絕不可掉以輕心,應儘快就醫,以預防心肌梗塞發生及不可挽回悲劇。

調味料「鈉」離子高 易對腎臟負荷過重

調味料「鈉」離子高 易對腎臟負荷過重#心血管疾病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7年9月及10月份分別至轄內各大超商、各大賣場、學校鄰近雜貨店進行市售包裝「休閒食品」及「調味料」營養成分及含量的稽查,分別檢查「休閒食品」食品共計457種品項。共查獲「調味料」食品有2項產品(純白胡椒粉、胡椒鹽粉)未標示「營養標示」,與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不符,已依行政程序調查中,而「休閒食品」標示查核均符合規定。市面上銷售的「休閒食品」琳瑯滿目,酥脆口感的點心、人造奶油的麵包或使用氫化植物油炸過的鹹酥雞雖然好吃,這些產品的「反式脂肪」含量高,反式脂肪在人體體內不易分解,容易堆積在血管壁,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會,所以應盡量減少食用,尤其是高血脂者、心臟病患、心血管疾病病患、糖尿病患、新陳代謝症候群者、肥胖者、幼童、孕婦、哺乳產婦,盡量限制攝取反式脂肪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反式脂肪的攝取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百分之一,所以成人每天反式脂肪攝取量應不超出2.2公克。「調味料」,也稱佐料,是被用來少量加入食物中用來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所添加的味道可分為酸、甜、苦、辣、鹹、鮮及添加香氣等以提升食物的美味與香味,常見的調味料有食鹽、白糖、味精、白醋、番茄醬、蠔油、XO醬、沙茶醬、芝麻醬、料酒、酒釀、紅麴、味醂、釀造醋…等,是家庭主婦的好幫手。但這些調味料皆含有鈉,每日成人攝取量(包括食鹽、醬油、味精等調味品、醃漬物及加工食品中的含鈉量),以不超過2400毫克為原則。罹有高血壓、腎臟病民眾除避免食用醃漬食品外,調味料如: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等,鈉離子含量較高,應小心食用。如何吃得均衡、營養又方便,衛生局建議除了認清標示外,大家一起來認識「營養標示」,標示項目包括有熱量、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鈉、其他出現於營養宣稱中的營養素含量(例如:宣稱「高鈣」即需標示鈣質含量)及廠商自願標示之其他營養素含量,只要在選購包裝食品時多花點時間,認清「營養標示」,瞭解食品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作為選購的參考,以減少營養素不均衡及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1999熱線,以撥打市話費率計算,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10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選對油品 為健康穿上防彈衣

選對油品 為健康穿上防彈衣#心血管疾病

隨著國人對健康意識的抬頭,許多人都視脂肪為有害物質,愛美的女性甚至半滴不沾,事實上,人體需要脂肪來維持體內的新陳代謝與多項生理功能,所以適量攝取健康的脂肪還是必需的。現代人重視飲食,講究吃的健康,慎選食用油應是首重的步驟,選擇好的油品,就能為身體穿上健康的防彈衣!過去在所有食用油裡,國人對於橄欖油的認識較淺,近年來,隨著橄欖油的優點逐漸被發現,許多專業營養學家也紛紛指出,橄欖原汁富含抗氧化物質和有益的酸性物質,經常食用可幫助減少人體血液中的有害膽固醇,減少血栓形成,是食用油當中最有益於人體的油脂,另外,橄欖油能夠從人的機體內部改善皮膚組織,防止肌膚老化並兼具潤膚養顏的作用。由於來自各方的美譽,橄欖油儼然已成為樂活族首選的食用油品。  ■ 反式脂肪酸 台灣尚未禁止根據民國94年國際新聞報導,美國麥當勞使用氫化植物油內含轉化脂肪酸,一度引起民眾恐慌;研究顯示,攝取過多轉化脂肪酸將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因此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發表的報告指出,建議民眾應將生活中轉化脂肪酸攝取量降到最低。袁毓瑩營養師表示,氫化油含有反式脂肪酸,會導致低密度膽固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干擾免疫系統,美國紐約早已下令餐廳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但台灣目前還沒有相關規定,對於時常外食的民眾而言,確實是危害健康的一大隱憂。■ 乳癌年輕化 都是壞油惹的禍袁毓瑩營養師說,讓身體擁有好的油脂非常重要。根據嘉義基督教醫院乳癌防治團隊研究報告顯示,東方人罹患乳癌機率逐年升高與飲食西化有很密切的關係,由於近年來東方人逐漸接受油炸高熱量的美式料理,造成每日攝取過多的熱量及不好的油脂,刺激女性荷爾蒙異常發育,造成國人乳癌發生率持續飆高,加上國人體質與西方人不同,當東方人飲食西化後,得到疾病進化的程度將比西方人更快,使得乳癌年輕化平均約在40~50歲之間,情況甚至比歐美提早十年。飲食佔乳癌發生影響率的30%,低脂飲食更是減低乳癌致命率的重要因素;資料顯示,生活在地中海區的女性乳癌發病率非常低,這與他們食用橄欖油製作而成的地中海料理非常相關;另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公佈一项針對歐洲九個國家,近七萬五千名六十歲以上的民眾進行評估發現,遵循地中海飲食方式的民眾得以降低百分之七的死亡風險。由此可證明選擇食用油品及飲食習慣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營養專家推薦的好理”油”營養專家袁毓瑩營養師表示,橄欖油含豐富的橄欖多酚抗氧化成分,並具高達65%~90%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遠高於其他食用油,不僅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熱能,改善消化系統功能,同時具有豐富的維他命A、D、E、K。袁毓瑩更建議民眾,每天食用優良品質的橄欖油,不但能夠促進食慾,還能輕輕鬆鬆擁有美味與健康,是營養專家共同推薦的好理”油”。

預防心血管疾病 用食物護心、以運動強心

預防心血管疾病 用食物護心、以運動強心#心血管疾病

依據臺北市96年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心臟疾病為僅次於惡性腫瘤死亡率之主要死因,也是45-64歲中年人主要死因第2位。許多研究證實,造成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除年齡、家族史有密切關聯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如高膽固醇或高三酸甘油酯),以及有吸菸習慣、肥胖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97年積極推動內湖區「珍愛我心~心血管支持團體」,招收社區40-65歲具有心血管疾病之高危險群成人,分別於3月及7月開辦2梯次各連續10週的團體互動課程,聘請前國泰綜合醫院內湖分院邱淑娟營養師擔任領導人,並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運動保健系彭雪英老師合作,精心設計一系列健康飲食及運動的健康促進課程,採用團體分組互動及專業課程並行方式,教導學員建立預防心血管疾病之相關知能,促使學員從自身健康管理開始做起。團體課程學習內容包括認識「四低一高」飲食原則及實作、健康的外食選擇、居家運動指導及以計步器紀錄每日運動量、紀錄飲食運動日誌等技巧,並幫助學員自我評估。在10週課程結束後評估成效,其中以減輕體重成果最為顯著,有4成以上學員體重皆減輕5%以上,其中減重最多達10.2公斤、體脂肪也降低6.7%以上。學員對於支持團體的進行反應熱烈,回饋如下:『能注意飲食種類和份量、安排作運動變成每日的功課,使精神變好。』、『知道怎麼吃、量要多少,因為體重有減,心情跟著輕鬆很多。』、『了解自己發胖的原因,是錯誤用油,原來以前自以為吃的清淡,還是超出標準。』、『團體活動改變無聊生活,減少看電視時間,健康也覺得改善少許。』、『以前看電視時都坐著,現在會利用看電視時間做些運動。』、『更了解飲食的方法,也因團體的力量更加強運動的實踐..』、『戒掉宵夜、養成走路、作健康操的習慣,體力有進步。』近日天氣冷、氣溫下降,這時節請民眾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98年度將持續推動「珍愛我心」保健課程,希望民眾更珍愛自己且藉由『新(心)的體驗』,妥善控制血糖、血壓、血脂、體重及戒菸,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標準體重、健康飲食,適度運動,就能夠顯著的減少並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腳部血管阻塞 易發心血管疾病

腳部血管阻塞 易發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一位50多歲病人走路100~200公尺,兩側臀部、大腿及小腿肌肉即會緊繃酸痛,停下來休息一陣就恢復,重新走路症狀又會出現,這種情況持續了二、三年,看過骨科、神經科、復健科都沒效,最近因右腳小腿受傷,一個多月傷口都沒好,才到門診就醫,結果發現兩側足部脈搏相當微弱,於是安排進一步周邊血管壓力檢查及彩色杜卜勒超音波檢查,才確定是兩側大腿動脈完全阻塞,在進行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術治療後,目前病人走路、跑步都沒問題了。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心臟科蔡貴嶔醫師指出,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疾病其實並不少見,只是常常被誤診。因為走路酸痛,常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肌腱炎等,這種毛病常見的症狀就是漸歇性跛行,也就是每走一段距離,下肢就會疼痛,休息一下就好,重新走路症狀又出現。酸痛部位大都是大腿、小腿,及足部的肌肉。如果血管阻塞太嚴重則會產生慢性潰瘍傷口或腳指頭壞死,很多病人因而需要截肢,一般檢查就會發現病人腳部容易冰冷且脈搏微弱。測量足部動脈壓力即可發現明顯低於上臂壓力。蔡貴嶔醫師表示,針對前述案例,大部分人以為只是腳的問題而已,其實下肢阻塞只是全身血管動脈硬化的一部分表徵而已,大部分患者其心臟及腦部血管也有病變,醫學研究發現近一半的病人在5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或死亡,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更是重要。至於腳部症狀的治療,除了藥物外,就是最新的導管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術或是傳統的血管繞道手術,由於導管治療傷害性較小、安全性高,所以大都優先選擇,如果太嚴重沒辦法用導管治療,才會選擇開刀繞道手術或截肢。早期發現是很重要的,因為它關係著患者將來心血管發作的可能性,所以蔡貴嶔醫師建議,(1)年齡50-69歲且有抽煙或糖尿病患者(2)年齡大於70歲(3)走路腳會痛或行走困難者(4)評估心血管有危險性時以上皆應作週邊血管動脈壓力檢查,以期儘早發現,提早治療。

高壓、忙碌生活 ”自主神經 ”易失調

高壓、忙碌生活 ”自主神經 ”易失調#心血管疾病

「自主神經」系統是人體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舉凡心跳、血壓、呼吸,甚至到體溫調節、腸胃蠕動、大小便功能等各種系統都與自主神經系統有重要的關聯。自主神經系統主要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及副交感神經系統,二個系統相互拮抗,並維持體內重要器官功能的合理的運作。其作用就像是油門與煞車一樣,當身體遇到壓力狀態時,交感神經系統就會興奮,並增加身體對壓力產生足夠的反應以對抗壓力,而反之亦然。但是,若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使得交感神經出現過度長期的興奮,則可能會危害身體的健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康峻宏醫師指出,現代人處於相對忙碌、高壓的環境中,對於交感神經系統往往會出現過度刺激而產生不正常的興奮情形,長期下來就可能產生所謂「自主神經失調」的問題。「自主神經失調」的病患,症狀常常十分多樣化:疲勞、頭暈、耳鳴、肩頸痛、麻木感、失眠等問題,由於「自主神經失調」屬於功能性的障礙,病患常做過許多檢查卻難以找到病因。目前已有許多領域,如老化、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慢性疾病等發現與自主神經系統異常有重要的關聯。自主神經功能的測量,可以提供臨床上一個客觀的方式去觀察受試者是否有不正常的自主神經反應,也可作為治療反應的追蹤工具。康峻宏醫師表示,目前用以評估自主神經系統的檢查有幾種:1.心跳變異率測量:利用心跳之間的變動程度,評估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平衡狀態。2.姿勢變動反應:測量受試者由躺至站姿勢後的生理參數變動情形。3.皮膚導電性測量:測量在刺激下,皮膚導電性的變化。康醫師提醒,規律運動、正常作息,同時加上合適的壓力調適,是維持自主神經系統健康的重要方法。睡眠中心提供此類患者全方位的評估與治療,並期望經由非藥物性的治療,改善病患的健康狀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