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健康邁大步 民眾響應登高計時賽

健康邁大步 民眾響應登高計時賽#運動

聖馬爾定醫院停車場是嘉義地區唯一大型立體停車場,院方連續四年舉行登高計時賽,許多熱愛運動的員工紛紛報名挑戰;歷年最佳成績從一樓爬到十三樓,僅花了三分鐘多一些,員工笑說,比搭電梯還快,建議趕打卡的上班族,下次不妨爬爬樓梯,健身又有效率。聖馬爾定醫院致力推行員工健康體適能,鼓勵員工持續保持運動的好習慣,連年舉行登高計時賽,今年特別縮短賽程由6樓起跑,藉此降低運動負荷,吸引平日不運動的人都能踴躍響應,其中連續四屆都參賽者也佔8成以上。不少早起到院的民眾見狀,紛紛效法,捨電梯不搭,改成走路或爬樓梯,共同響應運動健身。資訊科工程師黃信傑腳程最快,僅花了123秒奪得A組冠軍;B組則是由工務組卓坤池先馳得點,小兒科醫師林文賢年年不缺席,今年也不負眾望拿第二名;C組部分,胸腔科醫師戴孟平與心臟科醫師宋茂林雙雙擠進前三強,所花時間也都少於140秒內,競爭相當激烈。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說:「有健康的員工,就有健康的醫院,才更有能力好好的守護民眾的健康」。為此,院方致力推行員工健康體適能,鼓勵員工成立包含登山社、有氧舞蹈社、桌球社等多元健康社團,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

防範腦中風合併症 照護人員須知事項

防範腦中風合併症 照護人員須知事項#運動

台灣近二十多年來,腦血管疾病雖偶而下降到第三位,但大多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高血壓的防治得宜,會讓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有略為下降的趨勢。罹患腦中風後,最怕一些合併症的發生,如智力退化、憂鬱症、褥瘡;攣縮、肺炎;泌尿道感染;大小便失禁;深層靜脈栓塞,要防範以上合併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五樓內科病房 - 張玲瑜護理長表示,在照護上要特別注意以下措施:■ 預防吸入性肺炎至少為病患每2小時翻身一次,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執行背部扣擊。若病人有吞嚥困難插胃管以利進食,還要注意採安全吞嚥法,勿用吸管喝水,應使用小湯匙慢慢餟食等。必要時仍須抽痰(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執行)。■ 預防泌尿道感染要避免尿管阻塞或逆流,適當固定導尿管,預防扭轉導致阻塞及拉扯造成出血或是感染。尿管若有感染或阻塞時需馬上更換,使用尿布者應常更換保持乾躁。■ 預防褥瘡張玲瑜護理長提醒,除了至少每2小時翻身一次,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執行背部按摩。此外,床單、衣服需拉平整;骨頭突出處應避免直接壓迫,需墊軟墊或經濟許可使用氣墊床。■ 預防關節或肢體僵硬一天可執行多次全關節運動。假若疾病較輕微,可在他人或助行輔助器協助下,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用枕頭、足托板、手握捲軸、軟球等,協助身體維持正確姿勢。■ 預防便秘給予病人定食、定餐、定量的均衡高纖飲食,如胚芽米、全麥麵包、高纖蔬果等。適當地使用軟便劑,安排定時排便習慣。張玲瑜護理長說,居家照護則需注意,要按時服用藥物、控制血壓或血糖值、禁吃補品、穿著較寬鬆之衣服、要注意保暖、需有人在旁陪伴、搬動病人時應注意避免拉扯無力肢體。如果發生失語症的情形,除了早期配合接受語言治療外,宜盡量鼓勵病人說話。

外食健康「酸」的快 先從喝水「鹼」負擔

外食健康「酸」的快 先從喝水「鹼」負擔#運動

工作忙碌壓力大,加上三餐經常外食,儼然已成為都市人的生活型態。根據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調查,2008年外食人口的飲食習慣,發現有36%的人每天吃超過5份肉,10%每天吃超過10份肉。這樣大量攝取肉類的失衡飲食,已經造成多數民眾體質「酸化」現象。當人體的pH數值處於6.9~7之間,是屬於偏酸性體質,此種狀況下,人較容易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嚴重還會引發癌症。日本著名醫學博士柳澤文正曾找過100個癌症病患者抽血檢查,結果全部病患血液都呈偏酸性的反應,可見酸性體質是疾病之源。要改善酸性體質,使身體的體液能維持弱鹼性,我們不能忽略人體組織成份有三分之二是水份,水是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只有透過水的稀釋和循環作用,我們所攝取營養素才能被人體吸收。喝水是最簡單、有效又省錢的養生方式,特別是小分子團的水,較易於人體吸收。一般常態的水約8~12個水分子集結,經過電解處理後,可將水分子團打散變成5~6個水分子,此時水的pH值至少可達8.5以上,即可定義在“鹼性水”(一般礦泉水pH介於7~8之間為弱鹼性)。根據日本研究文獻指出,每天飲用1000mL鹼性離子水連續2週,結果腹部疾病、腸內異常發酵、腹部膨脹感、慢性腹瀉、便泌等疾病的綜合改善度為:明顯改善12%、改善24%、稍微改善52%、普遍12%,稍微改善以上的有效例共計為88%。日本九州大學1997研究也指出,電解還原水確實能消除人體致病的自由基,並且具有保護遺傳基因DNA免受氧化損傷的功能;但鹼性需達pH9.0以上才有顯著的差異性,鹼性數值過高(pH10以上)可能會有食用安全上的疑慮,所以 pH介於9.0~9.5是最適合人體的鹼性。要改善體內酸化環境,找回健康身體,除了包括生活作息應避免抽菸、喝酒、熬夜,養成運動習慣,均衡攝取各種食物,多吃高纖及偏鹼性食物,不妨先從喝水為身體「鹼」輕負擔!

預防腦中風 ”三高族群”運動勿逞強

預防腦中風 ”三高族群”運動勿逞強#運動

日前一名中年男子,在做伏地挺身的時候突然頭暈,經檢查診斷發現,這名男子為中風發作。腦中風為腦部血管發生阻塞或破裂,導致腦部細胞灌血不足而引發;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的”三高族群”,為發生腦中風的高危險群。預防腦中風,除應遵循醫師處方用藥治療疾病外,亦應當配合飲食的調整與適當的運動,三管齊下,方能有效預防。適度的運動能幫助三高患者控制疾病,但也因長期慢性病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在病患不自知的情況下若遵循與正常人相同的運動原則,可能反而會將自身致於危險中。因此,中風高危險群的運動前應做好事前身體評估與檢查,量身訂製個人專屬運動處方,以確保安全。但是,到底要如何運動,才能安全又有效的控制與預防疾病發生呢?首先應當請醫師先進行系統性完整的運動前健康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心血管系統、自律功能檢查、視網膜、腎功能、下肢神經血管檢查,若有出現異常或特殊狀況,則醫師或治療師會調整運動處方。針對高危險群,更應注意要在安全的運動處方下,依據個人體能與身體狀況,循序漸進,進行運動訓練。另外,運動時應注意保暖與水分的攝取,留心氣溫的變化以調整運動方式。而糖尿病患者運動要配合血糖控制,避免在血糖低時或持續高血糖的情形下運動,時間最好是餐後1~2小時,養成定時運動習慣,避免不定期運動。最後應注意的是,運動當時若出現以下徵狀:胸部覺得很緊、嚴重呼吸急促、胸痛、左側手臂,下顎疼痛、心悸、暈眩,昏倒,胃部不適,要立即尋求醫療救護,切勿逞強。

追求健康、輕鬆健走 SHOW出好身材

追求健康、輕鬆健走 SHOW出好身材#運動

為建立市民良好運動風氣,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在新生公園、榮星公園、朱崙公園及中正國小等鄰里公園舉辦社區健走活動,免費提供教練指導、身體評估和運動計畫,讓您輕鬆健走,SHOW出好身材。依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6年針對臺灣地區18歲以上國人進行「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兩個禮拜有做運動的民眾占51.5%,沒有運動習慣者占48.5%,顯示國人參與運動的比例仍顯不足。大家都知道運動可改善體能、促進健康、預防慢性或退化性疾病的發生。但運動的次數(頻率)、時間、強度都會影響改善體能效果,而「健走」運動,具節律性,可持久進行且又易於自我控制的全身性運動。依97年度參與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健走隊350位學員統計資料,每人每週平均健走次數約1.6次,健走平均時間約30分鐘,在體重方面平均減少1公斤,腰圍平均減少1.5公分,臀圍平均減少1.1公分。其中一位新生公園隊74歲患有10多年糖尿病韓女士成果卓越,持續3個月由原本的68公斤瘦到62公斤,腰圍還因此減了6公分。另外榮星公園隊一對夫妻檔參與過程瘦了4、5公斤,更為兩人情感加溫。容笑英主任表示透過團體成員相互鼓勵與支持,培養規律運動成功率將大大提升。    歡迎有心追求健康的人,跟隨我們的腳步,加入充滿活力的健走行列,詳情請洽本中心健走教室,請洽電話(02)25014616轉775 周小姐。

減肥過度、營養失調 勸民眾切勿迷信”瘦”

減肥過度、營養失調 勸民眾切勿迷信”瘦”#運動

一位20歲的年輕女性前來減重門診求診,表示想要再進一步加強瘦身成效。經醫師問診發現,該病患身材瘦高,162公分52公斤,BMI數值僅19.8,根本沒有再減重的必要。【BMI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而且病患先前曾服用坊間不明的減肥藥物達2個月,雖然減重了近20公斤,但卻導致自己產生無端心悸、面容憔悴、皮膚乾燥、容易疲勞、月經週期混亂等症狀,很明顯已有「減肥過度」的問題!可怕的是,該病患沈溺於瘦身迷思之中,完全毫無察覺自己身體出現的警訊,極需要灌輸正確的減重觀念和給予適當治療。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復健科暨減重門診主治醫師賴彥廷指出,「肥胖有害健康」是眾所皆知的事,但民眾卻普遍不知道—「減肥過度」或「減肥過速」一樣有害健康。「減肥過度」或「減肥過速」可能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容易疲勞、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低落、對事物不感興趣、面容枯槁、肌膚乾燥、白髮增多、掉髮、貧血、心悸、視力模糊、骨質疏鬆、身形憔悴、引發厭食的傾向、體內容易產生結石等等,女性甚至有生理期延遲或停止的情況。 賴彥廷醫師特別呼籲,有減重需求的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服用誇大不實和來歷不明的減肥產品或偏方,以免危害身體健康。事實上不分男女老少,都應該透過醫療專業評估,和自己的醫師一起討論,找到適當、安全有效的減肥計畫,才是最正確的作法。一味盲目地從事減肥、瘦身,「減過了頭」卻渾然不知,反倒傷害了身體健康,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推動信義安全社區 老人保命防跌不可少!

推動信義安全社區 老人保命防跌不可少!#運動

為配合郝市長施政白皮書,建構臺北市為安全健康的城市,爭取通過國際安全社區認證中心之認證,信義區自2008年起開始推動安全社區各項工作。從分析醫院急診室事故傷害外因登錄資料發現,97年信義區依各傷害類別統計:前3名分別為道路運輸事故、撞砸壓夾割絞刺事故及跌倒墜落事故,占所有傷害類別90%;65歲以上老人則以跌倒墜落事最多,地點以居家場所較容易發生,發生原因以平面滑、摔、絆倒最多。為有效降低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比例,建立社區健康照護模式,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在社區規劃保命防跌課程,本課程是以國立師範大學郭鐘隆教授保命防跌團隊設計之衛教及運動議題為主軸,課程內容包括老年生理與心理、飲食、用藥、輔具、居家環境安全等衛教課程,並加入增加柔軟度的大肢體關節運動、提升下肢肌力的組合運動及注重下肢力量的改良式太極運動訓練等,透過預防跌倒衛生教育及「改良式太極拳」肢體運動介入,有助於體力訓練、平衡及肌力提昇。不論對象為獨居長者、一般社區老人、或失智長者,藉由預防跌倒衛生教育及肢體運動介入,不僅可以維持及增進身體功能,而且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比例,值得持續於社區中推廣。歷經二年的推廣,現已結果開花,限於人力、專業及社區回應殷切需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98年度將繼續推行,諮詢電話27234598分機225。安全社區的推動,需要大家及社區持續的參與,以減少非故意性與故意性的傷害,共同造就信義區成為『安全』的國際社區。

好吃懶做、不運動 當心狹心症致命

好吃懶做、不運動 當心狹心症致命#運動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肌肉養分的血管,一旦冠狀動脈產生了粥狀硬化、狹窄或阻塞,就會影響到血液的供應而造成心臟肌肉缺氧,因此產生胸悶、胸痛的症狀,即為狹心症。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張士琨醫師指出,狹心症的發作稱為心絞痛,常發生於運動當中、飽食之後、情緒激動、季節更迭或氣溫驟降之時,此時心肌氧氣的需求量增加,但是冠狀動脈卻因硬化,狹窄而血流供應不足,因而無法充分供應心肌所需的氧氣,造成氧氣供需失調,導致病人發生胸悶、胸痛的症狀;經過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舌下片後,胸部不適症狀漸趨緩解而恢復正常,這個時期稱為「穩定型心絞痛」期,但有些人的心絞痛,卻轉變成所謂的「非穩定型心絞痛」期,亦即胸痛的發作頻率增加;而在休息或輕度的日常活動就發生胸痛,在此情況病人必須緊急就醫,否則極有可能併發更嚴重而危及性命的「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乃是冠狀動脈的硬化斑塊,因情緒、壓力、運動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而突然裂開,繼而吸引血液中之血小板、血球及纖維蛋白之附著而產生血栓及造成血管阻塞;因此阻塞的血管無法供應心肌所需之氧氣,使得心肌發生缺氧、損傷及心肌壞死。張士琨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為內科最嚴重的急症之一,病人往往可在數分鐘之內死於致命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發作時,病人常會有嚴重的胸痛,且持續時間可長達三十分鐘以上,甚至數小時之久,也常合併心悸、冒冷汗、呼吸困難及虛脫等症狀。引發狹心症之致病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症、抽煙、家族有心臟血管疾病之病史、A型的行為型態(即過於積極、酷愛競爭極具侵略性、凡事追求完美之性格)及好吃懶做、缺乏運動等。而「預防勝於治療」,張士琨醫師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宜避免緊張、過度繁忙、宜多運動及戒煙;注意飲食、不要吃的過鹹及太油膩、積極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於正常範圍。一旦發生胸悶、胸痛症狀,應儘早至心臟科求診,確定狹心症診斷後,醫師會給予藥物,並依病情狀況安排相關之檢查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