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越用力的運動越可以減掉脂肪?

越用力的運動越可以減掉脂肪?#運動

我想很多人看到一大塊脂肪黏在身上,會很想用力的把它甩掉,而且認為越用力的運動效果應該越好。有人有鮪魚肚就拚命「用力」做仰臥起坐,有人有蝴蝶袖就「用力」舉啞鈴。如此「用力」的運動真的可以把該部位的脂肪消除嗎?正解一:越用力的運動越用不到脂肪通常很用力的運動都無法做很久,例如舉重選手用盡全身的力量把槓鈴舉起來,這個選手不可能一直做同樣的動作,持續好幾十分鐘。針對這種非常高強度的運動,身體用的能量來源是原本就存在於肌肉中的能量「ATP」, 它就像肌肉中的電池,可以馬上供給肌肉電力。但是,ATP這種電池數量儲存有限,可能一次的舉重動作就把原本儲存的ATP全部耗盡了。由此可見,高強度的運動因為不可能持續太久,不需要用到太多ATP電池,如果強度再低一點點的運動如舉啞鈴,可能持續個幾分鐘肌肉也會累了,而原本儲存在肌肉的ATP電池不夠用時,身體會先利用肌肉中的「肝醣」作為「燃料」去製造ATP電池,因為,利用肝醣製造電池的速度比較快,比較能應付要快速伸縮的肌肉需要。此時,因為運動的時間短,還不需要到拿「脂肪」來作為燃料。正解二:中低強度的運動才能有效燃燒脂肪中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跑這種運動,因為運動強度不高,所以可以連續跑一兩個小時都沒問題;但是,在跑這一兩個小時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ATP電池供應肌肉電力,此時,身體就開始以「脂肪」作為燃料來製造出較大量的ATP電池,因為「脂肪」本身就比「醣類」或是「蛋白質」能產生比較多的能量。當身體利用「脂肪」來產生ATP電池時,就等於身體正在「燃燒脂肪」;雖然並非得從事非常長時間的運動,脂肪才會開始燃燒,但是建議要讓脂肪有效的燃燒,最好每一次中低強度的運動至少能「持續」做二十分鐘以上。■ 運動小常識簡單的運動強度判讀:可以簡單利用運動時的心跳率來判讀運動的強度,分級如下:低等運動強度:心跳率 (下/分鐘) = 30~50% X最大心率中等運動強度:心跳速度(下/分鐘) = 65% X最大心跳速度高等運動強度:心跳速度(下/分鐘) > 85% X最大心跳速度〔註:最大心跳率(下/分鐘)= 220-年齡〕本文摘自:瘦不了的錯誤,由臉譜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uho.com.tw/book.asp?id=973

甩掉游泳圈 教你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

甩掉游泳圈 教你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運動

一陳不變的職場工作壓力,加上外食精緻文化的潮流,造就出職場中壯年已成為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8年針對1萬1,935位,平均年齡41.54歲之市府員工,進行之「高血壓盛行率與血壓之影響因子分析」調查發現,員工每週平均工作時數為40.55小時,而每週平均運動時數僅有1.98小時;另外,BMI(身體質量指數)過重及肥胖者佔33.3%、腹部肥胖者佔27.2%、血壓部份,高血壓前期者佔43.1%,高血壓患者約佔8.9%,除此之外發現「腹部肥胖」及「血壓」2部分,皆有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趨勢,顯示上班族常因工作超時、生活型態不正常、運動量少等因素,而成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使得職場員工面對未來退休生活,健康堪慮。為提供職場員工「多運動 健康吃」氛圍,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大同運動中心,於99年6月2日起每週三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為期12週),假大同社區大學(大同區長安西路37-1號)辦理「甩掉游泳圈 拒絕代謝症候群」職場健康促進團體,歡迎大同區各職場老闆鼓勵員工踴躍報名參加,額滿為止。此活動除了提供正確飲食、運動及慢性病預防概念外並安排律動課程,活動免費,但報名學員須全程參加,內容提供學員身體前、後檢測,包括身高、體重、腰臀圍、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及三高檢查,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學員可以了解自己體內的肌肉重、體脂肪重、脂肪比率、分佈、營養狀況及肢體平衡情形,經由醫師、營養師的諮詢及專業運動教練提供運動處方,使參與學員可獲得個別化運動指導,進而達到健康減重、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目的;更重要的藉由學員間團體支持的力量,相互鼓勵、督促,一起「甩掉游泳圈、遠離代謝症候群」。疼惜員工由關心員工健康做起,呼籲職場老闆們可以在自己的職場中規劃挽救職場三高族的健康促進系列活動,領導職場員工形塑健康生活,累積健康資本,打造未來樂活退休人生。相關活動方案及此次活動報名請洽臺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王梅娟護理師(聯絡電話:02-25853227分機203)。備註:當日由大同運動中心專業教練現身示範簡易上班族「甩掉游泳圈 其實很簡單」的運動小撇步!延伸閱讀「教練示範訓練基本動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616

糖尿病患者如不控制飲食 小心有致命危機

糖尿病患者如不控制飲食 小心有致命危機#運動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釋放或作用有問題,導致糖類代謝異常及血糖過高的慢性疾病,若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會導致許多糖尿病的併發症,加重病人的病情。為恭醫院 趙上青代護理長表示,通常有許多患者對飲食有許多錯誤的觀念,他們認為不吃甜食,血糖即會變好,對食物代換也一知半解,造成飲食偏差和營養不均衡等問題出現,如果只是以藥物為主的治療,往往不足以使患者達到良好疾病控制,要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必須飲食、運動和藥物三方面的配合,這與自我照顧行為有很大的關係。趙上青說明,糖尿病飲食是以正常飲食的原則為基礎,視個人需要來調整熱量、蛋白質、脂肪及醣類的攝取量,提供均衡的營養,達到控制病情的一種飲食方式,其所需要的基本營養與一般人是一樣的,所以正常健康的人也可以此原則攝取均衡營養。糖尿病患者若不注意控制飲食,容易引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使病情惡化。急性併發症包括低血糖症及高血糖症,嚴重會致命。慢性併發症則包含眼睛、腎臟、神經、心血管疾病等病變。趙上青建議民眾飲食原則: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飲食計劃,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均衡攝食依飲食計劃適量攝取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和魚、肉、豆蛋奶類。維持理想體重,切忌肥胖。多選用含纖維質豐富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水果、蔬菜、全穀類。少吃油炸、油煎、油酥和油炒的食物,以及豬皮、雞皮、鴨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減少含膽固醇高之食物,如腦、肝、蛋黃等。食物儘量清淡,烹調法儘量採用燉、烤、滷;燒、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儘量少吃加糖食物及精緻食品。儘量避免喝酒。飲食不可太鹹,避免攝取加工及醃製的食物。糖尿病人有較高的比率發生冠狀動脈疾病,若合併有自主神經病變(特別是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在從事運動時則有較高的危險性,會發生無症狀的心肌缺氧或猝死。運動的頻率約每週3-5天,若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人建議每日,趙上青提醒民眾,即每週至少累積消耗1,000大卡熱量的運動(每週4天以上),才能達到增加胰島素感受性及血糖控制的效果,在運動前、中、後,必須特別注意低血糖的問題,常在運動中或運動後會發生,也可能延遲在運動後48小時才發生,因此要適時的補充糖分及攝取充足的水分(以防脫水),另外也要注意血糖變化的速度,若急速升高或降低,都不適宜繼續運動,若是在傍晚運動,就必須額外攝取糖分,以防在半夜出現低血糖。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233

做擴胸訓練 肋骨連斷兩根

做擴胸訓練 肋骨連斷兩根#運動

日前,台中市一名53歲婦人想讓身材緊實,上健身房接受重量訓練,沒想到在做擴胸運動時,才剛練,就把左側肋骨練斷兩根,當時她只覺得左側胸部不太舒服,根本不知道肋骨斷裂了,就醫時,還一度擔心是罹患肺癌?或是新型流感?澄清醫院平等院區醫療副院長 許人文說明,這名婦人來胸腔內科就診時,懷疑自己可能是罹患肺腺癌,要不然就是染上新型流感。但她沒有其他的感冒症狀,不像新型流感。她的胸部沒有外傷,沒有被撞及被打過的痕跡,X光檢查發現,她竟然是肋骨連斷兩根。許人文表示,婦人努力回想,才想到最近一星期她勤上健身房,首度使用擴胸等重量訓練的器材,希望自己的上圍能更緊實,當時在做擴胸重量訓練時,她覺得左側胸部不太舒服,她心想可能是沒做過的關係,仍努力繼續運動,只是一拉扯到左側胸部時,就覺得痛。如果一根或兩根肋骨斷裂,沒有其他的併發症,當下只要控制好,肋骨會在3到4週後逐漸癒合,之前他曾診治過幾位上了年紀的婦人,用力咳嗽後,就咳斷肋骨,但是到健身房健身到肋骨斷裂,他還是第一次看到。許人文建議民眾,不論年齡,不管男女老少,在從事各種運動之前,一定要有足夠的熱身,千萬不可在興緻當頭時,就毫無節制的往前走向前衝,男生總想要有藍波般的六塊肌,女生則夢想曼妙身材,但是年紀漸大的人總是會有骨質疏鬆症的潛在危機,因此提醒大家要「有節制」的運動才能跑出健康,跳出活力,更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瘋單車,也得避免傷害

瘋單車,也得避免傷害#運動

這幾年騎自行車成為熱門運動,每到假日,河畔自行車道總有絡繹不絕的單車族,男女老少甚或扶老攜幼,成了全民運動,但醫師提醒,騎自行車要避免運動傷害。52歲的王女士(化名)是一個上班族,平常上班總是坐在電腦前,忙著處理不完的文書工作,當有頸部痠痛也不以為意,總以為電腦用多了每個人都會這樣,下決心該運動一下。剛好搶搭這波單車瘋,買齊裝備就在假日來個河濱單車遊,三個小時騎下來卻發現手臂至手指都麻痺了,休息一天仍未改善,以為中風趕緊至門診就診。經醫師理學檢查發現,王女士有明顯頸部神經根症狀,仰頭上看會出現背部痠痛及手麻加劇現象,右肩二頭肌腱及右肘外側均有壓痛點,手腕部敲擊時會有觸電感,頸部X光顯現第五、六頸椎間隙較窄,王女士很明顯因長時間騎車姿勢導致運動傷害,包括頸神經根病變、肩部及手肘之肌腱炎及手部腕隧道症候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指出,近來因單車活動盛行,門診像王女士這般的傷害時有所聞,主要還是因平時較少運動,忽然在假日長時間運動導致。他表示,雖然悠閒騎單車運動強度不高,但長時間固定姿勢仍易造成運動傷害,包括(1) 頸部:長時間仰頭造成肌肉疲勞痠痛,甚至如王女士般手部痠麻神經壓迫症狀。(2) 肩、肘、手腕部肌腱炎:常因反覆拉剎車用力不當造成。(3) 腕隧道症候群:手部長時間向背側伸展造成正中神經壓迫。(4) 腰部:長時間坐姿向前傾,造成腰椎盤壓迫及腰部痠痛。(5) 膝關節:長期磨擦造成膝部軟骨磨損疼痛。武俊傑表示,治療上以復健治療為主,頸部神經根壓迫造成的手部痠麻可藉由頸部熱敷、牽引、經皮神經電刺激等加以改善,肩部肘部肌腱炎可使用深部透熱,如短波、超音波等。腕隧道症候群亦可利用物理治療或副木固定予以處理,配合適當運動,以放鬆頸部肌肉群及強化肩肘肌腱以避免再次傷害。武俊傑強調,要避免上述傷害,在騎車前必須有適當運動,並針對本身弱點加強伸展,騎車時間也必須做適當調整,原則上每20至30分鐘就應該稍作休息。運動時間以漸進式逐漸增加為宜,像王女士這樣平常沒有運動的人,忽然間從事長時間運動,極易造成運動傷害。

銀髮族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

銀髮族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運動

根據統計,在所有的年齡層中,老年人是最不運動與創造最高醫療保健支出的組別。為了維持良好的健康,老年人(年齡超過65歲的成年人,或50-64歲有慢性疾病或功能損傷的成年人)應根據其能力和條件,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避免久坐行為,以及利用多樣化的運動減少醫療支出和預防疾病的發生。許多醫學報告都建議,有規律身體活動的老年人,長期參與有氧運動和肌肉訓練活動是可以增進個人健康避免提早老化的產生。高雄立市凱旋醫院職能治療師 夏榮輝說,這些預防性建議明白指出,老年人應主動從事各類型的運動,以減少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骨質疏鬆、肥胖、某些癌症、焦慮和憂鬱症的風險,以及提升心理上安寧的感覺、降低身體功能受限、殘障的發生與英年早逝。美國疾病預防與管制中心建議老年人的身體運動量為每星期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每星期3天,每次至少20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在10分等級中,如果坐著的分數是0分,盡全力是10分時,中等強度的身體運動是5至6分,此類運動會增加心跳和加快呼吸。而高強度運動是7至8分,心跳會明顯加快與伴隨呼吸急促的現象。因為同樣的運動在不同的老年人所表現的狀況會因人而異。因此老年人在從事運動時,應該依照計劃有目標的執行,注意「何時做?」「何地做?」「如何做?」,以獲得足夠的體力活動。夏榮輝表示,例如步行對一些老年人是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超過30分鐘,但對某些老年人卻是高強度的運動,就只能從事10餘分鐘。此外,每星期至少二天從事肌肉力量和耐力訓練,訓練時針對主要肌肉群(軀幹、臂和肩、腿)從事10至15次漸進式重量訓練、阻力訓練,以助於改善肌肉骨骼系統功能。而運動前還須先做至少10分鐘的柔軟操,針對主要肌肉群與肌腱做靜態拉張的動作,每次10至30秒,重複3至4次,以維持肌肉的彈性與靈活性,增加平衡能力,避免受傷和減少跌倒的風險。有氧運動的進行,不強調一、二次高強度的劇烈活動(跑步、登階、跳繩),夏榮輝建議多次中等強度的運動(園藝修剪、快走、騎腳踏車),而且例行性低強度的日常活動(自我照顧,做飯,休閒散步或購物)也必須從事。更重要的是應從幼童開始,學齡兒、青少年、成年人也都需要適合其年齡層的身體活動,以維持個人健康的身心理狀態。從事運動時,老年人應該依據個人身體功能與體能狀況設定計劃,隨著時間針對靈活性、平衡性、有氧運動與肌肉重量訓練等活動循序漸進從事,以獲得全面性的身體運動。並且應當鼓勵老年人定期自我監測,了解自身的身體活動狀況及重新評估是否更改計劃,以提高健康、延年益壽。【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1. 每日10,000步的能量消耗相當於每日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的能量消耗。2. 每日不足10,000步者,不要立刻增加至10,000步,以現在能力每星期增加5%-10%,慢慢增加至10,000步較適宜。3. 每次運動至少10分鐘,每日累積30分鐘以上,就會有效果。※輕度運動─快走時感到心跳加速。※中等強度運動─慢跑時感到有些喘。

考試想事半功倍 不妨先吃肉、再吃飯

考試想事半功倍 不妨先吃肉、再吃飯#運動

夏季正逢考季,除了明天就要豋場的大學指考外,緊接著還有國中二次基測、教師甄試以及高普考等,許多考生總是希望考試時能有清晰的腦力與驚人的體力來讓考試加分。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程瓊瑤指出,現代考生的營養不患寡而患不均,讀書過量又缺乏運動,在面臨考試的生理及心理的雙重壓力之下,若沒有一個規律的均衡飲食作支持,不但無法增強體力、增加記憶,更可能招致一些因壓力,造成考試前與考試當天的不適症狀,尤其腸胃方面的問題,如拉肚子、便秘、消化不良等現象都很常見。程瓊瑤主任指出,腹瀉的原因,大多因為情緒的緊張造成消化不良,也可能是吃了不潔的食物。要避免腹瀉須選擇新鮮熱食,避免來路不明的外食,生冷及存放於室溫過久的食物。如果考生有便秘問題,可能是因為某些藥物副作用,或缺乏運動,或者是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及緊張、憂慮等因素,建議考生可從飲食中獲得改善,選擇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糙米、全麥類食品、新鮮蔬菜、水果類等。另外,消化不良通常是因飲食習慣不良和情緒因素造成,除了三餐定食定量,勿暴飲暴食外,有脹氣問題的考生進食時應細嚼慢嚥,咀嚼食物時要閉口,必免邊吃邊說話。而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莢豆類、甘藍、蘋果、瓜類等食物應盡量少選擇,像茶、酒精、辣椒、胡椒等太刺激性的食品也要少接觸。考生飲食最基本的策略在攝取各種類型的食物,達到飲食的均衡,也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奶類、魚肉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另外,可注意攝取食物種類的優先次序。不妨在吃米、麵等碳水化合物前,先吃蛋、豆、肉類等蛋白質食物,因為如此一來可使可使酪胺酸生成較快,刺激腦部多巴胺、腎上腺素分泌,讓人頭腦清晰,反應敏捷,當然考試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考試期間考生處於緊張狀態,腸胃特別敏感,因此對平日不熟悉的食物難以適應,建議別在此時服用各種補品,造成身體負擔,每次用餐大約7-8分飽就好,因為吃太飽,體內血液就會集中在腸胃道,思路變得不敏捷,令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覺。如果要吃點心須特別注意,盡量不要吃太多甜食,因為太多糖會影響情緒、讓人想睡,可選擇1杯牛奶、一顆蛋或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類、芭樂等,因為壓力大的人,體內維生素C消耗量會增加。考試期間,家長如果可以準備一些特別且合適的餐點來幫助考生,藉此表達對孩子的支持及關心,並彼此多一些溝通,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抒發,相信考生能以較平穩的情緒來準備考試。

考季健康大補帖 幫大腦營養充電

考季健康大補帖 幫大腦營養充電#運動

每年四月到七月是一連串的考試季節,有國、高中學測、推甄以及各類升學考試等等,學生、家長、老師都希望考生有優異成績能考上理想中的學校、科系,回想起自己一生中所經歷的大、小考試,仍心有餘悸。要能在重要考試中過關斬將,除了對所準備的考試科目要具備提綱挈領的理解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透過記憶力將所學無誤的記誦,以應付各類題型之所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超強的記憶力,最好能過目不忘,這樣就不必一直反覆去背誦了,但事與願違,大部分的人記性是普通的,坊間有許多教增強記憶力的書籍可參考,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 杜旻峯醫師在此提供一些實用知識:1.營養均衡不偏食:營養完整才能讓大腦發揮更大的功能,大腦血流量佔人體的15%,大量用腦的情況下會消耗許多能量,因此需要補充更多的營養。2.飲食定時且定量:吃不夠則營養不足,無法使大腦充分發揮功能;吃太飽則使血液大部分集中在腸胃道,相對之下使腦部血流減少,因此注意力不集中。3.睡眠充足不熬夜:有些學生為了考試而減少或犧牲睡眠,偶一為之還可以,若經常如此,則容易上課無法專心或打瞌睡,且記憶力變差,反而得不償失。4.適當運動增戰力:許多學生為準備功課而犧牲運動,認為運動是浪費時間的,其實人的專注時間並不長,當專注力下降時不妨起來走動一下,讓大腦稍微休息,並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使大腦再充電以儲備戰力。5.請教師友求確義:獨學無友易孤陋寡聞,不要一直埋頭苦念,遇到問題就要請教老師或同學,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只有少數人是每一科都很優秀的;如果同學向你請教,則不應吝於分享,如此雙方都可獲益,所謂教學相長,佛家講「法佈施得聰明智慧」。6.平常心面對考試:情緒的調理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面對大考時,尋找可使自己心情保持平靜的方法,如靜坐、深呼吸、作伸展操等,或與父母、師友談心,讓自己把實力正常的表現出來。杜旻峯醫師表示,自古有科舉制度以來,中國人就開始有面對考試,經古代中醫師的研究,發現有些中藥材有補腦、增強記憶力的功效,如天麻、蓮子、遠志、菖蒲、龍眼肉、百合、石斛、人參、茯苓等,如果想透過中藥材來改善記憶力,最好尋求合格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來辨證調理,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