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職場男性要注意! 半數以上都過重

職場男性要注意! 半數以上都過重#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去年(100年)調查,職場員工有高達37.6%有過重或肥胖,其中男性有超過一半(51.7%)有過重或肥胖情形,若依行業別來看,職場員工過重或肥胖前三名行業分別為:運輸及倉儲業(50.2%)、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48.9%)、農林漁牧業(48.7%)。國健局為促進職場員工健康,擺脫肥胖及慢性疾病的威脅,今年(101年)持續推動「臺灣101 躍動躍健康」健康體重管理活動,並於6月6日號召全國職場動起來,邀請公部門及企業約130位帶頭揪團捐油,提供健康活力的就業環境,鼓勵員工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在職場帶動「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風潮,打造健康經濟。另外國健局也舉例各職場發揮創意所研發出來的妙招,像是友達光電依套餐之卡路里級距,於餐點牌上方區以綠(699大卡以下)、黃(700~900大卡)、紅(900大卡以上)顏色區分不同卡路里數之套餐,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則舉辦每月1日無紅肉日,並於公司內之便利商店,提供多樣化蔬果等,此外有鑒於上班族三餐老是在外,常常蔬果攝取量不足,永豐餘公司提供員工自製健康蔬果汁課程,讓員工在辦公室也能輕鬆達到每日三蔬二果之健康飲食建議。而上班族除了飲食上需要多注意外,運動量不足也是健康大敵,因此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科分公司公司舉辦圍尼熊戰動營,辦理運動及體適能班等運動課程,並聘請職業醫學專科醫師指導、協助進行,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爬樓梯運動比賽、呼拉圈比賽、3對3籃球比賽、員工家庭日、保齡球大賽等,鼓勵員工多運動等。國民健康局同時提供「健康生活動起來-企業篇」教戰手冊,可至國民健康局網站「手冊專區」下載,內容包括「老闆10法寶」、「推動5環節」、「管理5要領」及「行動5妙招」等秘笈,讓職場全面動起來,促進員工身心靈的健康,以愉快、正向的心情工作,減少缺席率,提昇工作品質、效率與活力,使企業健全成長與永續發展。

運動後肌肉酸痛 可靜態伸展酸痛部位

運動後肌肉酸痛 可靜態伸展酸痛部位#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運動後常有肌肉酸痛的困擾,運動後疼痛立即出現,但其消失得也快,這種叫做「急性肌肉酸痛」。另一種則運動後幾小時或一夜之後才出現,伴有疲倦乏力,甚至會出現肌肉痙攣、僵硬等症狀。這種肌肉疼痛消失比較緩慢,常常3至4天甚至6到7天之後才能完全恢復,這種症狀則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或「運動後疲勞」。 如何預防運動後肌肉酸痛?1.運動前應熱身10至15分鐘,運動後做放鬆運動至少5至10分鐘。2.循序漸進,避免運動過度:運動的負荷、運動的時間要採用漸進式的方式逐漸增加,不要超過個人的能力範圍。3.避免陌生運動:中老年人對於不熟悉的運動項目,應儘量避免參與,除非有教練指導,否則易出現肌肉酸痛或運動傷害。4.養成規律性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可以提高身體耐受性,減少肌肉酸痛的發生。 基隆市立醫院復健科邱儷雯物理治療師提醒民眾,肌肉酸痛發生時記得多休息、靜態伸展酸痛部位、拍打按摩及熱敷來減緩肌肉酸痛,可慢慢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並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營養的供給與修復,使之恢復正常,但如肌肉酸痛透過以上方法並無得到緩解,則可能是肌肉或韌帶損傷,牽拉反而會使疼痛加重,建議尋求醫學方式解決。

健康快樂動 跟憂鬱說掰掰

健康快樂動 跟憂鬱說掰掰#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這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中,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四面八方的壓力,然而如何去紓解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的方法及方式,例如:腹式呼吸、打坐、逛街、聽音樂、睡覺、打電動、運動等。究竟「運動」這項紓壓方式,有什麼好處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呢?調整心情:運動會刺激腦部分泌左旋色胺酸、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引發快樂、放鬆感受的出現。紓解壓力:運動可以緩衝我們遭遇的壓力,減輕壓力造成的不適。運動時,個人也較能專注在此時此刻的感受,覺察當下的身心變化,避免腦海中不斷反芻過去不愉快的生活經驗或將思緒集中在尚未發生的事務上。增加自信:經常運動會令人產生健康意識及正向意念,且對本身擁有較佳的身體意象,因而更喜歡與接納自己。在完成設定的運動目標時,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及強化自我價值,進而提升個人自信。幫助睡眠:睡眠品質的好壞與情緒穩定、腦機能發揮有密切關聯。專家指出,對於無運動習慣者,有運動習慣者往往入睡會較快,睡得比較沉,且持續時間也較久。改善腦力:隨著老化,大腦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注意力、抽象思考能力等)也會每況愈下,而運動可以保養腦機能,減緩不靈光的情形出現。運動心理學及公共衛生學者研究指出:運動的確可以降低焦慮及憂鬱症兩大心理疾病。且短期運動可降低焦慮效果維持2至24小時,但天天做運動則可防止慢性焦慮的出現,並可建構一個人的自尊,促進個人心理安寧、生活品質和消除壓力。 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運動是很好的紓壓管道之ㄧ,可創造好心情,向憂鬱及壞心情說掰掰。

肥胖及缺少運動 當心三高找上門

肥胖及缺少運動 當心三高找上門#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20歲以上民眾,有四成患有三高之任一項疾病,以此估計全國20歲以上民眾目前約有715萬人罹患這些疾病。但並非所有民眾都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疾病!年輕族群的自知率都是最低的,提醒三高患者,肥胖、有吸菸習慣、缺少運動及有家族遺傳心血管疾病之高危險群,須特別注意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預防及保健。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果您已經是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或是有抽煙的習慣、缺乏運動、肥胖者,平常應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每次心跳達到一百三十下的保持長期規律的運動,如年輕人可多做慢跑、游泳、競走運動;中壯年人可多從事爬山、健行、太極等培養耐力活動;至於老年人不妨鍛鍊氣功來養生。此外,每天花兩小時盯著電視、電腦螢幕的人,罹患心臟疾病致死率是平常人一倍。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要加強眼睛保健,建議在電視、電腦、電動玩具等高度用眼力的時間,在每隔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並以不超過兩小時為原則,以免眼睛過度疲勞。勿緊盯電腦、電視螢幕,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相對增加。預防方式除定期檢查控制已有的慢性病外,切勿長時間久坐,並適時活動四肢,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

拒絕菸品 高雄辦樂活健行運動

拒絕菸品 高雄辦樂活健行運動#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為了使市民更加了解菸品的危害、呼籲拒絕菸害的觀念,進而從自身影響到家庭與社區,同心齊力以具體行動支持拒絕菸品,共同營造無菸健康大高雄,並為維護市民健康,特別舉辦「2012無菸防癌一身輕 健康城市向前行樂活健行活動」將於5/19週六上午八點在愛河河西路旁熱鬧展開,藉此建立民眾正確飲食觀念、養成規律運動及定期癌症篩檢之習慣,期望高雄市成為一座健康樂活的城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平均有540萬人死於菸害,平均每6秒即有1人死於菸害,使用菸品者平均壽命減少約15年;事實上,吸菸幾乎傷害身體的每個器官,即使不直接造成死亡,對於吸菸者的生活品質也多少會有影響,例如:呼吸困難、工作不便等。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菸草中含有超過4,000種化學物質,至少有60種已知的致癌物,所有癌症的死亡有30%都可歸咎於吸菸行為;菸草內主要引致癌症的物質來自焦油,可能直接引發的癌症包括肺癌、口腔癌、咽頭癌、喉頭癌、膀胱癌、食道癌,而間接可引發的癌症包含頸癌、血癌 (骨髓性白血病)、胃癌、肝癌、腎臟癌、胰臟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有30%和吸菸有關。而戒菸,則可以降低罹患及死於癌症的風險,效益會隨著戒菸期間越長而增加,但會因每個人的菸齡和菸量有所差異;即使是已罹癌的吸菸者,戒菸都能降低罹患第二種癌症的機率;然而,每種癌症的罹患風險降低不一,例如:肺癌在戒菸5年後即大為減少,但要到20年以後才會降至非吸菸者的水準,膀胱癌則是即使戒菸25年,也只下降60%的相對危險。

醫訊/「過動症與早產兒之關聯性」

醫訊/「過動症與早產兒之關聯性」#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鼓勵早產兒寶寶家長們的努力與辛勞,林口長庚特舉辦本活動,邀請醫護人員及表演團體與小朋友、家長同樂,彼此分享照顧早產兒寶寶成長的心得與喜悅,本次特別邀請兒童心智科詹翔琳醫師主講「過動症與早產兒之關聯性」,並於現場安排相關檢查活動,讓家長對孩子們的成長發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歡迎家長與寶寶前來共襄盛舉。時  間:5/5(六)上午9:00~中午12:00地  點: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大樓1樓第一會議廳聯絡方式: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王嘉瑋小姐(03)3281200轉5128

維持標準身材體重 仍有脂肪肝風險

維持標準身材體重 仍有脂肪肝風險#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始終維持48公斤標準身材的Maria(化名),在一次健康檢查中卻從腹部超音波顯示有輕微脂肪肝,一般人印象中總以為體重過重的人才會有脂肪肝,因此Maria覺得很疑惑,不是體重過重的人才會有嗎?檢查出脂肪肝後,要怎麼辦?會不會哪天變成肝硬化或肝癌?由於現在經濟生活條件好,飲食習慣偏油膩,很多人喜歡吃燒烤食物,卻不知無形中攝取過多的營養熱量;再加上運動量減少、體重過重,使得現代人脂肪肝情形越來越常見,根據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調查顯示,國內成年人約有33%有脂肪肝,這也使得脂肪肝成為國內醫界繼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後的新熱門議題。康聯預防醫學肝膽腸胃科主任林姿伶說,脂肪肝俗稱「肝包油」,脂肪肝名稱的由來,主要是因為肝臟細胞內有脂肪滴的堆積所造成的現象,而非一般人誤解的指肝臟被油包裹住。通常有脂肪肝在生活上不會有什麼異樣感覺或症狀,頂多偶而產生疲憊或食欲不振等感覺,所以並不會特別至門診就醫,因此,大多數人或者因其他健康問題、或健康檢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才被醫師診斷出有脂肪肝。若是情形嚴重並長期置之不理的話,部分患者會造成肝細胞發炎,成為所謂的「脂肪性肝炎」,少數情況嚴重者,會導致肝硬化。林姿伶主任也提醒大家,雖然脂肪肝不是疾病,但卻代表一種身體健康情況的症狀與相關疾病發展的可能性。民眾若想要消除脂肪肝,第一還是要運動,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讓自己養成運動的習慣。第二、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除了三餐定時外,還要少油、少鹽,並且讓生活作息正常。第三、若有飲酒習慣者,要減少或改掉喝酒的習慣。第四、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透過健檢中的腹部超音波以及肝功能、血脂、血糖等代謝相關的血液檢查,就可定期了解脂肪肝的狀況與變化,提醒自己在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以達成健康人生的終極目標。(來源:康聯預防醫學肝膽腸胃科主任林姿伶,健康九九健康專欄)

運動前應先暖身 運動傷害不上身

運動前應先暖身 運動傷害不上身#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對青少年而言,在課業忙碌之餘,運動不僅可以紓解壓力更能強身健體,但一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扭傷、骨折等傷害。嘉義17歲的範姓少年,國三時右手就因舊傷感到不適,卻遲遲未就醫,直到最近前往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習慣性脫臼造成肩關節盂破裂,經由聖馬爾定醫院骨科林宗志醫師以手術方式在脫臼處植入鋼釘固定治療後,才逐漸好轉。 林宗志醫師表示,一般運動傷害分為「急性運動傷害」與「慢性運動傷害」兩種,前者為身體遭遇突如其來的外部衝擊導致損傷,通常患者會有明顯疼痛、腫脹感,例如骨折、扭傷、脫臼與關節錯位等;後者則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微小傷害所造成,患者時不時會有輕微疼痛感,因此慢性運動傷害較易被民眾忽略而不予理會。另外,青少年因精力旺盛加上正值青春期,骨骼發育尚未成熟,更是運動傷害危險族群之一。 如何防治運動傷害的發生?林宗志醫師認為除了運動前暖身的鐵則外,青少年應避免練習過度、在易受傷部位確實配戴護具與運動前評估自我身體狀況等原則。如不幸已造成運動傷害,切記下列五步驟,(1)保護:防止二次傷害;(2)休息:讓患部充分休息;(3)冰敷:應於48小時內進行,除了減輕疼痛,也避免患部腫脹;(4)壓迫:對患部進行施壓,以及;(5)抬高:將患部抬高於心臟,減少組織液滲出與出血的發生,最後則立即到院尋找專業醫師診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