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運動改善循環 降低靜脈曲張發生

運動改善循環 降低靜脈曲張發生#運動

年紀一過五、六十歲歐巴桑或歐里桑常會「浮腳筋」,彎彎曲曲像蚯蚓一樣滿佈小腿肚,看起來觸目驚心,這扭曲血管就是靜脈曲張,又稱靜脈瘤。(圖:靜脈曲張,腿部皮膚冒出扭曲血管)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林伯彥醫師說,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在下肢,日積月累破壞靜脈瓣膜,以致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異常擴大腫脹和曲張,腿部皮膚冒出紅色或藍色像是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像樹瘤般硬塊結節。有人只是細小靜脈擴張,在表皮下的小靜脈曲張如蜘蛛般呈放射狀浮現擴張;有的在腳踝或小腿局部靜脈曲張;有人則整個隱靜脈系統全都擴張。輕者外觀不美觀,重者下肢腫脹,循環不良,甚至感染、潰瘍、血管破裂出血。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5~40%女性、20%男性有靜脈曲張現象。每日站立工作超過六小時的職業,諸如老師、農夫、外科醫師、護士、髮型師、專櫃小姐、廚師、餐廳服務員等,都是高危險群。此外,有家族史、年紀大於五十歲,女性尤其是多產的人,服用口服避孕藥和肥胖人也容易發生。因人體沒有自我修復靜脈辦膜的機制,靜脈曲張一旦發生就不可能回復,除根除手術外,只能儘量延緩病程。仍可藉由保守治療,如使用彈性襪、運動、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改變,來預防靜脈曲張的範圍擴大及減輕其症狀。而走路、游泳、腳踏車等較緩和的運動,除能改善循環外,還能降低新的靜脈曲張發生速率。林伯彥醫師指出,飲食方面,應多吃高纖、低脂飲食及加強維他命C、E的補充。在日常生活方面,則應控制體重,避免服用避孕藥、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及高跟鞋、蹺二郎腿及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天睡前將腿抬高一段時間。另因抽菸會使得血壓升高及動、靜脈受損,靜脈曲張的病人應立即戒菸。理論上說,彈性襪的壓力,在足踝部最大,往上逐漸減少其壓力,通常要穿到大腿部位的彈性襪,最好在清晨尚未起床時穿,一直到夜間上床後再脫掉。目前已有很好的彈性襪可以幫忙病人,適合症狀輕微或是嚴重者術後的輔助治療。如果病患已因靜脈高壓而產生腿部潰瘍,則應尊重醫師的指導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劑並輔以特殊衛材治療。

睡不飽、容易累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睡不飽、容易累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運動

「醫生,我最近覺得很累,似乎永遠都睡不飽,容易感到疲勞,我是不是肝不好?」打扮時髦亮麗的張小姐,雖然臉上的妝化得很精緻,但再多的粉也掩蓋不了兩隻熊貓眼,精神不濟讓她更顯蒼老。三十五歲的張小姐從事金融行業,每天忙於徵信要貸款客戶信貸,一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回家還要洗衣、燒飯、帶小孩,生活就是一連串的責任。長時間的壓力累積,讓她感到疲累不堪,覺得自己可能生病了。但醫師總是告訴她,「可能是神經衰弱或自律神經失調」。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潘咸廷醫師指出,在門診經常會碰到跟上例張小姐一樣主訴病人,而且以女性居多,到處看醫生、做一大堆檢查,還是找不出確實病因。其實,張小姐所罹患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潘咸廷醫師說,疲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只要適當休息與調養,都會在短時間內恢復。但有些人長期疲勞,卻找不出原因。醫學界在一九八八年,將此症狀定義為「慢性疲勞症候群」,通稱這些長期受疲勞倦怠所苦,卻又找不出病因的疾病。潘咸廷醫師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絕大部份採取症狀治療,即以緩解病患相關症狀為主,以恢復病患發病前的活動功能為目標。在長期追蹤檢查治療中,由於復原速度較為緩慢,常常導致病患更加疲倦,甚至對醫療產生挫折感。因此,在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長期治療中,良好充分的醫病溝通以及信賴是很重要。此外,適當持之以恆的運動如游泳、體操、瑜珈、太極拳都是很好的選擇,也可以按摩、針灸、或溫泉浴及腹式呼吸等自我放鬆的活動輔助,但要以不增加病患現有的疲勞為原則。

預防結直腸癌 多吃蔬果、粗纖維食物

預防結直腸癌 多吃蔬果、粗纖維食物#運動

在台灣,肝癌長期盤據癌症頭號殺手的情況己經逐漸改變,因為衛生署公佈的最新癌症調查(資料為九十五年),結直腸癌的罹患人數不但每年破萬人,且首度超越肝癌,躍居第一位。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莊永芳主任表示,這種疾病影響男性較女性多,最常見罹患結直腸癌的年齡是五十歲以上,大多數患者在疾病初期沒有任何症狀,致病因子至今仍不明確,但具有家族病史,以及個人的不良飲食習慣和運動不足,都是高危險因子。莊永芳主任說,以飲食來說,飲食中肉類、脂肪、精製碳水化合物含量過多,缺乏粗纖維成份,導致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使糞便中各種致癌物質對腸壁作用的時間延長,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之一。另外,如腺瘤和家族性結腸息肉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都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與結直腸癌關係密切。大約有20%的結直腸癌和遺傳有關。家族中有患結直腸癌的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等,更易患此病,罹患結直腸癌的近親數目愈多及他們的發病年齡愈小,則患病的危險性增加。莊永芳主任指出,要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最重要是合理健康膳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正常人每人每天蔬菜的攝入量在二百五十克以上。 此外,多數結直腸癌是由結直腸良性腺瘤惡變所致,切除結直腸內腺瘤,可以減少腺癌發生。

戒菸時仍有菸癮!轉移注意力克服

戒菸時仍有菸癮!轉移注意力克服#運動

抽菸者相當多,不只對自己健康有害,二手菸也影響他人,您想戒菸嗎?知道戒菸也可以不用花錢嗎?0800-636363提供免費戒菸諮詢服務,專線諮商員將幫你量身設計戒菸計畫,提供隱密性高的一對一戒菸諮詢,諮商過程完全免費,專線也會定期傳送電話簡訊關懷、陪伴、鼓勵,助癮君子成功戒菸。正值花樣年華的謝小姐有10年菸癮,工作壓力讓她不知不覺吸菸成癮了。謝小姐嘗試幾次戒菸但都沒有成功,甚至慢慢失去自信。在一次偶然機會中看到戒菸專線的電視廣告,她決定再試一次,撥打專線電話尋求協助。在與專線諮詢及不斷地給予支持與督促下,謝小姐學會以轉移注意力、運動、多吃蔬果及多喝溫開水等方法克服戒菸時對菸癮渴望的困境。重要的是,男友在她脾氣焦躁不安的時候給她鼓勵與耐心陪伴,讓她感受到戒菸不孤單。戒菸後,她感覺呼吸順暢、運動時不再喘、身上也沒有惱人的菸味,與男友相處時,更不用覺得尷尬。謝小姐已成功戒菸超過4年了,感受到真正擺脫菸癮的清爽與舒適,心情自然開朗起來、容光煥發,面對職場上的工作挑戰也更加有自信;她表示想戒菸的朋友,不要害怕失敗,戒菸時有專業人員協助,讓自己有正面的力量去克服菸癮,找回自信與美麗。

觀察便便 了解自己的健康

觀察便便 了解自己的健康#運動

很多人對便秘相當苦惱,尤其是女性,常會吃瀉藥或尋求各種偏方,只為解出「宿便」,卻不知造成便秘的因素相當多重,若不對症下藥,一味自行服用瀉藥的結果,很可能剛開始略見成效,之後愈來愈差,藥量也愈用愈多。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陳明楨醫師表示,首先要先了解便秘的類型,可分為器質型和功能型;器質型意即腸道本身疾病造成便秘,患者在急性發作時,常會伴隨激烈腹痛、發燒、嘔吐等,慢性的特徵則是嚴重便秘,或是原本就有便秘卻愈來愈嚴重,甚至便便帶血,或是呈現綠、黑、紅或灰白等不正常顏色。陳明楨醫師說,導致器質型便秘的原因諸如大腸癌、大腸息肉,會使腸管狹窄,女性則可能是子宮肌瘤壓迫腸道;此外,腸套疊、腸閉塞或是因手術引起的腸沾黏等,都會讓患者飽受便秘之苦。大部分的人都屬於功能型便秘,腸道沒有實質病變,而是因飲食不規則、精神過度緊繃,有便意時卻忍住不去或刻意忽略,甚至是長期依賴藥物,讓大腸機能下降,即使在馬桶上坐半天也徒勞無功。陳明楨醫師指出,若是常常忽視便意的人,會造成便便已經到直腸了,直腸卻不下指令要結腸加速推動,也不會告訴大腦引起便意,以致便便持續堆積,水分被吸收而變硬,讓人即使感到肚子脹卻沒有便意,而且便便很硬不易排出,常服用便秘藥或灌腸者也會有類似症狀,要改善唯有改變生活習慣,務求規律,只要有便意就上廁所,或是排出固定上大號時間。有些人常在用餐後出現腹部疼痛,雖然排便並不困難,便便卻很硬,或是拉肚子和便秘交互產生,即有可能是痙攣型便秘,因心理壓力太大、自律神經錯亂,造成腸局部蠕動太強就像痙攣一樣,讓便便無法順利運送,但有時又會因水份未充分吸收,反而拉肚子,這類人要懂得紓解壓力,適時放鬆自己、調整生活步調,多運動、多喝水、多休閒。●觀察便便了解健康:1.量:一次排便量約為一百到三百公克,男性最好一天排三百克、女性二百克,排便量愈多對健康愈好。2.顏色:最理想顏色是黃金色、黃土色、黃褐色,其他顏色都要注意。3.形狀:香蕉狀、牙膏狀都是健康象徵,從直腸一路順暢排出。4.密度:便便最好半浮半沉,沉到底表示太硬、纖維質太少。5.味道:味道不會太重,便秘的便便會很臭。6.時間:五分鐘內排出才健康。

身體消耗7700大卡熱量 體重減1公斤

身體消耗7700大卡熱量 體重減1公斤#運動

春節期間大家歡渡愉悅假期,更將春節氣氛延續到元宵節,過年期間家人親友團聚,除了圍爐大餐外,看電視聊天中也享用了許多應景年節點心。根據國民健康局100年1月16日至19日對全國22縣市進行「國人於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結果發現,國人吃的東西比平常多者佔3成8,吃三餐的份量比平常多的比率為3成6。每天吃餅乾、糖果及零食比平常多者佔4成7,喝飲料份量比平常多者佔2成。每天運動量比平常少者佔4成3。國民健康局辦理全民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去年全國22縣市參與健康體重管理計畫的人數達72萬人、11,880隊,累計減重達超過1,100公噸。今年國民健康局鼓勵民眾持續揪團來減重,透過團結力量大,相互支持,向肥胖說不,一起有效學會「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新生活。凡年齡6歲至64歲、體重過重或體脂肪過高的民眾,都歡迎報名,人數不拘。民眾可透過企業、機關、學校、醫院參加;或透過各縣市的衛生局報名。  國健局提醒,當身體消耗7700大卡熱量,就會減少1公斤的體重,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及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就可以每週減重約0.5公斤。5~6顆花生糖、牛軋糖,約300~400大卡的熱量,紅土花生20顆約210大卡,4顆元宵熱量約300大卡,每小時4公里速度健走1萬步或慢跑30分鐘可消耗300大卡熱量。因此在年節結束後,國健局提醒民眾應積極力行健康體重管理,恢復「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生活。

運動後按摩 可減少發炎、增加肌肉

運動後按摩 可減少發炎、增加肌肉#運動

很多人運動之後,會想要泡個熱水澡或是好好按摩一下,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按摩或許是正確的選擇。加拿大的科學家發現,如果運動之後進行適度的按摩,可以幫助減少發炎反應,增加肌肉的生長,達到更好的效果。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兒科暨神經肌肉學的教授馬克博士(Mark Tarnopolsky)招募了11位男子進行研究,要求他們做出高難度的運動,通常這種運動會造成肌肉疲勞酸痛。運動過後,研究人員對受試者其中一條腿進行10分鐘的按摩,然後從腿部肌肉取出部分細胞做研究。實驗結果發現,經過按摩後的細胞會產生抗發炎物質,減少體內發炎反應,且會刺激細胞基因作用,讓細胞中產生更多的粒線體,而粒線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越是強壯的肌肉細胞,粒線體越多。馬克博士表示,透過實驗了解到,運動後按摩,除了恢復疲累的肌肉組織,還能強化肌肉。他強調,傳統的冰敷或是噴消炎藥,對身體會產生副作用,阻礙肌肉的生長,但是透過按摩,就沒有這種副作用。但是研究運動後肌肉酸痛的專家克拉克森博士(Priscilla Clarkson)則表示,雖然按摩對肌肉組織有這些好處,但實際上是否能改善疼痛,卻沒有深入地研究,所以他認為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明是不是真有這樣的好處。

吃20顆開心果 要快走半小時消耗熱量!

吃20顆開心果 要快走半小時消耗熱量!#運動

今年春節有9天連續假期,歡樂的氣氛與豐盛的佳餚,一不小心鮪魚肚就悄悄上身,不少人在春節假期大吃大喝、又動得少,導致體重上升,怎麼「甩肉」?大家都很關心。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00年「國人於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結果發現,有6成3的民眾過年期間不會特別注意自己體重,有近4成1的民眾表示過年期間體重會增加,平均約增加1.7公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應持續落實「多運動、健康吃,天天量體重」,讓你輕鬆保持健康。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游麗惠處長表示,吃進100公克的傳統年糕熱量為240大卡;20粒開心果相當於90大卡的熱量,需要快走半小時才能消耗掉。當身體累積了多餘的7,700大卡熱量,就會增加1公斤體重,年假期間,如果每天增加500~1000大卡的熱量,年假後體重就可能增加1~1.5公斤!衛生局提供幾項體重控制小撇步:一、多運動:避免久坐,居家簡易肌力訓練(如: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少搭電梯,多走樓梯,步行或騎腳踏車前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利用假期與家人從事戶外休閒活動(如:爬山、旅遊)。二、健康吃:天天5蔬果,飲食及飲酒不過量,食用油脂含量較低的食物,儘量選擇新鮮天然食材,採用清蒸、燉煮、涼拌方式烹調食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