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勞動≠運動 你的運動對了嗎?

勞動≠運動 你的運動對了嗎?#運動

電視或報章雜誌中,充斥了不少健康食品、瘦身美容的廣告,以國人追求健康的方法,多數在強調要吃什麼、喝什麼,或是要使用一些什麼的保養品。不過,站在骨科醫師的角度來看,要健康不見得要花大錢,但是要花時間、努力、恆心才能達成。健康的身體絕對不是一種口號,更不能不勞而獲。健康,是要從適當的運動開始。一提到運動,相信不少人的反應是,我每天工作已經夠忙了,哪裡來的時間運動呢?台東基督教醫院骨科-潘文惇醫師表示,越是忙碌,越是需要合理的運動量。因為勞動跟運動不一樣,勞動是身體體能不斷的付出,而運動卻是不斷的訓練體能,好為做更多工作準備。台灣有一句俗語「愛拼才會贏」,的確,努力專注工作是會成功,但是要有正確的方法去「打拼」,才會有贏的機會。不少人錢賺到了,身體卻搞壞了,無福享受自己努力來的成果,不是白忙一場嗎?所謂「適當的運動」,是一種合乎個人體能所能夠付出的運動方法。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要給運動者一個舒筋活骨的機會,提昇個人的心肺功能及增加個人的體能。此外,適當的運動可以防止身體中的關節僵硬,同時也可以防止骨骼疏鬆及失智症的發生。不管是哪一種運動,不能光要求「猛、勇、快」,因為瞬間過猛、過勇的運動,若是不慎,常常會造成運動傷害。潘文惇醫師強調,無論是哪種運動,要持久,最少要連續做二十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有氧運動」的效果。如何知道有效呢?在運動前先測量自己的心跳或是脈搏,比方說,一分鐘心跳是七十次,運動二十分鐘後的心跳每分鐘增加了三十次左右是合理的運動量,即心跳加速到每分鐘一百次時是合理的心跳反應,若是心跳增加的太多,例如:超過每分鐘一百二十次以上,同時也發生胸悶的感覺時,表示你的運動量已經超過你的心臟所能負荷的。除了心跳,呼吸的次數也可以作為合理運動量的參考。正常的呼吸數是每分鐘二十到三十次,運動時的呼吸次數可以增加一倍左右,比方增加到每分鐘六十次是合理的。若是運動以後,出現所謂的「氣喘如牛」,就表示運動量超過了,要放慢運動的速度才行。運動的方法很多種,最簡單又不用花大錢的就是走路了。若是要以走路作為基本的運動時,是要添購一些裝備的。首先是一雙合穿的運動鞋和一雙比較厚的運動襪,同時有一套能吸汗、比較寬鬆的服裝,最好是棉質的。在開始運動前,要先補充足夠的水分,或是帶一瓶水。潘文惇醫師指出,若是從來都沒有運動的習慣,開始時,步伐先放慢,直到習慣走路的節奏時,才慢慢加速,到快走的程度。若是習慣了快走的節奏以後,才可以轉變成慢跑。記得,二十分鐘的運動讓身體能出一點汗,心跳及呼吸能適當的增加,就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了。持之以恆,日後就可以把運動的時間加長,運動量加多。經過一兩個月以後,我相信你會發現不一樣的。

麥當勞叔叔巡迴說故事,提前慶祝世界兒童日

麥當勞叔叔巡迴說故事,提前慶祝世界兒童日#運動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新竹醫院為了撫慰醫院內小朋友的傷痛,在昨日(四)舉辦「麥當勞叔叔醫院巡迴說故事」活動。總是帶來歡笑的麥當勞叔叔為小朋友說故事--「非洲大草原」,還帶動活力健康操,讓生病的小朋友暫時忘記了打針吃藥的痛苦。麥當勞叔叔一出現時,就引起現場一片歡呼聲,在場的小朋友都熱切期待又專注的神情,聽著叔叔說著生動有趣的故事,從故事中麥當勞叔叔讓小朋友體會到做自己的重要,強調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如何發揮自己的專長,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氣,才是最重要的!接著展開「活力健康操」,為了讓小朋友用運動增強抵抗力,現場的大朋友、小朋友都跟著麥當勞叔叔,大家一起唱唱跳跳運動運動,現場氣氛歡樂無比!精采的活動表演結束後,麥當勞叔叔到病房及早療兒童復健治療室,探視因行動不便而無法親自到場觀看表演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家人。在病床邊,因麥當勞叔叔體貼的親切問候,讓在醫院接受治療、忍受病痛的小朋友們感覺到溫暖與歡樂,麥當勞叔叔的造訪,這些久未展露笑顏的小朋友也忘卻病痛,浮現出難得的喜悅神情;兒童復健治療室中,平時過動坐不住的小朋友,也都個個靜下來觀看麥當勞叔叔奇幻表演,笑得樂不可支!新竹醫院小兒科謝德貴主任表示,一般小朋友的童年,總是快快樂樂的玩耍,但是許多生病的小朋友,卻要在醫院病房中忍受疾病所帶來的痛苦,無法無憂無慮的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感謝深受小朋友喜愛的麥當勞叔叔,能夠來到新竹醫院為病童帶來生動活潑的表演,為小朋友和家屬加油打氣,讓他們能夠有勇氣去面對病痛,並祝福生病的小朋友早日康復。因為麥當勞叔叔的到訪,每個人都度過一個歡樂的午後!

別讓「壓力」吞噬你!

別讓「壓力」吞噬你!#運動

近來經濟不景氣、股市重挫,加上各種政治弊案、天災人禍紛擾,整個社會都籠罩在一股低氣壓中,因此,一些與壓力相關的情緒問題也明顯增多。在壓力普遍較大的現代社會中,該如何調適,以免情緒的壓力鍋爆炸,是每個人都應正視的課題。壓力究竟從何而來?來源其實非常廣泛,包括身體或情緒上、內在或外在的因素,不同的身體和情緒刺激、內在衝突,乃至重要的生活事件,甚或一般性的生活事件,都可能從中產生壓力,進而造成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影響。我們對壓力的反應,簡單的說就是「戰或逃」,此一過程是由自律神經系統所控制,大腦會釋放出一種荷爾蒙,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感覺敏銳,新陳代謝也產生變化;而這些生理影響,會因恐懼、緊張、不安等不同感覺,有所不同。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心理衛生科-張傑文醫師指出,理論上這種反應是為因應壓力而生,隨著壓力的消失,也應該回歸正常。不幸的是,許多現代的壓力源並不會立刻消失,以致身體總要維持在謹慎反應的狀態,當這些反應持續過久或變得過度時,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及情緒障礙。與壓力有關的情緒問題,主要是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常見者包括失眠、情緒低落、煩躁不安、容易緊張、心悸、呼吸急促、容易發脾氣等。張傑文醫師強調,這些症狀如果經常發生,甚至已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功能,就必須注意,是否自己處理壓力的能力出了問題。如何增強壓力調適的能力?張傑文醫師提供以下簡單的方法參考:首先,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很重要。許多人在面臨壓力的時候,生活節奏會被打亂,且變得急躁,在此狀況下,思考及判斷力都會受影響,對於壓力的處理,當然也變差。因此,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甚至刻意放慢腳步,才不會因壓力慌了手腳。其次,很多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不但對身體有好處,對於心理的放鬆及睡眠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可釋放壓力,因此多運動對壓力的調適非常有用處。第三,學習一些放鬆的技巧,可以紓解緊張的狀態,也有助於調適壓力。第四,作好時間管理,將事情分出輕重緩急,作妥適的時間分配,才不會造成一團混亂,也才能夠有條理的把事情都處理好。當然,當壓力已大到自己無法調適時,應儘早尋求專業的協助,才不會讓失調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壓力也才不會愈積愈多、愈來愈大。

擺脫「歐囉肥」!找出合適減重法、建立熱量觀念

擺脫「歐囉肥」!找出合適減重法、建立熱量觀念#運動

近年來,因為社會安定,且隨著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準提升,生活模式改變、飲食習慣失衡,生活作息不規律,營養熱量過剩、運動不足,導致肥胖的人口增加。肥胖不單單只是外表肥胖而已,其與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月經失調、關節炎、腎臟病等疾病息息相關,更影響生活品質,降低壽命。所以控制體重,實不可輕心忽略。一般肥胖治療有下列幾種最常見,即飲食控制、運動、藥物、針灸等。想要減肥的民眾,可先建立一簡單方式了解肥瘦與飲食熱量消耗多寡關係:‧食入熱量 > 消耗熱量  = 肥胖 ‧食入熱量 < 消耗熱量  = 消瘦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杜旻峯醫師表示,依上述觀點,只要能讓熱量消耗多於吃入之熱量,則可讓體重降低。所以舉凡用飲食控制熱量攝取,或以運動、藥物、針灸等增加熱量消耗皆可讓體重降低。杜醫師就以下幾種常見減重方式,加以說明。1. 飲食控制在食物熱量中脂肪1公克為 9大卡,蛋白質1公克 為 4 大卡,碳水化物 1公克為 4.1大卡,酒精1公克為 7 大卡。所以減重過程中控制熱量攝取固然重要,而高脂肪類食物更應避免,酒也是應避免之一。但是既是控制熱量攝取,就應多注意減少熱量攝取,哪怕是一小杯飲料,也須克制。 2. 運動運動是減重過程中重要方式之一,既可增加體內熱量消耗,又可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率,更可讓身體更健康。一般運動,建議一周至少三次,每次30分鐘,並且運動時應讓心跳度比平常快一些,若流一些汗會更好。 3. 西藥西藥常見減重藥物有食慾抑制劑、代謝增強劑 、熱量消耗促進劑(燃燒脂肪)、其他如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吸收等藥。優點是服藥方便,但是停藥後復胖快(甚至體重回升比減重前更高),而且容易產稱心悸、口乾、煩躁、失眠、盜汗、胃痛……副作用。 4. 中藥中醫認為會造成肥胖,主要是因身體出現偏差而造成,所以相對的,體型肥胖者,或多或少會伴隨一些病症:如稍動一下則容易喘容易流汗、身體倦怠、眩暈疲倦、四肢痠痛無力、體力差、水腫身重、身腫脹感、便秘等;所以中醫在治療時會根據每人病因病症不同而給予治療,相對的一段時間後,體重下降,身體也自然變健康了!中醫的辨証型態有痰濕水腫型、瘀血阻塞型、脾虛氣弱型、脾腎陽虛型、氣虛血弱型、胃熱濕盛型,脾虛濕盛型,肝腎陰虛、氣陰兩虛型….等等,根據不同病症型態而給予施治,來調理體質,回復身體活力與元氣,並促進代謝增加,熱量消耗,或水濕排除或清熱涼血等等進而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 5. 針灸針灸的目的和中藥一樣,可透過穴道的刺激來調節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提升對物質代謝功能的調節、並促進新陳代謝率的增加,達到促進熱量消耗增加而體重下降的目的。但相較下較少產生如心悸、失眠等副作用。 6. 穴道埋線方法是利用可經人體吸收的羊腸線(需特殊處理過),透過針具器械,植入穴道中,不需取出的一種較新式療法,因不需取出,可在人體維持1-2週時間(或更久),所以對穴道產生一些刺激,而達到如針灸般的效果,但是卻是比針灸持續長久的效果。 其他如胃部手術、抽脂等等,都有相當大的副作用,及風險不等的危險存在。相較於多種治療方式,針灸是一種安全,無副作用的減重方式、當然療效也是顯著的。杜旻峯醫師提醒,減肥是需要持之以恆,間續不斷的運動與控制飲食、規律的生活,才可永保身體健康與苗條的身材。《減肥飲食與注意事項》1. 控制熱量攝取,低熱量飲食。 2. 充足的蛋白質,佔總熱量15%,避免營養不均。 3. 低脂肪,佔總熱量20-25%(不飽和脂肪酸) 4. 低膽固醇,少食內臟;豐富維生素,纖維素。 5. 低鹽,飲食以清淡為主,辛辣刺激重口味量避免 6. 作多一日三餐,不吃宵夜點心,晚餐可少量,晚上八點後不吃。 7. 經常活動,運動每日20分鐘。 8. 每天喝六~八杯水,飯前半小時,服用一大杯水,可增加飽感,降低食慾。 9. 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 10. 每天補充額外的纖維(蔬菜水果)。多吃蔬菜、生果和穀類食品細嚼慢嚥,飲食六七分飽,勿咬口香糖-促進胃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很快感到肌餓。 11. 勿空腹購物逛街,否則容易買下禁忌食物,而且容易買下比預期的還要多。■ 以下食物盡可能避免‧動物性脂肪(牛油、奶油、冰淇淋、全脂牛奶、沙拉醬、油炸食物)。油炸、鹽、咖啡、濃茶、含糖飲料、酒、‧零食、果醬、甜食(巧克力、汽水、蛋糕、水果派、甜甜圈、糖果)。 ‧高熱量蔬果:香蕉、櫻桃、玉米、無花果、葡萄、梨子、鳳梨、蕃薯、馬鈴薯、花生。

每日勤走健康多 掌握訣竅不酸痛

每日勤走健康多 掌握訣竅不酸痛#運動

走路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現代化的便捷,日漸被荒廢。國民健康局的調查,台灣民眾有40%是缺乏運動或運動量不足的,尤其是坐辦公室的白領階級、26~45歲,普遍都是不愛運動的「懶人族」。男性超過1/3、女性超過2/5,並無參與運動的動機或習慣。無法從事運動的藉口不外乎:沒時間、無適當的運動環境、沒有運動夥伴陪伴、上健身房要花錢…等。名詞-「坐式生活」,指的是個體多以靜態或小範圍活動為主的生活型態,如:朝9晚5的辦公室工作人員,下班後只是坐在沙發上觀賞電視節目。天主教聖功醫院復健科林雪驥主任表示,這樣的生活方式,個人體能會衰退的很快。走路其實是最好的運動,WHO談到如何預防癌症和心臟病這兩大現代文明病時,都直接提醒世人要多走路!運動生理學教授林正常博士指出:「走路是人類最自然的運動,也是最為放鬆的運動,走路可以紓解壓力,放鬆身心,還能讓人腦筋清晰,深入思考,取得靈感。」全世界健走的人口達1億7千萬人,是慢跑人口的4.6倍。足證健走平易可行。運動醫學的研究:走1步,可以牽動到全身95%的肌肉,走30步相當於消耗1大卡的熱量,所以走萬步可消耗至少300大卡熱量,約等於成年人一天所多攝取的熱量。走路是最不具傷害性的運動,每踏出一步,膝-腳承受了1.5倍體重的力量,相對於慢跑卻是2~3倍,快跑更達7倍以上,對於膝關節的傷害最少。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短時間的溫和體能活動 (例如走路10分鐘),對身體健康有顯著的改善。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主任謝明哲談到走路的益處如下:降低心跳速率並強化心肌功能、降低體內壞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燃燒脂肪、幫助控制血糖、鍛鍊結實肌肉、促進新陳代謝、釋放腦內啡。林雪驥主任指出,正確的走路法應考慮以下幾點:■ 距離-「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衛生署的研究顯示,臺灣地區成年人每日平均步行步數約在6500步 (國外相關資料為 5000~7000 步)。最早提出「一萬步」口號的是1960 年代日本九州大學的吉城旗野(Yoshiro Hatano)博士,40多年來已廣泛為歐美引用。■ 速度:(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系徐錦興教授建議)(1)  漫步健走 (散步):每小時 4.8 公里以下。適合初入門者(2)  適能健走 (快步):每小時 4.8 到 9.6 公里。適合一般愛好運動者。(3)  強力健走 (快步):每小時 4.8 到 9.6 公里,但增加擺動及負重。適合鍛鍊體適能者。(4)  競賽健走 (競走):每小時 12 公里以上。朝競賽奪標者。■ 強度:每天走30分以上、每週走5天以上,運動後每分鐘心跳加上年齡,等於170下。■ 姿勢:脊樑挺直、抬頭挺胸、縮小腹、雙肩放鬆、臉朝前,視線望向前方15~20公尺。手肘微彎、膝蓋伸直、依循腳跟→腳掌→腳尖方向移動重心,腳尖踢出的幅度向外5~10度,標準步伐=身高 × 0.3。■ 時間與環境:最好的時間在清晨4點到6點(太陽初昇時),黃昏6點到10點間,氣溫在20℃~30℃之間,選擇車少、樹多且空氣新鮮的地方。公園、運動場等場地寬敞、路障較少的地方。不常運動的人一開始可能會雙腿酸痛,來自於肌肉中的葡萄糖燃燒所產生的乳酸,不過身體會自行調整,習慣運動後改利用脂肪酸當作能量時,肌肉便不至酸痛。

健康起步”走” 年輕活力跟著來

健康起步”走” 年輕活力跟著來#運動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健走」是最容易達成健康的運動方法,即是生活中最基本、最簡易,且最不受外在因素限制與干擾的體能活動。依據94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國人最常做的運動項目,以散步(含健走)為主,佔42.81%。「健走」不僅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強化骨頭,還有解除壓力、控制體重、延緩老化等許多好處,提醒國人多多運用社區步道,從事健走運動,透過健走步數目標的自我設定,養成「日行萬步」之健走習慣。和其他運動相較,健走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又比游泳方便,健身又環保,是值得推廣的全民運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推動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鼓勵民眾建立健走、健身的健康觀念,目前許多企業及社區積極推動各項健走活動,許多企業已將健走活動當作是年度例行運動,讓健走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社區內更是紛紛成立健走隊,將社區健康觀念融入中老年生活中。不過夏日酷夏氣溫高,待在太陽下的時間過久,汗水不易排出,容易造成體溫維持失衡,產生中暑的問題或因流汗過多,體內水分、電解質大量流失,而造成脫水情形。日前傳出三軍儀隊於烈日下中暑暈倒,知名紀錄片「無米樂」主角、80歲的崑濱伯也在田間示範割稻時,因天熱忘了補充足夠水份而中暑昏倒,以及數起老農被熱死的意外。所以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大家夏天安全健走,要特別注意下列事項:1. 為避免在炎熱的烈日下運動,健走活動建議選在傍晚、晚上或清晨進行。2. 夏日氣候炎熱潮濕,健走的基本配備包括:戴上帽子避免紫外線照射、穿上吸汗透氣的運動服裝、隨身攜帶毛巾或手帕、攜帶一瓶水隨時補充水分、穿著棉質襪子及運動鞋(鞋跟比鞋底高一點點)。3. 若在烈日下健走,應戴白色涼帽,穿淺色、寬敞、通氣性能良好的薄衣。室內運動場地應有良好的通風降溫設備。4. 如果發現大量出汗、疲乏、惡心、頭昏等症狀,都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應立刻停止運動,迅速到蔭涼和通風地方休息,可喝些解熱消暑的飲料和涼開水等。為推動健走運動,臺北市衛生局於十二個行政區規劃了26條健走示範路線,並分別成立「健走教室」。本年度6月間培訓社區、職場及校園121位健走種子指導員,目前已號召約2000位市民參加健走運動,透過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提供免費的健走諮詢服務及帶動社區民眾定點定時健康齊步走,使民眾養成見規律運動的習慣。面對愈來愈熱的天氣,民眾應重視防範環境性熱疾病,如果有大量出汗、頭暈、體溫上升等,應儘快到蔭涼處所→鬆脫身上衣物→用水擦拭身體及搧風→給予含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之電解質飲料→儘快送醫等5步驟處理,以避免環境熱傷害相關悲劇一再發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日內已發行『健走123,方便又健康』中、英文衛教單張供民眾參考,歡迎大家踴躍到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索取,並踴躍報名健走隊。活動連結: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36&mid=442&itemid=17243

過年後「小腹婆」人數倍增

過年後「小腹婆」人數倍增#運動

今年的冬天特別長,也特別冷,加上難得的過年假期,卻遇到大寒流,冷到懶得動、懶得出門;且為了增加身體的能量,難免會吃些高熱量的食物來禦寒,火鍋、麻辣鍋、油炸速食,吃得過癮極了。結果呢?少動又多吃,一來一往之間,沒有消化掉的脂肪全部屯積在體內。過了一個冬天和一個年,不知不覺間,腹部、臀部、腿部,又增厚了一圈圈贅肉 。特別是對原本就不容易瘦下來的人,過完年之後,肥胖指數更是變本加厲;也難怪,一開春沒多久,前來整形診所的患者當中,以抽脂的比例最高。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張宇正醫師表示,可能真的是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才過完年,門診的患者當中,直接表明想要抽脂減肥的患者,都有較往年增加的現象,而且是年輕人、中年人,男男女女都有。細問之後才發現,這些年後急著想抽脂的患者,都是受不了自己真的不能再胖下去了,所以急著想要讓自己趕快瘦下來。年約三十歲的張小姐,是貿易公司的主管,她的身材是屬於短小型的,且是易胖體質,稍微多吃一點點,就很容易胖起來。今年冬天特別冷,天氣一冷,就想吃東西來補充體力,加上天氣不好,一直下雨,連平時偶而會到公園散步或慢跑的習慣,都因為天氣濕冷而暫時停止,運動變少了,東西卻吃多了,二個月之間,胖了四公斤,肚子胖了一大圈,新春新願望,就是希望自己趕快瘦下來,至少可以塞得下春天的服裝。還有位年過四十的謝先生,是急著想要告別中廣身材的中年人。因為工作的關係,謝先生常有應酬和吃宵夜,年輕的時候,如果稍微胖一點,就到附近公園跑個幾圈,體重就降下來了,現在人到中年就難了,新陳代謝變差之外,加上又濕又冷的天氣,吃得多,動得少,若是連續再吃個幾天宵夜,「大腹便便」的情況,就會像女人懷孕一般,與日俱僧,所以常常有同事調侃他:「什麼時候生?」甚至還常被同事戲稱為「企鵝先生」。過了一個又濕、又冷、又長的冬天,讓謝先生的體重又飆了2、3公斤,這下子逼得他不得不正視中廣身材的問題,想要快點讓自己瘦下來,以免影響健康。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張宇正醫師指出,適當的飲食控制和運動,是最好的減重方式,但一定要下定決心,持之以恆,但是如果很想在短時間內瘦下來,且是針對局部性的區域,藉助外科抽脂手術,是目前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張宇正醫師表示,人體的脂肪細胞,在過了青春期之後就不會再增加,一般人肥胖的原因,主要是過多的脂肪,屯積在脂肪細胞中,使細胞增大所致,利用運動或飲食控制,可以讓脂肪細胞縮小,進而達到減重的目的,但脂肪細胞的數目並未減少,一旦停止運動或大吃大喝,就很容易再胖回來;到了中年之後,脂肪細胞還會有往身體中段集中的趨勢,這也是為什麼常有中年婦女被稱有「小腹婆」,中年男子被稱為「企鵝先生」的原因。對於很難瘦下來的胖哥胖姊來說,抽脂手術可以說是最快速,又比較不會復胖的方法,因為抽脂手術,是直接將脂肪細胞抽取出來,脂肪細胞的數量減少了,自然有助於體態的雕塑。喬美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張宇正醫師說,目前的抽脂手術,是利用專業負壓抽脂機配合濕抽法,大大提升了手術的效果和安全性,採局部麻醉的方式,手術時間約1-2小時,一次的抽脂量可高達5000c.c,腰圍平均可以縮小1-3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看到雕塑的成果,如果術後的護理工作做得好,不腹胖的比例非常高。不過張醫師也強調,雖說抽脂手術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身材雕塑的目的,但還是建議所有的「小腹婆」和「企鵝先生」,不管有沒有進行抽脂手術,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注意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才能徹底告別「小腹便便」的惡夢。

年輕人血壓突然飆高,小心謹「腎」

年輕人血壓突然飆高,小心謹「腎」#運動

別再以為高血壓是老年人疾病,年輕人如果血壓突然飆高,一定要特別小心,有可能是腎上腺皮質腫瘤!羅東博愛醫院泌尿科主任徐慧興表示,最近有位患者黃小姐因為血壓飆到二百以上送進急診室,施打降血壓藥之後,血壓依然高達一百七。轉入加護病房進一步檢查,在左側腎臟赫然發現一顆直徑1.7公分的腎上腺皮質腫瘤。「我知道自己缺運動,可是血壓飆破兩百甚至高到量不到也太可怕了吧!?」四十歲的患者黃小姐是公務人員,生活作息正常,家族沒有高血壓病史,她笑了笑說「要不是因為血壓太高嚇到我,我也不會趕到醫院來檢查,幸好及早發現腎上腺皮質腫瘤,不然還傻傻的以為只是吃太好才會血糖、血壓高」。徐慧興主任指出,高血壓患者中有1%會有腎上腺皮質腫瘤,腎上腺皮質腫瘤會持續分泌一種叫做「留鹽激素」的荷爾蒙,不但刺激血壓瞬間飆升,還會將人體內的鉀離子排出,導致肌肉收縮受影響而全身無力。「我有一位患者是在菜市場做生意,一發作起來全身都沒力氣,手指頭連數鈔票都數不動」。高血壓不是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如果年輕人發現自己血壓突然升高,一定要趕緊就醫,以免長期的高血壓造成血管病變。若檢查確定是腎上腺皮質腫瘤,也要盡快安排手術切除,尤其對年輕患者效果顯著,通常術後就不需要再服用任何降血壓藥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