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三九貼除寒邪 提升免疫力緩解過敏

三九貼除寒邪 提升免疫力緩解過敏#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立冬剛過,平時就有氣喘、過敏毛病的人,應該更能感受到氣候的變化;且此時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容易感受寒邪。中醫師指出,可選在「三九天」這個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利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於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既可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的抗病力,就能減緩疾病在冬日發作所帶來的困擾。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侯蘊芬醫師表示,「三九貼」主要是利用在特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來治療慢性疾病,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臨床上常利用的藥物有元胡、細辛、白芥子等,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穴位進行敷貼。8成過敏性鼻炎患者  症狀獲改善藉由穴位的溫熱刺激,虛寒性體質或寒濕久留的人,可以提振或溫通陽氣,加強驅除寒濕邪氣、增強身體抗病能力。因此,可用以緩解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寒性關節疼痛、慢性腹瀉、遺精、遺尿等疾病的發作頻率;此外,容易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非常適合穴位敷貼。 侯蘊芬醫師也說,在氣喘疾病方面,若能以三伏天、三九天進行穴位敷貼,連續治療三年後,氣喘患童的發作次數減少;在過敏性鼻炎方面,至少有8成的病人能減輕臨床症狀,特別是在睡眠狀況、行為問題、眼鼻症狀的改善較為明顯。敷貼禁食生冷  避免影響療效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必須注意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九天灸治療。醫師也提醒,敷貼三九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

腸道不好免疫力恐驟降 5大招腸道壞菌趕光光

腸道不好免疫力恐驟降 5大招腸道壞菌趕光光#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採訪報導)腸道,不僅是消化食物的器官,事實上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醫師就表示,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免疫系統存在於腸道之中,值得注意的是,若民眾吃飯吃太快,豬油、牛油等動物油吃太多等等,都可能讓腸道的壞菌增加,恐怕進一步讓全身免疫系統拉警報!腸道若照顧不好,將會出現哪些問題?聯欣診所家醫科醫師林美秀指出,腸道壞菌過多,將會使身體免疫系統出現問題,過敏、免疫力下滑、容易疲倦等症狀將接踵而來,她強調,腸道的功能猶如肝臟代謝般一樣重要,以下為《優活》採訪整理的護腸五重點,有助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增加腸道的好菌,提升免疫力:1)多攝取蔬果 有助於增加好菌/林美秀表示,只要幫腸道微菌體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顧好腸胃道菌叢,就能維護免疫功能,在飲食多蔬菜水果,幫助體內攝取纖維、果寡糖,有助於增加好菌生長。不過,隨著現代人飲食西化的習慣,有多數民眾皆愛吃紅肉、速食等,使得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進而增加壞菌生長,正常來說民眾一天的飽和脂肪酸攝取不超過30%,例如:豬油、油炸食物、牛油等,而不飽和脂肪酸則大約佔70%,例:橄欖油、魚油等。2)吃飯細嚼慢嚥 至少吃20分鐘為佳/除了飲食習慣外,就連吃飯速度過快也會造成壞菌生長,因未被充分咀嚼食物,在胃裡蛋白質會分解不全,造成未消化蛋白質在大腸裡腐敗,增加壞菌生長,破壞了腸道微菌體平衡,進而對身體產生許多影響,因此,建議民眾在用餐時應細嚼慢嚥,至少吃20分鐘以上為佳。3)保健品選擇 需同時含有A、B菌/在保健食品挑選上,肝膽腸胃科蕭敦仁醫師表示,市面上產品種類多,首先要選有小綠人標章的產品,且不同的益生菌作用的器官也有所差異,像是A菌(如:乳酸桿菌),作用於小腸,有助於壓破壞菌生存空間;B菌(如:比菲得菌),則作用於大腸,可抑制壞菌生長。所以,在挑選上必須含有A菌與B菌才能真正發揮效用,也建議最好在空腹食攝取維佳。4)補充益生菌 選擇優格為佳/林美秀提醒,民眾身體若無出現異狀,如過敏、疲勞、慢性疲勞等,補充益生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破壞腸道菌叢的平衡,而對於需要補充益生菌的民眾,醫師建議若沒有對乳製品產生過敏的話,可透過飲用優酪乳、優格等來進行補充,且可以不斷的做補充,但對於肥胖、擔心熱量熱取過多的民眾,則建議可用益生菌膠囊或粉劑等。5)挑對時間喝養樂多、優酪乳 有助於益生菌吸收/許多民眾為促進腸胃道健康,大多透過飲用養樂多等方式進行補充,但事實上不管哪種益生菌來源都怕胃酸,所以,無法100%達到腸道進行作用,且若又選在胃酸旺盛時飲用,喝下的恐都是糖與熱量,因此,醫師建議應避免在飯後、食用甜點、飲用茶或咖啡、緊張等胃酸旺盛時機,才能比較有效攝取到益生菌。

秋冬免疫力差 腎臟病、老人易好發皮蛇

秋冬免疫力差 腎臟病、老人易好發皮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到秋冬季節,就是帶狀疱疹好發時機,因為此時的氣溫降低,使得免疫力下降,造成潛伏在於神經節內的帶狀皰疹病毒蠢蠢欲動,一不小心就引發帶狀疱疹病毒,也就是所謂的皮蛇。帶狀疱疹好發於免疫力低下的人,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慢性腎臟病等,根據研究顯示,年紀愈高,發病機率也愈高,對此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醫師表示,帶狀疱疹好發於50歲以上的成年人,在台灣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在這一生中會發生一次皮蛇。出過水痘 9成會好發皮蛇帶狀疱疹其實與小時候發作的水痘是同一種病毒,當民眾出過水痘後,病毒就會潛伏於背根神經節中,一旦體內免疫下降,有9成民眾就會誘發出病毒,沿著神經竄流至皮膚,形成帶狀皰疹。陳亮恭醫師表示,有8.6%的病人即使痊癒後,還是會發生帶狀疱疹神經痛,很多病人形容這種痛是往身體內鑽,也有人說像是火燒、電擊般的疼痛,也有人一痛就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使得患者的生活品質以及精神上都受到折磨。慢性腎臟病患好發疱疹高出1.6倍台北榮總腎臟科楊五常醫師表示,根據美國《腎臟病期刊》報告指出,台灣2004年~2006年間健保資料庫統計資料,發現慢性腎臟病患(未洗腎者)罹帶狀疱疹機率是一般人的1.6倍;另一篇報告則分析台灣1999年~2003年健保資料,追蹤後發現洗腎的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率是一般人的1.98倍,發生率也比慢性腎臟病患者高。施打疫苗 可降低7成風險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預防帶狀疱疹,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施打疫苗後能有效的降低7成帶狀疱疹發病的風險,就算施打疫苗後仍不幸發病,還能有效降低6成急性疼痛的發生,更可以降低6成7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因此,建議50歲以上的成人,應積極預防帶狀疱疹。此外,除了施打疫苗外,也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飲食正常、睡眠充足、養成固定運動習慣等增強免疫力,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預防皮蛇纏身。最後,台北榮總於今年起,針對低收入戶的洗腎患者及榮民,只要符合帶狀疱疹疫苗施打適應症者,都可以登記免費施打,共計100名。

樂閱讀/2款免疫力果汁 增加腸內好菌

樂閱讀/2款免疫力果汁 增加腸內好菌#免疫力

腸道中主要負責免疫功能的是小腸,小腸內聚集了全身50~60%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存在於小腸黏膜無數的皺摺中。免疫細胞的作用會受到腸內環境的好壞影響,若是腸內環境惡劣,則免疫功能也會下降,因此為什麼好菌能提升免疫力?因為調整好腸內環境的話,就能提升免疫細胞的活動力。黏滑食材富含豐富的腸內好菌平常的飲食中,要攝取哪些食材,才能增加腸內好菌呢?建議可以多攝取秋葵、台灣黃麻等黏黏滑滑的食材。這些食材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果膠、海藻酸,能成為腸內好菌的養分,塑造出令壞菌不易繁殖的優質腸內環境。例如打成果汁的可爾必思、豆漿、白芝麻,可以讓較硬的糞便容易排出,改善便祕問題,多飲用還能提升免疫力喔!秋葵+可爾必思(245kacl)材料/秋葵2條、可爾必思(原液)2大匙、核桃 2顆(10g)、牛奶 150ml。作法/將秋葵切成一口大小,然後將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打勻。倒入杯中後,可以再依喜好放入橫切後的秋葵。黃麻+白芝麻(109kacl)材料/黃麻葉5片(10g)、白芝麻1大匙、豆漿150ml。作法/將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打勻。(本文作者/岡田明子)(摘自/自然瘦/瑞麗美人出版)

樂閱讀/8個省錢妙招 增強兒童免疫力

樂閱讀/8個省錢妙招 增強兒童免疫力#免疫力

已經碰到非常多的家長問我,「要怎麼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這真是個大哉問。如果上網搜尋「增強免疫力」這幾個關鍵字,您可能會得到各種不同的建議,比如說益生菌、維他命、人參、綠藻等補品。這些補品通常不便宜,買起來經濟負擔又大,究竟有沒有效果,家長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難道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一定要花大錢嗎?別擔心,這裡讓我傳授各位幾個增強孩子免疫力的省錢妙招! 1)喝母乳/母乳裡富含各式各樣增進免疫力的因子,免費又方便,絕對是增進免疫力的最佳省錢妙招! 2)接種疫苗/接種疫苗絕對是最有效,也是最簡單產生某些特殊免疫抗體的方法。雖然自費疫苗價格不菲,但光是免費的疫苗,就已經足夠讓孩子得到很多的保護。流感疫苗通常在小學四年級之前都是免費的,家長千萬不要放過這個機會,一定要帶孩子去接種。 3)吃糙米與全麥麵包/沒錢買益生菌?沒關係,我們多吃益生質,給我們自己腸道內的好菌天天吃補!坊間有販賣許多果寡糖等人工的益生質補品,其實我們不需要花大錢也可以得到。糙米、全麥麵包,都是很好的天然益生質,天天吃,不需花大筆銀子買補品! 4)吃深綠色蔬果,還有魚/這幾年有關維生素D的話題非常的夯,因為免疫學家發現維生素D不只可以強化鈣質,還可以提升免疫功能。不意外的,馬上就有廠商做起維生素D補充品的生意。其實維生素D在日常生活食物中俯拾皆是,花椰菜、菠菜、紅蘿蔔、各種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果裡都有。魚類也是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只要每天都吃一些,不但免疫力可以提升,還可以強化骨質。5)天天出去晒太陽運動/吃了維生素D,也需要陽光來活化才有作用。我們的皮膚只要接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活化維生素D,這更是一毛錢都不用花的免疫增強法!每天都帶孩子出去晒晒太陽,保證少生病多健康!6)不要太早讓孩子上學/小孩的免疫力還不足時,就把他放在病毒肆虐的團體中,等於把一隻綿羊丟進狼群讓他自生自滅。我建議至少三歲以後再讓孩子上學,身體比較有能力來對付這些病菌。7)不要相信廣告的誇大效果/省錢妙招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花錢買誇大效果的補品。通常這些補品都會走審查比較寬鬆的食品路線,然後將某些實驗室的研究誇大成對人體也有效果。這世界上有非常多的物質都可以在實驗室裡增強免疫力,但是吃到人體裡就是行不通。尤其說到劑量,實驗室裡的細胞那麼小,人體細胞數目卻是這麼龐大,也許這個物質對人體有效的劑量是「一桶」,但是廠商賣你的卻是「一顆」,只是杯水車薪。8)讓孩子擁有愉快的心情/馬偕醫院的藥袋上,寫著一句安慰病人的話:「喜樂的心,乃是良藥。」這絕對不只是精神喊話而已,許多醫學證據都顯示,愉快的心情可以造就強大的免疫力。而孩子的幸福感來源,決定於家庭的氣氛,夫妻的和諧,以及安全感的建立。所以如果要孩子不生病,很簡單:請爸爸媽媽彼此相愛,不大吼大叫,即便有意見不合,也要在孩子面前理性、溫柔的解決。只要這樣做,孩子就會感覺到幸福得不得了呢!(本文作者/黃瑽寧)(摘自/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時報出版)

樂閱讀/流感季節 7種食物提高免疫力

樂閱讀/流感季節 7種食物提高免疫力#免疫力

流感與感冒除了注射疫苗,也要提高免疫力。美國哈佛醫學院有名的小兒科教授西爾斯醫師(Bill Sears)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榖類與優酪乳,以提高各項營養素的攝取—維生素A、C、E,生物類黃酮、類胡蘿蔔素、硒、Omega-3 脂肪酸與鋅。以下是最能提高抵抗力的食物,可以減少一些威脅:• 柳丁與橘子/柑橘類水果所含的維它命C是首要推薦,因為可增加體內製造對抗感染的白血球與抗體,也增加干擾素,預防病毒入侵人體。大多數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也含有生物類黃酮,是很重要的抗氧化、抗發炎的化學物質,它與維生素C加起來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全榖類/種子與榖子裡的維生素B可以提升免疫力。• 胡蘿蔔/類胡蘿蔔素可增加天然殺手T細胞,可以刺激產生巨噬細胞(一種免疫的細胞),以對抗癌症。• 蒜瓣/含有多種抗氧化劑、硒,可對抗入侵者。• 杏仁果/含有鋅,促進體內產生白血球以對抗感染。比較安全的鋅可從食物裡獲取,一天吃到15~25克就夠了,吃太多(超過75克)反而會抑制免疫功能。• 綠色花椰菜/這是絕佳的增強免疫力的食物,飽含維生素A、C與榖胱甘?抗氧化•劑。• 優酪乳/每天吃一碗含有「活的益生菌」的優酪乳,可以刺激免疫系統對抗疾病。西爾斯認為,優格與日照裡含有的維生素D,在減少感冒或流感的功能上,僅次於注射疫苗。(本文作者/林貞岑、曾慧雯等著)(摘自/跟著天氣養生/康健出版)

春季好發風邪 靈芝提升免疫力阻風寒

春季好發風邪 靈芝提升免疫力阻風寒#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春季為呼吸道傳染病高峰期!俗話說「百草回生,百病易發」,尤其是春天氣溫變化大,一不留意恐會染上風寒。對此,疾管署周志浩副署長呼籲,免疫力差的族群,應儘速施打公費疫苗,以免感冒進而引發更多致命併發症。醫師表示,流感易造成全身肌肉痠痛,且發高燒至39度以上,並持續2~3天,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此外,一般感冒則是咳嗽、流鼻水,發燒多在39度以下、持續1~2天左右,提醒民眾有類似症狀都要立即就醫。除了施打疫苗預防感染外,醫師建議,還可藉由提升免疫力來保護自身健康。樟芝、靈芝中的多醣體 能提升免疫力提升免疫力方法,不外乎營養充足、多運動、良好睡眠、多休息等,醫師說還可透過中藥等漢方藥材,來補足身體所需,如樟芝、靈芝中富含的多醣體來提升免疫力,讓風寒不再來;多醣體具有活化細胞、保肝、消炎及抗過敏等作用,並增加人體的自然免疫力,讓身體強壯、不受病邪侵擾。

樂閱讀/免疫權威醫生 吃飯絕不喝水

樂閱讀/免疫權威醫生 吃飯絕不喝水#免疫力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少數人才知道的醫界祕辛:許多慣用右手的外科醫生,吃飯時會刻意用左手;有些專攻代謝或是糖尿病的內科醫生,則會用小湯匙吃飯;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外科醫生用「左手」吃飯、內科醫生使用「小湯匙」吃飯他們之所以如此注重飲食細節,全是為了提升工作表現,可說是一種職業病。外科醫生的工作需要雙手並用,為了磨練雙手的手感,才會以非慣用手吃飯。我有一陣子也用左手吃飯(我的慣用手是右手)。此外,專攻糖尿病的內科醫生為了避免自己罹患糖尿病,刻意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以大湯匙狼吞虎嚥、媲美大胃王的進食方式,是導致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捷徑。從某方面來說,用小湯匙吃飯也等於實踐了「放慢進食速度」與「細嚼慢嚥」。吃飯時不喝水 促進唾液自然分泌至於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的原因其實相當簡單,因為水分會稀釋口腔裡的唾液。只要口中有食物就不喝水,仔細咀嚼促進唾液分泌。由於唾液可以提升免疫力,因此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細嚼慢嚥,幫助唾液分泌。另一方面,高血壓專科醫生吃飯時特別注重鹽分攝取量。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鹽分會引起高血壓。專門治療高血壓的醫生都會告訴病患,日常飲食要減少鹽分用量,所以他們自己吃飯時也會吃得較清淡。而且會改用較多辛香料,例如胡椒、辣椒、芥末、山葵、大蒜、香草等,不僅能彌補減少的鹽分用量,還能增加料理調味的多樣性。向這些專業醫生看齊,改善你的飲食習慣吧!(本文作者/裴英洙)(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核果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