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春天養肝好時機 可減少感冒、提升免疫力

春天養肝好時機 可減少感冒、提升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年之計在於春,養生也是從春天開始。中醫認為人體五臟之中肝屬木,四時之中春也屬木,因此醫師建議利用此季節養肝為最好時機,更能減少感冒及達到養生目的。平時注意情緒的調整,包括避免過度緊張、焦慮、常發脾氣等,也可藉由穴位按摩及茶飲來補氣、提升免疫力。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表示,肝藏血,主疏泄,具有維持全身氣機舒暢的作用;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好,全身的氣都堵住了,就會產生身心俱疲、渾身不暢,甚至影響胃腸的消化排泄。阮膺旭說,肝臟除了有一部分為西醫所指的消化、代謝、排毒等功能外,還包括精神與神經系統功能,這些都會導致肝氣鬱結或肝火過旺,且容易憂鬱,間接影響脾胃功能。一旦肝疏泄功能表現過度亢奮時,口乾口苦、耳鳴頭痛、眼睛紅赤、容易動怒生氣等症狀都會跑出來,成了平時常聽到「肝火大」、「火氣大」的狀態,這類症狀都可以藉由養肝的方法而得到舒緩。養肝可利用略帶甘溫的食物或藥物來補養氣血,協助肝氣提升。以食物而言,包括春筍、蘑菇、香菇、金針菜、芹菜,白木耳等,都是適合養肝的食物。利用黃耆、紅棗、枸杞、陳皮等,沖泡500c.c熱開水或者煮沸後飲用,則能提高抵抗力、避免感冒、改善腸胃功能。另外,中醫穴位按摩能有效護肝,位於膝蓋外側稍下方的「陽陵泉穴」,有疏肝利膽、清利濕熱的功效,也可以改善平時有胸悶,脅下痛的症狀。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股骨後緣的「血海穴」,具有調血養血的功效,針對女性月經不調或因血虛引起的皮膚癢。位於肘橫紋外側端的「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阮膺旭指出,春天後母臉,代表氣候溫度變化大,這時候更要好好保護身體,避免生病,建議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飲食正常。趁著春天天氣較好,可多多安排戶外運動,親近大自然,就能減少疾病上身。(肘橫紋外側端的「曲池穴」/大林醫院提供)

幼童罹患流感機率高 免疫力為關鍵!

幼童罹患流感機率高 免疫力為關鍵!#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每年冬天,又到了流感季節,尤其今年高峰期預估是農曆年後。疾病管制局指出六歲以下幼童罹患流感產生併發症機率為一般人的四倍,併發症死亡機率為一般人七倍。根據研究報告,在台灣六歲以下孩子平均感冒可高達一個月一次,而美國約兩、三個月感冒一次,這是由於台灣地狹人稠,容易群聚感染。一般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的機轉,主要是藉由產生對抗特定病毒或細菌的抗體而有保護作用。根據個人體質和疫苗種類的不同,產生的時效也不同,像流感疫苗大約只有半年保護力。衛生署台南醫院醫師聶榮祖建議爸媽平時就要協助孩童提升免疫力,才能抵抗疾病,避免小病變成大病。事實上,孩童生病的高峰期會在剛上幼稚園過團體生活的時候。所以在加入群體生活的感染蘿蔔蹲前,聶榮祖醫師建議以「吃好、睡飽、多動動」原則來提升孩童的免疫力。目前是建議六個月以下的寶寶餵母奶最好,因為母奶富含抗體,寶寶從中就可以得到保護。就算媽媽得到小感冒,寶寶也可以由母奶中獲得抗體。此外媽媽在產前施打流感疫苗,產生的抗體也可以傳到寶寶身上有保護力。六個月之後,來自母親的抗體漸漸消失,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小孩在這時候開始生病,其實這段時間就是寶寶的免疫系統要獨自學會面對各種病毒、細菌的威脅。而影響免疫功能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β-胡蘿蔔素,維生素C、D、E,葉酸,礦物質像鋅等等。但並不是單一營養素就足夠提升免疫力,均衡的飲食更重要。最好動物及植物性蛋白質都要攝取,動物性蛋白質有肉類、海鮮、雞蛋、奶類,不過小於1歲不建議鮮奶,孩童也不建議使用低脂奶,其中海鮮、肉類富含鋅;植物性蛋白質可以吃豆類等豆製品、堅果類。胡蘿蔔、南瓜、地瓜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深綠色的蔬菜含有維生素A、B群、C、E及各種礦物質。有些益生菌目前也認為和預防感冒有關,而糙米、全麥類食物能使腸道內的益生菌更活躍。睡眠對孩童很重要,除了身體會進行修護工作外,也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力,目前認為睡眠的功效可促進免疫記憶細胞的功能和抗體的數量。研究指出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提升免疫力,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數。但是要注意太強烈的運動,免疫力反而下降,所以適度運動即可。依孩子興趣選擇運動,養成運動習慣,每週至少要三次,一次至少三十分鐘。除了提升免疫力外,家長也要教導孩童洗手的習慣,避免手放嘴巴、揉眼睛等行為,減少病菌侵入身體的機會。打造孩童的免疫力,養成清潔習慣避免感染,配合政策施打疫苗,相信可使家中孩童免於病菌的危害。

諾羅病毒肆虐 母奶可提高嬰兒免疫力

諾羅病毒肆虐 母奶可提高嬰兒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最近天氣不穩定,農曆連假即將來臨,民眾聚會互動頻繁,諾羅病毒所引起腹瀉病例恐會上升,南投縣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以降低疫情發生。 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攝食受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傳染,也可能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因該病原所造成的群聚事件與飲食暴露關係密切,尤其群體共同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罹病的餐飲從業人員於食品調理過程造成的污染。另,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是諾羅病毒的傳播管道。 南投縣衛生局提醒:症狀會隨著感染部位的不同,出現不同的症狀,常見的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等。 因此預防方法為安全的食材來源、符合衛生條件的食品調理過程。飯前和便後應洗手;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以及準備餐點之前也應洗手。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注意居家環境衛生。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發病廚工請暫時停止從事餐飲工作與維持個人不生飲、不生食及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諾羅病毒最重要的措施。

常常感冒?你的免疫力可能不及格了

常常感冒?你的免疫力可能不及格了#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常感冒?小心!你的免疫力可能不及格了!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說,免疫系統之於人體,就好比國防體系中的陸海空三軍之於國家一般,當國家的國防武力很弱時,國家怎麼強壯?相同道理,若人體的免疫系統不好,身體就會常常生病,生病也不容易痊癒,所以,人體所有的疾病都跟免疫系統脫不了關係的說法,可是一點也不為過呢!抗老化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說明,個體抵抗外來病源的能力就稱為抵抗力,抵抗力跟人體免疫調節系統息息相關,人體第一道及最大的免疫屏障就是皮膚及黏膜,包含:口腔黏膜、呼吸道黏膜、腸胃道與生殖泌尿道黏液及黏膜、氣管黏膜,及消化道系統黏膜等。第二道才是血液裡的免疫防護,包含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指的是免疫系統會對外來所有的病原體加以吞噬及消滅,而特異性免疫則是針對某一特定抗原才會發生,比如施打B肝疫苗存在的B肝抗體,就只會攻擊B型病毒,這就是屬於特異性免疫。洛桑加參醫師補充,人體的免疫系統,60%就佈建在腸道中,因此大家常會聽到「腸道要健康,人體的免疫力才會好」這種說詞。那麼,要知道自己的免疫系統到底好不好,洛桑醫師提供六項指標供大家參考,只要符合任何一項,就代表你的免疫系統可能出現問題:(1)一年感冒四次以上;(2)會過敏或有過敏的體質;(3)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痛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4)常常沒睡好;(5)自律神經失調;(6)情緒不好。那麼,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洛桑加參醫師建議,要有好的免疫力,每天一定要吃5種以上的蔬果,尤其是堅果類食物,因堅果類的脂肪含有對身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幫助情緒的穩定;並且,不吃油膩、油炸的食物;以及多吃蒜、蔥、薑,因為蒜含有蒜精,具有消炎、抗凝血及殺菌的功能,而蔥富含抗氧化劑及抗自由基成份、薑含有薑黃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刺激大腦神經,有預防記憶退化的功效。同時,生活習慣要正常,除了睡眠正常、不抽菸、適度飲酒外,也要規律運動,以「333」原則,每個星期三次、每次達到30分鐘、心跳達到130次。每天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只要情緒低落、憂鬱、生氣,免疫力就會下降。此外,對身心靈醫學很有心得的洛桑醫師說,每天打坐10-15分鐘,因為醫學報告已證實,打坐有助免疫調節,事實上打坐並不困難,只要身體放鬆,撇除心中的雜念,配合一吐一吸的吐納法,就能讓心靜下來,達到免疫力的提升。看更多: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2&mon=12&id=515

魚背刺傷手險喪命 醫:免疫力差所致

魚背刺傷手險喪命 醫:免疫力差所致#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癌症病患陳先生,感染有「淡水海洋弧菌」稱號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高燒不退,紅腫漫延至整隻手臂。台中慈濟醫院整型外科醫師楊超智透過跨指皮瓣手術借位補皮,恢復他指腹組織的完整,保全手部功能。也提醒民眾,親水性產氣單胞菌與民眾較常聽到的海洋弧菌可說並稱「淡水海水雙煞」,免疫力差的民眾不可等閒視之。50歲的陳先生因先後罹患舌癌、口腔癌,定期接受化學治療,在化療期間,白血球指數下降至僅八百多,醫師雖警告說白血球低於一千,等於人體沒有任何防禦能力,他仍不以為意,跑去海釣場釣魚,而被魚的背刺傷左手大拇指及中指,返家後傷口開始紅腫,還用指甲刀修剪傷口,直到半夜發燒,才驚覺不對,次晨驅車前往台中慈濟醫院急診時,已快失去意識。細菌培養結果出來,陳先生感染的是有「淡水的海洋弧菌」之稱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由於陳先生中指傷口感染嚴重,加上指腹本來就又沒有什麼組織,清創之後就只剩外露的肌腱, 醫師考量到陳先生的身體狀況,使用「跨指皮瓣」手術。運用組織靠血液循環得以存活的原理,讓長出的新生血管,與組織逐漸結合在一起,再行分離手術。楊超智醫師說,親水性產氣單胞菌與海洋弧菌並稱「淡水海水雙煞」,尤其免疫力差的民眾,不只要當心海水有可怕的海洋弧菌,淡水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感染進程也是很快,如果施打抗生素幾小時內感染沒有好轉,可能就得立即面臨手指或甚至整隻手臂截肢的抉擇,以求保命。如有傷口迅速紅腫漫延應盡快就醫。(圖片來源:由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冬季長者抵抗力下降 應接種肺炎疫苗

冬季長者抵抗力下降 應接種肺炎疫苗#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長者冬季時常面臨「免疫力低」「抵抗力低」雙重挑戰!伊甸基金會前董事長王剴鏘醫師更分享,在過去身心障礙者的照護經驗上,發現有許多長輩在冬季常因感冒引發肺炎住院,其中也不乏有許多因此插管住進加護病房的例子。李慶雲基金會率先捐贈新型疫苗倡導接種!並與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特別於今年世界肺炎日齊推動「為愛伸出手 全家動員抗肺炎」衛教活動。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姚建安解釋,許多長輩存有錯誤觀念,認為肺炎鏈球菌疫苗是給嬰幼兒施打的,但是事實上,老年人因為免疫力較差,本身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尤其現在的家庭結構中,許多長輩都和兒孫同住,無論是小朋友或是長輩受到肺炎鏈球菌的侵襲,都很容易在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傳染,導致免疫力較差的一方被感染進而發病。姚醫師進一步分享:有位新手奶奶來看診,說要打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原因是家中有剛出生的小嬰兒,打了疫苗奶奶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和剛出生的小孫子玩;姚醫師說:這樣的觀念是很正確的,因為唯有家中每個成員都做好防疫的措施,才能真正降低疾病相互感染的機率。因此,也建議院內50歲以上長者的家屬,於秋冬時節除接種流感疫苗之外,都可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避免之後因為感染肺炎重症,也可以預防院內長輩發生群聚感染。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也特別捐贈逾100劑新型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給予伊甸基金會,希望可以幫助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宜蘭教養院以及愛德養護中心院中50歲以上身障長者,健康渡過流感及肺炎的感染高峰期,並呼籲新生兒與5歲以下幼兒和50歲以上成人應即早施打「預防效果」及「保護時效」較高的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肺炎威脅的風險!(照片提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多吃多健康?吃太飽反易得病!

多吃多健康?吃太飽反易得病!#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吃太飽吃太撐,不但不會使得體力變好頭好壯壯,反而還會增加得病的可能性嗎?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在書中表示,發揮身體免疫力的白血球,利用「貪食力」,吃掉體外來病毒與癌細胞,如果當我們吃太多東西下肚,反造成白血球太營養,讓白血球的變得怠惰,懶得去吃病毒與癌細胞等,而造成免疫力下降。石原結實解釋,發揮免疫力的主要功臣,就是在血液中游來游去的白血球。人類每1mm3的血液當中約含有4000~8000個白血球,所以,假設一個人有4L~5L的血液,那麼他的身體裡大約就會有2000億個白血球。當外部有病毒或過敏原侵入身體,或是體內有老化廢物和癌細胞產生時,這個屬於「單細胞生物」的白血球,就會包圍那些外來的「異物」,在體內處理掉,而處理外來異物的過程,叫做白血球的「貪吃」作用。雖糖分是白血球主要的養分來源,但太多養分等就像獅子本來就不餓,所以看到獵物也懶得去獵食,這是吃太飽造成免疫力下降的主因。然而,實驗證實,日常生活中,如果刻意少吃或是只吃八分飽,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而曾經有一項實驗,兩組持續利用放射線照射的老鼠,一組每天都餵食大量飼料,另一組則保持五分飽的狀態,發現兩組罹癌機率相差很大;表示,每天吃太飽,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這也是現代社會罹癌率高的主因,因為每天都多吃,運動量又不足,才會導致各種文明病的產生。因此,石原結實說,白血球在飢餓狀態之下,才能夠發揮高度免疫力,所以他強調,想要提升免疫力、不要生病,必須要從「不要吃太多」的生活習慣著手。

超級愛健康/感冒不容易好!免疫力是否要越高越好?

超級愛健康/感冒不容易好!免疫力是否要越高越好?#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以為免疫力只能讓你預防感冒,其實免疫力能幫你抵抗各種疾病,但每個人都在提升免疫力的時候,你可知道免疫力太高,可能反而會讓你身體出問題?常聽人家說,抵抗力不好容易生病,到底免疫力跟抵抗力有什麼不同?內科教授林杰樑醫師解釋,免疫系統是身體對抗外來入侵者的一個防禦系統,是由很多器官組成的,免疫系統能正常運作就是免疫力好,如果出現異常,就容易生病。而免疫力是醫學上的名詞,抵抗力是免疫力的口語說法,但不完全等於,譬如我們說人對寒冷有抵抗力,但他不一定免疫力好!所以常會有人認為身體的免疫力要越高越好?營養師劉怡里也說,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增強免疫力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有害。對免疫力而言,調節比增強更妥。大眾常說的免疫力不好,會帶來的影響,林醫師也指出,影響免疫力的因素太多了,但我們常說免疫力不好,會使免疫力降低、免疫系統變弱,容易被細菌或病毒入侵,徵兆是常感冒或尿道、口腔、常容易感染。造成結果是容易生病,或生病不容易好或產生併發症。但免疫力過高、免疫系統太強,也須當心身體容易對大小病毒都反應過激,徵兆是皮膚容易癢、過敏;造成結果是皮膚炎、紅斑性狼瘡。劉營養師最後也提醒,坊間許多人說吃靈芝、牛樟芝可以調節免疫力,但要注意過量還是會影響免疫力,其實壓力、疲勞、負面情緒也會影響免疫力,因此平常要保持好心情,並均衡飲食,才能有好的免疫力。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47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