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感冒不容易好!免疫力不好怎麼辦?

感冒不容易好!免疫力不好怎麼辦?#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以為免疫力只能讓你預防感冒,其實免疫力能幫你抵抗各種疾病,但每個人都在提升免疫力的時候,你可知道免疫力太高,可能反而會讓你身體出現問題?常聽人家說,抵抗力不好容易生病,到底免疫力跟抵抗力有什麼不同?內科教授林杰樑醫師解釋,免疫系統是身體對抗外來入侵者的一個防禦系統,是由很多器官組成的,免疫系統能正常運作就是免疫力好,如果出現異常,就容易生病。而免疫力是醫學上的名詞,抵抗力是免疫力的口語說法,但不完全等於,譬如我們說人對寒冷有抵抗力,但他不一定免疫力好!所以常會有人認為身體的免疫力要越高越好?營養師劉怡里也說,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增強免疫力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有害。對免疫力而言,調節比增強更妥。大眾常說的免疫力不好,會帶來的影響,林醫師也指出,影響免疫力的因素太多了,但我們常說免疫力不好,會使免疫力降低、免疫系統變弱,容易被細菌或病毒入侵,徵兆是常感冒或尿道、口腔、常容易感染。造成結果是容易生病,或生病不容易好或產生併發症。但免疫力過高、免疫系統太強,也須當心身體容易對大小病毒都反應過激,徵兆是皮膚容易癢、過敏;造成結果是皮膚炎、紅斑性狼瘡。劉營養師最後也提醒,坊間許多人說吃靈芝、牛樟芝可以調節免疫力,但要注意過量還是會影響免疫力,其實壓力、疲勞、負面情緒也會影響免疫力,因此平常要保持好心情,並均衡飲食,才能有好的免疫力。

「拍打」排除體內毒素 提升免疫力

「拍打」排除體內毒素 提升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班族久坐辦公室,雙眼緊盯螢幕,時間一久便感覺肩頸痠痛;婆婆媽媽們彎腰洗碗、拖地,很容易腰痠背痛,感覺腰椎都無法伸直;銀髮族只要站久一點,就覺得膝蓋無力。健康管理師吳世楠說,有這些症狀的民眾,可藉由「拍打」改善,達到免疫力的提升。上述這些時候,相信大多數人的直覺反應,都是手握拳頭,用力敲打覺得不舒服的地方,似乎像這樣搥兩下,痠痛或無力的感覺就會減輕一點。吳世楠說,其實這個你我都熟悉的動作,就是一種最簡單、最基本的「拍打」。吳世楠解釋,只要順應「哪裡不舒服,就拍打該處」的天賦本能,再加上理論依據和工具,如:雙手或拍痧板等,有規律、有方法地進行,就能讓人人都可學會的「拍打」,成為能促進健康的保健良方。其原理就是透過「拍打」造成震動,深層地按摩五臟六腑,和全身經絡,達到立竿見影地緩解當下的痠、痛、麻。吳世楠補充,長期進行,還能達到「通」的境界。吳世楠說明,沒有毒素作怪,代謝也恢復正常,免疫系統可以被重建到最佳狀態,只要循環無礙,新陳代謝自然好,日積月累囤積在身體中的毒素,便可以漸漸被排出,讓人體與生俱來的自癒力,成為「健康金鐘罩」。

益生菌要慎選!帶你解開益生菌迷思

益生菌要慎選!帶你解開益生菌迷思#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小朋友免疫力差,常生病,許多家長認為可吃益生菌來增強免疫力,不過有用?且坊間有這麼多產牌的益生菌,到底要選擇哪一種?是不是越貴的越好呢?台南新樓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醫師鄭超宏指出,益生菌,目前主要可分為三大類,1、乳酸桿菌類,如嗜酸乳酸桿菌,即通稱為A菌。2、比菲德氏菌類,即通稱為B菌。3、其他類。而且,它必需要有幾項特性,無致病性的,能夠抵抗消化系統,如可抵抗酸性,由於它是活菌,因此溫度也不能太高,通常是不能活超過攝氏40幾度。在臨床上,益生菌的作用機制還尚未明瞭,目前被認為有兩大可能的作用,鄭超宏醫師解釋第一是我們所謂的「整腸」作用,將好的細菌帶進去我們的腸道中,與壞的細菌相抗衡,而達到改善腸內菌態平衡,因而促進我們健康的目的。第二,可能有免疫調節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腸道可視為我們很大的免疫系統,益生菌的加入,可能可以誘發免疫反應活性,改善過敏原的抗原性,降低過敏反應的程度,而達到可能可以預防過敏或調節免疫的能力。臺灣坊間有太多廣告對於益生菌的吹噓,導致益生菌這名詞過度的濫用。鄭超宏醫師表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10月在益生菌的定義上已說明,要吃益生菌達到對宿主有益的效果,一定要服用適當且足夠的份量才行,但坊間有些所賣的益生菌產品,其份量往往都是不夠的。針對過敏疾病上的治療,某些益生菌已被證實對於牛奶過敏相關的異位性皮膚炎,無論是在治療或預防上,都有一定的功效。但我們卻不能就這樣無限上綱地說益生菌就可以治療其他的過敏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這根本都還沒有臨床實驗的證明。所以說,很多市面上所賣的益生菌產品,聲稱可以改變過敏體質、預防過敏,消費者都必須要三思。鄭超宏醫師最後提醒家長,小朋友生病了,最好還是以正統治療為主,益生菌的使用就必需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千萬不要被市面上過於吹噓的廣告給矇騙了。

飲酒過量抑制免疫力 應養成正確飲食

飲酒過量抑制免疫力 應養成正確飲食#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半數和飲食有關,因此追求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但是由於飲食習慣是從小就養成的,強化營養教育要從幼年做起,並給予食物熱量的觀念,避免青少年不當減肥,或偏好高熱量食物而導致肥胖,喝酒過量的人,會因為體內氧化壓力高而抑制免疫力。想提升免疫力,平日多吃蔬菜水果,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如蛋豆魚肉類食物以及瘦肉等;素食者可多吃燕麥及糙米等穀類,藉以提供鐵、硒、鋅等必須微量元素。經由動物實驗、流行病學的相關研究,以及臨床癌症治療經驗,陸續鑑定出數百種具有防癌功能的物質,幸運的是,這些物質廣泛地存在於我們日常攝取的食物中,例如蔬菜、水果和穀物,其中又以全穀類(全麥、糙米、胚芽等)、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高麗菜、包心菜)、番茄、蔥、大蒜等。我們生活在充滿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的世界中,「免疫力」就是高等脊椎生物在演化過程中所保留下來,保護我們維持身體健康及抵抗外來微生物入侵的能力。人的免疫系統就好像是一支精銳部隊,可以幫助我們抵禦各式各樣的病原體、癌細胞或是老舊的細胞。體內和免疫功能相關的器官包括製造淋巴細胞之骨髓、胸腺、脾臟以及淋巴結等,為保持這些肩負調節免疫之功效的器官處於最佳狀態,因此身體必須經常補充許多營養素。

運用冬病夏治原理 三伏貼有效袪寒增免疫力

運用冬病夏治原理 三伏貼有效袪寒增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治療寒疾的重要經驗法則,意指陽氣最旺的夏天是治療容易在寒冷冬天發作疾病的最佳時機。如果身體屬於陽氣不足的體質,就容易受到外來的寒邪的侵襲,寒邪引發的疾病有許多種類,但共同的特色是「天氣越冷,症狀越嚴重」。中醫科翁淑雯醫師解釋,治療寒邪,中醫採用「溫陽」、「袪寒」的方式,但因嚴寒的天氣會加重寒邪的病勢,因此,在冬天治療寒疾收效往往不如預期。相反的,當天氣炎熱時,寒邪的病勢減弱,此時便可輕而易舉地驅逐寒邪。像是大多數的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都是表現出「冬天嚴重,夏天緩和」的模式,因此,現在炎熱的天氣正是治療這些上呼道疾病的最佳時機。三伏貼就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一年當中天氣最熱的三天(三伏天),將具有溫熱性質的藥物敷貼在相關的穴位上,藉由持續的穴道刺激,進而達到補陽袪寒的效果。目前普遍用在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有臨床報告指出連續三年的三伏貼處理對於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80%以上。三伏貼用來治療因寒邪所引發的疾病,但是對於熱邪引發者,效果並不顯著。因此感冒、發燒、喉嚨痛等急性發炎情況並不適合三伏貼療法,另外,孕婦、一歲以下嬰兒,易產生接觸性皮膚炎者及蟹足腫體質患者等,也不適合進行三伏貼。

三伏貼改善免疫力 幫助體虛、過敏

三伏貼改善免疫力 幫助體虛、過敏#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4歲的小敏感冒才剛好,又開始流鼻水,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第5次感冒了,焦急的媽媽來到門診說:「小敏幾乎每個月都會中獎得到些小感冒,如果不理他就很快症狀變嚴重,吃藥的日子比不吃藥的時候更多…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體質?」中醫可能會推薦「三伏天穴位敷貼治療」,利用穴位敷貼治療來治療並改善免疫力。大千醫院中醫科醫師周彥均表示,反覆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是體質虛弱的常見病症,在免疫系統較弱的情況下,面對季節交替的溫差變化或是冬天寒流來襲的低溫刺激,發生呼吸道的症狀甚至感染,在藥物治療與飲食調養外,若能配合中醫穴位敷貼,將可加強鞏固療效。孕婦、小於一歲以下幼兒及嚴重皮膚和藥物過敏者,就不建議使用此法,敷貼當天不要吃發物(如竹筍等)、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三伏天穴位敷貼是根據「冬病夏治」的理論,在特定的時間以中藥做成的藥餅敷貼特定穴位,採用白芥子、細辛、甘遂、等性質溫熱的中藥製成藥膏,貼敷在背部大椎、大杼、風門、肺俞等穴位,敷貼的時間每次貼2~4小時,因個人膚質不同,有的會有輕微發泡的情況發生,如局部有灼熱感或疼痛時,可提前取下,一般也以三年為一療程。只要體質適合,都可以使用穴位敷貼治療來治療並改善免疫力。

大魚大肉抽菸喝酒 當心直腸癌找上門

大魚大肉抽菸喝酒 當心直腸癌找上門#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總是大魚大肉、喜吃辛辣食物又抽菸喝酒的朋友要注意了,一名46歲林先生喜愛吃大魚大肉及辛辣食物,加上抽菸、喝酒、嚼檳榔均不忌口,去年年底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開始出現間歇性的血便,就診後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個3x2.5cm惡性腫瘤,台中林新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許格豪指出,初期大腸癌一般無症狀,等到出現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時,可能已是大腸癌第三、四期,因此在面對直腸癌上,民眾應該要定期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少吃大魚大肉。發現惡性腫瘤後,經過「癌症腫瘤整合討論會」後,因腫瘤較大,為了保留林先生肛門的功能及完整性,將先行採用放射線治療(萬能刀)合併化學治療(CCRT),待腫瘤縮小後,再視情況手術切除腫瘤。後經台中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建勝給予5週25次的放射線治療後,正子攝影檢查(PET)顯示腫瘤已完全消失,肛門指診也完全摸不出突起腫瘤。    詹建勝主任解釋,第二、三期直腸癌手術前「放射+化學治療」可提高手術成功率及治癒率,林先生的腫瘤較大,位置接近肛門處,若先執行手術切除,怕會影響肛門擴約肌功能,並可能造成日後排便控制出問題。因此便建議林先生使用放療及化療方式。若日後需執行手術,也可縮小切除範圍。不過詹建勝主任提醒大腸癌患者,該選擇何種治療方式,必須根據每個人的癌症部位及擴散程度,並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後才能決定。    許格豪主任也指出,近年來,許多名人陸續罹患大腸癌,例如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導演楊德昌先生,高雄縣長楊秋興,影劇圈楊烈、賀一航、邢峰等,大腸癌發生率頗高,民眾實不可輕忽,且林先生經過此次罹癌的教訓,他知道健康的珍貴,下定決心要改善飲食習慣及戒菸戒酒、戒檳榔,不再殘害自己的身體。

超級愛健康/免疫力太高 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超級愛健康/免疫力太高 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SARS、禽流感到每天春夏必定流行的腸病毒,近年來民眾為避免染上這些來勢洶洶的疾病,掀起了一陣「提升免疫力」的風潮。免疫力這個問題,會影響我們全身各系統的運作,深怕自己免疫力不足而把身體搞糟了!所以免疫力真的很重要,仔細分析市面上的健康食品,就可以發現幾乎90%以上的產品都在強調提高免疫力,但對提升免疫力有用嗎?免疫學博士孫安迪說,這些東西適量吃是有幫助,但須注意服用過量會產生問題,例如維他命A過量會中毒,維他命C還好可能會排掉,維他命E過量可能會肝病變。雖然大家都希望增強免疫力來對抗疾病,但是過度增強免疫力,免疫力太高,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孫安迪博士表示,免疫力太強反而會造成過敏反應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也可能反應在眼睛上等。如何可以知道我的免疫力是否下降了?可先從生活中醫些小狀況得知,如經常感到疲勞,休息一陣子覺得恢復許多,但又很快感覺到疲勞;壓力大、忙碌時,就會感覺到腸胃消化功能不佳;天氣稍微變化,就容易打噴嚏或喉嚨痛、感冒。 大家常聽說腸道好,免疫系統自然就會變好,孫安迪博士也說,研究中,腸道會將遭到感染的消息傳遞給血球細胞,再「通知」其他內臟器官啟動免疫反應,所以只要能夠維持腸道健康,也能改善心、肝、腦等器官疾病。到底如何吃,才能提升腸道健康,調整好免疫力?營養師林佳靜表示,以優酪乳、益生菌隊腸道的幫助來說,不同菌種作用於腸道的部位不同,所以有效的產品,通常含作用於不同腸道部位的菌種,但菌種過多、重複作用在同樣的部位,也不一定有好效果。至於酵素及發酵過的東西如泡菜、納豆,皆可短暫保護腸道功能。林佳靜也建議,平時多攝取完全蛋白質營養、均衡的維生素類、均衡的礦物質類、植物化素等,都能維護免疫力健全。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1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