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

更年期不等於停經?!

更年期不等於停經?!#更年期

更年期是指婦女由有生育能力進入不能生育的一段過渡時期。在這段過程中,卵巢從定期的排卵轉變為不定期的排卵,女性荷爾蒙亦開始逐漸降低。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 - 鄧森文醫師指出,更年期常與停經相互混淆,其實更年期在先,而停經在後。一般而言,在停經之前的兩、三年月經就會開始不規則。而從最後一次月經算起,一年以上不再有月經,就可稱之為停經。女性荷爾蒙減少之後,腦部的下視丘會失調,造成性腺激素增加,自主神經失去平衡,因此造成了一連串身體的不適,這些症狀我們稱之為更年期的症狀。鄧醫師說,更年期的症狀大致可分為五個方面:一、心臟血管症狀1.熱潮紅:在西方國家,熱潮紅為最常見的更年期症狀,約有八成的婦女會有此種經驗,但在台灣則大約只有10-15%的停經婦女會有此種表現。熱潮紅多半發生在臉部、頸部和胸口,是一種血管舒縮不穏定的結果,這種症狀出現的時間往往從幾秒至幾分鐘,然後就快速的消失。2.盜汗:常伴隨熱潮紅之後發生,因為熱潮紅造成的體溫升高,會刺激血管收縮,將體熱排出。3.心悸: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去平衡所造成的。4.心臟血管疾病:缺乏女性荷爾蒙會使低密度的膽固醇增加,高密度的膽固醇減少,而使得心肌梗塞,腦中風機會增加。二、精神神經症狀1.失眠:常由於熱潮紅、盜汗發生在半夜打斷睡眠而造成。2.偏頭痛:因為女性荷爾蒙降低或黃體素的不平衡會使身體水份與塩份堆積較多而造成。3.食慾不振或亢進:飽食中樞的感受會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4.情緒不穏定5.老年癡呆:女性荷爾蒙影響到神經的傳導,荷爾蒙缺乏長久會造成腦細胞萎縮,智力衰退。三、泌尿道症狀1.尿道炎:女性荷爾蒙缺乏,膀胱、尿道就會萎縮,導致頻尿,尿失禁、發炎等症狀。2.性交不快:女性荷爾蒙缺乏會造成陰道摺皺扁平、上皮萎縮,無法分泌潤滑的液體,使得陰道乾燥,容易受傷以及細菌生長。四、皮膚問題:女性荷爾蒙降低會使皮膚的膠原蛋白變薄,因此會造成皮膚變乾變皺,產生錢袋紋、乳房下垂等現象。五、骨質疏鬆症:女性荷爾蒙不足,會讓噬骨細胞活動力增加,相對的造骨細胞則數量減少,因而造成骨質流失、空洞化、增加骨折的機會。更年期症狀會持續多久?一般而言,沒有症狀或一年內症狀消失的約占18%,症狀持續1-5年的占56%,也有26%的人症狀可持續至5年以上。各種荷爾蒙使用之原則與方法,請見下列說明:停經後荷爾蒙之補充,有純女性荷爾蒙製劑、女性荷爾蒙加上黃體素製劑、黃體素製劑、類固醇荷爾蒙製劑。使用之途徑有口服、貼片、擦、種植、陰道用藥膏、陰道用塞劑、針劑等方法。一般而言,一定要由婦產科醫師診治與評估,依據病人之症狀,選擇最適合之途徑與劑量來使用。鄧森文醫師強調,荷爾蒙使用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它有分為絕對禁忌與相對禁忌兩種情況:絕對禁忌有:活動性動靜脈血栓疾病者、己知或懷疑有乳癌或子宮內膜癌者、活動性肝臟或膽囊疾病者、不明原因之生殖道出血。相對禁忌有:心臟病者、偏頭痛病史者、有過肝臟或膽囊疾病者、有過血管栓塞疾病者。至於在傳統荷爾蒙治療之外,鄧森文醫師表示還有如下選擇:一、植物性荷爾蒙:即大豆異黃酮。因為作用之接受器與女性荷爾蒙不同,故一般認為不會有致癌之副作用,但對更年期症狀之改善效果並不顯著,且費用不便宜。二、選擇性女性荷爾蒙接受器調諧物:適用於只有骨質疏鬆而無其他明顯更年期症狀之停經婦女,可以增加骨質而不會有乳癌增加之疑慮。

女人也會腎虧?!中醫教您安度更年期

女人也會腎虧?!中醫教您安度更年期#更年期

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更年期症狀出現的陰影亦如影隨形,心理及生理上的恐慌也逐漸加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中醫科黃慧君醫師表示,其實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這即表示女性產生「腎虛」的狀態日益明顯,導致調控月經與生育的沖、任二脈經氣的衰退。再加上此時婦女正處於空巢期,面臨著子女成長離家,或從職場工作退休等等事件,情緒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與環境之影響,時常起伏不定,帶給周遭家人、朋友諸多生活上的困擾,面對這種情緒上的差異變化,中醫向來認為與肝氣鬱結有關。其實在中醫文獻上並無女性更年期病症之名稱,依其臨床表現應歸屬於古代中醫之「臟躁」、「鬱證」等病症的範疇;黃慧君醫師指出,在臨床治療上,中醫對於此病症的治療大多使用補腎調肝的方法,只是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這種治療方法。例如有些人反而需要運用寧心安神,或是補養脾胃的方式來作身體的調理較為適合,較常使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天王補心丹等方劑。黃慧君醫師強調,中醫師也會依據更年期女性個別的體質與所表現的症狀,經過整體的考量來制定處方,這便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此外,不喜歡服用藥物的更年期婦女,也可以藉由中醫穴位的指壓或針灸,調暢全身的氣血,進而舒緩部分身體的不適。提醒您,中醫的治療著重於疾病症狀的緩解,因此服用藥物一段時間之後即可減量或是停服。黃醫師建議各位女性朋友,不論您使用何種方法來治療,一定要配合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運動,效果才能相輔相成,這才是平順度過更年期的不二法門。

短時間、低劑量補充荷爾蒙 更年期不致癌

短時間、低劑量補充荷爾蒙 更年期不致癌#更年期

在門診的時候,經常有許多婆婆媽媽們問,到底更年期的過程中,使用荷爾蒙補充到底安不安全?擦的會比吃的安全嗎?打針的安全嗎?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乳症外科 王馨鎂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人心裡都知道,在更年期後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增加乳癌發生的危險性,但如果整天皮膚燥熱心情煩悶,晚上睡不著對著天花板乾瞪眼,軟趴趴一點精力也沒有,生活品質差到不行,難免忍不住求助於婦產科醫師。而這些患者,即使拿了藥,也吃得斷斷續續,用得很掙扎。很多專家認為,藥物使用的途徑不重要,療程的時間長度比較重要。一般的共識是,如果使用五年以上,會比較明確地增加乳癌的風險,而停藥之後,危機會逐年漸漸解除。所以,短時間低劑量的使用,王醫師相信是安全的。醫生很愛說,治療是把兩面刀,帶來好處一定也有壞的影響。荷爾蒙治療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馨鎂醫師指出,更年期後的荷爾蒙補充,可以減緩骨質流失,降低骨折的危險,也會改善血管阻塞的問題,使得腦中風或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機會減少,另外,可以讓人精力充沛心情愉悅,甚至改善家庭關係。所以說,用或不用,也是一個兩難的抉擇,取決於更年期症狀的嚴重程度,或是有沒有心血管過去病史及家族史,或乳癌家族史,乳房健康檢查的結果等等,所有的人並不是齊頭式的平等,因為風險不同,解答也會不同。由於乳癌的患者,百分之七八十是找不到危險因子的,因此很難做什麼努力去預防。少數比較明確可以建議的,就是不要發胖,多做有氧運動,減少食物當中的動物性脂肪攝取,多吃蔬果,減少飲酒,不只避免乳癌,也是所有健康生活的要素。王醫師再次提醒大家乳房健檢的重要性。在開始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前,先至乳症科做一次乳癌篩檢,之後每年固定回診追蹤,必然可以健康愉快又毫無壓力的度過更年期。

居家照顧者聚會 貼心量骨密、體脂與試吃養生餐

居家照顧者聚會 貼心量骨密、體脂與試吃養生餐#更年期

為了關心居家照顧者的身心健康,羅東博愛醫院廿四日下午舉辦一場居家照顧者聚會,安排健康飲食講座外,並貼心地為居家照顧者測量骨質密度、體脂肪,與居家照顧者分享壽司、愛玉等養生餐點,再帶領大家跳健康蔬果操,鼓勵居家照顧者多參加支持團體的聚會,舒緩照顧的壓力。羅東博愛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委員會,每年舉辦居家照顧者支持團體活動,邀請居家主要照顧者、養護院負責人、護士及看護、社區志工人員、醫院住院中的主要照顧者、住院中照顧病患的看護人員等參加,並依病患常見的問題,舉辦照顧技巧訓練課程,課程包括:常見管路照護及照護技巧、病患居家營養照護須知、慢性病患常見居家問題、居家病患簡易復健技巧等,並邀請本院出院準備服務團隊,如營養師、社工師、復健師、居家護理師、醫師等等,於座談會提供主要照顧者相關諮詢,藉由課程增進家庭照顧者之間的情感互動、經驗分享與資訊交流,以最真誠的心給予溫暖、尊重、認知重建、鼓勵表達及適當的情緒支持。廿四日下午的聚會,共30多名居家照顧者參加,家醫科李雨樹醫師介紹「認識健康飲食」,接下來杏一醫療器材行護理人員及社區健康管理師協助照顧者測量骨密及體脂,李雨樹醫師及營養師也提供健康諮詢服務,之後,用五穀米、奇異果、小黃瓜等健康食材做成的養生壽司與清涼檸檬愛玉端上桌,與會者開心地享用,現場也提供食譜,讓大家在家自己作。緊接著,莊易瑾個管師帶著大家一起跳「健康蔬果操」,活動筋骨、抒解壓力,再請社區健康照護中心2位個管師引導參與者相互回應,分享心得與收穫,活動的最後,由社工師協助解決主要照顧者相關社會資源運用問題,並適時協助轉介服務。羅東博愛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表示,許多居家照顧者不是家中權力核心及決策者,她/他們背負許多沉重的角色與責任,身心承受許多壓力與情緒起伏,一個居家照顧者能走出家庭,走進支持團體,必須擁有極大的勇氣,社區健康照護中心告訴照顧者,在漫長照顧的路上並不孤單,博愛團隊努力協助大家「知識、資源多一點,壓力、煩惱少一些」。

切除子宮肌瘤 未必要動刀

切除子宮肌瘤 未必要動刀#更年期

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婦科腫瘤,三十歲到四十歲以上婦女子宮都可能長有或大、或小的肌肉瘤。子宮肌瘤的成因一直未明,只知道一定和雌激素有關,因為青春期之前不會有子宮肌瘤,停經後通常也不會新長出來,中醫則多認為和月經排出不順暢有關。北醫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 - 鄭丞傑醫師表示,醫學上早已發現大部分體積較小的子宮肌瘤沒有臨床症狀,即使是因有症狀或體積較大而手術,開刀下來發現是惡性的機率也只有千分之二、三左右。過去曾統計過7878例子宮切除或只切除肌瘤的病例,發現只有16例為惡性,和國外的研究結果相近。因此,醫界的共識是只有下列幾個狀況才需要開刀:(一) 出現明顯的壓迫症狀,尤其是頻尿。(二) 經量過多或經期過長,導致貧血。(三) 在追蹤過程中快速長大。 (四) 停經後反而長大。(五) 不孕且子宮腔內有肌瘤。針對子宮肌瘤,不管只切除肌瘤、切除整個子宮、保留子宮頸或切除子宮體,都是要挨一刀,即使用腹腔鏡手術,傷口小得多,也還是要上手術台。因此婦女朋友們引頸期盼的是「難道沒有不必動刀的方法嗎」?其實現在出現一種「磁振導引聚焦超音波」(MRgFUS)的新儀器,是2004年美國FDA核准使用於治療子宮肌瘤的新儀器。截至2008年底,全球已治療超過四千人次,安全性沒有問題。鄭丞傑醫師指出,這種最新的科技使用磁振造影(MRI)定位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周邊狀況,再以強力的超音波把子宮肌瘤加熱到攝氏80度左右,但肌瘤以外的地方卻不會被熱熔掉。一次治療需要花上一個小時定位,兩個小時超音波治療,因此患者必須趴在磁振造影的機器上三小時左右;它主要是針對出血或壓迫的控制,肌瘤只縮小一半,而不是讓肌瘤完全消失,但多數人症狀加以改善,生活品質提高,對不想動刀的人而言,仍是一大福音。但它也有一些限制,例如身上不能有任何金屬裝置、腹部沒有開過刀、肌瘤最好少於四顆、肌瘤不超過10公分、體重不超過110公斤,同時也最好不打算再生育。鄭丞傑醫師說,因為這種療法會不會影響日後的受孕及生育,目前還缺乏大規模的研究。另外,目前肝癌、前列腺癌、肺癌等,也已應用不少的氬氦刀來使子宮肌瘤縮小、改善症狀。相較於超音波是加熱,氬氦刀則是冷凍。用探針刺入子宮肌瘤中,急速冷卻到零下數180度,同樣可使肌瘤消溶。因探針不可穿刺過平常覆蓋在子宮上面的腸子,因此必須靠磁振造影導引或者腹腔鏡導引之下操作才安全。這種冷凍療法視肌瘤的大小、數目而定要花一到兩個小時,價格大約是超音波的一半,健保同樣不給付。這兩種新的子宮肌瘤治療方法都屬於肌肉溶解(myolysis)的方法而非切除肌瘤,所以沒有組織檢體可送病理化驗,因此如果高度懷疑是惡性的肌肉癌,則不宜採用。 延伸閱讀:別怕癌症

預防骨質疏鬆症 每天曬太陽10分鐘

預防骨質疏鬆症 每天曬太陽10分鐘#更年期

人體的骨組織是一種活的結締組織,是唯一礦物化及提供堅硬支持結構的組織,骨骼的堅硬結構,它能感知力量的變化,以及具備成長與再生的能力。骨的再塑由兩種細胞所執行,一是造骨細胞,負責骨的形成;另一是蝕骨細胞,負責骨的破壞與再吸收。骨質疏鬆症的定義乃是因爲骨骼中骨質量 (bone mineral mass; BMC) 降低所導致的骨骼變薄變脆且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也降低的一種慢性疾病,它是一種日積月累所造成的疾病,可能在輕微碰撞下即易形成骨折,而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與正常生活,為恭醫院 - 鍾秀惠護理長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普遍又不易被察覺之疾病,常發生在老年人、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荷爾蒙不平衡及停經後婦女身上。2008年衛生署制定中的「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中,將老人族群列為未來需要健康關注的焦點族群,在台灣65歲以上人口中每四人中即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其所造成的社會及醫療成本極為可觀,如果可藉由外在方式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勢必可以降低骨質疏鬆症對社會之影響,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提高整體國民健康水平。人類在28歲時達到全身骨質量的最高峰,影響骨質疏鬆症的相關因素大致可分爲直接(先天)因素,包含年齡、性別、荷爾蒙、遺傳及種族;以及間接(後天)因素,主要是環境和生活習慣。鍾秀惠護理長指出,鈣質是維持骨骼強度的重要成份,鈣與維生素D有密切關係,維生素D有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促進骨形成和骨礦化的作用,維生素D缺乏骨量流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此外,運動對骨質量有深遠的影響可提高骨峰質,運動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有效手段。而預防骨質流失的根本之道,是在年輕時,多多從事運動、均衡的飲食、每日攝取足夠的鈣質、儲存骨本以及曬太陽,以應付老年不可避免的骨質流失。國內外相關研究均指出,適量運動及均衡營養補充,對骨質疏鬆症預防及治療有正向之幫助,然而了解骨質疏鬆症之成因及其影響因素,並以預防及治療角度淺談運動及營養對骨質疏鬆症之影響。亦有研究發現增加骨質密度及降低骨質流失速率是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最重要之兩大原則,在所有的運動方式中以中等強度負重式運動對增進骨質密度效益最大;而在營養補充方面,則以適量補充鈣質、維生素D及雌激素對降低老年人及停經後婦女骨質流失的助益最大。鍾秀惠護理長提出六大招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在35歲之前,骨量都屬於持續漸進生長的狀況,不過預防不嫌早,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到老也不怕骨頭鬆。1. 均衡飲食之外,加鈣加維他命D :均衡的攝取營養,不偏食、不亂食,是打好保骨本的基礎,在乳製品以及綠色蔬菜中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素。2. 選擇負重運動:運動對骨骼成長有正面幫助,因為骨頭生長過程與骨頭承受的硬力有關,運動可以幫助與硬力對抗,藉以增加骨頭合成。負重式運動,像是跑步、打球、舉重、啞鈴操、跳躍動作等,具有與應力對抗的作用,肌肉骨骼可以獲得訓練。 3. 每天曬太陽10分鐘:曬太陽對預防骨質疏鬆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透過紫外線的照射,可以活化維他命D,有了維他命D才能與鈣質相輔相成。建議您在早晨或傍晚太陽不是很強烈的時候,每天曬個10-15分鐘。 4. 避免過量咖啡、煙酒:長期過量的煙酒、咖啡都會干擾造骨細胞的活性,讓體內荷爾蒙失調,進而影響骨頭生長,讓骨質更快流失。5. 加強肌肉力量:固定運動以及均衡飲食是長肌肉的好方法,與預防骨質疏鬆的方法不謀而合。 6. 規律的正常作息:正常的作息可以讓內分泌系統正常工作,維持荷爾蒙分泌機能,避免因熬夜晚睡、失眠、壓力大等因素,打亂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骨骼發育生長。

「我該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嗎?」

「我該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嗎?」#更年期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根據五年來針對超過一萬六千位更年期婦女所作的研究發現,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會增加以下疾病的風險:心臟病風險增加29%,乳癌增加26%,中風增加41%,肺部血栓增加13%;相對的,大腸直腸癌的機會會下降37%,子宮內膜癌降低17%,大腿骨骨折降低34%,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死亡機率降低8%。綜合來說,所有的心臟血管疾病(包括動脈和靜脈)機率增加22%,所有的癌症機會增加3%,所有的骨折機會降低24%,所有的死亡率降低2%。這一個大規模的研究計畫,起於1993年,原計畫於2005年結束,但是因為以上的結果,提早喊停。臺安醫院優生保健科主任 - 周輝政醫師表示,這一個研究的結果於美國醫學雜誌(JAMA)發佈以後,引起許多更年期婦女的恐慌,惠氏藥廠的股價應聲下跌24%,門診也有許多婦女詢問相關的問題。周醫師說,其實這一篇報導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全盤否定荷爾蒙補充療法。而在於強調「荷爾蒙補充療法無法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因為除了對於心臟血管的作用,推翻以前的觀點以外,其他荷爾蒙可能帶來的益處和風險,包括乳癌風險的增加,以及骨折機會的減少,都是以前的研究就已經證實的。我們是不是該放棄荷爾蒙療法?補充女性荷爾蒙對於更年期所產生的更年期症狀,例如:熱潮紅、心悸、失眠、盜汗、情緒不穩、陰道乾澀以及頻尿,仍然是最佳的選擇。對於骨質流失,也有抑制的效果。因此NIH的聲明中也指出:「如果是短期使用荷爾蒙來緩解更年期症狀,好處仍多於副作用,是相當合理的用藥方式;如果是為了預防疾病而長期使用,因為NIH所發現的許多副作用,應該重新評估。」另外,這一篇研究報告也提到研究的限制:研究的結果僅限於0.625mg premarine和2.5mg provera的混合處方,研究結論能不能引用到較低的劑量或是其他廠牌的製劑,尚有疑問。無法區分這些副作用是雌激素或是黃體素所造成的,乳癌和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可能是黃體素的作用,因此針對10,739位已經切除子宮,只使用雌激素的婦女所做的研究,仍然繼續進行。實驗過程中,有42%的人停止使用荷爾蒙,有些則進入安慰劑組,對結果可能產生影響。周輝政醫師解釋,表示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也發出新文稿,除了公佈荷爾蒙對於心臟血管疾病沒有預防的效果之外,就婦女所關心的乳癌部份,認為上述研究經過6.8年的觀察,乳癌的風險並沒有明顯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報告中雖然乳癌的風險會上升26%,但是其95%信賴區間介於1.00~1.59之間,就統計學上來說,沒有辦法說乳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基於以上的報告,不論是醫師或是更年期婦女,使用荷爾蒙時都應該更為謹慎,周醫師建議:摒除「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用藥觀念。使用荷爾蒙的婦女,應該每年評估可能的益處和風險,再決定下一年要不要繼續使用荷爾蒙。考慮使用荷爾蒙的婦女,應該請專科醫師謹慎評估,而不要自行到藥房購買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肥胖、未生育、停經晚 慎防子宮內膜癌

肥胖、未生育、停經晚 慎防子宮內膜癌#更年期

子宮內膜癌是西方女性癌症的第四位,在台灣也擠入女性癌症中的前十名,在常見的婦癌中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較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婦女。約只有5~8%的病例發生在40歲以前,在45歲以後發生率明顯升高,最好發的年齡層約在55到69歲之間,在台灣罹病的女性平均年齡大約是在61歲左右。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 - 黃文郁 醫師表示,一般在停經後若有陰道出血症狀,約有5%~10%可能為子宮內膜癌的病患。若發生在年紀較大的婦女身上,較會惡化,癒後也較差。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肥胖、多食用紅肉或脂肪的食物、從未生育過的婦女、較晚停經、及初經來得早的婦女、糖尿病、高血壓、賀爾蒙補充、或特殊藥物的使用(如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e)等等。 黃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不像卵巢癌般,難以在早期發現及確定診斷,因為在癌症早期即有出血及異常分泌物的症狀,因此較容易在初期有症狀時,就藉由子宮內膜切片化驗而得知異常。一般而言,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在第一、二期以分期手術為主,再依期數及組織分化的良劣程度決定輔以其他治療。治療方式可採單純手術治療、單純放射線治療、合併手術和放射線治療、賀爾蒙(如黃體素或雌性素拮抗劑)、及化學治療等。子宮內膜癌的治療率高,一般在診斷確認後,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癌細胞侷限於子宮內膜,則全子宮合併卵巢切除,其治療率可高達 90 %以上,但若屬非常惡性類型的癌細胞,或可能侵犯超過子宮肌肉層,恐癌細胞擴散出子宮,在進行切除子宮後,應合併放射線治療。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是停經後出血,如果停經一年以上發生出血,一定要趕快就醫。另外更年期間的婦女,若有異常的子宮出血,許多婦女會誤以為是即將停經前的亂經。一般更年期的亂經多半是間隔拉長,有時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且經血量逐漸減少,終至整個月經不再來;但若是一個月來兩次以上,或出血持續超過一週,都應謹慎地進行進一步檢查。即使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如果長期亂經也要小心可能子宮有病變造成異常出血。黃醫師說,據研究顯示,多吃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全麥麵包、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低,一般婦女除了每年實施例行的抹片、乳房檢查外,對於有前述的高危險因子,尤其是肥胖、未生育、停經晚又有使用賀爾蒙補充的婦女, 因為罹患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的機會相對增高許多, 不妨與醫師討論是否加作婦科超音波檢查,以期防範於未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