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侵襲多個器官!紅斑性狼瘡會致死

侵襲多個器官!紅斑性狼瘡會致死#腹痛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李一賢指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因人體免疫系統失調導致人體自己形成抗體來對抗自己的器官或組織,而造成血管及結締組織炎症的自體免疫疾病。主要發生於女性。其臨床表徵為多變性,可由症狀極輕微至嚴重之多重器官系統侵犯。其病程之轉變常常是反覆而迅速,令人無法預測。一般而言,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則往往會造成死亡。李一賢醫師說,紅斑性狼瘡會使全身各個器官組織都可能受到影響。每個病例受影響的器官或程度其實不盡相同。較常見的症狀為關節炎、關節痛、臉部紅斑、頭髮脫落、光敏感導致的臉部紅斑、腎病變、肺肋(或心包)膜炎等。紅斑性狼瘡病患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為女性,在任一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多集中於孕齡(18歲至40歲之間)。紅斑性狼瘡的病因,到目前仍未完全明瞭。但由臨床及檢查之證據顯示,紅斑性狼瘡的成因是免疫、遺傳、環境及內分泌等多種因素共同造成。李一賢醫師說,藥物是紅斑性狼瘡治療非常重要的一環,醫師會根據病情侵犯器官的不同及其嚴重度,來選擇適當藥物。常用來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有下列幾種:非類固醇消炎藥、抗瘧藥物、類固醇及免疫抑制藥物。紅斑性狼瘡是一個慢性發炎性疾病,可能經過多次的緩解與惡化。因此病患必須與醫師充分合作並長期追蹤治療以達到控制病情、減少復發、延長壽命、提高生活品質。

血管腔內腹膜支架手術 治療腹主動脈瘤效果佳

血管腔內腹膜支架手術 治療腹主動脈瘤效果佳#腹痛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外科陳詠瑋醫師表示,主動脈瘤是主動脈永久性異常擴大,當主動脈直徑超過正常的1.5倍以上就叫主動脈瘤,如腎動脈下方的腹主動脈正常直徑約2公分,若超過3公分以上就叫做腹主動脈瘤。隨著動脈瘤直徑越大,破裂出血的危險性也升高。陳詠瑋醫師表示,主動脈瘤需要以手術治療的情況有三種,(1)腹主動脈瘤直徑5公分以上,胸主動脈瘤直徑6公分以上。 (2)腹主動脈瘤直徑4公分以上且半年增加0.5公分以上;胸主動脈瘤直徑5公分以上且半年增加0.5公分以上。 (3)主動脈瘤合併典型症狀有破裂之虞。 (4)破裂時需緊急手術,高死亡率。 傳統的開腹或開胸手術動輒需要20~30公分的傷口,而現今的技術在血管腔內覆膜支架手術的好處是僅需在雙側鼠蹊部劃開約3~5公分的傷口,在X光機透視之下將覆膜支架放到動脈瘤內,讓動脈血在此腹膜支架內流動而不再流到動脈瘤內讓動脈瘤不會繼續增大,以達到治療目的。這種手術大大減少術後傷口疼痛、病人住院時間與恢復期。衛生署在民國94年與95年已分別通過血管腔內腹膜支架手術為治療腹主動脈瘤及胸主動脈瘤的常規手術,但由於每個覆膜支架的價格約需花費新台幣數十萬元,很多病人仍負擔不起這樣龐大的醫療費用。所幸民國99年2月開始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已通過健保給付,今年6月開始又通過了胸主動脈瘤覆膜支架的健保給付,使越來越多的病人不必擔心龐大的醫療費用負擔而能受惠。

男子腸中風! 腹痛劇烈難耐

男子腸中風! 腹痛劇烈難耐#腹痛

成大醫院外科醫師張勝勛表示,所謂腸中風其實就是急性缺血性腸道病變(Ischemic bowel disease)的俗稱,若供應腸道血管被阻塞(栓塞、血栓形成、或腫瘤)或血流供應變少(粥狀動脈硬化、血管收縮、休克或脫水)會造成腸缺血甚至壞死。一個50幾歲男性曾因為腹主動脈瘤破裂而接受過腹主動脈支架手術,也有左下肢深部靜脈栓塞過去病史。幾個月前他因劇烈腹痛至成大醫院急診求治,理學檢查沒有明顯腹膜炎徵象,最後經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證實是上腸繫膜動脈阻塞。緊急照會放射科醫師,安排緊急血管攝影,經由血管攝影導管給予血栓溶解劑治療,隔天再追蹤血管攝影並吸出溶解後剩餘血塊,最後無須接受手術,平安出院。張勝勛醫師指出,腦血管阻塞會造成缺血性腦中風,供應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阻塞會造成心肌梗塞、壞死,卻少有民眾知道,腸子也會中風,也會梗塞壞死。腸中風意指供應腸子血管阻塞或血流受阻後,腸子因缺血、缺氧,而發生局部或廣泛的組織壞死。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腹痛

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看眼睛容易乾澀,習慣拿起市售的人工淚液或眼藥水來幫眼睛補充「水分」,但卻有大陸網站指出,一天點眼藥水的次數超過6次,其實更容易罹患乾眼症!對此,署立豐原醫院眼科主任楊逸儒認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反而是乾眼症的患者還必須靠著點眼藥水來緩解不適。

胃腸道基質瘤好發中老年人 男比女多

胃腸道基質瘤好發中老年人 男比女多#腹痛

一名65歲男性,因經常性胃脹及不舒服的情形持續兩三個月而來醫院就醫,先於肝膽腸胃內科做了胃鏡檢查,發現於胃大彎處有腫瘤突起,再透過電腦斷層做進一步的檢查確認有一顆3公分的黏膜下腫瘤,於是轉診肝膽腸胃外科,由外科醫師進行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經病理化驗結果確定為「胃腸道基質瘤」。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肝膽腸胃外科黃俊傑醫師表示,胃腸道基質瘤是胃腸道惡性肉瘤中最常見的一種,腫瘤細胞是從胃腸壁中控制胃腸蠕動的細胞演變而來,主要成因是細胞的基因突變所引起,大多數發生在中老年人,平均年齡約60歲,男性比女性稍多,台灣每年超過300人罹患,其中50~70%發生在胃,20~30%在小腸,其餘10~20%發生在食道、大直腸及腹腔內。 胃腸道基質瘤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但不需要做大範圍的淋巴結清除,因此若腫瘤不大時,很適合以腹腔鏡等微創手術方式進行,由於化療及放射線治療效果不佳,若是無法切除或是已轉移的患者,可以使用標靶藥物來治療。延伸閱讀「認識胃腸道基質瘤」: 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10

北港25歲少婦腹痛猝死! 兩眼睜大暴斃

北港25歲少婦腹痛猝死! 兩眼睜大暴斃#腹痛

南投信義鄉近日有5人疑中毒死亡,死因尚未釐清,造成社會不安,現在又出現猝死事件!雲林北港一名25歲蔡姓少婦9日下午腹痛就醫,10日清晨喝下一杯水後,過了約2個多小時卻突然暴斃,死時四肢僵硬、兩眼睜大、嘴巴張開;家屬已同意進行解剖釐清死因。根據了解,25歲的蔡姓女子9日下午因腹痛,於是獨自一人到診所就醫,醫師當時研判是腸胃炎,便開藥讓她帶回家服用。蔡女當晚回家吃過藥、並吃了一些粥,10日清晨起床因口渴喝了點水,沒想到不到3小時,卻突然暴斃死亡;她的丈夫早上返家後發現妻子在床上一動也不動,趕緊將妻她送醫,回宣告不治。蔡女死時兩眼睜大、嘴巴張開、四肢僵硬,法醫相驗後指屍體並未有明顯外傷,也沒有中毒跡象,家屬則懷疑可能是診所用藥不當,才會導致蔡女暴斃。法醫將進行解剖以釐清死因。

腳趾變黑、腹痛休克 腹主動脈瘤作祟

腳趾變黑、腹痛休克 腹主動脈瘤作祟#腹痛

文/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心臟外科 劉殷佐醫師「宰相肚裡能撐船」,但如果肚子裡藏的是「一顆不定時炸彈」,納麼感受又是如何?90多歲的患者李爺爺因腹痛就醫而意外發現一顆大於5公分的腹主動脈瘤,「陪伴」他多年的腹主動脈瘤就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經台中醫院醫療團隊緊急救治後,李爺爺開心的說:「我的人生「90」正開始呢」。90多歲的李爺爺有高血壓及心律不整的病史並規則服藥控制,農曆年後李爺爺發現左腳趾頭有變黑的情形,因不痛所以沒加以理會,但過了一陣子卻出現傷口、足背紅、腫、微發燒,當他告訴小孩後,孩子們立刻帶他到醫院就醫。醫師診察後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建議李爺爺住院接受治療。住院期間又發生腹痛及消化道潰瘍,藥物治療後李爺爺順利出院休養。日前李爺爺又覺得腹痛到台中醫院急診求診,當醫師幫李爺爺做身體檢查時,在李爺爺的腹部摸到異常的脈動,當下急診醫師立即幫他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果然發現藏在爺爺體內的這顆「不定時炸彈」-大於5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台中醫院立刻安排李爺爺接受主動脈支架置放術;終於將李爺爺的「心頭大患」去除。台中醫院心臟外科劉殷佐醫師說:「腹主動脈瘤的患者平日沒有明顯症狀或不舒服,當來就醫時,常因腹痛甚至休克來求診,而李爺爺先前的腳趾頭發黑也是症狀之一,就是臨床所說的「藍趾症(blue toe syndrome)」。即使患者患有藍趾症,但其足背脈動都還是正常的,因此不容易被發現,再加上老先生之前即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因此更容易被模糊焦點。」腹主動脈瘤的處置方法有傳統式的開刀或以介入性血管治療技術執行腹主動脈瘤支架置放術。劉醫師表示李爺爺雖然已經90多歲,但平日身體狀況皆稱良好,因此,及時幫李爺爺做手術對他日後的生活品質是有正向的幫助。李爺爺術後恢復良好,他開心的說:「我的人生90正開始囉!」

輕忽便秘與腹痛竟跟潮流罹腸癌 口服化療提高生活品質

輕忽便秘與腹痛竟跟潮流罹腸癌 口服化療提高生活品質#腹痛

上班族黃小姐害怕大腸鏡檢查,忽視腹痛、便秘逾半年,三年前健檢發現異常,竟已是三期腸癌,才驚覺大便有異味的狀況原來是警訊!她更自嘲:「沒想到自己也跟上潮流,罹患腸癌。」而得知癌細胞轉移至淋巴需要化療時,黃小姐腦中浮現出戴著毛帽、口罩、坐輪椅,加上嘔吐又噁心的畫面,幾乎崩潰而拒絕化療!後來使用不需住院、副作用較低的口服化療,治療半年成效佳,每天照樣運動、還加入社會志工!現今找回生活品質,回到社區大學上課,信誓旦旦要在70歲之前一圓博士夢! 台灣癌症基金會主辦「癌後人生不打折」腸癌病友徵文比賽,期望透過積極的抗癌故事,鼓勵癌友走出心理層面陰霾。52歲黃小姐是「癌後人生不打折」徵文比賽的優勝者之一,她從初罹癌的恐懼轉而勇敢面對癌後人生,展現出積極無懼的抗癌精神,更是所有抗癌人樂觀抗癌的表率!從這次徵文比賽的參加者發現,大腸直腸癌的侵襲不分年齡,且根據最新的96年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直腸癌是連續三年發生人數最多的頭號癌症,可說是全民公敵!罹癌對於病患來說,生心理煎熬往往使生活變了調,根據一份國外研究也發現,癌友在治療後,容易遭逢許多心理層面,如壓力、憂鬱、社會互動等問題,而嚴重降低了生活品質! 而這次徵文比賽的優勝者不只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在生心理層面也都找回應有的品質。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指出:「現今腸癌治療選擇多,治療上也可兼顧生活品質,例如口服化療新選擇,不用住院,只要搭配門診針劑注射,治療效果大幅度降低30%以上白血球低下的狀況,相對能降低治療過程對生活的影響,而提高生活品質;不用像傳統住院化療,需裝人工血管,副作用較低,對病人來說,不會有感染、血栓風險。在心理層面的調適,也可透過與其他癌友交流分享心情,培養生活興趣,回歸正常生活步調,為自己的癌後生活加分!如透過徵文比賽得獎者積極生活的熱力,學習發揮更多正面的影響力!」 備註:行政院衛生署96年癌症登記報告Restrictions in quality of life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over three years after diagnosis: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2006.7根據2009年於美國腫瘤醫學會發表研究:NO16966 study,Cassidy et al. ASCO GI 200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