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男子腹痛站不起 飲食油膩引發膽囊炎

男子腹痛站不起 飲食油膩引發膽囊炎#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因國人飲食的日漸西化,攝取各種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使得罹患膽結石的患者日益增多。一名40多歲的沈先生,常常要交際應酬,免不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加上又愛吃「滷肉飯」,最高紀錄一餐曾吃過6碗,一週至少吃下肚的滷肉飯高達10-20碗。這樣的飲食習慣,讓沈先生近半年來,總覺得吃完飯後肚子會「悶悶的」,脹氣不舒服,然而就在3月初時,沈先生晚餐才吃了第五口,腹部疼痛感就瞬間爆發,原本以為是老毛病胃發炎,但卻不尋常的痛到站也站不起來、坐也坐不住,只好趕快緊急送醫,才發現是急性膽囊炎。萬芳醫院外傷急症外科主任醫師黃宏昌表示,膽石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健康問題,國人「身懷結石」的平均比率,高達1至3成!若吃得太過油膩,油脂跟結石互相摩擦,就會導致膽囊發炎。黃宏昌解釋,膽囊是濃縮和儲存膽汁的地方,可以分解脂肪、刺激腸道收縮,若膽囊發炎,膽石恐從膽囊跑到外部,導致許多併發症發生,嚴重恐致死。黃宏昌說,多數的病患會覺得上腹部不舒服,而歸咎於胃病,卻沒想到常見的「飯後胃痛」,其實是膽囊慢性發炎在作怪。偶然發作的膽囊炎可以藉由藥物控制,但是如果反覆發作,或是已進入慢性發炎,最好及早就醫。單一傷口腹腔鏡手術就利用「瓶中船」的原理,藉由這個小通道置入手術器械,深入腹腔,所有器械都是藉由同一孔道進出,雖技術性與挑戰性較傳統手術高,不過黃宏昌表示,對於患者來說,術後美觀效果與照顧便利性都較佳。(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女子上腹痛 竟是腫瘤作怪

女子上腹痛 竟是腫瘤作怪#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50歲林姓婦女,日前出現上腹疼痛,到鄰近診所接受胃鏡檢查,發現在胃的體部有一顆約1公分的黏膜下腫瘤,轉診到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進行內視鏡超音波檢查,進一步區分出黏膜下腫瘤,發現是平滑肌瘤或胃腸道基質瘤。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蔡安順醫師表示,黏膜下腫瘤是由黏膜下層生長出來(異位性胰臟、脂肪瘤、或是類癌)或是從肌肉層出來(平滑肌瘤或胃腸道基質瘤),特別是胃腸道基質瘤及類瘤,在腫瘤體積逐漸變大時,有可能會轉變成惡性腫瘤,須及早切除。蔡安順表示,原本林姓婦女非常害怕腫瘤是癌症,所幸經檢查,以大小判定屬於良性瘤,只須定期密切追蹤變化。醫師呼籲民眾,若有腹痛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若是檢出腫瘤,才能及早接受治療。

嚴重黃疸、腹痛恐致死 膽管癌腫瘤阻塞惹禍

嚴重黃疸、腹痛恐致死 膽管癌腫瘤阻塞惹禍#腹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彰化埔心鄉一名91歲胡姓阿嬤,今(2013)年二月發現「總膽管癌」」(壺腹癌,總膽管出口)。家屬因考慮年紀大不做積極性治療。不料,三月中出現黃疸嚴重、腹痛,經醫院檢查後,發現腫瘤壓迫造成膽道嚴重阻塞。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楊智超表示,壺腹癌及膽管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腫瘤組織阻塞到膽管,造成黃疸,阻塞性黃疸也常伴隨膽道壓力升高與膽道感染,嚴重造成死亡。而膽道引流是膽管癌內視鏡治療最重要目的,為了疏通阻塞,擴張狹窄處所設計,通常惡性腫瘤引起的阻塞性黃疸,如果無法開刀,近年來常使用支架來作緩和治療。楊智超說,對存活期不長的緩和治療病患,可得到較長期的膽道暢通,改善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

老是肚子痛 卻痛的不明不白?

老是肚子痛 卻痛的不明不白?#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張姓男子左腹疼痛,持續痛了一年的時間,常常是腹痛如絞,影響到工作和日常生活,卻不明白到底是患了什麼病。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陳明楨醫師表示,腹痛是相當常見的臨床症狀,牽涉範圍廣、性質複雜,有的病因可能十分輕微,有的卻是嚴重疾病。但因為大多是偶發性,患者經常會掉以輕心。可能引發腹痛的腹部器官相當多,包括消化器官、泌尿器官、生殖器官免疫系統等,甚至有時候腹痛,卻是其他嚴重疾病(如心臟梗塞等)的其中一種症狀表現。陳明楨指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腹部的病變與腹痛部位存在著對應關係。一般按腹部器官所在,以肚臍為中心,可分為左上腹痛、右上腹痛、左下腹痛、右下腹痛和腹中央痛等幾種。如果是右上腹痛,可能是肝臟、膽囊、膽道、胰臟、十二指腸、右腎、大腸右段等問題;右下腹痛可能是盲腸、闌尾、右卵巢及輸卵管、右輸尿管等;左上腹痛可能為胃、脾臟、胰臟、左腎、大腸左段;左下腹痛則可能是乙狀結腸、左卵巢及輸卵管、左輸尿管等;肚臍周圍疼痛,主要表示為小腸疾病。陳明楨表示,若出現整個腹腔的廣泛性疼痛,通常是腹膜受到某種原因刺激而發炎,例如:潰瘍穿孔、子宮外孕破裂、急性腸胃炎、腸阻塞、腹膜炎,問題可能就比較嚴重了。呼籲若有任何異常症狀,應盡早就醫,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三月刊)

致命腹痛危機 小腸缺血!

致命腹痛危機 小腸缺血!#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腹痛成因有好多種,但小腸缺血的實為少見!一名30歲的李小姐因急性腹痛到神智半昏迷,心跳呼吸很快,到臺北慈濟醫院急診時情況非常危急,不僅血壓量不到,整個腹部腫脹、壓痛、僵硬、白血球高達近2萬6千多。經急救與斷層檢查,判定嚴重腹膜炎合併敗血症,緊急開刀發現是缺血性腸炎。這麼年輕,怎麼會小腸缺血呢?臺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賀玢醫師表示,這是極少見的先天腸繫膜缺損,腸道發育異常造成,手術當下醫師先恢復血流,但馬上面臨抉擇,因正常人的小腸的長度約4到8公尺,李小姐整個小腸只有4公尺多,且小腸大部分已壞死,正常的不到30公分。若直接切除這些小腸極可能會導致短腸症,後續可能因營養不良活不到幾年,原因是若小腸無法正常吸收,將需要長期全靜脈營養注射,這樣又會影響腸、肝的循環,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肝衰竭。因此手術中,賀玢選擇浸泡溫水,從顏色、觸覺、溫度、脈動與蠕動程度,耐心地觀察是否還有保留的機會,結果反應良好。並在兩天後,進行二度探查手術,確認真正需要切除的必要,也避免壞死組織及後續再發炎,術後病人症狀獲得緩解,順利出院。賀玢補充,缺血性腸炎的病患近10年增加6倍,這位病人有20多年的腹痛病史,以前就有一些腹瀉、嘔吐、便秘的狀況,都沒有積極的去找出原因,平常用止痛藥都無法完全止痛,這次突然發作,送到醫院急診室時,已有休克的現象。對此民眾應有警覺,不要輕忽,最好及時就醫。

不明腹痛 原來是誤吞假牙

不明腹痛 原來是誤吞假牙#腹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8歲黃先生因癲癇發作被送至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就醫,主治醫師神經內科莊毓民主任發現黃先生住院期出現腹漲消化不良的情況,經X光及電腦斷層,發現有一顆金屬假牙卡在大腸與盲腸交接處,照會肝膽腸胃科吳建賢醫師經由大腸鏡順利取出假牙,免開一刀,若未及早發現,恐引發盲腸炎或腸穿孔。莊毓民主任表示,癲癇發作意識不清時容易將固定不良的鬆動假牙吞食。林水龍院長表示,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新年期間難免有許多聚餐,罹患腦血管疾病之失智症長者及幼童需注意進餐安全,癲癇病患尤需注意口腔衛生假牙是否固定不良容易鬆動,才能快樂健康的過好年!如果不慎誤吞異物,請勿不當催吐,因為形狀不一的物品可能穿透食道中膈腔、小腸壁等部位,造成化膿等病症,建議民眾勿自行解決,應立即就醫。

超級愛健康/腹痛就是病,痛起來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

超級愛健康/腹痛就是病,痛起來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腹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經常有人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卻要命。而腹痛就是病,痛起來卻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很多人都以為肚子痛就是拉肚子,其實不只是這樣,肚子裡的臟器很多,沒有注意嚴重居然會有生命危險,甚至讓你一天跑好幾次廁所,你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因為胰臟位於胃的後面,故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急性胰臟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死亡率極高的急症疾病之一,也是疼痛感相當劇烈的疾病。內科教授林杰樑表示,有以下生活習慣的人應該要多加注意,包括:晚餐喜歡吃高油脂食物、有吃鈣片或高鈣食品的習慣、經常喝酒應酬。一般認為酒精可能會使胰管產生蛋白栓子而阻塞胰管,從而導致胰臟炎的發生。另外,造成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高血脂症、高血鈣症、服用某些特殊藥物。嚴重的病人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平時要選擇瘦肉,青菜與五穀類,或多吃堅果類、芝麻,避免洋蔥、汽水易脹氣的食物。另一種常見的腹痛便是腸躁症,統計顯示,消化內科門診的患者中,功能性胃腸疾病病人約佔就診病人的70%以上,腸躁症患者大約佔了1/3。18-30歲是腸躁症的好發年齡。生活壓力大、容易焦慮、平常的運動就是走路、蔬菜的攝取不到肉類的一半有這些習慣的人較易罹患。林醫師指出,女性的發生率高出兩三倍;經期症狀加劇,故荷爾蒙可能對腸躁症有影響。因不明原因,腸躁症患者對一些對常人不會有影響的刺激反應強烈。由食物、藥物或情緒產生的氣體或壓力都會引起腸躁症。腸躁症的患者會發現在緊張的情緒下其症狀和發生頻率會加重,但緊張只會加重已發生的症狀而不會引發症狀。雖然不會造成其它嚴重疾病,但嚴重的患者一天會跑三次以上廁所,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預防及解決腸躁症的方法,必須做飲食記錄,紀錄自己吃的食物哪些容易造成腹瀉,就必須少吃那些食物,最重要還是要調適心情適度釋放壓力。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712

忽略腹痛!當心小問題變大毛病

忽略腹痛!當心小問題變大毛病#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經常有人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卻要命。而腹痛就是病,痛起來卻搞不清楚是什麼毛病?很多人都以為肚子痛就是拉肚子,其實不只是這樣,肚子裡的臟器很多,沒有注意嚴重居然會有生命危險,甚至讓你一天跑好幾次廁所,你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急性胰臟炎最常見的主訴是腹痛。為持續且強烈之疼痛。疼痛常反射至背後,病人常會彎腰曲膝來減輕疼痛,因為胰臟位於胃的後面,故會有噁心或嘔吐之情形。急性胰臟炎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死亡率極高的急症疾病之一,也是疼痛感相當劇烈的疾病。內科教授林杰樑表示,有以下生活習慣的人應該要多加注意,包括:晚餐喜歡吃高油脂食物、有吃鈣片或高鈣食品的習慣、經常喝酒應酬。一般認為酒精可能會使胰管產生蛋白栓子而阻塞胰管,從而導致胰臟炎的發生。另外,造成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高血脂症、高血鈣症、服用某些特殊藥物。嚴重的病人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平時要選擇瘦肉,青菜與五穀類,或多吃堅果類、芝麻,避免洋蔥、汽水易脹氣的食物。另一種常見的腹痛便是腸躁症,統計顯示,消化內科門診的患者中,功能性胃腸疾病病人約佔就診病人的70%以上,腸躁症患者大約佔了1/3。18-30歲是腸躁症的好發年齡。生活壓力大、容易焦慮、平常的運動就是走路、蔬菜的攝取不到肉類的一半有這些習慣的人較易罹患。林醫師指出,女性的發生率高出兩三倍;經期症狀加劇,故荷爾蒙可能對腸躁症有影響。因不明原因,腸躁症患者對一些對常人不會有影響的刺激反應強烈。由食物、藥物或情緒產生的氣體或壓力都會引起腸躁症。腸躁症的患者會發現在緊張的情緒下其症狀和發生頻率會加重。雖然不會造成其它嚴重疾病,但嚴重的患者一天會跑三次以上廁所,時常影響生活及工作。預防及解決腸躁症的方法,必須做飲食記錄,紀錄自己吃的食物哪些容易造成腹瀉,就必須少吃那些食物,最重要還是要調適心情適度釋放壓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