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鼻子過敏跟生活習慣有關!養生達人陳月卿教你「1招」舒緩鼻塞症狀

鼻子過敏跟生活習慣有關!養生達人陳月卿教你「1招」舒緩鼻塞症狀#咳嗽

你知道平常身體出現的小毛病,可能跟生活習慣有關嗎?像是現代人都會有的鼻子過敏、不自覺的咳嗽,甚至是喉嚨感到不舒服等症狀,有可能都在生活中形成。養生專家陳月卿分享自身經歷,感冒時先別急著看醫生,運用「小撇步」就能舒緩症狀,讓身體回到健康的狀態。以下解析來自《時時刻刻微養生:陳月卿30年養生全精華,打造身心全方位自癒地圖》原書摘文。

「免疫負債」來襲 流感、百日咳風暴襲捲孕婦、新生兒

「免疫負債」來襲 流感、百日咳風暴襲捲孕婦、新生兒#咳嗽

女性懷孕期間免疫力會降低,罹患傳染病風險提高,一旦孕婦發生流感重症,胎兒就可能受傷害,最嚴重恐導致流產,因此準媽媽施打流感疫苗就顯得格外重要;另一方面,在懷孕28至36週時,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能讓孩子在出生前,先獲得抗體預防疾病,可及早守護家中寶貝健康。 免疫負債來襲環境下 流感疫苗是保護母親與孩子的重要武器之一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系主任、同時也是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洪泰和醫師指出,在新冠肺炎防範管控下,同時也阻擋傳染病在社區擴散,尤其台灣已兩年沒有發生流感盛行,讓醫學界開始擔心「免疫負債」發生。因當免疫系統沒有適當刺激,身體的流感抗體會隨著時間慢慢減退,如果流感疫情重新燃起,許多人體內已經沒有免疫抗體,不論感染率與重症風險都會大幅提升。 洪泰和醫師提醒孕婦施打流感疫苗的重要,由於胎兒有一半基因來自父親,對母親身體而言,胎兒就像「外來物」一般,免疫系統有可能主動攻擊,因此在保護胎兒前提下,母體在懷孕期間會降低免疫力,確保胎兒能順利成長,但是免疫力調整後,卻提高病菌入侵風險,讓孕婦更容易罹患感冒或流感等傳染病。部分家長會擔心施打疫苗會傷害胎兒,但事實上接種疫苗才能保護孩子!因孕婦一旦罹患流感很容易引起重症,胎兒還可能因為處於血氧不足或發燒高溫的環境中,導致心臟、腦部、心肺功能發展受到衝擊。 洪泰和醫師提到,每年10月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孕婦與65歲以上長者相同,都會第一階段開放對象中,就希望保護懷孕女性,能在流感季期間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同時洪泰和醫師也說,保護胎兒不僅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也是重中之重,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後,產生抗體能直接提供孩子,出生後來保護自己。 百日咳是新生兒健康嚴重威脅 母親打疫苗可給孩子提前保護 洪泰和醫師也呼籲,百日咳對新生兒是很嚴重健康威脅,除了劇烈咳嗽外,也可能導致缺氧發紺,再嚴重恐怕引起腦病變甚至死亡,雖然新生兒在出生滿2個月時,會注射第一劑百日咳疫苗,但是接種疫苗前,如果沒有從母親體內獲得抗體,就會有2個月的「空窗期」,孩子對百日咳桿菌幾乎沒有抵抗力。 洪泰和醫師解釋,孕婦在28至36週時,接種百日咳疫苗,身體所產生抗體能直接藉給予胎兒,讓孩子在剛出生時就有抵抗百日咳能力,如果母親沒有先打疫苗,讓嬰兒出生滿2個月後,才接種首劑百日咳疫苗,孩子會至少有2個月,體內沒有抗體能預防百日咳,一旦身邊大人感染就可能跟著發病。 大人實施善用疫苗「包覆政策」 築起免疫高牆保護孩子 洪泰和醫師也說,除了孕婦能在生產前,先打百日咳疫苗保護孩子外,小孩旁邊一起生活的大人,也最好一同接種百日咳疫苗,由於百日咳疫苗效力僅能維持5到10年,雖然大部分成人在小時候曾打疫苗,但抗體到了成年都已消失,只要不小心接觸到病原,就很有可能把百日咳帶回家傳染給家中嬰兒。 洪泰和醫師提醒,不論流感與百日咳,對胎兒與新生兒來說,都是健康嚴重威脅,如果母親與身邊成人能用疫苗實施「包覆政策」,讓大人們形成一圈高牆,將病菌擋在孩子生活環境外,就能降低流感與百日咳的健康威脅,大人們能夠善用疫苗,並且有良好衛生習慣,不但保護自己,也能讓孩子健康快樂長大。 (圖/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系主任 洪泰和醫師)

後疫情時代全民肺健康意識抬頭 胸重學會訂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

後疫情時代全民肺健康意識抬頭 胸重學會訂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咳嗽

自新冠疫情流行以來,國人對於自身肺部健康關注度逐步提升,近期更有不少確診康復者面臨長新冠的困擾,除了疲倦、胸悶、咳嗽、喘之外,也擔心「肺功能是否大不如前」,然而,肺阻塞(COPD)典型症狀「咳、痰、喘」與長新冠或感冒症狀頗為相似,這也使得民眾初期容易輕忽,導致面臨急性惡化風險不自知!為持續提升民眾對肺阻塞的疾病病識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一同呼籲國人及早戒菸、遠離菸害,更提醒民眾如有「咳、痰、喘」症狀持續達三周以上,應儘快前往胸腔內科尋求專業診療,尤其高危險族群更建議每年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才能及時發現、及早治療,降低肺阻塞疾病惡化的風險。 「咳、痰、喘」誤當長新冠 就醫竟是肺阻塞(COPD)  肺阻塞(COPD)位列全球第3大死因,在台灣更是長年在國人十大死因榜上有名,研究指出,未來十年內肺阻塞將躍升為全球死因首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肺阻塞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且其中有很高比例的病友是因為吸菸所致,隨著疾病進展,症狀會越來越嚴重,病友也容易受外部刺激及環境因素而導致肺功能惡化,但令人擔憂的是,此族群常自覺「咳、痰、喘」是老症頭,若是再加上新冠病毒來攪局,一旦發生急性惡化,後果恐不堪設想。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肺阻塞病友急性惡化住院的死亡率為4%,年齡越大及共病越多的病友住院死亡率較高,而病友出院後一年的死亡率更高達 22%!王鶴健理事長也分享,近期觀察仍有不少民眾因確診新冠康復後症狀持續太久或變嚴重,至門診求助才意外確診為肺阻塞,但這時肺功能通常多已嚴重受損。 最新調查:近七成老菸槍咳痰喘超過三周 不到兩成就醫且高達八成認為症狀未影響生活 根據今年最新針對40歲以上民眾的「肺部健康觀念」調查顯示(N=1,137),超過九成(91.5.%)民眾長期處於空氣污染環境中。若再進一步觀察吸菸族群(菸齡平均17.8包-年),逾八成(83.7%)不認識肺阻塞,近七成(66.9%)出現咳、痰、喘或呼吸不順暢超過三周以上,卻僅有兩成(20.3%)民眾就醫,前兩名未就醫的原因為「症狀沒很嚴重,沒有影響日常生活(76.8%)」、「抽菸本來就容易會有這些症狀(45.8%)」,突顯了民眾對自身肺部情況抱持低重視高輕忽的態度,即便日常處於肺阻塞高風險因子中,依然對自身肺部症狀的警覺性低落。 因此,如何從根本建立國人肺部正確健康觀念,並呼籲高危險族群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提高就診率是學會近年持續努力推廣的重要方向。蘇茂昌醫師點出,肺阻塞的早期診斷除了透過醫護端努力推廣疾病衛教,也有賴肺阻塞高風險族群建立定期肺功能檢查的觀念,然而,調查卻也發現,僅不到一成(5.8%)的民眾會定期檢測肺功能,甚至有五成以上(52.9%)民眾從未檢測過。他以門診曾收治一名63歲有氣喘史的林先生為例,過去並未定期檢測肺功能,菸齡超過40包-年的他,三年前在家因為喘到無法呼吸而來到門診,當時肺功能檢測結果直接匡列為嚴重型肺阻塞病友,更在短時間內經歷了2次緊急插管,雖有驚無險也讓林先生嚇到不敢再抽菸,目前持續穩定治療中,不過每當病況差時,還是常常需要仰賴呼吸器。蘇茂昌醫師也感嘆:「若是他可以提早做檢測,也不至於讓他的肺功能糟到如此不可挽回的地步!」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活動成果豐碩 找出近百位肺阻塞潛在患者 有鑒於此,學會今年(2022)趁著國內疫情逐步趨緩,首度以「愛肺功能衛教專車」主動出擊走入社區,鎖定全台符合肺阻塞高風險族群條件之民眾,包括:(1)年齡40歲以上、(2)吸菸或是常接觸二三手菸、(3)咳痰喘症狀長達3週以上,只要符合其中一條件者,即可上車體驗肺功能檢測。王理事長也特別分享「愛肺功能衛教專車」巡迴活動期間共找出近百位肺阻塞潛在病友,結果令人振奮也令人憂心! 現年44歲的郭先生即是其中之一,菸齡長達18年他,近兩年持續出現頻繁咳嗽有痰的症狀,抱持著「想了解肺功能」的想法參與活動,卻發現肺功能檢測分數遠低於標準,目前也已安排到胸腔內科做進一步的檢查,這次的肺功能檢測體驗不僅讓郭先生堅定戒菸的決心,也了解定期檢查肺功能的重要性。另一位,菸齡超過30包-年的肺阻塞病友袁先生也前來體驗,袁先生過去曾隱忍「咳、痰、喘」症狀長達兩年,直到喘不過氣才趕緊到住家附近的診所就醫,隨即被轉診到醫院胸腔內科確診為肺阻塞,當時他的肺功能僅剩一般人的三分之一。治療這三年來,也曾發生過一次急性惡化,加上去年又併發肺炎造成肺功能急速衰退,現在的他除了按時服藥也會定期到醫院進行肺部復原運動,他更有感而發的說「身體有症狀就要趕快看醫生,隱忍只會忍來更多惡化!」 響應11/16世界肺阻塞日 胸重學會首訂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 力倡高風險民眾每年定期追蹤肺功能 王鶴健理事長強調,及早診斷儘早治療是減緩肺阻塞惡化的關鍵,學會響應2022世界肺阻塞日主題「Your Lungs for Life」提醒民眾重視陪伴我們一輩子的肺部健康,更呼應後疫情時代國人對於肺部健康的關注度,自今年起首度訂定每年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呼籲全民皆應培養正確的肺部保健觀念,並鼓勵高危險族群每年追蹤肺功能。此外,一般民眾在家亦可運用學會長年推廣的「一分鐘登階」做自我檢測,若無法於一分鐘內爬30階,建議儘快前往胸腔內科等相關科別做進一步檢查。 國人十大死因有超過半數為慢性病,其致病成因多與個人生活習慣與健康行為有關,其中,菸害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健康危害之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也提醒,菸草燃燒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進而引發氣管、肺組織、肺血管病變,不僅會增加罹患肺阻塞的風險,也會加速肺阻塞病友的疾病嚴重度,戒菸有助於減緩肺阻塞疾病惡化並減少50%死亡率,呼籲民眾應遠離菸害,才能保護肺部健康!

秋燥皮膚乾癢、氣喘乾咳⋯中醫教「按這穴位」+「2帖茶飲」改善

秋燥皮膚乾癢、氣喘乾咳⋯中醫教「按這穴位」+「2帖茶飲」改善#咳嗽

秋分過後,也代表著秋天已經過了一半,從原本的晝長夜短轉為晝夜等長、寒意漸增。中醫師表示,秋天氣候忽冷忽熱不穩定,許多民眾常在秋季會反覆發生乾咳、氣喘、眼睛乾癢等過敏症狀,可注意臟腑養生調理、衣著上建議採「洋蔥式」穿衣法,而含有「黏液」的當令食材是很適合秋季的養生食材,可幫助防止秋燥引起的乾癢及過敏不適。

聲音沙啞、咳嗽⋯是胃食道逆流嗎?權威醫教你「1表」秒測逆流指數

聲音沙啞、咳嗽⋯是胃食道逆流嗎?權威醫教你「1表」秒測逆流指數#咳嗽

提起胃食道逆流,普遍印象中的主要症狀是胸口灼熱,即俗稱「火燒心」。全球知名逆流權威醫師潔米.考夫曼(Jamie Koufman)在《跨科解密 胃食道逆流修復全書》分享多年臨床經驗,歸納出逆流的致病原因,並提醒留意日常細節,諸如飯後胸痛、睡醒後沙啞聲,也都是可能線索,並分享了有助改善逆流的生活習慣調整。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