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每日確診人數仍持續攀升,新冠肺炎病毒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倘若真的確診,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呼籲民眾別慌張,大部分的感染者無明顯症狀或症狀輕微,隔離期間多休息即可自行康復,而營養師也為出現輕微症狀的患者提供飲食建議,補充營養並降低不適感。
目前台灣每日確診人數仍持續攀升,新冠肺炎病毒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倘若真的確診,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呼籲民眾別慌張,大部分的感染者無明顯症狀或症狀輕微,隔離期間多休息即可自行康復,而營養師也為出現輕微症狀的患者提供飲食建議,補充營養並降低不適感。
新冠確診人數飆升,確診者輕症居家照護時喉嚨痛、沒食慾,又有咳嗽等不適症,但除了吃藥,也擔心營養攝取不足怎麼辦?家醫科醫師建議,夏天到了天氣轉熱,其實「吃冰」可提升食慾,也提供以下輕症居家自我照護撇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發燒又咳、疲累感越來越重,小心,不只是新冠肺炎或感冒才有這些症狀,有可能是淋巴癌上身警訊!前期症狀包括咳嗽、發燒,專家呼籲,若民眾出現「腫、燒、汗、咳、瘦、累」6大症狀,務必及時就醫檢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淋巴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若是發生惡性病變,失控增生且喪失凋亡機制的淋巴細胞,可能引發淋巴癌。其中,可分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淋巴瘤,前者發生率較高,高達9成患者屬於此類型。周文堅進一步指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致病原因不明確,但可能與老化、病毒或病菌感染、遺傳、自體免疫病變等原因有關,雖然仍需更多研究才能確認本土的風險族群,但根據已發表的國內外文獻可推測,高齡、具C肝病史、淋巴癌家族病史,自體免疫疾病、愛滋病毒患者、BMI過重者、幽門螺旋桿菌患者等,可能有較高發病機率。淋巴瘤病程快又猛,數月內恐轉移台大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醫師林耘曲說明,何杰金氏淋巴瘤之中以惡性程度頗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最為常見,約佔5成,病程發展通常快又猛,若沒有好好控制,可能在數月內就轉移至其他器官、組織,造成身體機能受損。「所幸,今日治療武器多元,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整體治癒率高達7成,10年存活率可達4成5,且隨著細胞治療問世,佔3成以上的難治與復發患者可望獲得治療曙光。」林耘曲解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病程發展又急又猛,但絕非不治之症,以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為主力的第一線治療中,就有半數患者可治癒;若復發或屬於難治型,可接續自體幹細胞移植。「拳擊女王」陳念琴也分享,2019年確診淋巴癌時,她正處於拳擊生涯巔峰,正準備迎戰2020東京奧運,卻因淋巴癌打亂賽前訓練,讓她心情掉谷底,但她決定正面迎戰,「抗癌其實跟拳擊很像,只要勇敢出擊,就能得到最後的成就。」原本連拳頭都無法舉起的她,也順利成功控制病情,並於去年打進奧運八強賽。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柯博升表示,淋巴瘤是免疫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盜汗與體重減經,初期有可能會出現淋巴結腫脹,「但也有可能腫塊發生在身體深處,胃部、肝臟或肺部,就不容易發現。」尤其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症狀不典型,與老化、疲勞症狀相似,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不少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柯博升呼籲,民眾若發生「淋巴結腫脹、發燒超過38℃且持續2周以上、夜間盜汗、久咳不癒超過1個月、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疲累感越來越嚴重」6大症狀,務必及早就醫檢查,有些淋巴瘤進程相當緩慢,臨床上只需要追蹤不需要治療,但有些可能相當猛進,短期內病程進展快速,掌握黃金治療期,才能爭取長期無疾病存活並避免未來生活品質受衝擊。淋巴癌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常見Q&A問:淋巴癌的致病機轉?答:淋巴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若是發生惡性病變,淋巴細胞會失控增生,或是喪失凋亡機制,導致衰老而功能下降的淋巴細胞不會被淘汰。而又多又無用的淋巴細胞,就可能引起淋巴癌。問: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什麼樣的疾病?答: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簡稱DLBC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屬於淋巴癌中惡性度頗高的類型,未及時控制短短數月就可能有性命威脅。問: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不治之症嗎?答:因為今日治療武器多元且治療反應良好,臨床以長期無疾病存活為首要目標。整體而言,患者治癒率達7成,十年存活約有半數,且隨著細胞治療問世,難治與復發患者也有望爭取長期無疾病存活。問:什麼是細胞治療?答:顧名思義,就是透過細胞工程強化免疫細胞大軍,把人體的免疫細胞作為治療武器。目前臨床上的細胞治療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大量複製免疫細胞,補充更多免疫細胞大軍,以量取勝。另一種則是在免疫細胞上安裝可以鎖定突變細胞的基因,幫免疫大軍裝備自動瞄準系統,使其可以精準且持續性的殺滅突變細胞,重量更重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立冬」即將到來,近期涼意又更明顯。75歲的陳爺爺到了秋冬總嗽不停,經常半夜咳醒,不僅影響睡眠品質,白天也變得精神不繼。咳嗽的狀況在求助醫療院所確定無肺部疾病後,陳爺爺轉而求助中醫。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林亞萱評估陳爺爺狀況,判斷是因為天氣轉涼、氣候乾燥引起的乾咳,因此除了以藥物調理身體,也教導他回家可以自製有潤肺效果的「梨子潤肺湯」。一個禮拜後,陳爺爺的咳嗽症狀明顯改善,也獲得良好睡眠。 躁氣傷肺 腸胃功能也影響林亞萱指出,年輕時有抽菸習慣或工作環境粉塵較多者易有慢性咳嗽,而秋天乾燥度上升,支氣管會因乾燥收縮,進而加劇症狀。以中醫角度來說,秋天的躁氣最傷肺,所以體質陰虛、氣虛、肝火旺、肝鬱氣結者除了食慾不濟、容易疲倦外,也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不適的咳嗽症狀;而胃食道逆流、腸胃功能欠佳者,也是咳嗽的常見族群。當病人因惱人的咳嗽來到中醫診間,醫師會先評估病人的咳嗽類型,排除肺癌等肺部疾病,以及可能造成咳嗽的藥物副作用,之後才會視病人的體質與症狀開立藥物、調理身體。 需確認有無肺部與腸胃疾病方可進行「食療」舉例來說,若病人是膿痰、風熱型感冒,醫師會開立感冒類藥物;若是腸胃欠佳造成的乾咳,則會施以健胃整腸的藥物;然而,若確定是因氣候變化造成的乾咳、夜咳時,便可透過自製的「梨子潤肺湯」養肺、潤肺。林亞萱表示,梨子性寒涼,直接食用過量就會造成咳嗽,但烹煮後會轉為溫補的效果,但務必要連皮一起烹煮、食用,才能達到止咳潤肺之效;而加入適量的麥門冬、大棗或紅棗、白木耳、百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效果更加顯著。 梨子潤肺湯食譜:食材:基本食材帶皮梨子1顆麥門冬5g大棗或紅棗2-3顆百合5g枸杞5g冰糖適量(依個人甜度調整,可用蜂蜜代替)白木耳適量水依梨子大小增減(一碗為200cc) 作法:1.梨子洗淨切片不切皮,與麥門冬、百合、撥開的大棗或紅棗一起放入水中。2.煮滾後加入白木耳、冰糖,轉中火再煮10分入味即可食用3.若希望口味濃郁或長者、牙口不好者可多煮5-10分鐘。 林亞萱說明,晚秋開始,天氣變乾燥時,有乾咳情形者便可以製「梨子潤肺湯」,於午餐、晚餐或運動後口乾舌燥時飲用。她也提醒,這只是「食療」的保健方式,提醒民眾在飲用前,仍要確認自己有無肺部或腸胃疾病,並於日常生活中避免刺激性、辛辣食物,注意保暖,如此才能有效緩解不適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正處換牙期的11歲洪小弟臼齒鬆動,家人以傳統的綁線方式為他拔牙,但洪小弟害怕掙扎,最後拔下的牙齒不翼而飛。家人以為牙齒被吞下肚,會在如廁時排出,可是洪小弟出現咳嗽症狀,遲遲未緩解,翌日被帶至急診,兒科醫師安排X光攝影,發現牙齒掉在左側支氣管內,於是照會胸腔外科,透過小兒支氣管鏡將牙齒夾出,免除發炎感染的危險。卡在支氣管內恐反覆發炎、長息肉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謝旻孝表示,並不是所有從嘴巴裡不見的東西都會跑到肚子裡,空氣和食物都會經過咽喉,咽喉處有個名為「會厭軟骨」的組織,呼吸、講話時會開啟,讓氣流進入氣管;吞嚥時會厭軟骨則會關閉,讓食物順利進入食道。所以如果邊吃東西邊講話,就可能因食物掉到氣管而嗆到。除了食物外,異物不慎掉入氣管的情況亦時而有之,常見異物如硬幣、鈕扣、小電池、花生米、粉圓等,掉入氣管的原因以口欲期的孩子誤食最常見,而洪小弟在牙齒脫落時掙扎說話,恐怕就是造成這次意外的主因。異物掉到氣管、支氣管都會很不舒服,常見症狀像咳嗽、呼吸有異音和血痰。若未及時處理恐致反覆發炎,甚至息肉增生。民眾到醫院求診,醫師會以X光判斷胸腔情況,但花生米、粉圓等食物非鐵製品,X光無法清楚顯像,這時醫師就會進一步以支氣管鏡確認並取出。家有口欲期孩子 留意周遭物品防誤食以洪小弟為例,確認牙齒位置後,為順利取出,醫療團隊用全身麻醉、插管的方式,先在手術室將他擺位成側躺,再拍背讓支氣管內的牙齒鬆動,之後,將小兒支氣管鏡和胸腔鏡夾子伸入左邊支氣管把牙齒夾出。最後醫師再檢查一次氣管,確認沒有異狀,待麻藥退去清醒、觀察無不適即可出院。謝旻孝提醒,除了多注意孩子周遭的物品,避免誤食外,氣管是有彈性的肌肉組織,異物在裡面上上下下時,有時會隨著咳嗽咳出來,但若是尖銳物品很可能刺傷黏膜,所以不要輕忽咳嗽這個警訊,若原本沒症狀的人突然出現咳嗽或呼吸有異音,要有警覺盡快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電視劇中,角色總是咳嗽吐血而死,因為早期醫療條件差,很多人都死於肺結核。時至今日,肺結核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能靠服藥完全治癒的疾病。結核病主要源自於結核菌感染,除了頭髮及牙齒,身上各部位都可能發病,不過有80-85%結核病發生在肺部,因此肺結核廣為人知。密切接觸逾8小時才可能傳染台灣結核暨肺部疾病醫學會理事王振源醫師表示,肺結核典型症狀包括咳嗽有痰、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夜間盜汗、發燒、咳血,極少會有流鼻涕、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一般感冒往往一、二周就能改善,肺結核卻不會。」「外出用餐時,隔壁桌有流感病人,同空間用完餐後,很有可能就會被傳染流感。但肺結核的傳染力,比流感、天花、麻疹要小很多。」王振源指出,結核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染,通常與具有傳染力的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超過8小時,或在可傳染時間內累計曝露量超過40小時,才比較可能傳染。若是不幸成為潛伏結核感染者,在還沒有發病之前並不具有傳染力。不過,往往發病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病人不自知卻已經具有傳染力。王振源提到,因為結核病往往症狀類似一般感冒,在台灣的病人從發病到就醫平均耗時3-6個月。肺結核確診方法包括照X光,若肺部有發炎、開洞、鈣化、或纖維化等新舊雜陳的病灶,便要高度懷疑罹病;或者透過驗痰發現結核菌就能確診。潛伏感染者儘快治癒 可避免肺功能被破壞肺結核治療需時至少6個月,一開始需合併四種抗生素藥物治療,當結核菌數量減少、症狀改善後,就能減藥。王醫師強調,潛伏結核感染者更應積配合疾管署政策,接受政府提供的藥物治療,最快3個月療程,就可以痊癒。「寧願不要發病,因為結核菌會破壞肺部,就算痊癒日後仍可能影響肺功能,也有癌變的可能性。」疫情關係,民眾出門都戴口罩,已大幅降低結核病在公眾場合傳播的機會,但若咳嗽超過3周以上必須有所警覺,儘快就醫。(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3歲的鄭先生菸齡37年,10年前雖已戒菸,但4年前仍因長期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檢查發現是嚴重的肺阻塞,所幸在穩定服藥和持續進行肺復原療程下,鄭先生目前病情控制良好。醫師指出,長期吸菸已被證實是罹患肺阻塞的高風險因素,且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跟吸菸時間成正比,越是老菸槍越要小心。症狀容易和感冒搞混 經常很喘未必是肺活量不好肺阻塞是「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簡稱,常見症狀有慢性咳嗽、濃痰、運動易喘等等,因症狀容易和一般感冒搞混,許多人患有肺阻塞,自己卻完全不知情,就算經常感覺很喘,也以為只是缺乏運動、肺活量不好。「最關鍵的仍然是戒菸。」花蓮慈濟醫院個管師侯惠娟說,肺阻塞患者絕大部分都有吸菸習慣,身為個管師最重要的就是想辦法讓患者遵從醫囑、確實戒菸,提高患者對療程的配合意願,「每個人的難處都不同,單純要求患者做這個、做那個,有時候效果並不好,所以才需要個管師介入了解,提供最合適、客製化的治療辦法。」患者專屬運動處方 訓練心肺功能「除了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還要還要幫患者設計適合的運動處方。」呼吸治療師陳宜榛表示,肺復原運動最重要的是讓患者在體力允許範圍內,盡量完成醫師及呼吸治療師設定的目標,達到心肺訓練的效果;同時需要監測心電圖、血壓及心跳是否異常,因此必須有呼吸治療師在旁協助。肺復原室內也備有純氣,必要時提供給進行肺復健的患者使用。由於肺阻塞是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若沒有及早發現、妥善治療,當肺部功能損壞和惡化,除了可能導致日常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有性命危險;國人十大死因中長期佔據第七名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其中就包含肺阻塞。避免吃產氣食物如豆類、高麗菜 減輕肺部負擔胸腔內科醫師劉迪塑醫師說,慢性疾病的療程通常都是持續且漫長的,即便對於症狀同樣嚴重的病患投以相同的處方藥,根據對醫囑的配合程度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有像鄭先生這樣入院時雖然已經嚴重肺阻塞,但後續病況控制良好的個案;也有始終無法戒菸,導致病情惡化快速的患者。個管師侯惠娟表示,除了治療肺功能本身,營養師也會教導患者如何吃得健康,比如避免產氣性食物,像豆類、高麗菜、洋蔥、玉米,以減輕肺部負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男子,近半年來胸口時常感覺不舒服,咳嗽的痰偶爾有血絲,他害怕罹患肺癌,醫院一間換過一間就是查不出病因,最後醫師靠臨床經驗詳細問診,終於藉由支氣管鏡檢查,找出卡在支氣管的排骨屑,取出異物。患者以為罹肺癌 提心吊膽半年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陳立修表示,先為患者照胸部X光,排除肺炎及其他疾病後,再仔細詢問生活情況與異狀,關鍵就是「時有時無的哮鳴聲」。當下懷疑異物阻塞氣管可能很大,當天下午就安排支氣管鏡檢查,果然支氣管鏡一進到支氣管馬上發現左側支氣管卡著一塊直徑約1公分的排骨屑,抽痰後再以支氣管鏡冷凍術取出骨頭,男子就不再動不動想咳嗽。男子這才忽然想起半年前,曾經在吃排骨時嗆到,讓他很驚訝半年來的擔心全是多餘的。陳立修強調,X光影像檢查也會有死角,排骨屑鈣化密度也不高,又和脊椎骨位置重疊,不容易看出它的存在,只能從患者病史找出診斷的線索,最後透過臨床經驗問診與聽診等理學檢查解謎,不動用高科技影像設備,也有機會揪出病灶。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沈煥庭表示,由於排骨屑卡的不緊,呼吸或咳嗽的氣壓使異物在氣管間左右滾動,進而造成氣管與支氣管壁黏膜刮傷,引發瀰漫性發炎。「醫生怕治嗽」慢性咳嗽需耐心接受檢查類似情況,臨床最常見的是包括牙齒、骨頭、果凍軟糖及金屬物等異物,沈煥庭提醒,由於多半發生在吞嚥困難老人和氣管還在發育的小孩身上,家屬都要小心注意他們避免誤食。俗諺說:「醫生怕治嗽,土水師怕抓漏,廚師怕站中午。」陳立修強調,引發慢性咳嗽原因有很多種,須進行鑑別診斷,排除肺炎、腫瘤或結核菌等疾病的可能性,患者要有耐心接受各種檢查,才有機會找出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