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疫政策逐步鬆綁,台灣將迎接後疫情時代,但確診者感染後3個月仍有可能發作的「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也在大流行後的9月來到了高峰期。染議康復後的民眾,若想要保持健康身體,就要先了解新冠確診的後遺症狀有哪些,才能及早發現治療。
隨著防疫政策逐步鬆綁,台灣將迎接後疫情時代,但確診者感染後3個月仍有可能發作的「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也在大流行後的9月來到了高峰期。染議康復後的民眾,若想要保持健康身體,就要先了解新冠確診的後遺症狀有哪些,才能及早發現治療。
咳嗽是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見的症狀,但千萬不能輕忽咳嗽對身體健康所帶來的警訊。然而,什麼樣的咳嗽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象呢?
染疫康復後還是持續咳嗽、疲倦,該如何調理身體來緩解新冠後遺症?中醫師提供2道簡單又美味的飲品,不但能幫助民眾在炎炎夏日清涼解熱,同時潤肺補氣,有效改善後遺症,輕鬆從食飲中恢復優良生活品質。
伴隨國內新冠疫情升溫,兒童確診人數節節攀升,而兒童康復後的長新冠症狀也讓家長們人人自危。面對兒童若出現呼吸道症狀、發燒等情形,有些家長為了減少染疫風險而不願帶嬰幼兒就醫,反而誤信網路相關資訊,寧可自行至藥局購買指示藥品,或直接以成人用藥給孩子服用,讓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隨著疫情逐漸流感化,許多確診患者陸續進入康復階段,但接踵而來的是各式各樣的後遺症。41歲陳小姐確診後康復,回到職場後仍有咽痰、咳嗽,另一位35歲李先生則是在確診後康復,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常感疲倦感、爬幾層樓梯就會喘等現象。兩位患者都求診於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康復門診醫師張烱宏,經對症下藥調理,才逐漸好轉,徹底擺脫新冠肺炎。
台中30歲王先生在工廠擔任作業員,長期暴露在有害粉塵煙霧中,近期出現反覆咳嗽症狀,原以為是小感冒而不以為意,但症狀逐漸加劇,一度感覺「肺快要咳出來」,雖曾使用氣喘藥物仍未能改善,轉診後,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不斷抽絲剝繭,終於確診為「類肉瘤」,藉由藥物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
隨著台灣新冠疫情延燒,民眾一出現流鼻水、鼻塞、嗅覺異常等呼吸道症狀就提心吊膽,但即使快篩,結果也可能出現偽陰性。耳鼻喉科醫師就提醒,有呼吸道症狀,除了新冠肺炎還可能是「慢性鼻竇炎」,但到底是感染新冠還是罹患慢性鼻竇炎?以下「11種症狀比較」希望幫助民眾自我判斷,避免延誤治療而增加中耳炎、睡眠呼吸中止等共病風險。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症狀是手指的關節和手腕、手肘、肩膀、膝蓋、腳踝被免疫系統攻擊而持續發炎、腫脹、疼痛。不只影響關節,體內各個器官也可能會遭到攻擊,包括眼睛、心臟、血管、腎臟、肺臟、神經等都可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