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場的人才流動很頻繁,工作者面對離職或跳槽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請務必記得,不論是什麼原因,若在辭職不幹的同時做了「這5件事」,你絕對是錯的!《104職場力》蒐集了國內外人力專家的看法,整理出在離職時「絕對不能做」的事情,請務必小心。
現代職場的人才流動很頻繁,工作者面對離職或跳槽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請務必記得,不論是什麼原因,若在辭職不幹的同時做了「這5件事」,你絕對是錯的!《104職場力》蒐集了國內外人力專家的看法,整理出在離職時「絕對不能做」的事情,請務必小心。
近日雲云科技曾姓董座因梁姓技術長提出離職,在交接會議中持刀刺死對方,後自殘獲救送醫入住加護病房,事件引發社會軒然大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曾擔任社工的網路創業家雪倫在臉書上發文提醒,在離開每一段關係時,我們應善用5種道別方式,才能避免喚醒對方「心中的野獸」,反而讓自己成為受傷的一方。
一般企業為了避免徒增辦公室事端,多半會採「密薪制」、禁止同事間談論彼此的薪水高低。如果有一天不小心發現,新進人員的薪水和在公司裡打拼多年的你幾乎一模一樣的話,內心肯定會產生極大的衝擊和不平吧!萬一不幸遇到這種情況,究竟該如何自處呢?
離職,如果帶著情緒,小心職涯負評+1!104人力銀行曾經統計,離職前3大原因:薪水太低35.4%、不喜歡主管的領導風格26.2%、同事間的人際問題23.5%。104職涯診所邀請企業培訓講師方植永分享,離職原因再不開心,交接時,仍應減少主觀的認知傳遞,做好客觀的3大交接計畫:對上對下如何溝通、部門和組織的做事方式、利害關係人與權利分配。人前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有利長期職涯發展留下好口碑。
大多數的人面對不喜歡的工作,第一個想法就是逃離,再去找下一個工作,但是這樣只會陷入惡性循環,此時最好的整頓方法,就是先試著面對自己。日本離職學研究家佐野創太於《不再安靜辭職》一書中,透過案例分享,幫助讀者進行思緒整理,發現真正在意的問題,找到工作的意義。以下為原書摘文:
古人說30而立,好像就是在說30歲就應該定下來有目標、並有所成。但是現代人的30歲卻普遍存在迷惘,不管是感情、生活、甚至是事業,30歲好像意味著不能再以玩票性質看待一切,同時得面對同儕間的比較。究竟在30歲以前,在職涯上該做到什麼樣的事情,才可以讓未來的職涯走得更加順暢?
這份工作到底適不適合我?該離職換工作嗎?當我們思考什麼是「好工作」時,腦海中常會浮現福利、特休、年終獎金⋯等等,然而職場福利再多,若遇到永無止盡的工作內耗,也該勇敢離開!《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你如何透過「5大信號」判斷目前工作是否該離職,重新找回自己的職場主導權。
網友在《104職涯診所》發文提到日前跟主管提離職,當下被慰留,他也表示願意重新考慮。孰料隔天卻發現提離職的事不但全部門皆知,連隔壁部門不熟的同事也聽說。主管告知天下的舉動讓網友感到傻眼,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來自公司各界的眼光,更不懂主管這樣做的用意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