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發現老人受虐怎麼辦?快上衛福部「1平台」通報:6步驟防長照悲歌

發現老人受虐怎麼辦?快上衛福部「1平台」通報:6步驟防長照悲歌#老人

由於超高齡化浪潮,許多家庭照顧壓力上升,而老人虐待事件頻傳。根據衛福部統計,近5年老人保護通報數成長近3成,施暴者以兒女、媳婦等直系親屬為主,比率達半數以上,施暴方式以精神暴力最多。面對這樣的趨勢,政府自2019起開始建構社會安全網,並為了方便民眾使用,更進一步設置了專屬網站,方便民眾一鍵通報。《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受虐案件的通報方法,預防老人受虐。

失智長輩亂尿尿,門口寫「這句話」竟馬上改!教你「居家改善」4重點

失智長輩亂尿尿,門口寫「這句話」竟馬上改!教你「居家改善」4重點#老人

失智症的長輩在初期到中期時,他的行動能力並沒有受限,但失智症者由於認知功能退化,在生活中易出現空間認知障礙問題,影響自我照顧能力,因此照顧者可透過友善的失智症患者居家環境,持續提供失智症者適度的刺激與足夠的知識,並調整照顧與溝通的方式,讓失智者在環境中能感到自在與安定而減少問題行為,減低照顧者的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吞嚥困難怎麼辦?台大專家教「3招訓練法」在家就可做

吞嚥困難怎麼辦?台大專家教「3招訓練法」在家就可做#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常有長輩因老化而吞嚥困難,吞不下又怕營養不良該怎麼辦?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表示,在社區中沒有明顯疾病的長者,有10~12%有吞嚥困難的問題,雖然看起來都還能經口進食,但一不小心,食物可能會誤入氣管而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延伸閱讀食物打成泥就易吞?台大營養師揭「常見照護迷思」吞嚥困難常見症狀、高危險群台大醫院復健部醫師蕭名彥表示,除了高齡長者外,有腦傷、腦中風、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頭頸癌病患如口腔癌,或是其他精神性吞嚥困難,也都是吞嚥困難的高危險群。吞嚥困難常見的表現主要分為3種:1.容易嗆到:常咳嗽、有痰、喉嚨癢2.吞不乾淨:得分多次吞、喉中有異物感、吞嚥很費力3.吞不下去:口水多、費力且有疼痛感,多為嚴重中樞神經性疾病導致吞嚥障礙評估方法則分為評估病史、透過臨床檢查確認生命跡象、口腔結構、吞嚥測試,以及儀器檢查,包含螢光透視吞嚥攝影檢查、吞嚥內視鏡檢查以及壓力檢查。蕭名彥說明,最常見的吞嚥攝影檢查,可透過X光評估完整吞嚥結構;吞嚥內視鏡則是可觀察到食物吞嚥時的全貌,以便評估是否有吞嚥障礙。吞嚥障礙居家訓練方法台大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技術科主任張綺芬表示,對於治療吞嚥障礙的訓練方式,有直接與間接訓練2大原則,主要區分差別在於「有沒有用食物」。直接吞嚥訓練為利用直接進食食物,邊吃邊訓練;間接吞嚥訓練為強化舌頭、雙唇、臉頰、咽部、聲帶等部位肌肉,目的在於幫助吞得更安全。若只是一般因年齡老化,而非疾病所造成的吞嚥困難,張綺芬表示病患日常可透過以下「居家自我吞嚥訓練3方法」,目的就是要訓練聲帶肌肉,因為聲帶的緊度正是吞嚥能力的最後一道防線: 大聲說:盡量大聲說話,可以朗讀報紙、文章等喜歡的文句。 高聲唱:高聲唱歌、可跟著伴唱帶一起唱。 努力吃:只要可以吃得下、安全吞下食物,就要努力吃,吞嚥咀嚼的動作就是最佳的吞嚥訓練。吞嚥困難不一定適合喝營養品至於長輩只飲用營養補充品,會對健康或吞嚥安全造成影響嗎?蕭名彥回應,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飲用營養品,若未經過吞嚥障礙評估,正視吞嚥問題,除了在吞嚥過程中恐有嗆咳危險,長期沒有好好訓練吞嚥肌肉,更會導致肌力下降而連帶影響吞嚥能力。王亭貴最後強調,其實疾病與老年退化導致的吞嚥障礙並不同,若透過吞嚥訓練問題仍無改善,一定要就醫透過醫師評估治療。張綺芬則建議,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介入方式,若民眾或病患希望進行居家吞嚥訓練方法,亦需語言治療師的專業臨床評估與實際指導後,確認符合病患狀況及安全性再進行。

告別式要開心辦派對!母親「斷玉鐲」給譚艾珍的一堂課

告別式要開心辦派對!母親「斷玉鐲」給譚艾珍的一堂課#老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一直不斷在找尋自己的角色跟舞台,也經由演戲體驗了不同的人生,不過呢,老話說得好,人生總是比戲劇更精彩。」──譚艾珍在《快樂女人不會老》一書中,國民奶奶譚艾珍親曝自己生命的養分,大多來自於與媽媽的相處,她天生個性中的瀟灑、勇氣與樂觀,支撐她走過如戲的人生,也成就了譚艾珍的生命歷程。以下是原書摘文:延伸閱讀:曾卯起來養動物⋯譚艾珍拼命贖罪只為彌補「這傷痛」黃金單身女郎曾來家裡吃飯的朋友,只要是單身的,老媽都覺得有機會,還曾經提議叫我嫁給楊懷民或陳松勇。婚姻只是一種選擇而已,而且隨著時代改變,選擇越來越寬廣,譬如我媽嫁了3次,我嫁過1次,我妹沒嫁人,這都是個人的選擇,也都是不同的人生體驗。丈夫去世後,我帶著女兒回我媽家住。老同學王小棣導演曾要帶我去大陸拍戲。如果能拍戲早一點賺到錢,也可以早點還債、貼補家用,可是我離不開女兒呀。所以我婉拒了,就一直待在台北,除了開始回綜藝節目演出,我還每週都到廟口去做現場的錄影節目,那時每次收工就馬上能拿到演出費,雖然費用不高,但是我很積極去工作,週末就去錄影,錄影地點遍佈全台。我當時身邊還養著一些沒送出去的老狗老貓,其中有一隻大藏獒,體型非常大,很需要活動,承蒙住家附近玄覺寺的好意,養在寺廟後面的空地,我深夜回家,還要帶牠在週邊散步,轉一轉,讓牠透透氣,我也散散步,抒發一下自己的心情。曾經有一次,那天也是很晚的時候才結束工作,我回家要爬樓梯上樓,不知是累,還是委屈,我再也走不動了,乾脆坐在台階上大哭了一場,哭完以後,擦乾眼淚才回家,當時我大概40幾歲,小孩在上國中,媽媽年紀也大了,一般人處在壯年,就是人生負擔特別重的時候,我喪偶後,一肩扛起家計,更不能倒下來,表面上雖然舉重若輕,不想讓老小擔憂,但心理壓力是很大的。我媽看我這樣,有時就說:「妳結婚吧!趕快找個好男人再結一次婚。」女人嫁不嫁都可以過得快樂她還想幫我找人選,亂點鴛鴦譜,曾來家裡吃飯的朋友,只要是單身的,她都覺得有機會,還曾經提議叫我嫁給楊懷民或陳松勇,看她整天異想天開,叫我哭笑不得。我不想再結婚了,也知道我媽媽畢竟是擔心我,所以我就說,媽,繼父不在了,妳也單身,我們按照年齡順序,不然妳先嫁吧,妳先嫁了才能輪到我。阿靖也敲邊鼓說,外婆先嫁,再來我媽,然後是小阿姨,最後是我。我媽聽了就閉上嘴,不講了。當時我妹跟我們住在一起,連歐陽靖剛好4個女的,我們常說我們4個是黃金單身女郎,現在流行說什麼剩女,那是貶低女人的身價,我們女人嫁不嫁都可以過得快樂。我這些話,我媽大概也是聽進去了,以後就不提這些事,但我媽媽對我的生活仍有一些很好笑的批評指教,我也喜歡一起開玩笑,算是綵衣娛親,我在螢幕上扮演婆婆媽媽,好友朗祖筠每次都說,哎呀!譚奶奶來了!因為我每次扮老太太就像我媽,惟妙惟肖。我30多歲決定吃素時,媽媽跟丈夫都反對,說我太瘦弱了,不能吃素,我為了讓他們支持我,我就刻意大吃特吃,餐盤跟彩虹一樣,水果有很多維他命C,跟富含鐵質的綠色蔬菜一起攝取,不到一年就改善了貧血,甚至還發胖了!幸好那時我在拍「我們一家都是人」,同台的演員當了媚登峰的代言人,給我們整個劇組都打折,我去諮詢以後,發現我是吃太多澱粉,果然我注意飲食均衡後,體重就恢復常態。選擇吃素後,看見市場新鮮蝦子就哭於是家人也不反對我吃素,連歐陽傑跟著我也慢慢以素食為主,但後來跟媽媽住,我替我媽買菜、做飯,也是做葷的,買菜必須買新鮮的東西,活的海鮮、需要切的肉,只能請媽媽幫忙處理。有一次去菜市場,媽媽交代要我買活蝦,我騎腳踏車回來,裝蝦子的塑膠袋就掛在車上,沿路看著蝦子一直跳一直掙扎,我就哭了,回到家,我邊哭邊叫我媽把蝦子拿去冷凍,我媽問我在哭什麼?幹嘛哭成這樣?我說反正都要煮來吃,我想快點讓他們死掉好了。 我媽看我這樣,真是哭笑不得,就發佈「特赦」,叫我以後做素菜就好了,不要那麼痛苦,做菜做得天人交戰。後來我接觸慈濟,做素食的推廣節目「現代心素派」,學了很多做素菜的訣竅,甚至NHK來台採訪時,也請我介紹台灣的素食文化,譬如台灣有做素雞素肉的傳統,領先全球!原來台灣早就有現在流行的未來肉了。我們台灣人很幸福,各種門派的素食都有,我自己是吃健康素食,不是傳統那種不吃蔥蒜五辛的宗教素,也有環保素食,就是連蜂蜜、牛奶這種動物產品都不吃,至於梅門氣功大師李鳳山推廣的素食,梅門除了練習「平甩功」外,梅門提倡的素食還可以喝養生酒來行氣活血呢。每次演講光是素食種類,我可以說半小時。我雖然投入推廣素食,但我也知道人的飲食習慣是很難改變,譬如我媽跟歐陽靖,他們就從來沒被我打動,兩人在家雖然是配合我,但出去她們就吃她們喜歡的。尤其歐陽靖是個美食主義者,時常就想去旅行、去吃好吃的。跟她們比起來,我是一個宅女,喜歡獃在家裡。只有逢年過節或假期,才帶阿靖去東莞看外婆,每次都拍很多照片。2014年,媽媽去世以後,這樣的機會也不再有了,回想起來,當時如果能跟愛玩的媽媽一起去旅行,應該很有趣,可惜我除了探親外,不愛遠行。我記得以前常常拒絕她們的邀約,她們勸我一起出國旅行時,我回答說,我不想出去玩,如果要出國,我只參加賑災。媽媽卻說我這樣講不對,不可以有這種念頭,天底下哪有什麼災,賑什麼災?我頓時對老媽的正向跟樂觀佩服得五體投地,以後就改口不這麼說了。繼父在人群中一眼認出譚家血緣以前大陸剛開放探親的時候,是我繼父先回湖南,他本來就是湖南人,除了回故鄉之外,也順便幫我跟弟弟們打聽家人的下落,當年我爸把原配太太和兩個女兒留在湖南,就沒了音訊,也打聽不到下落,可是很巧的,我繼父在人群中一眼看見我的小姐姐,原因是,她長得太像我了。沒想到小姐姐根本不敢承認自己是譚家人,她說她姓段,費了不少力氣,我繼父說明他跟譚家的淵源,小姐姐才信任他,說出她的身世,原來我爸的原配帶著大姐要逃回山西娘家,把8個月大的小姐姐託給姓段的長工撫養,後來原配太太跟大姐姐都下落不明,後來知道是在路上餓死了。小姐姐改姓段,因為我爸是國民黨員,她一直不敢承認自己本姓譚。我大弟後來在東莞開工廠做生意,用的全部是湖南的自家人,當時還有很多台胞被當作「呆胞」,台商人人自危,但我弟弟就是因為有老家那邊的親人,生意做得很安心。工廠每年過年都要開6台遊覽車回湖南,過完年以後,再開6台遊覽車回東莞,聲勢浩大。我們探親也很方便,大家見面就發現,血緣就是這麼奇妙,我們都長得很像,一見面就很親切,難怪我繼父會在茫茫人海中認出我的小姐姐。我媽晚年中風過一次,當時痲痹的地方在食道與氣管之間,叫做「會厭」的地方,導致她有一陣子沒辦法自主吞嚥,我們都很擔心,我媽卻奇蹟似地轉好了,吃飯吞嚥都恢復正常,叫大家又驚又喜,她得意地說,因為持續練習吞嚥口水,當做復健,所以又好了,我們也很佩服她的生命力。小歐陽靖傻問外婆:是不是陰間比較涼?後來有一次她感冒轉為肺炎住院治療,大家都很傷心,個個都去看她,她大概也滿灰心的,開始把首飾、戒指脫下來分給大家,還說她到了陰間一定會替大家說好話,會幫助大家的。晚輩們聽了無不哭成一片。當時我妹妹打電話跟我說,歐陽靖就很納悶,悄悄問我說,外婆不是信基督的嗎?怎麼會到陰間去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媽天性怕熱,莫非是因為陰間比較涼,她才決定去陰間呢? 我妹妹就問我媽,是不是妳怕熱,去陰間那邊不必開冷氣?她聽得哈哈大笑,沒兩天肺炎就好了。她病好出院,我們都鬆了一口氣,但她就後悔啦,開始又跟大家討回那些首飾,一件也沒少,真是笑掉大牙。我媽一直都很隨心所欲,在台灣愛喝康貝特,一天喝一瓶,而且很愛喝可口可樂,在中國就喝力保健,從沒忌口。而且我媽人老心不老,愛漂亮,90幾歲了,還夢想著要去做電波拉皮跟醫美,想變年輕,我們都在想,都那麼老了,美什麼容,就沒有理她。現在才覺得,媽媽當時想做就應該讓她去做的,讓她開心比較重要。我媽愛跳舞,她在我們小時候,就教我們跳森巴、恰恰⋯⋯所以我們兄妹都會跳國標舞。我結婚時,媽媽也是舞跳得最起勁的,直到媽媽晚年,我去東莞看她,她都要開舞會,放張唱片,看我們幾個翩翩起舞,她自己拉一把椅子在旁,跟著音樂打拍子,滿足地看著我們跳,也過了她的「舞癮」。雖然我媽這麼熱愛生命,但也看得開,從不避諱談死亡。早先她跟歐陽傑就聊過最希望的葬禮,兩人都說喜歡海葬,後來歐陽傑先過世,我們也這樣幫他辦了,租船到基隆和平島外,有個他常常潛水的地方,把他跟我們兩隻愛犬的骨灰一起葬在那邊。以前我媽曾交代,要做大體捐贈,但她在廣東過世,那邊的醫院說他們並不需要大體,所以我們就在東莞辦一個很美的告別式,火化後,把骨灰帶回台灣,如她所願做了一個海闊天空、環遊世界的海葬。我媽過世後,有很多衣服、首飾留給我們,我跟妹妹說我只要斷掉的那只玉鐲。因為以前我媽跟繼父開音樂咖啡廳的時候,經營特種營業的店,都是照規矩來,當時不但明面上有辦證照,而且私底下還有付保護費(保護費表面是交給同業工會收取,但其實是幫忙打點黑白兩道)。沒想到,有個喝醉的小混混跑來找碴。那時我媽跟我繼父年紀也大了,平時打交道的也都是很守規矩的人,突然碰上來砸店鬧事的,根本無法招架,店裡被砸,兩人也都受了輕傷,我媽的玉鐲打斷了,因為是現行犯,後來也有報警、上法院。從母親曾斷掉的玉鐲,學會放下恩怨沒想到,我媽卻選擇跟他和解,和解賠償的錢也不多,不要說店裡的損失跟醫藥費,光是玉鐲他就賠不起。我很氣,覺得應該討回公道,但我媽說,他還不到20歲,不要給人家留前科,他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又不是吃不了這個虧。我聽了以後就不插嘴了,我覺得我媽媽真的很厚道,也放得下恩怨,我應該跟她學。後來也印證在我自己身上,當初我們在石碇廢棄茶園租鐵皮屋,那個房東喝醉了就剪掉我們的水電,還動不動就要我們再交房租什麼的,我們都是為了家裡的貓狗才忍受下來,寧可一笑置之,也不願跟他吵了。後來歐陽離世,這個人還要挾要立刻收回鐵皮屋,讓我焦頭爛額。每次被房東鬧到很無助時,我就抄寫心經,而且把抄經功德迴向給房東,希望可以化解彼此的恩怨,最後卻也是這個房東,自願幫我照顧一些附近的流浪狗。他耍無賴時固然很討厭,但我們也沒跟他對立或是對簿公堂,他最後也展現了善意,想想,如果我們有能力,還是多付出善意比較好,世界上才能有善的循環。因此我媽走後,我就留那只斷掉的玉鐲當作紀念。送走媽媽以後,我也更豁達了,根據《病主法》,我已經簽了DNR意願書,放棄維生醫療,我也簽了「大體捐贈卡」,提前規劃好這件人生大事,還能遺愛人間。我也跟我媽一樣不忌諱談死亡,常常會談笑風生地討論身後大事。我女兒曾開玩笑地說:「阿母告別式的照片就要用年輕時穿比基尼的相片!」我大笑地回答:「那樣真的會嚇死人啦!」而我自己最喜歡春河劇團舞台劇《當我們同在一起》中時尚奶奶的造型,我期待穿著上天堂,團長郎祖筠爽快地答應到時候春河一定贊助我。我媽與歐陽選擇海葬,而我一定要環保花葬回歸大地。我每次提起如何辦特別的告別式時,很多朋友都會參與熱烈討論、要怎麼佈置,播放什麼音樂等等,感覺在企劃跨年特別節目似的。因為我打從心底覺得人生旅程的畢業典禮,一定要開開心心地辦派對。(本文摘自/快樂女人不會老:國民奶奶譚艾珍的瀟灑人生 /大塊出版)

食物打成泥就易吞?台大營養師揭「常見照護迷思」

食物打成泥就易吞?台大營養師揭「常見照護迷思」#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78歲吳女士在去年中風癒後假牙不合,因而有吞嚥障礙問題,進食過程長且容易咳嗽,3個月體重減輕了3公斤。女兒擔心母親營養不良,用心購買媽媽愛吃的排骨便當,更費心地把食物剪碎。但吳女士仍因吸入性肺炎反覆住院。經過醫療團隊評估後吳女士可吃糊狀或濕潤細軟的食物(IDDSI 4~5),液體稠度(IDDSI 2~4),病患的進食與健康情況才大獲改善。另48歲王先生3年前罹患鼻咽癌已經痊癒,但最近進食時發現只能喝流質,有些流質會嗆到,有些流質吞不下,且體重減輕。王先生擔心癌症復發,經檢查後發現是因為放射性治療後肌肉纖維化導致吞嚥困難。經過醫療團隊評估後建議王先生調整液體濃稠度為低中度稠(IDDSI 1~2)。延伸閱讀長輩吞嚥困難、常嗆咳怎麼辦?練口腔肌力「3招」搞定吞嚥困難飲食2大迷思台大醫院營養師鄭千惠指出,一般民眾或病患家屬對於吞嚥困難而進行飲食製備過程中,常出現2大迷思:1.吞嚥困難把食物剁碎或打成泥就好?不是什麼食物都只要切成小塊就能易於吞嚥,其實需考慮食物的軟硬度、食物與液體分布均不均勻的離散性,以及泥餐的黏度、食物離水等問題。2.使用液體增稠劑一定安全?液體太稀或太稠都可能有危險,若食物太稀太水恐會引發嗆咳或吸入性肺炎,太稠恐會卡在食道難以吞下;且當食物質地調整後,雖看似量有增加,卻常常忽略營養密度被減少的問題。吞嚥困難有7種飲食標準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陳珮蓉表示,為了讓營養師或病患家屬可以依據病患的個別吞嚥能力,調製安全且美味的食物,讓病患能早日經口進食,建議參考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IDDSI)來製備飲食,依吞嚥與咀嚼能力訂出7種不同等級的食物質地與液體稠度,以符合個體差異,促進吞嚥安全。 固體食物分為 3~7級:分別是流質3級、糊狀4級、細碎及濕軟5 級、軟質及一口量6級、容易咀嚼7-EC級、食物原狀7級。 流質食物飲品分為 0~4 級:分別為稀薄0級、極微稠1級、低度稠2級、中度稠3級、高度稠4 級。        (食物質地依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IDDSI)分成7級。圖片提供:台大醫院)臨床照顧者若想居家調製安全食物,讓有吞嚥障礙的長輩或病患進食,陳珮蓉建議,可先至醫院復健科進行吞嚥困難評估,瞭解自己適合的食物質地與液體稠度,再利用簡易工具如:餐叉、湯匙、筷子、手指或針筒等,來測試食物質地的硬度、液體流速、黏附度、彈性等,藉由常見工具來協助自製的居家餐食質地一致化,再進而嘗試是否符合可吞嚥程度,增加被照顧者的進食安全。延伸閱讀失智嬤喝湯嗆咳住院1個月 吞嚥困難可以這樣做

名醫籲:善用你的「老人力」!拯救世界還能避免心臟病

名醫籲:善用你的「老人力」!拯救世界還能避免心臟病#老人

作者/林靜芸日本赤瀨川源平先生提出「老人力」的創思。這是一種逆轉思考,將健忘、囉唆、重覆等老人行為轉變為「老年人的力量」。《老人力》一書,書腰上寫著這些字:「通常人們說你老了,你很笨,或者你總是坐不住,但事實是:啊,我老頭子的力量一直很大,據說是這樣的,然後不知何故我對變老變得更加積極,而且覺得是件好事!」日本處處可見老人力,我去日本旅行時,有幾位老年工作者給我很深的印象。滿臉皺紋的年長服務生,一席話讓所有人振奮那次是在2月底大雨滂沱中,我們抵達熱海,目的是觀賞茶花,大寒加上大雨,此行似乎白來了。旅館負責接待的是穿著和服滿臉皺紋的年長女服務生,她跪在地上笑瞇瞇的說:「寒冷的氣候裏,各位貴賓遠道而來非常感謝,今天真是個好日子,庭院裏的樹木花草喝飽了水,心情很好,正期待與各位見面。」她的這些話語,讓每個人振奮起來,那趟旅行我們撐著傘,觀賞茶花,有紅的,有白的,每朵都美極了。有一品種叫作「王冠」,鑲嵌紅色邊緣的白色花瓣,圍著成叢的黃色花蕊,猶如王冠,最是尊貴。晚餐碰到那位「說好話」的服務生,她已經83歲,她說很高興能上班,讓旅人快樂會讓自己更快樂。日本千葉縣的高爾夫球場桿弟長期缺人,2007年全球金融風暴,縣內許多老人退休金縮水,健康也不佳。高爾夫球場索性聘雇老人桿弟,1場18洞的球,分前9洞及後9洞,由兩位老桿弟服務。老人揹球,還走路能運動,呼吸芬多精、與客人交談,還能賺薪水。我去過該球場,對於日本企業以老人力解決問題,也幫忙社會福利印象深刻。日本許多地方的嚮導是老年志工,他們介紹古蹟,講述歷史,虔誠的神情,讓人由衷地喜歡他的故鄉。我在東北角館賞楓時,一間武士屋敷的80歲導覽,有明顯失智症狀忘東忘西地。他已經領著團體走完一圈,結束前發現遺漏一個小部分,堅持全體重新再參觀一次,讓我們的旅程增添許多回憶。台灣也有默默奉獻的老人。72歲的楊媽媽原本在菜市場賣鹹酥雞,退休之後,每星期三自備材料到山中部落小學幫忙煮營養午餐。楊媽媽到校的日子,廚房飄出飯香,師生學習情緒高昂。看著學生吃得津津有味,楊媽媽比誰都高興。80歲的黃老師,退休之後得憂鬱症差點自殺;偶然的機會發現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有一個角落,雜草落葉特別多,老師準備掃把畚箕去清潔,與公園的松鼠,野鳥結交朋友,人生忽然有了意義。孤單會增加疾病風險「孤獨」或是「寂寞」指的是缺乏人際連結,它會讓人感到空虛,不被需要,沒有價值。孤獨會增加許多疾病(包括心臟病)的風險,英國甚至設有孤獨部;還派了大臣。很多老人抱怨孤獨、無聊、寂寞,責怪兒女無法陪伴。其實兒女有事要忙。老人也許衰弱,也許健忘,求人不如求己,運用自己的「老人力」去上班或作志工,不但有人作伴,能夠學習也能有成就感,改善生活品質,增進健康。(作者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全台公認的整形外科權威。現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長輩吞嚥困難、常嗆咳怎麼辦?練口腔肌力「3招」搞定

長輩吞嚥困難、常嗆咳怎麼辦?練口腔肌力「3招」搞定#老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研究發現,台灣約有12.8%的65歲以上長者,經過評估為咀嚼吞嚥異常;亦即每10位高齡者,就有1位有輕度以上咀嚼吞嚥障礙。這個數字,將會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而越來越高,並且長者因咀嚼吞嚥困難所導致的「吸入性肺炎」,也成為威脅長者健康的原因之一,像李前總統就是吸入性肺炎引發後續的狀況而往生,因此不得不防。部分吸入性肺炎,是因為口腔不清潔,或是咀嚼吞嚥肌群失能, 導致口腔內許多呼吸性細菌或病原體,隨著食物與嘔吐物吸入或嗆入肺部,進到肺部而發生吸入性肺炎。正常吞嚥的5個時期1.預備期(Anticipatory Stage):是進食的第1步驟,大腦會觀察食物的大小、硬度、氣味及溫度,來選擇進食之食物,並接續後面的吞嚥動作。一般大家說好的食物應當具備色香味俱全,就是在指這個階段。2.準備動作期(Oral Preparatory Stage):大腦指揮口腔肌肉進行咀嚼,透過唇、舌、牙等將食物磨碎形成食團。3.口腔期(Oral Phase of the Swallow Stage):食團形成後,就可以進行吞嚥動作。吞嚥時食物經唇、 舌、齒、頰、顎等部位的協調將食糰往後送到咽喉,並啟動吞嚥反射動作。4.咽部期 (Pharyngeal Stage):此時軟顎向後上抬、喉前庭關閉、聲門關閉、會厭軟骨閉合、喉部上提,食物藉由上述協調動作向下運送,將食物更往後推,最後咽部清空,食糰經由上述動作進入食道。5.食道期 (Esophageal Stage):食糰經由食道蠕動將食物送至胃中。吞嚥障礙好發族群1.腦功能損傷族群:腦中風患者、失智症患者、腦神經系統有障礙之患者。2.身心障礙者族群:智能障礙、唐氏症等身心障礙患者。3.因疾病導致之吞嚥障礙族群:神經系統障礙患者、顳顎關節障礙、先天性口咽及舌頭部位構造異常者 : 如唇顎裂等、因手術、化療或放療等治療導致組織構造異常之患者。4.其他:營養不良者、口腔衛生不良,因缺牙而導致對咬牙不足者。 吞嚥訓練第一步:選擇正確食材質地一般民眾總認為把食物打碎、弄成泥狀就是好吞的食物。但是吞嚥的主要步驟是將食物變成食團,若是因過度處理食物,造成食團難以形成或是黏在舌頭上,反而會影響吞嚥有。有些食物本身質地就偏軟的,像香蕉、南瓜、水蜜桃不需用調理機打碎,只需經過適當處理,沒有牙齒也能嚼食,另外像馬鈴薯、酪梨等也都是富含營養,並且方便處理的軟食,而一般常見的豆花、廣東粥、義式蔬菜湯等,也都是外面小吃常見的餐點,非常方便取得,不需要太費力料理。選擇正確的食物質地,不僅能解決患者因咀嚼吞嚥障礙而造成的進食問題外,也能避免患者在進食時造成誤嚥而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此外,質地改善也能訓練患者由口進食,以漸進調整的方式慢慢地恢復患者的咀嚼吞嚥功能,提高患者在未來移除鼻胃管的機會。日常口腔運動訓練:臉部、嘴部、舌部1.臉部運動(1)按摩臉(面頰、上額、下巴、鼻子)直到溫熱。可用一條熱毛巾或手。(2)將臉向前嘟起、再向外拉開笑,重覆做。用到最大的拉張幅度。(3)用手將雙頰向後拉,同時將嘴向前嘟。(4)用手將雙頰向前推,同時笑,抗衡相反方向的阻力。(5)將嘴閉起來,由一邊挪向另一邊,挪動下頷。(6)將雙頰向內吸,然後放鬆。(7)將雙頰鼓氣,持續5秒鐘,然後吐氣放出。(8)雙頰鼓氣,嘴巴閉合,將氣由一邊送到另一邊,不可將氣洩出。(9)將雙眼閉起來用力擠,然後睜大。(10)閉單眼,輪替。(11)擠鼻子,持續5秒。(12)如果臉有一邊受損,用手將正常強的一邊面頰向下拉,同時試著用力擠臉部肌肉。2.嘴部運動(1)將雙唇閉緊,互相壓緊。(2)將嘴張大,同時試著將嘴嘟成「O狀」,不可閉緊,停住、放鬆。(3)吹口哨。(4)用一根小吸管吹,然後吸回空氣。(5)重複地說「pa,pa, pa……」,需快且清楚。(6)鈕扣運動—用3枚不同大小的鈕扣,每個鈕扣用線綁著,將最大的鈕扣,放在唇後牙前,輕輕的將綁在鈕扣上的線拉著,將嘴唇閉緊,以防鈕扣會自口中掉出。如此再試第2大的,再試最小的。3.舌部運動(1)用一塊潤濕的紗布,包裹住舌尖,然後小心溫和的向外拉。(2)將裹了紗布的舌頭,溫和的向左、右、上、下拉動。(3)嘴張開、將舌頭伸出,保持在中間,持續5秒。(4)將舌頭向嘴外伸,左右緩慢移動,慢慢加快速度,確定每次舌頭定碰到每一邊的嘴角。(5)將舌頭自口中伸出到外面、再拉回來。重覆做,維持快速度。(6)將嘴閉起來,舌頭在上唇裡面、上牙齦上左右來回移動,再換下唇。(7)將舌頭自口腔內向內頰向外頂,再換邊。(8)將舌頭向掃地一樣,自口腔內、碰到每顆牙齒,由一邊到另 一邊。(9)用舌頭黏嘴唇一整圈。再由反方向做。(10)張開嘴,伸出舌頭,碰上唇。面對吞嚥困難長輩 餵食時注意事項1.餵食時,坐姿很重要,應採坐立90度頭部微傾向前的餵食姿勢。2.選擇適合長輩的食物質地。3.給予長輩充裕的時間及安靜環境,減少進食的環境刺激,讓他可以專心進食。4.餵食的時候,要確定長輩已吞乾淨前一口後,再給下一口。5.若病人有嗆咳情形,應立刻停止進餐。6.餐後維持直立坐姿20~30分鐘,避免因打嗝而導致的嗆咳。7.餐後應以棉棒清潔口腔,維持口腔健康,並確定無殘留食物在口中。參考資料1.衛生福利部—咀嚼吞嚥障礙診治參考指引及健康照護手冊2.如何訓練及維持咀嚼吞嚥功能及預 防誤嚥的發生,黃純德醫生(本文獲家天使授權轉載,原文為:吞嚥困難原因多,日常訓練不可少|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 

當父母變火爆老人 其實是發求救訊號

當父母變火爆老人 其實是發求救訊號#老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和高齡的父親同住,他開口閉口都是些難聽的話,言論偏激、批判惡毒,對過去永遠抱怨不休。過著隱居生活的父親只有我這個說話對象,一直以來我都耐著性子聽他發牢騷,但感覺自己已經快撐不住了。我該如何克服父親帶給我的壞情緒呢?家人之間的問題與煩惱,很難用「講道理」來解決。看書找答案,或者請教高人商量對策,自以為道理都懂了,可是回到現實生活,面對難纏的家人,用心鑽研的功力霎時歸零。儘管如此,我仍然要奉勸為家庭關係煩心的人,必須理解兩大事實:「你絕對改變不了別人」、「你唯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而這兩大事實,正是打破僵局的出口。隨著年紀愈來愈大,人們的個性和思考也會變得僵固難以改變。不但如此,老人家退休遠離職場後,與外界互動機會變少,大半時間都只能與家人大眼瞪小眼,內心自然會變得更加封閉。「那傢伙就是個蠢貨」、「無恥下流,成何體統!」這些用字怎麼聽都覺得刺耳,難怪家人會受不了他們的粗鄙謾罵,避之唯恐不及。但是,說話的人可一點都不覺得自己說錯話,相反地,他們或許還自認為是敲響警鐘的「正義之鳴」,要是情況演變成這樣就麻煩大了!老人家總淨說些叫人聽了就有氣的惡言惡語,是因為這正是他們從心底發出的SOS訊號。老人和幼兒或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一樣,因為自己的情緒沒有出口,所以感到孤單寂寞。如果他們還有工作,或是保有一兩樣興趣嗜好可以寄託,又或者能透過與人交流互動提升思考境界,多少還可以紓解壓力。但是,當他們只剩下家人可以發洩情緒時,因為和至親之人少了顧忌,所以說話更加口無遮攔,日漸失去分寸。人是「抗拒改變」的動物人會改變,往往是迫於兩種情況:環境發生變化、以及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例如入學或就職這類周遭環境起變化,是必然發生的結果,自己無法改變;搬家或是進入新的團體,也必須得重新適應。這時,人們在配合新環境的過程中,心境會逐漸產生變化。至於發生重大事件,就像是老菸槍被醫生告知罹患癌症,痛下決心要戒菸;或是在失去摯愛以後,讓人生有很大的轉變;和另一半生離死別,被迫成為單親,必須一人扛起兩人的角色,內心也會自然發生變化。因此如果不是外在環境變動,人是很難主動做出任何改變的,因為潛意識就喜歡「維持現狀」。老是讓你一肚子氣的人,就離他遠一點!那麼,面對擾亂我們心靈平靜的家人,重要的不是尋求「如何讓對方做出改變」的方法,而是「我為什麼想要對方做出改變」的用意。你是否想過,對於那些喜歡說長道短、埋怨過去的人,你為什麼希望他們收斂呢? 要他們「口下留德」的用意是什麼? 這才是問題的重點。你一定會說,「做人嘛,本來就該留口德,這是基本道理」;然而,我認為你真正的心裡話應該是:「你破壞我的心情,讓我很煩躁不安,拜託閉上你的嘴!」說話肆無忌憚的對方又是怎麼想的呢? 他八成認為:「我說話礙著誰了?我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講,有給誰添麻煩了嗎?」講話與聽話的人之間,看法相差十萬八千里,難怪無論你如何糾正對方「說話要留口德」,雙方的認知還是處在兩條平行線上。喜歡講難聽話的人,一言以蔽之,就是內心孤單寂寞。他們渴望別人肯定自己存在的意義,期盼有人對他們說:「我懂你的感受。」問題是,他們不知該如何適當表達自己想要對方關心的需求,為了討拍討愛,於是用說壞話、謾罵、抱怨來搏取大家注意。身為他們的晚輩,聽多了父母刺耳的難聽話,儘管苦不堪言,可是一想到他們的養育之恩,又不得不忍耐,可說是備感煎熬。長輩晦氣的喋喋不休,讓你心情惡劣,幾近崩潰,這其實是潛意識對你發出「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的警告。你如果狠下心,做到斷然切割,或許就可以躲過至親的疲勞轟炸。再不然,抱定覺悟,願意把聽老人家抱怨,當做自己的修行,說不定能夠揮別壞情緒。每天聽抱怨而感到身心俱疲的你,不妨和對方保持適度的距離。假設同桌吃飯讓你食不下嚥,那就各自分桌用餐。容我老調重彈,對方要怎麼想、怎麼做,完全不是你可以控制。你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行為。把話說到長輩心坎裡的聊天法喜歡說壞話、謾罵、抱怨的人,其實是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幸福洋溢的人,或是一心一意專注在自己興趣的人,哪有時間終日喋喋不休呢?如果說這位心力交瘁的孝順晚輩,可以立即做出什麼積極的改變,我的建議是,不妨找機會讚美長輩的行為。不管是長輩照顧花草也好,上街買東西也好,幫忙做一點家事也好,只要一有機會就稱讚他。此外,也要適時關懷對方,不要只顧著糾正對方的惡言惡語,也要誘導他往好的方面想:「不也有好事發生嗎?」對方可能會反駁說,「我哪來的好事?」這時你就可以順勢幽默地搭話:「你有我這個孝順兒子(女兒),難道不算好事嗎? 你這樣說真是太傷我的心了。」我和自己的父母也是這樣說話,結果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父母的心情開始變得輕鬆,興致高昂地話起當年的工作和養兒育女的點點滴滴。想要引導對方往好的方向發展,必須先提升自己的能量層級,營造溫馨的環境氛圍。這些事全都在自己可控制的範圍內,你一定都做得到的。至少,不要隨著對方起舞,被他的負面情緒干擾,否則只會累死自己。主動營造溫馨的環境氛圍,就不會被負能量拉著走。(本文摘自/人生煩惱相談室/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