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精神疾病患者若得到代謝症候群時,會因為處置較一般民眾困難,會多減少25年的平均餘命。研究顯示,精神疾病的患友與一般大眾罹患糖尿病相比多出2.7倍,心臟血管疾病2.3倍,呼吸疾病3.2倍,感染病3.4倍,造成相關死亡率就提升了2.3倍,因此在此類病患的處理上需多些努力。依據哈佛大學一項研究,在美國引發15歲到44歲年齡層的男女失去日常工作能力的主因就是精神疾病。這段年齡層的人是社會最基層的骨幹及未來10年的主力,若喪失工作能力,對國家社會及家庭會造成莫大的影嚮。另外,因逐漸的生產工業化造成活動量的減低,及農業科技化使得產量的提升,形成人體熱量持續的蓄積,於是血中血糖、三酸甘油脂、血壓與腹圍增加,而高密度的膽固醇的濃度下降,讓代謝症候群在20世紀的中末期全球廣泛的流行,導致許多的相關慢性疾病的發生,危害到人類的健康與壽命。令人驚訝的是精神疾病與代謝症候群兩者之間,在流行病學上竟有顯著的相關。為何精神疾病容有代謝症候群?可能的病理機轉有遺傳因素,有些特定家族的調查發現,二者有一定程度的相關,但目前尚未認定那一段的基因主要的致病基因;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因精神疾病者比一般大眾不易做到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自我生活控制,因為持續穩定的做生活調整,需要很強的毅力與意志。另外,抗精神藥物所誘發也是一種原因。一般民眾易患的疾病在精神疾病的患者一樣會發生,而且有過之而無不足,不容小看。且在處理上、遵循醫嘱上及自我照顧上所面臨的情況更為險峻,因此我們需先建立關念,避開風險,才能將危害減到最低。(資料來源:彰化基督教醫院電子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