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教授多次中風後失智 針灸助找回知覺

教授多次中風後失智 針灸助找回知覺#針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風後因腦部損傷,造成失智、失語症或肢體障礙等,透過針灸治療皆能恢復往日神采!一名年約40歲的男性病患,職業是律師,因為右側出血性腦中風,經手術裝設顱內導管後進行復健,剛開始僅能發聲卻無法說話,伴隨肢體障礙,且無法行走須坐輪椅,透由介紹前往中西醫整合醫師楊龍駿診治,以針灸治療約7~8次,漸漸可以開口,持續兩個療程後,說話更加清楚流暢,也能拿著拐杖走路,生活及工作重回正軌。腦中風後遺症影響日常 擴及呼吸中樞死亡率增另一名家住中部的大學教授,則是多次腦部梗塞型中風,導致中度失智症,起初生活完全無法自理,對外界也無任何反應,家人特地帶著他每週北上三次,經由楊龍駿醫師以針灸治療約10次,慢慢找回正常知覺,針灸20次後,恢復程度幾近百分之百,還能開車到處遊玩,讓家屬欣喜若狂。上述兩件案例,皆因腦中風後遺症,影響日常生活。楊龍駿醫師表示,大腦可劃分成許多區域,每個區域掌管身體各部位的運作,若中風發生在語言區,即可能造成失語症,在記憶區就會形成失智症,較常見是發生於運動區導致肢體障礙。一旦影響腦幹,甚至會出現吞嚥困難,嚴重時,若擴及呼吸中樞,死亡率將跟著升高。頭皮針、耳針療法 刺激活化腦部挽救壞死細胞楊龍駿醫師說明,出血型腦中風大多與高血壓有關,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導致腦血管壁破裂,以西醫方式治療,必須進行開顱手術止血;而梗塞性腦中風則是因腦血管腔壁變狹窄出現栓塞,造成腦部缺氧性壞死,或者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血塊堵塞腦部血管,須在中風後3小時內,以抗凝血劑治療。至於腦中風所衍生的治療問題,關鍵在於掌握3~6個月的黃金治療期。楊龍駿醫師指出,傳統中醫主要以中藥及針灸搭配,以調養身體的機能。對於腦中風造成肢體或器官的障礙,頭皮針、耳針能夠達到快速且明顯的療效,透過針灸刺激的作用原理,有助加速腦部受損的細胞活化,同時可強化受損部位的周邊細胞以取代壞死細胞的功能,加速肢體與器官的修復。預防中風再復發 內服中藥調養搭配針灸療法楊龍駿醫師進一步指出,頭皮針及耳針治療的次數,需視每位患者細胞受損的嚴重程度而定。舉例來說,若中風部位發生在語言區,此區域的腦細胞功能性產生問題時,以頭皮針直接刺激語言區的腦細胞,平均治療約7~8次,就能看見良好成果。至於有些患者腦細胞損傷面積大,治療時間自然拉長,剛開始嚴重時,建議一星期密集治療三次,加速腦部刺激活化。把握中風後黃金治療期,施以頭皮針與耳針的治療,同時搭配復健,可以使患者的身體機能獲得最佳的復原,早日回復獨立自主的生活品質。楊龍駿醫師提醒,高血壓、糖尿病、洗腎等患者均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須特別留意,避免菸酒,維持生活作息正常,且適當運動,注意飲食均衡,少油、少鹽、少油脂,才能有效將中風杜絕於門外。

輕熟女雄性禿 針灸3個月改善

輕熟女雄性禿 針灸3個月改善#針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頭髮直直落,當心雄性禿已經找上妳!35歲的陳小姐,半年多前發現頭頂上的頭髮開始稀疏且嚴重掉落,檢查為女性雄性禿,經中醫施予針灸治療,3個月後,頭頂上頭髮稀疏現象已有明顯改善。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林在裕指出,雄性禿是禿頭最常見原因,男女都可能發生,雄性禿的盛行率依年齡、性別而異,以50歲而言,據統計資料顯示男性達5成,女性則約4成,但臨床發現發病年齡層有年輕化趨勢。30至35歲為高峰 生活壓力加重掉髮林在裕醫師表示,女性雄性禿症狀往往從30至35歲開始,而現代女性面臨家庭、生活、婚姻、情感、工作等多重壓力時,就會發生提早並加重掉髮現象,臨床上也出現18、19歲女學生因為課業壓力嚴重掉髮而求診。雄性禿的臨床表現,男性有明顯的前額髮線後退,進而呈現M型禿頭或頭頂稀疏的地中海型禿頭。女性則為頭頂上的頭髮稀疏,但不至於變成全禿狀況。依中醫觀點來說,頭皮的氣血不足不能提供頭髮營養亦是禿髮主因之一。林在裕醫師說,女性雄性禿產生頭髮稀疏的現象,可考慮具有氣血雙補的針灸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穴位,來改善頭部周邊的氣血循環及新陳代謝,進而滋養髮絲促進頭髮生長,約8成以上患者有改善,療程需三個月到半年左右,每周針灸需二至三次。連兩月每日掉髮逾百根 應及早就醫林在裕醫師提醒,氣血兩虛的人容易掉頭髮,平常可多吃綠色蔬菜、葡萄、櫻桃、蘋果等補血類的蔬果,或者可練氣功、快走,增進血液循環。若持續兩個月每日掉髮超過100根以上,並且頭頂髮量明顯少於後腦部位的髮量,就要及早治療。

腦傷癱床 靜脈雷射加針灸3個月能走

腦傷癱床 靜脈雷射加針灸3個月能走#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去年夏天,一名正要進入幼兒園的女童,突然發燒、手腳無力甚至昏迷,經診斷為病毒性腦炎,在加護病房治療兩個月終於救回生命,大腦卻已受侵害,意識模糊、四肢緊繃呈現類似植物人狀態,但家長不放棄希望,積極尋求治療,後經健科高強度復健與靜脈雷射,同步會診中醫輔以中藥、針灸,歷經三個月治療,女童已能說話跟行走。罹患病毒性腦炎 一度呈植物人狀態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蔡森蔚表示,團隊先為女童解決大腦發炎引起後遺症,每天安排一至二小時高強度復健及新型「靜脈雷射」治療,同時會診中醫,搭配中藥與針灸輔助,一周後,女童父親感受女兒逐漸好轉,四周後,女童可語言對話、抓握東西,並重拾坐姿平衡。蔡森蔚主任指出,臨床經驗顯示,急性腦傷、中風成人個案或類植物人狀態,早期介入較新型的靜脈雷射並接受高強度復健治療,可有效提升病人血液紅血球的攜氧量,促進血液循環,並活化白血球粒線體,給腦部充分氧氣,修補受損細胞組織;同時搭配中醫輔助治療,對患者意識恢復有相當大的幫助。煎藥與科學中藥並用 助醒腦開竅中醫輔助治療則分內科與針灸兩部分,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莊佳穎醫師表示,水煎藥與科學中藥並用,藉冰片、石菖蒲、遠志幫助醒腦開竅,人參、黃芪、肉蓯蓉等協助女童腦神經修復;並從經絡角度針刺穴位,刺激末稍神經回推到腦部,修復大腦連結,將藥物帶入病位。

壓力大出現鬼剃頭?中醫灸出新頭髮

壓力大出現鬼剃頭?中醫灸出新頭髮#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52歲的陳姓婦人,洗頭時掉下一大把的頭髮,頭上出現三處光禿禿的地方,嚇壞的她擔心自己罹患什麼病,後來至中醫求診,經針灸一個月後,慢慢長出頭髮。會出現「鬼剃頭」可能因工作壓力太大、睡眠不足、免疫失調、用腦過度、所造成。一般壓力性掉髮的民眾,從生活調理改善,即可恢復健康頭髮生長的週期,若無法分辨自己的狀況,須及早請醫師診斷與治療。「鬼剃頭」為短時間內大量落髮「鬼剃頭」正名圓禿、斑禿,短時間大量脫髮,與一般脫髮不同,鬼剃頭最大特徵是呈圓形,像一個硬幣一塊塊脫落,暴露出圓圓的一圈頭皮。有些人連眉毛、睫毛、鬍鬚和腋毛都會脫落。圓形禿掉髮是不分年齡與性別,各種年齡層都有可能,所以即使是小孩也有可能出現鬼剃頭喔!另氣血虧虛、面色無華、情志抑鬱、易生焦慮、休息不足者,都屬於鬼剃頭的高危群。中醫師建議:11點前入睡豐原醫院中醫師林煥欽表示,陳姓婦人常常超過晚上12點才會有睡意,以中醫理論來說,11點到12點屬肝經運行,此時若沒進入睡眠休息,容易因生理時鐘混亂而導致落髮。婦人經由中醫針灸,在掉髮周圍以梅花針的排列法刺激皮膚循環,並防止掉髮持續向外擴散出去,一次針灸時間約20分鐘、一週3次,同時搭配中藥調理、改善生活作息,大約在兩個禮拜就能有所改善。中醫學指:「腎藏精,其華在髮」、「肝藏血,髮為血之餘。」肝腎功能正常,身體氣血充盈,自然會有正常烏黑濃密的頭髮生長。一般而言,鬼剃頭屬短期症狀,內服中藥補氣血,恢復五臟平衡,頭髮就能長出來,頭皮恢復彈性後,就能夾住不再脫落。部分鬼剃頭患者有抑鬱情況,多因血虛生風的證型,中醫指情志過激可產生熱,熱極生風影響血,環環相扣,導致鬼剃頭,所以患者也要懂得紓緩壓力、放鬆心情,並維持正常作息,可以加快復原速度並避免復發。

三伏貼可減緩過敏症狀 但非人人適合

三伏貼可減緩過敏症狀 但非人人適合#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於清朝《張氏醫通》記載,寒性哮喘可利用中藥外敷得到良好控制,而中醫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中醫會抓緊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配合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既可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的抗病力,進而減緩肺部過敏性疾病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三伏貼的治療方式「三伏貼」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通絡的中藥調製而成,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研究證實 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根據2016年韓國學者文獻分析顯示,對於已經接受正規西醫治療的患者,加上穴位敷貼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11.6%肺功能,也可以減輕69%氣喘的症狀。三伏貼不但能為氣喘患童加強免疫力,也可有效改善其他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腸胃功能不佳等病症。12歲以下的氣喘病童,可經由中醫師評估進行健保給付的小兒氣喘中醫加強照護門診,在中醫門診同時接受包含穴位敷貼、內服中藥、針灸治療、推拿按摩等全方位的整合照護。這些人不適合三伏貼治療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的給藥,是將藥貼在皮膚上面的穴道上,並不經過口服,非侵入性又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必須注意孕婦、1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方可接受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伏貼後應注意事項:1)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2)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3)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108年適合三伏帖治療的時段今年初伏在國曆7月12日、中伏在國曆7月22日、末伏在國曆8月12日。現代人工作忙碌,上班族要請假不容易。若是上面這些時間正好都不能來,只要從初伏開始入伏以後都可以貼,因為從入伏以後,每天都很熱,陽氣都很旺盛,都適合貼藥。此外,即使沒有氣喘、過敏的問題,但是容易怕冷,常常手腳冰冷,也可以貼,只要是屬於「寒性」體質的人都可以使用三伏帖治療。

肌筋膜疼痛又怕針?談雷射針灸的應用

肌筋膜疼痛又怕針?談雷射針灸的應用#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針灸醫學建構於經絡、穴位、氣血陰陽等理論,經過歷代醫家們的實踐與研究,臨症治療上有著簡便、效速的優點,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可針灸具有超過100種有效的適應症。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雷射治療迄今約50多年歷史,原理是以低能量雷射對準穴位或痛點照射。固定能量和頻率的雷射光照射,能促進細胞內粒線體合成,增加能量來源,啟動內分泌調節,達到抗發炎及恢復血液循環等效果。雷射針灸最常應用在疼痛緩解 如肌筋膜、顳顎關節、網球肘等陳建閔醫師說明,雷射針灸是利用中低功率雷射直接照射人體穴位的療法,可以調整經絡共振頻率,提供有效、無痛、無菌、簡便、副作用少、非侵入性和適應範圍廣泛的針灸光療,是近代發展出來的治療方式。另外,雷射針灸利用慢慢釋放的能量而達到更多治療效果,類似中醫的艾灸(在針柄上燒艾絨,將熱能與香味傳導入軟組織)卻沒有因灸法而產生的煙味或燙傷的風險。雷射針灸的臨床應用在許多的期刊都有探討,目前最常應用在疼痛症,例如緩解肌筋膜、顳頷關節、網球肘、下背痛、膝關節疼痛、緊張型偏頭痛。另外雷射針灸也有應用於改善小孩原發性尿床以及因晝夜交替適應不良失眠者。國內亦有醫師也把雷射針灸應用於減重、改善腰臀圍比的經驗論述。對於害怕傳統針灸的對象 雷射針灸可做為新選擇陳建閔醫師建議,透過有系統的研究,已證實雷射針灸在許多治療上的效果,尤其對於怕痛的小孩、怕有傳統針灸針感殘留的運動員、容易暈針或怕針的病患、氣血較為虛弱的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雷射針灸是一個選擇。還有一些需長期吃止痛藥的病人,例如下背痛、關節痛患者,能夠使用雷射針灸取代一部份的止痛藥,也會減少許多因疼痛服藥引起的肝、腎或胃腸疾病,對患者及藥物減量都有幫助。雷射針灸的操作簡單、方便,但因有雷射光的照射劑量、部位及經絡穴位的專業評估,建議仍應經過醫師的專業判斷及施作,才能讓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多年頸椎痛併手麻 針灸併復健可減緩

多年頸椎痛併手麻 針灸併復健可減緩#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2歲的李太太肩頸痛多年,近日開始手麻,甚至抱孫子時無力。原本至神經外科就診,建議保守治療,故請復健科安排復健,但希望可以加速改善手麻症狀,於是至中醫針灸科門診求助。經過約3個月復健合併針灸後,減低手麻之症狀且恢復力氣,改善生活品質。頸椎容易因過度使用或姿勢不良引發疼痛 牽連至手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中醫科醫師吳舜筠說明,頸椎相較於胸椎、腰椎,因為活動度較高,穩定度相對減低,很容易因為過度使用或姿勢不良而引發疼痛。頸椎疼痛症狀常見頸、上臂痛、肩背痛、頭暈、手臂、手指有酸麻疼痛甚至肌肉萎縮現象。主因是長時間過度使用頸椎、低頭或姿勢不良,長期受力導致勞損退化,年紀或是外傷而造成慢性發炎、骨質增生(骨刺)、韌帶增厚使椎間孔狹窄或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神經,屬於脊椎退化,較常發生於第5頸椎至第7頸椎(C5-C7),年齡層較好發於45至55歲。臨床上若神經外科評估尚未到需要開刀程度,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如復健頸部牽拉、熱敷、經皮電刺激療法、休息、配戴頸圈,先以頸部部分肌肉訓練等物理治療再配合服藥止痛、肌肉鬆弛等等。中醫針灸可舒緩疼痛、放鬆肌肉緊繃吳舜筠醫師表示,頸椎痛屬於中醫稱「痹證」,大部分原因多為過度使用、勞損、退化,導致氣血循環不暢,引起關節、肢體出現疼痛、麻木、重及屈伸不利活動度不佳的感覺。針灸處方選擇風池穴、頸部的華佗夾脊穴處理局部緊張肌肉,促進局部氣血循環;手部的後谿穴屬遠處取穴,通督脈及頸部;秉風穴處理肩胛附近肌肉緊繃;也可配合阿是穴放鬆肩、頸附近肌肉。針灸配合復健與適當休息,能夠減低手麻症狀,增進頸部活動度。國內外有對於針灸治療慢性頸肩部疼痛所做的整合研究中,顯示針灸療效具有相當效果,但若因頸部結構較為不穩定或可能已經產生骨質增生(骨刺)的頸椎痛,若需要傳統療法開頸椎等較為刺激性或改變結構手法,強烈建議需找有合法執照醫療單位處理。

失智症無法治療?中醫針灸刺激防失能

失智症無法治療?中醫針灸刺激防失能#針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失智人口也跟著扶搖直上,其不僅會使記憶力衰退,更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如語言、判斷力,甚至造成個性轉變,使照顧者身心俱疲。而一提到失智,不僅只有西醫能治療,中醫對付失智症也有一套,針對失智症病患所出現的不同症狀,利用頭皮針在不同穴區對症下針,直接刺激腦部,可提升認知能力,並維持生活能力。常見失智分兩類 一旦發病仍有機會復原中西醫整合針灸特別門診楊龍駿醫師表示,失智是腦部細胞的退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壞死,進而使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等各方面功能的衰退,同時也可能伴隨行為障礙、性格改變等症狀出現,隨著嚴重程度不同,不僅可能影響日常生活起居自理能力,甚至可能連帶影響工作及人際關係。楊龍駿醫師說,失智症多為退化性失智,病程通常會逐漸惡化,一般較難判斷何時開始發病,而血管性失智症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其因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但無論是退化性失智或者血管性失智症,一般人都認為失智是步入高齡的必然現象,且不可能再恢復正常,其實並非如此。針灸以頭皮針為主、耳針為輔 活化腦部細胞逆轉失智目前針對失智症治療,中西藥都無有效的治癒方式,只能延緩病程。在治療失智症上,楊龍駿醫師強調,西醫通常會給與末梢血液循環的藥物,來減緩失智症惡化,而傳統中醫除了給予中藥材,以達活血化瘀外,另外還會搭配針灸的方式進行治療;而楊龍駿醫師則不使用藥物,純以頭皮針搭配耳針治療失智症,目前已累積相當多臨床成功案例。楊龍駿醫師認為,當大腦經過適當的刺激,某些程度機能的恢復是可以被預期的,即使是壞死的細胞,透過刺激周邊正常組織仍可取代病態的細胞,而若還屬正常功能的細胞,也能透過頭皮針灸的方式,促進其活化,以預防失智症症狀繼續惡化。對症下針 中醫頭皮針安全度高楊龍駿醫師解釋,失智症是大腦退化的問題,針對腦部去刺激,可獲得快速且明顯的療效,大腦有分很多區域,各負責不同的功能,頭皮針療法是利用針灸針刺在頭皮的穴區,如運動區、感覺區、語言區或施予智三針等,視病人的狀況選擇適合個別的療法使用,以達到治療目的;此外,對於多數人擔心針灸頭部恐傷及大腦的疑慮,由於頭皮底下的頭骨相當堅硬,針刺並不會傷害到大腦組織,因此是一種相當安全的治療方式,並不用過於恐慌。中醫針灸可獲顯著改善 及早治療效果好楊龍駿醫師分享臨床經驗,通常一週治療3次,一個療程約10次結束後就能明顯改善失智症的症狀,長時間下來甚至可能達到根治的效果。他就曾收治一名7旬患有退化性失智症的老婦人,不僅情緒不穩定,總是幻想家人把她的存款藏起來,甚至也有吞嚥困難的現象,後來透過頭皮針療法搭配耳針,在治療約12次左右,婦人不僅情緒逐漸穩定,能正常溝通交談,就連飲食睡眠也都恢復正常,家人也總算鬆了一口氣。另一名血管性失智症的大學教授,不僅生活起居無法自理,就連對外界也毫無反應,但在經過頭皮針療法搭配耳針兩個療程後,目前已能和朋友談笑風生,甚至連自己開車出遊都不成問題。楊醫師提醒,當出現失智症狀時,若能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此外,若還沒出現症狀者,也能透過非藥物療法的頭皮針灸,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以預防失智症來敲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