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抗皺防老 中醫師教5招保養皮膚

抗皺防老 中醫師教5招保養皮膚#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9歲的張小姐,近5年來,為皺紋日益增多而煩惱。張小姐不甘心肌膚如此快速老化,求診中醫,每星期進行3次針灸治療。治療1個月後,張小姐的抬頭紋已撫平不少。皮膚出現皺紋 與體質、作息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皺紋是皮膚老化的最初徵兆,人體皮膚衰老,從臉部最先開始。臉部皺紋出現的早晚、多少、深淺,常與個人的年齡、體質、遺傳因素、生活作息與工作環境、心理情緒、工作狀況、營養條件及疾病等情況差異而有所不同。依中醫理論,面容的榮衰與人體五臟六腑、氣血經絡密切相關。透過經絡系統將氣血、營養源源不斷輸送到頭面來滋潤榮養頭面部。當臟腑功能異常、經絡不通或氣血虛弱時,就容易產生皺紋。5要點保養皮膚 預防皺紋生成林在裕醫師表示,針灸撫平皺紋,經由穴位刺激,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的營養供給及平衡肌膚油脂分泌,進而淡化臉部皺紋、細緻皮膚。針灸除皺療法不僅針對臉部皺紋,還能進而調節體質與生理機能。淡化皺紋,把握以下5點,預防皺紋生成:1) 注意防曬/陽光中的紫外線能破壞皮膚的彈力纖維。2) 常運動/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使皮膚獲取更多的養分、排出更多的毒素。3) 飲食平衡/每天喝2000CC的水,保持皮膚水分,不易出現皺紋。4) 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使肌膚有充分的修復時間。5) 仰臥睡覺/使臉部肌膚放鬆,且最好用低枕頭。

3次試管嬰兒失敗 針灸4個月就懷上

3次試管嬰兒失敗 針灸4個月就懷上#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8歲的陳小姐結婚7年,做了3次試管嬰兒都沒有懷孕,後來轉而求助中醫,經過4個月多中藥調理終於成功懷孕。隨著國人越來越晚婚,不孕的夫妻愈來愈多,除了藥物外,臨床上也發現配合古法腹灸治療不孕效果更佳。高齡婦女卵巢功能不佳是懷孕困境之一高醫中醫部婦兒科主任邢郁欣表示,台灣約有15%的夫婦受不孕所困擾。隨著高齡產婦增加,卵巢功能不佳、卵巢衰退常常是西醫試管嬰兒療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針灸、溫灸治療有幫助排卵、改善盆腔循環針灸治療能調整氣血循環、導引疏通原本經絡不暢通的地方。腹部灸療能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暖子宮,尤其針對婦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證實,透過針灸、溫灸治療有幫助排卵、改善盆腔循環、降低子宮血流阻力、以及提高人工生殖受孕率的效果。研究:試管嬰兒療程中針灸治療可增受孕率2017年一篇最新的系統回顧文獻顯示,在試管嬰兒療程中,針灸治療可以增加受孕成功率。根據臨床觀察,中藥配合針刺加治療,對排卵障礙、卵巢功能不佳、內膜厚度不理想及高溫不足的患者都有明顯的助益。另一對林姓夫婦不孕5年,就診時發現先生精蟲活動力在低標,在中藥調理配合一週2次的針灸治療半年後,也成功受孕。邢郁欣主任表示,不孕的原因男女各占了一半。夫妻一起接受腹灸療法,除了改善生理問題外,也能解開心理上的徵結。

「頭風發作」20年 一針見血就改善!

「頭風發作」20年 一針見血就改善!#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頭風發作」真的存在!古裝劇裡的主角時常嚷嚷著頭風發作不舒服,沒想到高雄一名42歲的王女士,頭痛20年,幾乎每年都每次發作時整個頭的雙邊都有緊縮的感覺,不適感通常都需要數小時到一整天才能緩解,甚至每1到2天就需要打1次止痛針,即便看過無數家醫療院所,仍然無法改善。頭痛與血絡同屬一條經高醫中醫部主任陳忠仁醫師表示,患者無慢性緊縮型頭痛,正是針灸的適應症。但是雖然試過各種穴道的針灸治療卻仍然無法奏效。後來重新診療發現,王女士在兩邊下肢的外側各出現了一簇古代中醫醫書所描述的「血絡」。而這簇血絡的出現與頭痛的部位皆同屬於一條「足少陽膽經」。每2至3天進行絡刺 頭痛13個月後緩解陳忠仁醫師表示,古代中醫醫典也提示「血絡」可用來治療某些慢性疾。於是,陳醫師按著古代醫典的描述施予「絡刺」治療。首先施行右下肢的絡刺,沒想到右側的頭痛在進行治療後消失,然而左側的頭痛還是存在。接著再於左下肢施行絡刺,左側的頭痛也旋即消失了。而後,每2至3天進行了相同的絡刺,總共6次,病人的頭痛在往後13個月的追蹤,幾乎不再發作。陳醫師自1988年發表此案例於美洲針灸雜誌,再經30年的觀察確認了「絡刺」 治療方法對於慢性緊縮型頭痛的安全與有效。建議對於現代醫療久治不癒之慢性緊縮型頭痛(例如3年以上,看過3家醫療院所,每週頭痛超過3天),中醫的古典絡刺可以納入醫療的選項之一。

中醫針灸 助改善失智症的認知功能!

中醫針灸 助改善失智症的認知功能!#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衛生環境改善、醫藥進步,致使死亡率逐年降低,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大幅成長,失智症的人口也同時快速增加,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每13人就有1位是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每5人就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的盛行率已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遞增。針灸合併西藥可改善認知能力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表示,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研究,證實中醫療法對於失智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以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來說,比起單純使用西藥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使用針灸合併西藥治療的認知能力佳,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許益彰醫師表示,中醫治病的特色在於注重整體觀及個人的體質差異,中醫治療常使用頭皮針來治療失智症,最常選用的穴位為百會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直上的交叉點)和四神聰穴(距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的四個穴位),可以活化腦細胞、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認知能力、延緩記憶的衰退。平常可做穴位按摩、戒菸、規律運動預防失智許益彰醫師強調,失智症本身是一種持續進展且不可逆的疾病,中西合璧治療雖可延緩病程的發展、改善病人的認知及日常生活能力,但目前不論是中醫或西醫都無法治癒失智症,因此如何預防失智症就顯得相當重要。建議平常可以針對百會及四神聰做穴位按摩,一日三次、一次3~5分鐘,按壓力道自覺稍微痠脹感即可;此外,戒菸、規律運動、多與人互動或從事腦力激盪的休閒活動如打麻將、打牌、下棋等皆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發生;若是三高的族群,則要密切追蹤血壓、血糖和血脂,必要時須積極接受治療,所以平時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就能延緩失智症的到來。

中醫健康減重 白領久坐族月甩4公斤

中醫健康減重 白領久坐族月甩4公斤#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三餐在外、高脂飲食,飯後一杯甜膩的飲料,不只容易讓上班族形成中廣身材,還會對身材造成威脅,健康堪憂。依據「2013~201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43%,其中男性比率更高達48.9%、女性比率為38.3%。105年10大死因當中可以發現,至少有6項與肥胖有密切關係,因此肥胖不只是外在美觀問題,更是多項疾病的致病主因。上班久坐缺運動 身材朝橫向發展在金融公司上班的施先生因為工作繁忙壓力大,上班久坐,缺乏運動,體重直線上升,身材也越來越朝橫向發展,基於好奇心與新鮮感參加健康減重競賽,在短短4週成功甩肉4公斤。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紀玉秋指出,由於職場上班族飲食大多三餐在外,加上久坐少動、高脂飲食及嗜喝含糖飲料,中年上班族普遍呈現中廣身材,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相關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為推動健康職場,鼓勵員工做好個人體重管理,特別與金融公司合作,結合健康減重競賽,經過4週的努力平均每位學員減重約2公斤。穴位埋貼耳珠 助眠、調節食慾、舒解壓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醫師瞿瑞瑩表示,中醫穴位埋貼耳珠有助於刺激身體各穴位,配合「鋼勁滾筒」按摩穴位律動課程,對於安神、寧心幫助睡眠調節內分泌,避免暴飲暴食、調節食慾遏止飢餓、紓解壓力都有良好效果。不僅能夠達到紓壓、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有筋膜放鬆、鍛鍊核心肌群等目的。參加減重的員工表示,此次競賽活動除了學習到中醫配合經絡調理的運動方法及健康飲食與慢性病預防觀念,減重後身體也變輕鬆了,未來將把在辦公室學習到的健康知識與運動習慣帶回家庭並和週遭親朋好友分享,維持健康生活型態。

腰痛半年誤當拉傷 竟是脊椎裂痕害的!

腰痛半年誤當拉傷 竟是脊椎裂痕害的!#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5歲的棒球校隊選手無緣無故腰痛,原本以為是肌肉拉傷,沒想到貼藥布、針灸都不見好,腰痛半年一直無法痊癒,最近更痛到無法揮棒,成為隊上的傷兵,被同學笑是「年紀輕輕就敗腎」,甚至面臨可能要退出球隊的窘境。經過檢查發現,少年原來是罹患脊椎解離症,若再晚點接受治療,可能造成脊椎滑脫。腰椎與薦椎有輕微的裂痕 與運動姿態有關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治療部主任蔡永裕表示,至醫院檢查從X光判斷,該患者脊椎第四、五節的腰椎與薦椎第一節有輕微的裂痕,主要原因是腰椎前凸過度,產生脊椎後側巨大的壓力,才導致脊椎解離。接受物理治療八周 腰痛獲得改善蔡主任表示,很多青少年選手都同樣罹患脊椎解離症,與患者的棒球打擊與守備姿態有關。這位棒球選手接受腰椎穩定訓練、肌力平衡訓練等物理治療八週後,腰痛的情形已獲得很大的改善。醫師教導預防運動傷害的方法後,患者揮別腰痛的陰霾,又回到棒球校隊上場守備與揮棒。脊椎未發育完全 使用過度都會造成傷害蔡永裕主任強調,因為青少年的脊椎尚未發育完全,有可能因使用過度或運動姿勢激烈而造成傷害,青少年一旦有腰痛情形,不是小問題就是脊椎方面的大問題。如果青少年的腰痛持續一個月未改善,最好尋求骨科或復健科醫師診斷,發現較輕微的脊椎解離症,透過物理治療的運動訓練,大部分會有不錯的效果。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擔任上班族的李女士5年前出現肩頸痠麻感,當時嘗試中醫的整復、針灸及西醫的復健但效果有限,今年開始不但肩頸疼痛加劇、雙腳緊繃、走路困難,甚至右手也越來越不靈活,簡單的拿筆寫字、筷子都變得非常困難。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患者為頸椎第5-6節椎間盤突出,安排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置入術,術後2日便出院休養,困擾多年的疼痛感也消失。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肩膀痛症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柏君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是隨年齡增長,頸椎關節磨擦骨刺生成,椎間盤軟骨脫水突出後縱韌帶鈣化增厚,進而造成頸椎脊髓腔及神經孔狹窄。隨著頸椎退化的嚴重度加劇,神經脊髓受到壓迫進而產生脊髓病變。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及肩膀麻痛,由於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由於椎間盤突出初期症狀不甚明顯,某些患者可能會像上述患者一樣忽略症狀,若持續發生肩頸痠痛、肢體部協調情形,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診療,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導致其他部位病變。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盡早處置林柏君醫師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的治療取決於患者的年齡,臨床症狀和脊柱平衡。輕度症狀的患者通常建議採取保守治療,如藥物消炎止痛、復健推拿、神經阻斷。若是中度症狀以上患者,同時合併有結構性的脊髓壓迫,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般分為前位顯微減壓合併椎籠置入手術、後位椎板成型術及後位椎板切除合併鋼釘內固定手術。由於每位病患的臨床情形都不盡相同,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由醫師評估後,依據個別情況給予最恰當的處置。

關節不卡卡 肩頸治療「針」有效

關節不卡卡 肩頸治療「針」有效#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4歲羅姓女患者去年2月車禍導致頭頸部外傷,多節頸椎椎間盤突出,持續復健9個多月後雖然疼痛有所減輕,但關節活動度受限,頸部無法自由轉動,連帶也常發生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及記憶力退化情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睡眠。去年接受針灸治療後歷經約半年時間,疼痛已改善,睡眠品質也穩定。女性長時間使用肩頸肌群 身體會自然感到無力除了外傷導致的肩頸問題外,大多數的患者都是因為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等因素所引起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蘇永玄表示,女性烹煮、洗衣、打掃等動作無一不使用到肩頸的肌群,長時間下來,乳酸及發炎物質會堆積,身體自然會覺得酸、痛、脹、麻,時而感到無力。從經絡的角度來看,肩頸與頭面部的經絡是有相關的,當肩頸痠痛阻礙了經絡的正常運行,也可能出現頭痛頭暈、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出現耳鳴耳塞、顏面抽痛等症狀,進而影響生活及睡眠品質。手臂麻痛不一定是單純頸椎問題引起蘇永玄醫師指出,手臂麻痛不一定是單純頸椎問題引起,還有肩胛骨周圍的肌群也可能造成手麻痛,甚至胸部肌群等部位因各種原因導致氣血瘀滯,進而影響經絡的運行也一樣會造成手痠麻痛的症狀。長時間肩頸肌肉緊繃痠痛的民眾可在其患處觸摸到筋結,這是一種肌肉缺乏彈性、不正常收縮的現象,可視為氣滯血瘀的一種。治療方面,活血化瘀藥物的調理可利用乳香、沒藥、紅花、丹參,薑黃等藥材;酌加伸筋草、絲瓜絡、威靈仙、木瓜、 桑枝等可幫助舒經活絡。除此之外配合物理性治療如熱敷、電療、刮痧、拔罐或針灸,整體治療效果會更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