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

簡易防跌運動 幫助老人健康樂活

簡易防跌運動 幫助老人健康樂活#銀髮族

在臺灣,跌倒墜落為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大原因,根據統計,我國老人跌倒發生率約在10.7%~20.1%之間,以臺北市而言, 1年約有3萬~6萬的老人發生跌倒;跌倒嚴重時除可能造成死亡外,亦對老人的生理與心理產生負面之影響,其中髖骨骨折一年約要花費30億元的社會成本,其他照護成本更難以估計。老人跌倒對於個人及社會可能造成極大負擔,然而老人跌倒並不是純然的意外,相反的,跌倒是可以透過許多方法加以預防,以下策略已被證實有效:環境改善、運動以及藥物調整等。臺北市今年度由內湖區、大同區、信義區與北投區,等四區健康服務中心,就各區醫療資源分布與人口組成等特色,結合跨領域之防跌相關議題,並融合中老年保健業務與安全社區營造等,於社區中開辦為期3個月之「保命防跌班」,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長者防跌網」,期望有效降低北市老人事故傷害傷亡之發生,營造更安全的生活文化與環境。內湖區防跌特色計畫是以「健康老化」為主軸,依循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五大行動綱領為發展模式,透過結合內湖區老人服務中心、社區保健志工、防災科學教育館、社區藥局等單位與鄰里辦公室等公私單位之合作,來強化政府部門與民間的力量與效益,展現跨域多贏的局面,並共同提供長者老化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各種健康、生活課題與方法,來協助社區中老年人「成功老化」;一來可提昇個人生活品質,二來更可降低家庭與政府部門的負擔,減輕人口老化對社會的衝擊。尤其,內湖區已於2005年成為全球第94個國際安全社區後,持續推動「老人防跌」更成為社區中銀髮族之重要安全議題。本年度內湖區防跌特色計畫,特別與台北護理學院彭雪英老師合作,針對60歲以上長者為實施對象,讓學員了解老化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與改善方法。除了安排衛教知識的說明,以提昇學員的健康意識外,亦進行簡易的居家運動指導及訓練課程,如:以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之器材(如椅子等),設計簡易防跌操;特別在下肢肌力的訓練,改良日本文獻資料,設計「居家防跌運動333」,第一個「3」是抬腿板腳看(書)報30秒,第二個「3」是單腳站立刷牙3分鐘,第三個「3」是每日原地踏步300下。因在家裏隨時可進行且容易學習,故學員的接受度與執行度均相當高;此外結合5家以上社區藥局與醫療機構,針對慢性處方藥品設計「安全用藥」貼紙,提醒藥師特別宣導相關用藥安全知識。經過防跌班的訓練與安全用藥宣導後,老人在預防跌倒認知平均提高2分,腰臀圍與BMI也有顯著的下降,特別是與跌倒相關之平衡性、敏捷性等運動項目的檢測,單眼站立與八字步行的維持秒數,均較課堂前多1.5~2秒,多數項目檢測結果皆達到顯著效益;另外學員中有90%會安排定期的休閒活動、有95%以上會持續健走,顯示防跌班的開設,對長者預防跌倒是具有實際效益的。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銀髮族的健康更需要你我的關心,透過老人防跌班的開辦,與民眾日趨重視長者健康議題的情況看來,建立公私部門合作平台,以加強有關老人安全議題之推廣為勢在必得之趨勢;另外最值得提及的,內湖區還發展個人與團體衛生教育模式,讓社區老人能得到適當且妥善的照顧與關懷。期望能以內湖區防跌特色計畫為例,引發更多各區市民的認同與參與,以增進身邊長者對跌倒傷害預防的正確認知與能力,確實降低老人事故傷害發生與跌倒之機率,實現「健康老化  樂活終老」的美麗願景。

抗「老化」!保健從食衣住行育樂下手

抗「老化」!保健從食衣住行育樂下手#銀髮族

老年期是人生歷練與智慧累積最豐碩的時期,而「活得健康又活得愉快」,是每位銀髮族朋友最渴望追求的目標。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醫科 - 林怡君醫師表示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了解「老化」在身體器官及生理功能產生的改變:例如:皮膚變粗失去彈性、口腔牙齦萎縮、感官功能變差…等等,皆屬於正常老化的一部份,只是每個人的老化速度不盡相同;有了這些認知,才能在心情上做最好的調適。其次是可藉由日常生活習慣的保養開始做起的。林怡君醫師分別依「食、衣、住、行、育、樂」提出銀髮族的保健之道。1.「食」方面:強調少鹽、少油、少甜食、少飽食(六至七分飽就夠了)、少動物性蛋白,也可少量多餐、多植物性纖維,多注重新鮮度,容易消化的食物比較好。2.「衣」方面:衣著宜簡單、寬鬆、通氣及吸汗,當然更要注意保暖與否。新衣服、新鞋子不要一次穿太久。 3.「住」方面:住宅宜簡單通風、陽光充足為佳,以居住舒適安全為原則。尤其須注意臥室、浴室與廁所的通道安全,不少銀髮族常在自宅意外跌倒而受傷。4.「行」方面:老年人要在適當的時機外出,不宜將自己與社會隔離。外出時不要趕時間,要注意交通安全,停看聽是基本原則,可跟著人群過馬路或移動,步態不穩時,要借重適當的輔具(如柺杖)來幫忙。5.「育」方面:多教育充實自己,多看書報雜誌,或者聽新聞媒體以及優質的電視報導,甚至學著上網吸收新知。行有餘力,還可以用自己的拿手本領教育他人。6.「樂」方面:一定要讓自己快樂起來,養花、種菜培養嗜好,常活動、少煩惱,多笑笑、永不老。多參與團體活動,不管是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皆可;要活就要動,只要「高興地動」就是好的運動。「老化」既無可避免,也無法逃避,但由於醫藥發達,社會進步,環境的改善,進入老年期也不必過於擔心害怕。為了減少老年之後對他人的依賴,並盡可能獨立自主的生活下去,所以對疾病的防治更應重視。林醫師建議,銀髮族的保健之道,其實應自中年時就開始,甚至更年輕時,並盡可能排除致病因素,維護身體各組織官於最佳之功能狀態,而朝健康長壽的目標邁進。

「銀髮歡顏」展~ShowShow家中老寶貝

「銀髮歡顏」展~ShowShow家中老寶貝#銀髮族

您的家中也有「老寶貝」嗎?提供長輩多元且連續性照護的「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預訂在12/13 舉行落成典禮,台東基督教醫院特別公開徵選「銀髮歡顏」照片,希望透過一幅又一幅的影像傳達遲暮之年的長者依舊能保有喜樂、活力的青春樣貌。並藉著為人子女抒發的短文,喚起兒女對父母「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珍愛之情,這抑是「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成立的服務目的。凡參加此活動者,台東基督教醫院就會贈送一份回報禮,上面有「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代言人物迦迦阿嬤、南南阿公造型圖案之紀念品。徵件日期只到 11 / 12 (三)止,歡迎有興趣的民眾■ 徵件內容:照片+溫馨短語■ 徵選條件:(一)照片主角需年滿65歲的長者,性別、人數不限。(二)長者展現青春不老的活力、燦爛的笑容。(三)黑白照、彩色照,皆可。(四)報名者請寫下 100 字以內的配搭短文(圖說)。(五)每人以不超過2張為限。■ 收件方式:(一)一般照片:以不超過A4大小為限。(二)數位影像:請以數位相機(400萬畫素以上)拍攝,原始檔案大小為2272 × 1704像素以上的JPG 檔案。或提供A4大小( 29.7 × 21 公分 )解析度為300dpi 的JPG檔案。■ 寄送方式:(一)郵寄,請寄至台東基督教醫院發展室(950台東市開封街350號),並請註明「銀髮歡顏」照片特展收。(二)E-Mail,請寄至[email protected]電子信箱。備註:請自行上東基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寫個人基本資料及書寫100字以內短文,連同照片一併寄出。■ 活動洽詢: 089-960888 轉 1361 陳小姐。活動詳情請上:http://www.tch.org.tw/tch/11/2008/10/2008_10_07.php

年紀大總是睡不好?!三招讓你睡眠不再有障礙

年紀大總是睡不好?!三招讓你睡眠不再有障礙#銀髮族

根據一項針對台灣社區老年人的身心調查研究顯示,約有百分之四十二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的苦惱,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是多樣性的,臨床上必須針對可能的病因仔細進行鑑別診斷,才能對症治療,而不是僅僅給予鎮定安眠劑就可以一勞永逸。 如何來改善並治療銀髮族的「睡眠障礙」?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楊聰財醫師提出以下三點建議:1、必須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律的生活作息是良好睡眠的必要條件,包括固定的日間活動、就寢時間、臥室適當的通風、溫度(25℃)及周遭噪音的消除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只對睡眠有幫忙,亦是最好的養生之道,而且它是自助且無副作用的方法。 2、身體、精神疾病或藥物服用是睡眠障礙發生的主因,因此治療這些疾病或選擇較不影響睡眠的藥物則可以改善睡眠:如疼痛處理、憂鬱症或焦慮症的治療及避免酒精的使用等。 3、藥物治療建議可以選擇安眠藥、抗憂鬱劑等:安眠藥可以改善睡眠的質與量,傳統的安眠藥讓人有容易成癮、影響認知功能及白天精神不濟等副作用的印象,如果自行到藥房購買或未經醫師指示服用則更容易有此副作用;然而新一代的安眠藥則明顯減少以上的副作用。因此,如果在以上的處理方法效果不佳時,在醫師的指示下,短暫服用安眠藥仍為較佳的選擇。有些抗憂鬱劑也有安眠的效果。抗憂鬱劑的優點為同時可以有改善情緒的效果,甚至對一些疼痛的處理也有幫忙。坊間有些宣稱含有褪黑色素且有安眠效果的藥物,楊聰財醫師提醒,雖然有理論上根據,但因其未經嚴格的藥物試驗及品管,建議仍需經醫師指示謹慎使用。現代醫療的發展、進步已經可以對銀髮族的睡眠障礙疾病提供準確的診斷及完善的治療,因此如果您發現周遭的親朋好友、長輩有此問題,千萬不要視之為正常老化現象或是避諱求醫,應該儘速求診,讓熄燈號早日停止罷工。

關懷銀髮族健康 旅遊醫學漸受重視

關懷銀髮族健康 旅遊醫學漸受重視#銀髮族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07年底時,台灣地區的老年人口總數已達2,343,092人,占總人口10.21%,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及香港,預估至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迅速老化,平均餘命的延長,對於老人照護的需求日益殷切,也帶動了老人醫學的發展。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老年科林怡君醫師表示,其實老年病患之臨床表現與處置方式與青壯年未必相同。一般說來,老人疾病的特色包括多重疾患或病因不典型、容易有併發症、易受醫源性傷害、疾病的表現及對治療的反應有差異、較有功能的改變與復健的需求。而區別正常老化和病變,正是決定老年照顧的重要關鍵。廖俊凱醫師也指出,老人醫學的目的,在於提升老人獨立自主之生活能力,以減少依賴,不只是增加老年人的歲數,還要增加存活期間具活動功能的生活品質及其尊嚴。所以老人醫學的中心思想就是「全人醫療」,包含照顧銀髮族生理,心理,與社會各個層面的需求。為了實踐這個理念,目前醫院都慢慢有提供跨專業醫療團隊服務,針對超高齡、有生活功能下降或喪失、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支持系統問題、或反覆住院等等多層面失調的長者;網羅各科專業人員的參與,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復健師、營養師、社工師及牧靈人員,大家共同組成「老年醫學照護團隊」。林怡君醫師認為,依照老人之需求差異,各司所長,才能提供完整而合宜之醫療照護。目的是藉由各專業領域合作,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多管齊下,共同為病人設計一個適時、適地,可行的長期治療計劃,來改善病人的健康。另外,在老人健康促進的領域中,由於「旅遊醫學」的課題受重視,因此也有了「銀髮旅遊」的規劃,目的都是希望老人家在透過醫院資源的輔助,結合旅遊風險的評估、健康諮詢、保健知識宣導等,能讓每一位參與旅遊的長者更為安心,方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銀髮族旅遊必備護身符

銀髮族旅遊必備護身符#銀髮族

銀髮族一定要考量自己的健康狀況、愛好和興趣、風景、氣候與飲食習慣、交通工具與旅行路線、當地醫療條件等因素來選擇旅遊地點。然而,除了上述地點的選擇外,銀髮族還需注意下列事項:一、行前的健康檢查:健康狀況是銀髮族旅遊計劃中最先決的要素。具備健康的身體或知道旅遊時應注意身體的哪些部位,較能完成自己想要的旅行。二、安排好旅遊計劃:體弱多病的銀髮族,冬季時較不適合旅行;而患有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老年人,不適合做劇烈的登山旅遊,應該去地形較為平坦、氣候溫和的城市地區。三、選擇交通方便和輕鬆的旅行路線:出發前應請熟悉路途的旅行社,在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選出一條最不易發生危險的路途,並能同時達到路程簡單、時間短、可做短暫休息的旅遊路線。四、要了解旅遊地概況及安排休息時間:安排舒適、不要太趕的旅程;旅遊中,老年人易疲倦,需要更多時間來恢復體力,休息及睡眠時間要充足。若覺得身體太於勞累,可選擇休息幾天或中止旅遊。五、做好旅遊緊急醫療費用的預算:根據旅遊時間、老人本身的健康狀況、可能會產生的突發狀況等費用開支,作出初步預算,行前費用一定要帶足。六、攜帶〝健康卡片〞:旅遊前最好能準備一張自己健康狀況的卡片帶在身邊,利用當地所使用語言寫明自己所患的主要疾病、常用藥物及過敏史及發生緊急狀況時如何處理。特別是慢性病者,如糖尿病(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的品種和劑量)或有著心臟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應寫清楚。七、呼朋引伴一起行動:老年人最好不要單獨外出旅遊,而應跟老伴、子女、孫子、老朋友、舊同事一起出去玩,除可互相幫忙照顧、減少危險,還可適度幫助醫師的緊急治療。八、注意安全及飲食衛生:在乘坐交通工具時,需預防緊急碰撞、跌倒等意外傷害;同時,注意飲食衛生:當地攤販及來歷不明的食物盡量少吃、避免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不飲用未經煮沸的生水、泉水,才能防止腹瀉等腸道疾病。九、預防旅遊地的傳染病:在細菌性痢疾高度傳染的國家,銀髮族盡量不要隨便飲食。在野外或鄉下則需注意衣著及噴灑防蚊液來防止蚊蟲的叮咬,避免傳染瘧疾、傳染登革熱、出血性登革熱或日本腦炎。須注意少見的熱帶疾病,如絲蟲病、鼠疫、斑疹傷寒等,若被蚊蟲叮咬有不適的現象,需將此情形立刻告知導遊及同行者。新店耕莘醫院家醫科 廖俊凱醫師指出,銀髮族若參加國外旅遊,回國後如有以下情形,必須盡速回醫院,請醫師追蹤與治療:*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呼吸道、糖尿病等患者,必須回院追蹤原有病情。*出國期間曾發生任何健康問題者或旅遊地區發生任何疫情時。*出國期間或回國後二星期內,發生高燒、腹瀉、淋巴腺種大、全身痠痛、皮膚紅疹等任一情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