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

銀髮PARTY SHOW!活力不敗

銀髮PARTY SHOW!活力不敗#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訂於101年6月2日大同運動中心舉辦「2012銀髮寶貝-PARTY  SHOW」,繼100年辦理第一屆「阿公阿嬤活力秀」活動後,獲得長者及家屬廣大迴響,101年大同健康服務中心將結合大同區公所及社區資源,以更多元的面貌呈現,期盼藉此活動喚起社會大眾對老人家的重視,共同營造高齡友善的城市。這是專為銀髮族打造的舞臺,由年滿65歲以上長者以「健康促進展現生命價值」為內涵並結合在地文化的表演!看著耳順之年的阿公阿嬤們,穿著親手製作的環保衣服及道具、在舞台上盡情的演出,他們既不是專業的演員,也不是舞蹈家,他們是一群擁有熱情、活力的不老長者,用他們的無限的創意及豐富的想像力,在舞台上舞出動人的樂章。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陳少卿表示,今年有13支隊伍近500位長者報名參賽,較去年增加5支隊伍,顯見長者對此競賽的熱衷,特別的是轄區安養機構的參與,讓活動別俱意義,透過舞台表演可以激發長輩參與社區活動,不僅延緩身體老化,更能達到健康促進、活躍老化的目的。參賽長者表示,很珍惜站在舞台上的機會,雖然心情有些羞怯,但台下回應如雷的掌聲,對自己是另一種形式肯定。歡迎市民朋友一起來為他們喝采、加油!活動當天設有攤位宣導及有獎徵答活動,讓大家一邊享受視覺、聽覺的心靈饗宴,又可拿贈品。

醫訊/重視視力保健 讓中老年生活也有精彩視野

醫訊/重視視力保健 讓中老年生活也有精彩視野#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眼睛的敏感正如俗語說的一樣「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這場「靈魂之窗─科學式的眼睛保健法」公益演講,由社團法人廖永祥醫師之友會與雙連教會迦南團契合辦,由台大醫院眼科部林昌平醫師主講,帶領我們用對待情人的心,去細心呵護我們的靈魂之窗,另外更會深入探討銀髮族的保健,讓我們的中老年生活有更亮麗精采的視野。講座時間:101/5/20(星期日)下午13:00~15:00講座地點:雙連教會十樓講堂(地址:台北市中山路北路二段111號 , 大門位於錦州街口)此演講為免費入場

飲食三秘訣 讓媽媽做個健康銀髮族

飲食三秘訣 讓媽媽做個健康銀髮族#銀髮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感恩母親的辛勞,除了挖空心思買禮物表達孝心外,不妨幫媽媽做好健康的管理,成為快樂健康的銀髮族。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表示,停經後的婦女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與心血管疾病,透過均衡的飲食和運動,是最好的健康妙方。到了五十歲開始,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逐漸減少,生理期間隔會越來越長,最後完全停經,這個時候母親可能會有情緒不穩、失眠、潮紅、燥熱等更年期的症狀發生。張雅芳營養師說,停經後的婦女,容易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及心血管性疾病,建議讓媽媽們多攝取高纖、高鈣的食物,如準備糙米飯、胚芽米或五穀飯取代精緻白米飯,並以富含大豆異黃酮素的豆腐、豆乾類等黃豆類食物取代部分肉類,減少甜食、高油脂食品的攝取,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加上每日適度地運動及照射陽光5到10分鐘,能合成體內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以預防日後骨質嚴重的流失。幫媽媽留住青春、享受健康,張雅芳提供飲食三秘訣:喝牛奶、吃豆(豆腐、豆乾)、少吃肉;多吃蔬果,少零食;多吃全穀,少油炸。為了能更安穩的度過更年期,張雅芳營養師建議年過三十之後別忘了多存點骨本,每日應適當的攝取含鈣的食物,如牛奶、乳製品、小魚干、黃豆、黑豆及豆類製品等。四十歲以後要為進入更年期做準備,黃豆蛋白含有異黃酮素有助於減緩更年期的不適症狀,不妨多多選用。

掌握飲食原則 讓老年人吃的健康

掌握飲食原則 讓老年人吃的健康#銀髮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主任饒月娟說,食物太硬、不易咀嚼及吞嚥困擾,是老年人進食時面臨的主要問題。在臺灣,雙薪家庭子女皆需外出工作,許多銀髮族必須自備餐點,受限於生理功能改變與食物製備資源或技巧,致使銀髮族吃的少又缺乏變化。饒月娟建議,其實可將許多飲食製備的小技巧融入生活中,兼顧銀髮族營養均衡及解決進食困擾。她提出五大原則供銀髮族及其家人參考。這些原則包括早餐可選擇雜糧饅頭或麵包夾起司片、蔬菜,搭配一杯無糖豆漿;可同時攝取全穀根莖類、奶類及蛋白質營養,豆腐、蒸蛋適合老年人食用;挑選較軟的瓜菜、葉菜、根莖菜,透過電鍋蒸煮達到容易咀嚼的質地;利用餐與餐之間攝取香蕉、奇異果、木瓜等軟質水果;以及補充足夠水分等。

銀髮要樂活 關懷需用心

銀髮要樂活 關懷需用心#銀髮族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於100年6月15日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99年國人自殺死亡人數為3,889人、粗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6.8人。而99年臺北市自殺死亡人數為329人、粗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2.6人,較98年之每十萬人口粗自殺死亡率減少0.4人、降幅3.1%;北市之自殺死亡率僅高於連江縣、金門縣,為自殺死亡率第三低的縣市,亦已非WHO所定義之自殺高盛行率區。然而,依據行政院衛生署之統計資料顯示,歷年來自殺粗死亡率均隨年齡之增加而增高。99年全國各年齡層每十萬人口自殺粗死亡率,以65歲以上者之35.8人為最高,且當各年齡組自殺死亡率與上年比較均呈現減幅的狀況下,僅65歲以上年齡組反而增加5.6%;由此顯示,雖然自99年起,自殺死因已首度排除於十大主要死因之外,但老年長者採取自殺行為結束生命的情形是亟需積極用心關懷。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進一步針對99年度老年族群的自殺企圖者進行自殺近因分析顯示,有25%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久病不癒」所造成的身心困擾而採取自殺行為,另有23%是因「憂鬱傾向」,及18%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家人間情感因素」而採取自殺行為;整體而言,有約30%的自殺企圖老人是因兩種以上的因素而選擇採取自殺行為。由此可以了解,長者自殺是多面向的問題,當長輩面臨生理性疾病,或是親密家人互動衝突等重大生活壓力事件時,較容易有情緒上的困擾產生,且若持續累積而未予解決時,將有可能走上自我傷害或是結束生命。因此,陪伴銀髮族經歷人生階段中的重要關卡,才能協助他們在危機中找到出路。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提醒您,多關心家中長輩,尤其老人比較不會去表達內在困擾與低落的情緒,因此可以透過下面的方式來協助身邊的長輩:注意生活起居作息生理性與社會性因素的困擾有時會帶來長者的「空虛感」,而欲掌握長輩的心理狀態,其實可以從關心長輩身體健康狀況(如:出現入睡困難、多夢、睡眠中斷或早醒),食慾變化情形,或是否對事情失去興趣(如:放棄看電視、看報紙、散步等等以往會做的休閒嗜好)做起,便不難觀察出情緒變化的訊號,並進一步提供陪伴與傾聽。表達在乎和關心現代人因為步伐較快且缺乏耐心,因此家中晚輩總是以「幫忙」解決問題,而忽略了老人所在乎的是情緒紓解協助、或是共同討論解決策略的意圖。幫助長輩說出心中的痛苦與恐懼,需要週遭親友的專注、仔細、耐心而開放地傾聽;如此的陪伴和關心,能幫助他處理擔心的事情,也能避免長輩感到孤單以致情緒低落。尋求專業評估心理生病跟身體生病是類似的,當發現身旁長輩情緒或行為有異狀,可陪同長者透過尋求醫療診斷和專業評估來幫助長者發現困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在12區的健康服務中心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有「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民眾可以陪同長者就近至到住家附近的健康服務中心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愛的五種語言 Language of Love(Gary Chapman)珍惜的相處時間。(Quality time)精心的禮物。(gift)服務的行動。(act of service)身體的接觸。(physical Touch)肯定的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壓力有多大?銀髮族的健康,從心開始

壓力有多大?銀髮族的健康,從心開始#銀髮族

為了更完整關照到銀髮族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委託27家醫院提供65歲以上市民的老人免費健康檢查項目中,也開始納入心情溫度計(簡式心理健康量表BSRS-5)的測量。99年第一季6,413受檢民眾資料顯示,有9成的銀髮族心理困擾度尚屬於正常範圍(91.90%),而需要專業關懷的中、重度心理困擾者有則檢測出65人,約佔1%。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98年度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45萬人,佔總人口比例10.63%,而臺北市依據統計資料顯示,99年7月底約260萬總人口中,65歲以上有32萬9,902人,佔12.66%,每年持續以5千至1萬人的速度成長中。在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下,國人不只期待平均餘命延長,民眾更期待擁有健康,過有品質的晚年生活。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身心健康是一體的兩面,關心自己健康而適當運用醫療資源,主動接受健檢的銀髮族群們,相較於社區一般民眾篩檢達中、重心理困擾狀態之比例(7.2%)更低,反映出心理調適更為良好。但另一些銀髮族隨著年歲漸高與體能老化所需面對的生命議題更加複雜,例如:生理退化而造成的體力下降及記憶、認知功能退化,退出職場後之自我生活安排、子女離家的空巢期等因素,讓該族群內心常常浮現生活之空虛感與不確定感,甚至對於自我存在價值有所懷疑。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進一步解釋,在較顯著心理困擾的長者當中,依其性別不同,其面對的問題型態也不盡相同。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在99年1到9月所接獲的自殺行為通報個案資料來看,女性長者較男性長者注重「情感與人際關係」為多(女性53%,男性39%),而男性長者較女性更注重「生理疾病」因素(女性30%,男性42%),對男性而言,身體狀況不佳更成為破壞心理健康的一項壓力。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資深社區志工戚先生分享其退休後的經驗;他在退休後也曾擔心自己的健康、生活規劃、子女未來等問題,但其藉由投入志工行列,抱持著正向態度去面對生活的一切,並透過與同儕聚會活動、學習與接觸新資訊等方式提高社會參與度,且能夠在服務他人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雖然老化無可避免,卻可及早因應,另外家中或身邊有銀髮族,應多陪伴及傾聽,鼓勵參與社區活動,藉由銀髮族的豐富人生經驗,讓社會持續進步。衛生局提供「心情溫度計」,是可以隨時掌握自己心理狀態的小工具,請回想最近一星期中(包括今天),以下五個問題使您感到困擾或苦惱的程度,填寫一個您認為最能代表您感覺的答案。檢視結果總分小於6分屬正常範圍、6~9分屬輕度心理困擾、10~14分屬中度心理困擾、大於15分以上屬重度心理困擾,衛生局提醒您:多多關心家中或周遭銀髮族之身心狀況,若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可至臺北市12行政區之市立聯合醫院附設院外門診部,相關訊息可上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或是撥打諮詢專線(02)3393-7885,讓專業員聆聽您的需要,分享適切的資源給您。延伸閱讀「心情溫度計」: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27

老人自殺 憂鬱症是主因

老人自殺 憂鬱症是主因#銀髮族

憂鬱症嚴重危害銀髮族的健康,也是老人族群自殺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85歲以上的自殺成功率更高。臺北縣立醫院廖婉秀醫師指出,多數的患者會在自殺前一個月有就醫的紀錄,值得家屬及醫師提高警覺。廖婉秀表示,雖然時下醫學發達,但仍有不少老年憂鬱症患者未被診斷或受到不適當的治療,常造成老人家不必要的痛苦、生活功能減退、增加死亡率或其他疾病的發生率及嚴重度。她說,診斷老年憂鬱症對醫師是一大挑戰,常需借助一些適當工具,如老年憂鬱症量表、簡易心智量表等,而幾乎大多數有憂鬱症狀的老年人,一開始都會因為身體的症狀到基層醫療院所就診,值得家屬及醫師特別留意。憂鬱並不是正常老化的現象。健康、可自理生活的銀髮族,重度憂鬱症的發生率甚至比一般人低。但罹患重大疾病,特別是癌症、心肌梗塞、或神經性疾患,如中風、巴金森氏症等,其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會大為增加。女性、社交孤立、喪偶、離婚、分居、社經階層低、疾病纏身、無法控制的疼痛、失眠、生活或認知功能受損,都是老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輕度憂鬱症在銀髮族的盛行率比重度憂鬱症高,接受治療幾乎都能痊癒,但廖婉秀提醒民眾,老人家常因其他慢性病而服用多種藥物,爲避免副作用或藥物間彼此發生反應,單一種類的藥物治療較為理想,起始劑量也約為年輕人的一半,再根據病患反應慢慢調整至足夠的劑量,所以通常需要4到8週甚至12週之久,才會達到療效,然後長期服用以避免復發。

東基打造歡樂的銀髮族生活 讓老人家擁有自己夢想的桃花源

東基打造歡樂的銀髮族生活 讓老人家擁有自己夢想的桃花源#銀髮族

致力推動老人照顧志業的台東基督教醫院,努力為老人家創造幸福,自去年底所設立的「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啟用後,一年來以樓層逐層開放、學苑陸續開課的方式,積極建構整合性的老人照護服務,為東部長輩營造健康、尊嚴、喜樂的銀髮生活。 「迦南護理之家」繼去年開放二樓後,照護品質深獲肯定,三樓的部份也在十一月開始收入住,繼續以「安全舒適的環境、專業親切的照護、優質的照護團隊」來服務鄉親,空間運用上也更具彈性。入住者經ADL(日常生活功能評量)評估後,重症者大都住在二樓,輕、中症者則住在三樓。洽詢電話:089-960220 分機6201、6202杜珍珠護理長。 四樓的「迦南優活會館」則是一個適合健康長者生活、學習、旅遊、彩繪人生的美樂地,除了提供給護家住民家屬的安親房,也開放五十五歲以上長者(配偶年齡不限)申請long stay(長期居住)和short stay(短期居住)。 今年夏天,經過妻女多方考量、訪視、挑選後,長期臥床、無法言語的阿公住進了護家二樓,他七十多歲的太太「師母」每天都坐計程車到護家陪伴阿公。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都看到師母阿公形影不離。住在外地的女兒卻十分耽憂獨居母親每日的早出晚歸。在女兒貼心勸說下,一個多月後師母住進了同一棟四樓「迦南優活會館」的安親房,如此一來,師母只要從四樓到二樓,就像自己家那樣的樓上走到樓下,就可以看到老伴,而不需上車下車的來回奔波。當初聽到女兒的建議,師母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她想到又要花錢而拒絕,女兒告訴她,其實算一算,每天來回的車資也差不多呀! 師母住進迦南優活會館後,大大縮短了探視老伴的路程,而且周邊的生活機能也不錯,不遠處的黃昏市場、便利商店、購物中心可就近採買,加上房間的簡易廚房讓阿嬤可以安全方便的料理食物,例如:打新鮮果汁給阿公喝。老伴住二樓、自己住四樓的安排,著實讓師母安心,家人也跟著放心! 迦南優活會館的居住空間寬敞,有一房一廳、單人及雙人套房供長者自由選擇。洽詢電話:089-960220分機6111;089-960888分機2153 趙小姐。護理之家及優活會館的詳細介紹,請上東基網站(http://www.tch.org.tw)/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 在推動終身學習方面,專為五十五歲以上長輩開辦的「樂活學苑」及「台東市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在內政部及教育部指導下,分別於九月、十一月開課。研究指出,長者參與的社會活動越多,其人際關係較佳、生活滿意度較高、健康也較為良好。換句話說,「參與學習」是抗老的積極處方,所謂樂齡學習,就是希望長輩「快樂學習,忘記年齡!」 這兩個學苑共開了「身心機能活化」A班及B班、「營養新知&健康點心製作」、「樂齡養生與身心保健」、「彩繪人生──水彩與素描」、「打造自己的桃花源」等六門課,除「打造自己的桃花源」預計八日開課外,其餘課程皆已開課。上課人數最多的是東基醫療團隊主講的「樂齡養生與身心保健」,近六十位長輩一起當學生。 上課的地點除了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外,也因應長輩需要特別前往台東基督長老教會、更生長老教會、台東市建農里榮農社區開班。「打造自己的桃花源」邀請到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畢業、王家花園的園丁王美琇親自指導。藉由她與植物相處的多年經驗,帶領長輩進入色彩繽紛的植物世界,經由拈花惹草的實作課程,打造自己夢想中的桃花源,仍想報名參加的長輩請洽詢089-960220分機6120趙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