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現代人類的三大文明病是愛滋病、癌症與憂鬱症,每年全世界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人數超過一百萬人,有三億五千萬人正為憂鬱症所苦。20歲以上每3人中就有1人 出現疑似廣泛性焦慮症臺灣的數據也非常嚇人,衛生福利部統計,單單在二○一四年看診並請領治療憂鬱症藥物的就有一百一十六萬人,臺灣人每年至少吃掉一億五千萬顆鎮靜劑及安眠藥。據中研院歷年的統計,全臺灣有心身症、精神困擾的人約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甚至因精神疾病嚴重到領有殘障手冊的人也有二十多萬人;也有調查指出,臺灣出現疑似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將近六百萬人,等於二十歲以上的民眾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憂鬱到曾有自殺念頭的人有兩百多萬人。浮躁不安、容易疲累、不耐煩所謂廣泛性焦慮的外在表現就是浮躁不安、容易疲累,而且很容易不耐煩,肌肉經常緊繃,夜晚難以入睡或者睡得很不安穩,而且這些狀況持續半年以上。這種身體明明不舒服,卻又查不出具體的生理疾病,有時會稱為心身症,也就是與焦慮、憂鬱、壓力有關的精神官能症。據統計,臺灣每年有十多萬人因心身症到醫院求診,而且大多數是正在工作的青壯年,不但影響個人,也影響企業的競爭力。產生這些精神方面的困擾有三種原因:第一個是生理上的,也就是遺傳或內分泌失調造成;第二個是心理上的,比如要求完美的性格或無法處理工作壓力;第三個是來自於環境的影響,大者如天災人禍的巨大災難,小者如居家環境的布置。最近的研究一再證實,心理與環境,甚至遺傳基因也會和環境互相影響,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單單只是把牢房漆成粉紅色,就會降低囚犯的攻擊性,稱為粉紅牢房效應。高比例的心身症 主要原因來自工作的競爭壓力為什麼會有這麼高比例的心身症?主要原因大概來自於工作的競爭壓力。當然,面對新事物與新挑戰時,適度的壓力、適度的緊張感是好事,能讓我們集中精神與資源,也是渴望成長的象徵,但是若緊張焦慮到心神不寧,就太過度了,恐怕需要主動想辦法降低這種因壓力而來的焦慮。(本文摘自/活得興高采烈/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