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

告別尿失禁的困擾

告別尿失禁的困擾#頻尿

造成尿失禁的原因,大致可分為急尿性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及滿溢性尿失禁,也有合併的可能。比較俏皮的說法是膀胱像浴室,而婦女的尿道就是門檻:如果浴室因為水管不通,造成淹水,當水位滿過門檻就形成滿溢性尿失禁;如果只有地板小積水,那麼在浴室中行走時,只要一用力就可能把積水淹出浴室,這就是應力性尿失禁;如果門檻高度没有問題,浴室也没有積水,但浴室裡有個小頑童興緻一來,就把水往外潑,這就形成急尿性尿失禁;如果原因重疊,就是合併型尿失禁。最常見的急尿性尿失禁,常伴隨著過動性膀胱,在膀胱脹尿時,不自覺地收縮,造成尿急,如果一時無法抑制,就產生尷尬的尿失禁狀況。這一類病人尿道並無問題,只要給予適當藥物,抑制不正常的膀胱收縮,就可以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其次,如果病人因為多次生產或接受過子宮切除手術,造成骨盆鬆弛,當膀胱因為外力增加時,骨盆腔無法提供足夠的力量支撐尿道,就可能造成尿失禁,所以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跳躍、快走,都可能造成腹壓上升太多,而有漏尿情形發生。新店耕莘醫院泌尿科 蕭博仁醫師表示,目前的治療趨勢大多是先用保守療法-凱格爾運動,如果認真運動兩個月以上,仍無法提升骨盆腔的支持力道,就必須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治療不僅恢復快且復發率低,只是多半必須植入人工網膜來提高支撐力,病人只要不是太老,手術成功率很高。如果因為長時間憋尿、中風過後、慢性糖尿病或接受過子宮頸癌根除手術,造成膀胱彈性不佳,没有足夠收縮來克服尿道阻力,以致膀胱不時處於滿水位,稍不小心,就可能會漏出來。當然,病人也可能會以頻尿(因為總是尿不乾淨)或是持續性的漏尿來表現,特別是臥床或中風無法溝通的病人,家人卻常僅用尿布來解決頻尿及尿失禁的問題,忽略長時間的膀胱過脹,可能帶來尿路感染、膀胱結石甚至雙側腎水腫,進而引發腎功能哀竭。尿失禁幾乎都是可以治療的,只要拋開害羞的心態,勇於就醫,就可以擺脫尿失禁的糾纏,迎向彩色的明天。

老化知多少

老化知多少#頻尿

老年人由於心臟內膜變厚且彈性減低,使得心臟搏出量減少,造成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動脈管壁受膽固醇、脂肪和鈣的沈積,使動脈管腔變窄,缺乏彈性,對血流之阻力增加導致收縮期高血壓。由於血循環的改變,使得身體各器官血流不足,故感覺與反應都變得遲緩,且突然的姿勢改變,常導致姿態性低血壓而暈厥或跌倒。膀胱與尿道括約肌的鬆弛,使老年人常受尿急、頻尿、夜尿或小便疼痛之苦,為避免引起泌尿道感染,應盡量避免憋尿。男性前列腺肥大,造成排尿困難,可借助口服藥物治療,幫助排尿順暢。若效果不佳,且常造成感染,影響睡眠品質,則可求助於泌尿外科尋求手術解決困擾。肺泡之實質變化,造成換氣不足,餘氣量增加。同時受血管硬化與肺組織本身的改變,呼吸之氧氣交換與運送均受到影響,特別是劇烈運動後,腦部需氧量增加,使得老年人更難調適。指導老年人做擴胸深呼吸,或太極拳等對於呼吸狀況均有所助益。不要抽菸,菸中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胃腸的活動力減低,消化功能降低,加上老年人喜歡吃精製品或烹調手續簡便之食物,故缺乏纖維素,易引起便祕。宜多吃含纖維的蔬菜、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若有便祕,依醫師指示服用輕瀉劑或使用甘油球灌腸,切勿用力解便,以免血壓升高發生腦中風。日前高雄就出現兩例因便祕上廁所「嗯嗯」時太過用力了,引發血管栓塞性中風。老年人肌肉耐受力降低、張力減少、彈性減弱、屈伸活動力也減退,故行動遲緩。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 莊光輝醫師建議應避免一種姿勢持續太久,不但關節會僵硬,且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肢體腫脹不適。骨骼密度降低,或鈣質攝取不足、或中年後婦女動情激素缺乏等,易造成骨質疏鬆,易引起骨折,故行動之安全要絕對留意。所以老人的住家環境光線宜明亮,必要時可裝置扶手,浴室地板需注意止滑的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