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

植入微型鏡片 近視手術新選擇

植入微型鏡片 近視手術新選擇#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所謂的「屈光不正」包括遠視、近視及散光都是,也就是光線通過眼睛的聚焦作用後,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物像,而在視網膜的前或後方成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陳少鈞醫師說,屈光不正極常見,根據估計,全球因未矯正屈光不正而視力下降的人口達1.53億。現今由於屈光矯正醫療技術進步,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已不是唯一的矯正方式。雷射手術就是其中之一,但常見患者出現眼睛乾燥、眩光、夜視等後遺症。且在台灣,屈光不正有許多是屬於高度近視患者,部份有可能因為個人眼睛條件不足,而無法接受雷射手術。目前衛生福利部已開放虹膜固定式微型鏡片,使得無法使用雷射屈光矯正的人,有了多一項的選擇。在這五年的時間內,已經有超過上千例的屈光不症患者,接受此手術矯正。可逆性矯正手術  需自費虹膜固定式微型鏡片植入部位在角膜與虹膜之間,並將鏡片固定於虹膜上。陳少鈞說明,施行手術前必須經過詳細檢查,如虹膜與角膜間的空間、角膜內皮細胞密度等。虹膜固定式微型鏡片與雷射手術的最大不同點,是虹膜固定式微型鏡片為可逆性的矯正手術,適合中高度近視者適用,但目前並無健保給付,雙眼需自費14萬元。而虹膜固定式微型鏡片,術後若有不適應的症狀產生,可隨時將植入的微型鏡片取出。陳少鈞醫師也說到,不管是哪種屈光手術,經過詳細評估檢查,都能帶給屈光不正患者生活上便利的改變,但是不要忘記眼睛仍要定期接受檢查,如眼壓測量、角膜檢查、視網膜檢查等,因此手術完成後仍必須至少每年進行一次檢查。

暴增!小六生近視比例竟高達64%

暴增!小六生近視比例竟高達64%#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愈來愈多的家長,把手機或平板電腦,拿給孩子當電子保母,導致我國近視兒童在近幾年來快速增加,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國小學童近視的比率高達48.11%,小學六年級學童的近視比率更高達64.96%,也就是平均3個小六學生中,就有2人近視。眼科醫師建議,兒童可以透過新的鏡片技術角膜塑型術,來減緩兒童近視的速度。國小就近視 長大恐提早白內障、青光眼眼科醫師林丕容表示,近年來由於平板普及、智慧型手機興起,兒童的近視也隨之大幅增加,根據門診觀察,從3C產品普及化後,兒童近視比率比過去高出2至3成,這些學童近視的主因,主要是來自於許多家長都依賴3C當保姆所造成。林丕容說明,兒童罹患近視,若在成長期未妥善控制,容易演變成高度近視(600度以上),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裂孔、黃斑出血及黃斑退化,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失明。角膜塑型術可望能控制近視度數然而,一般在面對學童近視問題時,最常採用的矯正方式不外乎透過配戴一般單焦點眼鏡、點散瞳劑及角膜塑型術等方式改善視力。其中散瞳劑容易產生畏光的問題,而一般單焦點眼鏡僅能針對目前近視度數進行矯正,無法控制度數的增加,相對而言,角膜塑型術可控制度數增加速度,是目前比較好的控制度數選項之一。雖目前有鏡片新技術能夠控制兒童的近視度數,但醫師還是提醒,維持學童視力的方式,還是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盡量避免觀看螢幕,2歲以上每天觀看螢幕時間建議不要超過2小時,且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並走出戶外,多接近大自然,讓眼睛放鬆,是最好的眼睛視力保健方法。

3C當保母 學齡前幼童近視增

3C當保母 學齡前幼童近視增#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科技發達,不少父母常用電子產品安撫小孩,造成小孩近視卻不自知!新北 市衛生局統計發現,4、5歲學齡前幼童視力竟有近1成異常率,而 且數字隨年級一路攀升,到了國中竟高達8成以上近視。國小一年級31%,到了國中一年級達77%,也就說每10個國中生就有近8個人近視,視力異常的數字爬升幅度讓人怵目驚心。 近視早 越易產生高度近視耕莘醫院醫師李詩韻醫師指出,門診時也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小朋友近視,不乏許多是4、5歲學齡前幼童,「近視發生的年齡越小,越容易造成高度近視」,嚴重者可能會有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合併症,嚴重者將導致失明。呼籲家長讓3C產品遠離小孩,用眼30分鐘就休息10分鐘。 遠離「惡」視力 謹記4護眼小撇步新竹市衛生局也提醒,父母應節制孩童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尤其要避免將平板電腦當成「電子保母」來安撫孩童,假日時儘量帶著孩子在戶外活動,並且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每用眼30分鐘,記得休息10分鐘,注意環境燈光充足且均衡飲食,以及每年定期1至2次的視力檢查。,以下也提供避免兒童近視方法的4個小法寶: 1)避免使用電子產品 。2)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 。3)天天戶外活動2小時且均衡飲食 。4)每年至少1至2次視力。 

兒童越早近視 越易產生高度近視

兒童越早近視 越易產生高度近視#近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是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也是學習的重要器官之一,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3~11歲兒童近視的比例為32.7%,7歲以上的學童近視比例更高達47.8%。且兒童越早近視,度數增加得越快,也越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度數>600)。拒當近視兒童 僅需記住防治7大點由於現在科技的發達,兒童們玩手機、電腦,甚至是看電視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之一,因此,兒童近視防治成為我們守護兒童成長重要的一環,基隆市衛生局也提醒各位民眾注意防治7大點,就可拒當近視兒童。1)每半年定期做視力篩檢。2)增加兒童戶外活動。3)謹記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4)看書保持35~45公分的距離。5)2歲以下幼童避免使用3C產品,2歲以上使用3C產品不超過1~2小時。6)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多食用深綠色蔬菜類,有益眼睛健康。7)應避免寶貝於光線不足處閱讀、使用3C產品等。最後,衛生局吳澤誠局長也提醒各位民眾,6歲前可是兒童的視力發展黃金期哦,千萬要注意,別讓您的小寶貝小小年紀就隔著一片玻璃看世界哦。

惡視力!小一學童每10人就有2人近視

惡視力!小一學童每10人就有2人近視#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灣學生近視率排名世界第一!據衛生福利部調查資料顯示,國小一年級學童近視率高達21.5%,向「惡化的視力」宣戰、保護學童視力健康,已經成為當前學校衛生保健教育的重點工作,希望藉由學校、家長和社會資源全面性整合,讓未來的主人翁能夠保有好眼力。 依國民健康署2010年進行全國抽樣調查顯示,國小一年級學童近視率21.5%,換句話說,每10名小一學童中,就有2人近視;到了國小六年級時,提高為每10人中,就有6名學童近視;升上大學後,更增加為每10個學生中有9人近視,台灣民眾的近視率世界第一。 不偏食多運動  減少用3C新竹市衛生局將於3月22日及4月19日針對幼兒園老師辦理兒童視力研習會,一同照顧孩童視力的健康。孩童視力發展與陽光日照時數、眼睛的成熟度有關,呼籲學校和家長,鼓勵孩子多到戶外運動,促進身體發育,並在陽光強烈時,適度控制運動時間、戴上遮陽帽,減少眼球傷害。 此外,過早或過長時間接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3C產品,也是造成近視比率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黑暗中使用,眼睛負擔更大。視力保健要從小做起,不偏食、多運動、減少3C使用時間,都有助於兒童遠離近視傷害。

北市小二童近視度數大於50 高達4成

北市小二童近視度數大於50 高達4成#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手機平板滑呀滑,也讓兒童們的視力滑出問題來,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的調查顯示,102年視力疑似異常者佔受檢人數19.03%,確診近視人數占總異常人數之比率高達39.15%,近視度數高於200度者佔4.47%。另外,根據「臺北市學童健康起步計畫-高度近視防治專案」專業視力檢查結果發現,1萬2,870 位國小2年級受檢學童中,近視大於50度之高度近視潛在高危險群高達4,917人(38.2%),其中1,712位學童(34.8%)透過專案視力檢查才發現有近視。學童應積極做視力檢查 以免近視不自知眼科林志聖醫師表示,曾有家長帶學童至診所接受專業視力檢查,散瞳後發現已經有150度近視,家長卻完全未發現到孩子近視問題;也有學童檢查發現近視高達300度,配戴眼鏡度數卻只有150度,嚴重影響學童學習及生活品質。林志聖醫師提醒,往往學校例行性視力檢查發現視力不良時,孩子早已造成近視,因此家長應主動定期於寒暑假帶孩子至眼科醫療院所檢查視力,避免延遲治療黃金期。

6族群常見眼疾 延誤治療恐視力受損

6族群常見眼疾 延誤治療恐視力受損#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現今科技發達,接觸3C用品的機率變多,導致視力問題層出不窮,白內障、青光眼、老花、近視等眼疾求診的比例較5年前增加約20%,且年齡層有逐漸下探的趨勢,眼科林丕容醫師將指出各年齡層常見的眼睛問題,民眾可多加留意,一旦視力出現問題,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6歲以下兒童/斜視與弱視最常見,其中Ÿ斜視乃是中樞神經系統支配眼外肌肉不協調,或是先天性眼睛發育不全所致;弱視則可能是因先天性白內障、眼瞼下垂、屈光異常等問題所引起。醫師小提醒/Ÿ斜視建議在學齡前矯正,才能得到較好的視覺功能,可利用手術與視力訓練等方式加以調整;弱視治療則必須先確認成因,才能有效治療。建議一旦視力出現異常,要及時治療,以免造成無法彌補的視覺功能異常與弱視。● 6~9歲兒童/近視與假性近視最常見,其中父母都是高度近視者,孩子罹患的機率隨之而增;此外,Ÿ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看電視、打電動及玩電腦等也會導致。醫師小提醒/避免長時間觀看電視、使用智慧型手機、電腦,若要使用建議距離眼睛60公分以上為宜,且每隔30~50分鐘、就要休息15分鐘,休息時可望遠凝視(6公尺以上),若沒有空間則閉目休息。● 9~18歲少年/近視、假性近視、散光與結膜炎,近視成因與上述同,至於散光則是因不當揉眼、在車上看書或姿勢不正確,如躺著看書或看電視所引起;結膜炎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常會因接觸而傳染。醫師小提醒/散光預防方法和近視同;而結膜炎則是避免在公眾場所,與他人共用毛巾或浴巾,且勿用手直接搓眼睛,並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以免感染病毒。● 18~40歲/近視、遠視、散光、與隱形眼鏡症候群,如乾眼症、眼睛疲勞、角結膜炎等;遠視多為先天性的眼睛發育不全造成;隱形眼鏡症候群乃是因軟式隱形眼鏡久戴、清洗狀況不佳等因素,使角膜缺氧,導致眼睛乾澀、疲勞與角膜、結膜發炎等症狀。醫師小提醒/可使用框架眼鏡、軟硬式隱形眼鏡來調整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不正;至於隱眼症候群,則可選擇配戴一般框架眼鏡或選擇硬式隱形眼鏡代替,其透氧率較高、覆蓋面積較小,較不會出現乾澀等症狀,但缺點是需要較長的適應期。● 40~50歲/常見疾病為老花眼、青光眼等;老花眼是因水晶體隨年齡增長而失去彈性、調節功能減退所導致;慢性青光眼是喪失視野後逐漸形成,病患不易自覺,若沒有定期檢查、及早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失明;急性青光眼則因眼壓急速升高,導致眼晴異常疼痛引起。醫師小提醒/老花為自然老化現象,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生,較難避免,只能後續治療維持良好視力;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及周邊血管收縮疾病、免疫功能失調、神經細胞營養失衡等患者,都是青光眼高危險群,平常需多留意。● 50歲以上/易發生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疾病;水晶體因老化、紫外線傷害或其它因素變混濁甚至硬化,導致光線和影像無法傳送到視網膜上,造成視覺模糊,即罹患白內障;黃斑部是視網膜的視覺中樞,當年紀越大、久受光線傷害、或高度近視眼球退化,導致黃斑部病變,進而影響視力。醫師小提醒/3C產品使用時間不宜過長,因3C產品會發出高能量藍光,長期近距離照射,等同水晶體被照熟,導致許多人年紀輕輕,不到40歲就出現白內障症狀;戶外建議可配戴太陽眼鏡來預防紫外線與高能量藍光,避免眼睛傷害。黃斑部病變可能是近視加深、白內障、或其他眼疾所造成,建議60歲以上民眾,定期3~6個月至眼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遠離「惡」視力 謹記6護眼小撇步

遠離「惡」視力 謹記6護眼小撇步#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把近視列為失明及視力障礙的主因之一。近視成因除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近年實證研究亦發現,缺乏戶外活動是危險因子,增加戶外活動則具有保護效果。基隆市衛生局呼籲,家長帶家中幼兒每天戶外活動至少2~3小時,避免幼兒眼睛黏著螢幕,可以減少兒童近視的發生和惡化。近視早 變成高度近視機會增因兒童近視問題嚴重,越早近視,度數增加越快,變成高度近視機會變大,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甚至導致失明。為避免孩子戶外活動過少以及黏螢幕時間過長,影響孩童的視力,加深近視度數。基隆市衛生局提供以下6大護眼撇步,幫助你遠離近視:1)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除了增加親子感情與互動外,亦可達到護眼、舒壓的功效。2)平時閱讀的距離、時間、連續靜態玩玩具及閱讀姿勢等,都會影響孩童視力。3)用眼30分鐘,記得休息10分鐘。4)看書保持35~45公分的距離。5)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6)每年定期1至2次視力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