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

3大不良習慣 小心加重近視度數

3大不良習慣 小心加重近視度數#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小英今年25歲,最近因為迷上電視劇《蘭陵王》,只花了三天的時間就追完所有劇情,看完後覺得好像看不清楚遠方,求助眼科醫師後,才發現短短三天內,小英的近視度數竟然加重200度,讓醫師大呼不可思議!眼科醫師呂俊憲表示,「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是導致近視惡化的主因,而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常被忽略的習慣,恐會導致近視加深呢?邀請呂俊憲醫師,揪出現代人三大不良的用眼習慣,恐會讓你的近視不知不覺越來越加深!● NG1: 「長時間」且「近距離」盯著某處看像小英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三天時間就把電視劇全部看完,代表眼睛根本無法充分的休息。呂俊憲醫師表示,長時間近距離讀書、上網或看電視,會使睫狀肌過度收縮無法放鬆,造成眼球水晶體的曲折力加強,而引起「近視」的狀態,若長時間沒有休息,恐會變成真性近視,呼籲民眾,每近距離使用一小時眼睛時,應花5至10分鐘拿下眼鏡休息,或閉目養神,看看遠方,放鬆眼部肌肉,以免近視越來越深。● NG2:走到哪、滑到哪的低頭族你也是走到哪,「滑」到哪的低頭族嗎?小心,恐會滑出近視眼!很多人習慣走路、坐公車、搭捷運、搭車時使用智慧型手機,其實這樣對眼睛的傷害相當大!呂俊憲說明,在晃動的環境中用眼,彷彿是不斷晃動的相機,卻要拍清楚螢幕上小小的字般辛苦,眼睛睫狀肌要不斷對焦,眼部肌肉要更用力,很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勞。這樣的用眼習慣,長久下來,除了恐會加深度數外,也可能因為看不清楚,過度搓揉眼睛,造成散光、亂視增加的情況發生。所以,搭火車、公車、捷運、飛機時,最好不要使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免得在晃動環境下傷害視力。● NG3:光線不足的環境使用智慧型手機很多人喜歡在睡前使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呂俊憲醫師表示,在床上不管看書還是使用電腦產品,都容易因為姿勢不正確、近距離且用眼時間過長,因而造成近視;更嚴重的害處是,當光線不足時使用智慧型手機,就好像一隻手電筒一直不斷刺激眼球,眼睛承受的壓力很大,長時間下來,睫狀肌緊繃、無法放鬆,眼睛容易疲勞、痠疼,可能造成假性近視,時間久了,身體會慢慢適應假性近視,度數可能真的加深。尤其是手機發出的藍光,屬於能量較強的可見光,黑暗中眼球若直射,藍光將會穿透角膜與水晶體,直射入黃斑部,還可能造成黃斑部感光細胞的損傷。因此,不要在太暗的環境使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以免螢幕和背景的亮度出現強烈對比,影響瞳孔收縮,眼睛會較吃力。

白內障併多重視力問題 手術解決困擾

白內障併多重視力問題 手術解決困擾#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白內障患者常會合併散光、近視、遠視等多重問題,可能透過配戴眼鏡也無法改善,眼科醫師廖昶斌表示,可透過手術治療,讓視力清晰、並擺脫眼鏡的束縛。白內障常伴隨近視、遠視、散光 配戴眼鏡也無法視力清晰廖醫師表示,臨床發現約有3成白內障患者同時有散光、近視、遠視等問題,病患若是透過配戴眼鏡仍無法改善,常會希望能利用手術解決白內障和視力不良的困擾,因此可透過「小切口無縫線超音波白內障手術」,合併植入「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同時解決白內障和改善近視、遠視、散光或老花所造成的視力模糊的問題。廖醫師說明,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大多分為幾個類別,其中一項是「非球面一片式人工水晶體」,它可以降低球面像差,提升功能性視力、改善夜間視力,減少目視光源時的眩光與光暈,能達到如照相機清晰度良好的功能,適合用在常於暗光下活動或是需要夜間開車的人。人工水晶體 種類多 功能異 術前應多溝通了解「多焦點一片式人工水晶體」除了上述的功用外,其水晶體上10-20餘道的同心圓雷射環,是利用光學繞射原理讓遠近視力都能調節清晰,因此可降低白內障手術後對老花眼鏡的依賴,但植入初期,中距視力表現較差,可能會有眩光和光暈的干擾。至於「散光矯正一片式人工水晶體」的特點,能降低術後散光殘留值,不需再配戴散光眼鏡,對於白內障手術前散光度數已超過100度的患者,術後若不想戴眼鏡可以考慮。廖昶斌醫師提醒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功能性也有所差異,患者可依生活習慣和需求進行選擇,且手術後會有殘留的度數,可先在術前和醫師充分溝通,了解手術內容和可能改善的程度。

視力回春 恐是白內障惡化前兆

視力回春 恐是白內障惡化前兆#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白內障患者因年紀過大,有時會伴隨老花眼症狀產生,此時病程發展若出現老花眼症狀減輕、出現視力回春、清晰或是近視突然增加,可別開心的太早,這可能是白內障病情開始惡化的前兆,應盡快就醫治療。白內障合併老花眼 可能使視力短暫恢復清晰臨床上,50歲的黃先生10年前曾動過近視雷射手術,整體視力一直都很良好,但最近1年來,近視度數突然激增至450度、且出現多重影像、視線朦朧白霧化等症狀,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散光和白內障病情加劇所導致;眼科醫師林丕容表示,正常的水晶體是透明的,但因為老化、外傷、紫外線或其他因素變混濁、硬化時,會導致光線和影像無法被傳送到視網膜上,而造成視覺模糊,形成「白內障」。林醫師說明,黃先生的病例是隨著年紀增長,老花度數慢慢增加(老花眼看近物吃力),且同時伴隨白內障的病程發展,此時眼睛內部硬化腫脹混濁、水晶體逐漸變厚、中央處變凸,彷彿內建一副老花眼鏡,才會發生某段時間看近物清晰的情況,但當水晶體變得更混濁、更厚時,又會變成看近物不清楚。白內障若拖延 恐有失明危機 需盡早治療白內障若拖延過久,增厚的水晶體可能導致青光眼或其他眼疾,產生不可逆的視力損害、嚴重者可能失明,因此民眾若出現任何不適症狀需立即就醫。

暑假兒童易近視 提前預防有一套

暑假兒童易近視 提前預防有一套#近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臺北市衛生局與教育局為了避免年紀太小學童近視,將來演變成高度近視,特與北市66家眼科合作推動「臺北市學童高度近視防治計畫」,由市府補助就讀北市國小1升2年級學童,暑假期間帶學童持護眼護照至合約醫療院就能進行全面性免費專業視力檢查,避免暑假後學童近視度數上升。衛生局林奇宏局長表示,7月1日到目前約有500位學童進行視力檢查,為避免在暑假最後一週大家同時前往醫療院所進行檢查,建議家長儘早於7、8月底前帶學童至醫療院所接受免費視力檢查(檢查項目含裸視視力、最佳矯正視力、裂隙燈檢查、散瞳前驗光、散瞳後驗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陳子儀醫師表示,曾在門診時發現一位學童,學期中檢查都沒有近視情況,但一過暑假後近視卻增加至200度,探查原因發現,學童因暑假長時間近距離打電動,暑假結束竟已有200度近視,經散瞳後檢查因睫狀肌過度緊繃,非真正近視。陳醫師提醒,此階段年齡小孩正是學習及用眼年齡,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容易造成近視,提醒家長協助學童培養正確用眼習慣,並定期每半年至眼科醫療院所做專業視力檢查。林奇宏局長呼籲,若學童經視力檢查後發現近視,後續追蹤與相關治療必須由眼科專科醫師進行完整的評估,及家長的配合,才能守護視力健康。

什麼?!近視超過六百度歐美竟視為殘障

什麼?!近視超過六百度歐美竟視為殘障#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台灣有近視王國的稱號嗎?根據統計,我國高三生有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都近視問題,且有百分之十五的學生屬於六百度以上高度近視,而在許多先進國家當中,只要是近視超過六百度,就可視為殘障,反觀國內民眾,成年後沒有近視,反而是別人眼中保養有佳的稀有人物。近視六百度 先進國家視為殘障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張延瑞指出,在許多先進的歐美國家,600度以上的近視可視為殘障,但在臺灣地區600度以上近視的人卻比比皆是。許多人以為高度近視就是眼鏡戴厚一點而已,但其實不然,因為高度近視,在中年之後容易併發嚴重的眼睛疾病。高度近視 中年併發症多他解釋,高度近視有很多併發症,大家常聽說的,如視網膜剝離,就是很嚴重的併發症。高度近視的視網膜,因為眼軸拉長,導致視網膜變薄和拉扯,一旦產生破裂,即可能引發視網膜剝離,如果延誤就醫,極可能導致失明。另外,高度近視的併發症還有很多,而且在眼科門診並不少見,包括黃斑病變、青光眼、白內障。高度近視的人在年輕時通常不會有這些併發症,使得大部分患者不以為意,但過了四十歲,這些併發症陸續發生,此時才後悔已經來不及。因此,高度近視預防遠勝於治療,必須從小發現,積極治療,才不會到了中老年之後,才為時已晚,產生遺憾。

衛生局澄清 網路上不得販售隱形眼鏡

衛生局澄清 網路上不得販售隱形眼鏡#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針對日前外傳「網路業者若向衛生局報備,隱形眼鏡亦可在網路販售」事件,澎湖縣政府衛生局表示此為錯誤訊息,衛生署迄未核准網路得販售隱形眼鏡。衛生局指出,隱形眼鏡雖屬非植入性第二等級或第三等級醫療器材得於藥局販售,但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去(101)年11月1日公告之「藥商得於郵購買賣通路販賣之醫療器材及應行登記事項」,是指領有醫療器材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之業者,可以自行架設或利用他人網站等郵購買賣通路,販賣OK繃、紗布、棉棒等第一等級醫療器材,隱形眼鏡非屬得於郵購買賣通路販售之醫療器材。買眼鏡應先驗光 並諮詢眼科醫師衛生局提醒消費者,為確保消費者之視力健康及安全,在選購隱形眼鏡前,應先至醫療院所驗光,再依醫師處方向具有藥商資格之業者選購隱形眼鏡;另在選購有度數之眼鏡時,建議先諮詢眼科醫師。衛生局呼籲,選購及交付產品時,可要求檢視產品之衛生署核准許可證字號,及產品其他相關說明書,並確認醫療器材之標籤、仿單及包裝之標示內容,是否包括廠商名稱、地址、品名、許可證字號、批號、製造日期等資訊,確認產品之合法性,並依產品使用說明書所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妥為使用,以維護民眾健康權益。

北市推「護眼護照」 給你免費視力檢查

北市推「護眼護照」 給你免費視力檢查#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學童近視率已逐年攀升,且愈小罹患近視,將來易演變成高度近視,也就是若在中低年級已有近視,後續變成高度近視的機率就很大。鑑於學童近視率高,臺北市政府7月起啟動「高度近視防治減度專案」,將全面補助2年級學童專業視力檢查,臺北市衛生局已於6月10日起將護眼護照發放至北市153所國小,自7月1日起,即可持護照帶今年國小1年級升2年級學童每半年1次持續3年,至眼科合約醫療院所,施作免費專業視力檢查。高度近視的人因為眼睛結構的改變,罹患視網膜病變及青光眼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可能因此導致不可逆的視力喪失。配戴眼鏡或進行雷射手術雖然可以矯正近視度數,卻無法改變伴隨近視所產生的眼睛結構性傷害,因此學童近視問題,亟需要被重視。防近視!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衛生局林奇宏局長呼籲,良好視力的維護,除藉由醫療院所提供專業檢查服務及後續追蹤治療外,學校也擔負督促學童改善生活習慣的責任,最重要的是家長更要定期帶孩童至醫療院所檢查並注意孩童的用眼習慣,落實閱讀寫字、看電視、使用電腦,每30分鐘要遠眺休息10分鐘;在使用3C產品時,周圍環境燈光要充足;多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培養正確護眼的正確觀念及行為模式。

孩子視力差 父母責任最大

孩子視力差 父母責任最大#近視

大人不示範正確身教,孩子是不會改變的如果我說:「孩子會得近視或遠視,父母要負最大責任。」家長一定覺得很痛心。不過這句話講得一點都沒錯,尤其對於本身視力差的家長,我更是格外強調這點。請不要誤會,我並非在責怪「遺傳基因不良」,而是在批判為人父母的生活習慣。我一再提及,用眼過度的生活習慣是導致視力變差的原因,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種生活習慣,視力自然會惡化。請思考:為何孩子會養成用眼過度的生活習慣呢? 原因當然出在父母身上!因為父母本身的用眼習慣錯誤,整天看電視,一有時間就看雜誌或漫畫;孩子從小看到父母這麼做,當然有樣學樣。那麼父母該如何負起責任呢?多數家長會採取緊迫盯人、警告提醒的對策,可是那麼做根本沒用,不斷叨唸也是枉然,那樣教育孩子完全行不通。從現在起,請把視力回復訓練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唯有父母自己先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進一步改變孩子。因此,每當家長帶孩子來治療近視時,我一定會說:「請爸媽在家裡也一起接受訓練吧!」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鬥志。容我再次強調,如果爸媽一邊躺著看電視,一邊指導孩子做視力回復訓練,絕對不會有效果。很多時候,孩子未必會心服口服地接受訓練。他們心裡一定這麼想:「爸媽不也因為近視戴著眼鏡嗎?憑什麼指責我?難道他們就不需要被訓練?我幹嘛乖乖聽話?」如果孩子接受訓練時只是做做樣子,視力不可能真正恢復。因此我要呼籲:請全家人一起戒除不良的用眼習慣,就從現在開始。(本文作者/中川和宏)(摘自/驚人的視力回復眼球操/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