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

近視雷射期待又怕受傷害?術後視力回歸、畏光症狀可再二次精準微調

近視雷射期待又怕受傷害?術後視力回歸、畏光症狀可再二次精準微調#近視

近視雷射到底有沒有風險,是很多大近視族考量的重點,對此眼科專科醫師張朝凱醫師強調,近視雷射手術後的有可能出現的視力回歸、不規則散光、短期眼球畏光或夜間視力下降的情形,都屬於正常之近視雷射術後反應,有此症狀的病例無需驚慌,有些症狀在短期內會經由眼球復原情形良好而改善恢復,若上列情形未恢復,經專業醫師評估後,也可於手術後再度施行雷射手術精準矯正回來。張朝凱醫師指出,從臨床上的雷射手術病例中,可以發現有些人在接受雷射手術約6個月內,會有開始趨向於近視的症狀,學理上稱之為回歸,一般程度都很輕微,通常發生於高度近視的人,若經醫師評估後覺得適合,可再手術矯正回來。另外術後6個月內也有少數病人會有不規則散光,嚴重者可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或再次雷射治療。併發症中,偶爾可見到有畏光或夜間視力下降的情形。畏光通常只有在術後幾天才發生,傷口穩定後,這種情形就會消失。張朝凱醫師表示,雷射術後短暫畏光、視力回歸等眼睛症狀屬於術後正常反應,若依舊有疑慮,配合護理人員安排複診時間,定期到診所接受檢查或做後續的持續性治療,這部份均屬於診所內正常眼部雷射手術術後服務,不需再另外支付診療費用。在近視雷射門診中經驗豐富的張朝凱醫師也強調,部分民眾對於近視雷射手術仍然存有猶豫懷疑與不安全感,擔心術後會有眼睛無法對焦、近視變遠視、眼睛對光敏感等等後遺症產生,不過隨著雷射技術與眼球定位系統不斷改良,只要術後願意配合追蹤眼睛視力狀態以及復原情形,此類問題都只是短期內的復原過程,無須過於擔憂。

無刀近視雷射技術成熟 高度近視散光族回復視力

無刀近視雷射技術成熟 高度近視散光族回復視力#近視

以往高度近視的人大都是因為角膜厚度的不足,無法通過板層刀標準型雷射近視手術的術前檢查,而無刀雷射擁有更多板層刀所沒有的優點,尤其是擴大了可治療近視的度數,並且省下更多的角膜厚度提供給醫師進行治療。張小姐一直有750度的高度近視加上近150度高散光的困擾,從前上眼科診所求診過,希望藉由近視雷射改善近視狀況,但因檢查結果顯示角膜厚度偏薄,僅有500毫米到520毫米左右,利用板層刀傳統雷射手術術後風險較高而作罷。近期來張小姐因為長期配帶長戴型隱形眼鏡而感覺眼睛乾澀不舒服,轉而購買拋棄式滋潤型隱型眼鏡配帶,又因散光度數高,配戴日拋式隱形眼鏡並不能夠看得很清楚,竟然異想天開,將坊間購買的750度日拋式隱形眼鏡加上150度日拋散光片合併戴入眼睛中,讓視覺上看得更清楚!用如此奇特的配戴方式達一個禮拜後,有天張小姐午睡起來發現一眼兩片鏡片一起滑到眼球裡頭找不到,趕緊找上眼科醫師,醫師利用人工淚液慢慢讓張小姐滑動眼球取出鏡片並進行檢查,才發現張小姐角膜已經磨損,也因為眼球不透氣而長出許多新生血管,最後透過全程無刀近視雷射一併解決高度散光近視和角膜薄的問題,還她健康的視力。眼科醫師張朝凱解釋,全程無刀近視雷射手術是由削切角膜的飛秒雷射搭配虹膜定位前導波雷射所組成,先利用雷射在眼睛角膜內層打出數以萬計之氣泡形成光滑角膜瓣,再利用以虹膜精準定位的前導波雷射治療近視與散光後,角膜瓣隨即完整復位。手術精確度與安全性提高、手術時間與術後眼睛敏感度降低、視力調整品質與夜視效能之穩定程度甚至能達到符合太空人要求之視覺環境。張朝凱醫師也表示,部分民眾對於近視雷射手術存有猶豫懷疑與不安全感,擔心術後會有眼睛無法對焦、近視變遠視、眼睛對光敏感等等後遺症產生,隨著雷射技術與眼球定位系統不斷改良,術後追蹤眼睛視力狀態已經相當穩定。只要民眾選擇專業有保障的眼科醫師診斷與操作,拔掉厚重眼鏡不再是空想。

超過八成上班族視力不佳 過半數影響工作

超過八成上班族視力不佳 過半數影響工作#近視

根據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委託104市調中心所進行的「2009上班族視力大調查」顯示,87%的上班族患有近視,其中27%更屬於高度近視族群,然而配鏡矯正後,仍有近兩成度數不足,甚至有7%的上班族根本不矯正近視。在長期虧待靈魂之窗的情況下,54%的上班族曾因眼睛不適而無法集中精神工作。同時,在自評眼睛健康指數滿分10分的情況下,上班族平均只有5.16分,未達及格標準;26%的上班族不知道何為眼壓,僅9%知道何謂「電腦視覺症候群」,顯示上班族對眼睛保健與眼疾等知識仍有待加強。以全球防盲救盲為宗旨的奧比斯基金會發現,87%的上班族患有近視,且其中近三成還是屬於600度以上高度近視。在各種眼睛不適症狀中,以乾澀(52%)、充血(40.7%)、發紅發癢(36.1%)、酸痛(33.6%)以及畏光(20.6%)為主。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不適症外,44.4%的上班族還出現了嚴重的黑眼圈,可見視力不佳不但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對於愛美人士更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威脅。數據顯示,雖然43%的民眾眼睛不適時會主動看眼科醫生,但仍有相當比例的上班族只採取自行按摩的方式來因應,亦有二成的人僅自行購買眼藥水來紓緩不適。高達九成的上班族每天長時間用眼(看電腦螢幕、文件等),但卻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會定期做眼睛健檢,奧比斯基金會志工醫師蔡瑞芳指出,這個數字相當值得警惕,因為眼睛是非常精密的器官,一旦傷害造成通常是不可逆的。蔡醫師強調,平日的警訊千萬不可忽略,畢竟有了健康的雙眼,人生才能充滿光明與色彩。奧比斯基金會代理執行長李茹芳表示,健康的雙眼是上班族打拼的重要資產,保健必須從平日做起,建議國人在「拼經濟」之餘,也要照顧眼睛健康。「2009奧比斯New Balance公益健走」將於8月29日在新店碧潭風景區盛大舉行,即日起至8月14日止接受報名( 網址為http://www.orbisfriend.org.tw/walkathon ),歡迎民眾攜家帶眷一同來參與,不但能為開發中國家眼疾孩童募集醫療經費,更能走向戶外,為自己儲存好眼力!「2009上班族視力大調查」是由奧比斯基金會委託104市調中心執行,調查時間為2009年6月,主要針對25~45歲上班族進行抽樣調查,有效樣本為1,101份。【關於國際奧比斯】國際奧比斯是一非營利醫療教育組織,肩負全球救盲使命。奧比斯透過提供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協助落後國家制訂長遠的救盲計劃,解決可避免的失明問題。我們積極提升各地眼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期待受助地區的醫療夥伴能夠自行營運,為人們提供可負擔、方便及持續的優質眼科服務。想進一步認識奧比斯的工作,請瀏覽 http://www.orbis.org.tw。

眼前常飄黑影 飛蚊症誤以為撞邪

眼前常飄黑影 飛蚊症誤以為撞邪#近視

三十二歲的王小姐(化名),服務於銀行業,整天與電腦為伍,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最近幾個星期,王小姐覺得眼前常有黑影飄過,無論看往哪個方向,黑影都會如影隨形的跟著,讓王小姐一度誤為自己撞邪。其實王小姐的現象,是眼科常見的「飛蚊症」,雖然絕大多數都是年紀大而退化的正常現象,然而在高近視族群日益增多的情況下,現代年輕一族已不宜輕忽這個症狀,以免造成有「視力殺手」之稱的視網膜剝離情況而不自知,損及視力。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飛蚊症」常見於40歲以上的人,到了60歲左右,可能有2/3的人有此現象,而年逾70歲則高達80%的人會有;不過,堪稱「近視王國」的台灣,高近視族群日多,臨床上出現「飛蚊症」者也日益年輕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眼科醫師蕭裕泉指出,根據台大醫院對台大學生所做的調查,發現約有95%以上的學生有近視問題,而且大多是400度的近視族。伴隨著近視度數增加,「飛蚊症」成為高近視族群常見的眼科症狀之一,而會影響視力的視網膜病變比例也隨著增高。俗稱的「飛蚊症」究竟會出現那些症狀,蕭裕泉醫師簡述如下:‧眼前常有東西飛來飛去的感覺,好像蚊子繞飛似的。‧眼前的飛影會跟著眼睛移動,看左邊就跟到左邊,望右邊又跟到右邊。‧有時候所看到干擾視覺的影像也可能似蒼蠅、蜘蛛或飛雲,形狀不一。造成「飛蚊症」的原因很多,蕭醫師分析指出,比較常見的是眼球內一種蛋白狀的清澈膠質物(玻璃體)開始退化所造成,這種飛蚊症本身是無害的,只要定期追蹤,做眼底檢查即可(大約4個月1次),而且有些「飛蚊」時間久了,也就慢慢適應,或是漸漸消失沉澱,不會再干擾視覺,就可以不必理會。■ 突發性「飛蚊症」 小心視網膜剝離病變 應速求醫雖然玻璃體混濁退化造成的飛蚊症,好發於中高年齡層,但是蕭裕泉醫師提醒近視度數較高(一般指近視600度以上)的年輕人也要特別注意,若是突然發現眼前飛蚊數量大增,或是看見類似閃光,而且閃光頻率增加,或甚至已經造成視野缺損時,應該立刻找專業的醫師作詳細的眼底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變化。若是視網膜出現裂孔,眼科醫師大多會施以預防性的雷射治療,以減低視網膜剝離的機會,避免造成視力太大的損傷,並請受檢者在2週內回診,以便進一步掌握狀況;一旦視網膜裂孔已經引起嚴重的視網膜剝離情況,就需要住院作手術處理。雖然飛蚊症嚴重有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的後果,但民眾也不必反應過度。飛蚊症其實如同「發燒」一樣,只是一個疾病的表徵而已,至於要確定究竟是和什麼樣的眼疾相關?蕭裕泉醫師強調,並不能單靠患者所描述的症狀就加以判斷,必須經由專業眼科醫師點完散瞳劑之後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有沒有嚴重的問題。尤其是突發性出現的飛蚊症,更需要趕快就近請眼科醫師做詳細的眼底視網膜檢查,不可輕忽。

夏季中、西醫體驗營 從小開始學養生

夏季中、西醫體驗營 從小開始學養生#近視

中醫、西醫,傻傻分不清楚?今年小華陀營因應中西醫結合趨勢,以及去年小朋友熱烈迴響,特別籌備兩天的營隊活動,讓小朋友一次體驗中西醫看診方式與文化差異,了解中醫與西醫的同與不同,並且學到正確養生保健與預防疾病觀念與方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李彩鳳介紹,在中醫部分,延續小華陀營既有精神,目標在於將中醫養生預防觀念往下紮根,藉由活潑主題、生動內容,讓學童能夠認識中醫,在有趣活動引導下,培養預防疾病、照顧健康基本能力。在西醫部分,則希望藉由日常生活就能做到的小動作,進行健康自我篩檢,且體驗醫師看診,減少看診時的恐懼感。李彩鳳指出,兒童近視情況嚴重,2006年衛生署調查顯示,七歲學童近視率為19.6%,十二歲學童近視率高達61.8%!高度近視會衍生出很多視力問題,因此,為推廣學童視力保健議題,本次2009夏季中西醫體驗營主題便是「視力保健」,除了安排中、西醫視力保健課程及護眼操外,更依主題選用護眼午餐及點心、茶飲,期待能讓學童了解視力保健的重要,並能親身身體力行。她表示,今年暑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除了跨越中、西醫界線,讓小朋友可以深入體驗中西醫療的奧妙,在中醫部份突破傳統,讓中醫也可以很科學,透過中醫檢查儀器-經絡儀,來了解身體各方面呈現狀況。在西醫醫療中,也從小朋友好奇的聽診器裡探出身體各器官發出的聲音,如:心臟、腸子蠕動、脈搏等,在這次體驗營中,為了讓小朋友有更深度體驗及課程中的感動,活動集結該院區及中醫門診中心的專業中、西醫師群,打造二場各2天的中西醫保健營行程,讓學童有意猶未盡的心靈悸動。不僅如此,在本次活動規劃上,還要帶學童上山採藥去,也結合內雙溪森林藥用植物園,讓參加的學童在聽覺、視覺、嗅覺、觸覺上滿足其好奇心,如此走出戶外,讓孩子的境涯更加寬廣。◆2009夏季中、西醫體驗營◆一、報名繳費時間:第一梯次:即日起至98年7月22日,額滿為止。         第二梯次:即日起至98年8月5日,額滿為止。二、活動時間:第一梯次:98年7月27、28日週一及週二       第二梯次:98年8月10、11日週一及週二三、活動地點:第一梯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10樓       第二梯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8樓四、報名專線:23887088-3823五、參加對象:11-14歲〈國小五-六年級或國中一年級〉六、報名費用:1500元,請洽詢林森(中醫)院區服務台七、招收名額:每梯次60名,額滿為止!八、報名方式:傳真報名或電話報名。請洽一樓聯合服務中心服務台領取報名表或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網站自行下載報名表。

眼鏡越戴 近視越深?!

眼鏡越戴 近視越深?!#近視

一位母親一進診療室,不悅的詢問醫師「我兒子的度數怎麼都沒有進步?」一聽到她如此詢問,即明白家長還是不清楚「視力」與「度數」有什麼不同。其實上一次來就診時,已花了不少時間向其解釋「弱視」與「眼鏡」的關係,以及「視力」與「度數」的不同,同時給她衛教單請她帶回去看,即使如此,她還是搞不清楚。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孫普能醫師表示,前述的小男孩其實是個典型的屈光型弱視,只要及早發現,耐心的聽從醫師指示戴眼鏡、遮眼睛,大部份療效都很好。治療目標是改善「視力」而不是改善「度數」,即將0.4、0.5的視力改善到0.8以上或1.0以上;小孩子的「度數」通常是不易改善的,尤其是散光度數幾乎是不會改變的。若要改善,只能借助手術或雷射,但最好等待成年後再做。孫普能醫師解釋,「視力」代表眼睛是否看得清楚。視力又分好多種,如遠視力、近視力、裸視視力與矯正視力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矯正視力。簡單的說,矯正視力就是指戴眼鏡或隱形眼鏡或其他特殊眼鏡時所量測到的視力。能不能考汽機車駕照,可不可申請保險給付、殘廢給付或殘障手冊,都是以矯正視力為依據。一般成人的平均矯正視力約為1.0,小孩的平均矯正視力則隨年齡而異,6歲小孩的矯正視力應大於0.6。「度數」要嚴格的解釋清楚不容易。簡單的說,度數是指眼睛的屈光度,即眼睛是否有近視、散光或遠視。度數是可以靠眼鏡矯正的,但不是「改善」度數。最好的眼睛是沒有度數的,度數越多通常代表眼睛越不好。正常小孩出生後都會有一點點遠視度數,一直到6~8歲才接近零度數。台灣比較特別的是,6歲小孩近視的一堆。其實,像上述小男孩一樣,6歲了還有200、300以上遠視、散光度數的小孩也不少。這樣的度數,一般都是「天生的」,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目前原因不明,臨床上發現有部份是父母本身也有相同的異常情形。孫普能醫師呼籲家長對於「視力」與「度數」應有正確的認知,度數是會影響視力沒錯,度數愈深,裸視視力就愈差,但是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並非影響視力的唯一因素,其他如先天性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疾患等,都是視力不良的可能原因。因此,有視力不良問題時應就診找尋原因,一旦確診後即應配合醫師之指示及治療,千萬不要有眼鏡會越戴越深的迷思,而不願讓孩子戴眼鏡,屈光型弱視的孩子度數不矯正,視力是不會好的。

護眼行動要趁早 把握黃金治療期

護眼行動要趁早 把握黃金治療期#近視

看電視、打電腦已成為現代兒童最常見的休閒娛樂,再加上缺少適當的戶外運動,也導致學童近視比率,居高不下,國內學童的近視比例,在2005年首次超越了日本,成為亞洲第一。根據教育部九十六學年度視力不良率的統計,七歲學童的視力不良率為百分之十九點六,十二歲學童則高達百分之六十一點八。花蓮慈濟醫院眼科許明木醫師表示,斜視、弱視是學齡前幼兒最常見的視力問題,不透過檢查很難發現。據調查,平均每二十五名小朋友就有一人患斜弱視,尤其是兩眼視差較大,或高度散光的孩子,一旦錯過了七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就很難恢復。 護眼行動需要從小做起,除了多讓眼睛休息,許明木醫師建議,孩子要盡量少接觸傷眼的電子產品,每天補充足夠的深色蔬果,都有助於孩童的視力保健。今天晚上九點半至十點,許明木醫師也將在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中,與主持人花蓮慈院主任秘書梁忠詔探討兒童視力保健問題。在節目中,曾為弱視問題所苦惱的小學生陳小妹及家長將現身分享他們的故事。同時也將有眼科團隊的醫師在節目中接受民眾電話諮詢,歡迎民眾踴躍來電。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

菊花飲明目+護眼操 學童視力好健康#近視

詹小妹(化名)平時喜歡閱讀,父母親也提供良好閱讀環境給她,但長時間閱讀卻讓眼睛得不到休息,以至於從小二開始就發現視力模糊情況,一開始檢查已經近視150度,經過一年又增加150度。她母親帶她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接受針灸及耳穴療程,並加上護眼操及減少閱讀時間,半個月後近視加深程度漸趨緩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羅國正說,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95年委託台大醫院調查「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屈光狀況之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95年度全國國小近視盛行率在1995、2000、2006年國小一年級盛行率依序為12%、20.4%、19.6%,國小六年級盛行率依序為55%、60.6%、61.8%。其中,台北市年年穩坐倒數第一名寶座。羅國正解釋,近視在中國古代稱為“能近怯遠症”,至清代《目經大成》始稱為近視。中醫針灸治療近視早已行之有年,藉由刺激眼睛周圍穴位可直接作用於眼睛周圍,通過調整眼部及經絡氣血,緩解睫狀肌痙攣進而達到視力保健效果。他說,近視學童大部分是後天所致,不良用眼習慣是主因,遠離近視要從保護眼睛開始,再輔以護眼操,採取穴位針灸,眼睛周邊穴位如睛明、攢竹、絲竹空、四白、瞳子髎等處,藉由穴位刺激來幫助眼睛氣血循環,改善近視。[做做護眼操,健康好easy][菊花明目飲]材料:菊花6朵、麥冬3錢、枸杞子3錢、東洋參3錢、水500cc。對象:眼睛疲勞、酸澀與精神不佳的學齡兒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明天3/28(星期六)上午10點,於院區內舉辦中醫養生講座慶祝婦幼節活動,現場講授及成品展示,歡迎民眾踴躍参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