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好睡眠 讓你身心都健康!

好睡眠 讓你身心都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前面我提過熟睡對大腦排毒的重要性,在這裡要再全面探討「睡眠」這件事。首先,我們要知道,睡眠是所有抗老化、治病強身的療法中,最重要的一環,遠比吃飯、運動、補充營養品還重要。俗話說「吃飯皇帝大」,但我認為「睡覺皇帝大」。睡眠其實不是浪費時間,不是偷懶,而是在進行一件重要的工作—修補。睡得飽、睡得香甜深沉,能減少死亡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泌,並且促進抗老化荷爾蒙(生長激素和褪黑激素)的分泌。生長激素對小孩很重要,晚上分泌能幫助生長,所以小孩睡眠時間一定要夠。當然,生長激素對成人也重要,能修補人體受損的細胞與器官。如果不睡覺,身體就不能修補,幾天之後會抓狂,再過幾天就會死亡。然而,臺灣人、日本人好像一直把睡眠看成浪費時間的事。有人告訴我,睡太多會被爸媽罵,或是被先生、老婆責備。不曉得你家裡有沒有這種觀念?大部分華人都認為,睡眠太多是一種「懶散」的行為,甚至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因為宰予大白天睡覺而說:「朽木不可雕也。」意思是宰予睡太多,真是沒救了!不過我要替宰予講話,說不定他是生病了,可能有荷爾蒙失調之類的問題,應該去看醫生,治好了病就可能恢復正常。(本文摘自/做對3件事,年輕20歲/天下文化)

清明祭祖吃潤餅 少油鹽高纖4撇步更健康

清明祭祖吃潤餅 少油鹽高纖4撇步更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節,此時正是萬物滋長的時節,花卉草木生長於一片氣清景明的氣氛中。古代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人民不准升火,只吃冷食,此習俗也延續至今,民眾在清明節當天效法古人,從市場買薄麵皮,包裹當季的蔬菜及豆干與豬肉等食材成捲做成「潤餅」,因此每到清明節吃潤餅已成為一項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習俗。市售潤餅熱量高 鉀、磷含量高腎友不適合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何宜秦指出,一般市售潤餅通常會使用兩張餅皮,熱量相當於1/4碗飯,除餡料外,還會再撒上花生粉及糖粉,有些店家還會放入炸紅糟肉、五花肉、香腸等高油脂食物,南部地區甚至更豪爽地將油麵都包進去,讓每份市售潤餅熱量高達300大卡以上,其中鉀含量約480毫克,磷含量240毫克,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並不適合。柯宜勤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食用潤餅時,必須注意蛋白質、磷離子及鉀離子的攝取。一份市售潤餅蛋白質含量約21克,而越南春捲皮與冬粉蛋白質含量低,屬於低氮澱粉類,較適合腎友們選用。豆魚肉蛋類建議攝取1份(3根手指大)即可;蔬菜類可選擇高麗菜、豆芽菜、瓠瓜、豆薯、洋蔥、木耳等低鉀蔬菜,並不建議韭菜、紅蘿蔔、芹菜、雪裡紅等高鉀蔬菜。而花生粉屬於堅果種子類,其磷離子及鉀離子含量較高應盡量避免,可利用蔥、薑、蒜、辣椒、檸檬汁等天然食材調製沾醬,提升風味。全麥潤餅皮取代 蘆筍、玉米筍熱量低更高纖而一般民眾則可選擇使用全麥潤餅皮,增加纖維質。豆魚肉蛋類可以選擇海鮮、雞胸肉、里肌肉等低脂肉類,以減少脂肪攝取量;蔬菜可選擇萵苣、蘆筍、玉米筍等,萵苣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可參與視覺感光、調節基因和細胞分化,是體內的抗氧化劑;蘆筍為當季盛產蔬菜,富含維生素A和葉酸;而玉米筍的熱量、澱粉含量皆較玉米低,且玉米筍富含鐵質,同時還擁有維生素B6可幫助血紅素合成和調節身體機能。柯宜勤說,潤餅的豐富蔬菜是現代人健康飲食的選擇之一,但仍應注意三低一高「少油、少鹽、少糖、高纖」小撇步:●少油/選瘦肉、少油炸,使用川燙或水煮、花生粉1湯匙。●少鹽/少加工品,如榨菜絲、蘿蔔乾、香腸,不額外添加鹽、醬油等調味料。●少糖/不添加糖粉或使用代糖,可利用醋或海苔粉取代。●高纖/可選全麥潤餅皮、當季新鮮蔬菜,如韭菜、高麗菜、豆芽菜、紅蘿蔔、蘆筍等。

身體要健康 保養頸部很重要!

身體要健康 保養頸部很重要!#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頸部範圍雖小,但其中藏有重要的血脈管道,保持順暢,腦部能獲得充分的氧氣與養分,中樞神經更能順利指示身體各部位完成任務。現代生活節奏緊湊,網路發達加速處理速度,事情愈多,壓力也倍增。人體一感到壓力,交感神經就會積極運作,心跳呼吸都會加速,體溫也會升高,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好應付各種事件。經過一段時間,能量消耗甚鉅,需要休息消化儲備體力了,「副交感神經」就要接棒,但要是無法放鬆,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簡單說,一天之中當人在做事時都是「交感神經」運作的時候,休息放鬆時則是「副交感神經」。這兩種神經互相平衡,人體的代謝消化才能正常,反之,失衡就會造成身體不適。該活動的時候,「交感神經」就該正常運作,該休息的時候,就換「副交感神經」運作,如果工作完不能紓壓休息,或是睡眠後無法恢復體力,就表示主控休息的「副交感神經」已經出現問題了!鍺元素的特性鍺元素有類似遠紅外線的能量,簡單說,如同泡溫泉的效果,能使微血管擴張,順暢代謝與循環,提高身體免疫。現代醫療護理已廣泛使用,有助消炎、消除疲勞、活化細胞,慢性病患或運動傷害的復健都有實質改善的效果。遠紅外線治療儀、遠紅外線燈、遠紅外線熱敷墊等都是應用其原理設計出來的。(本文摘自/超有感助眠脖圍/大大創意)

挑選年貨注意!減少加工、紅肉「腸」保健康

挑選年貨注意!減少加工、紅肉「腸」保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節將近,家家戶戶忙辦年貨,其中香腸、臘肉、醃肉、傳統牛肉乾、豬肉乾、熱狗、火腿、罐頭肉品等加工肉品,是許多家庭常吃的年貨,然而專家提醒,這些食品固然美味,卻潛藏著罹癌危機。逾2成民眾 每日吃超過100克紅肉以煙燻、鹽漬、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過的加工肉品,因加入了為肉品添色或延長保存期限的化學物質,恐產生致癌物質,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於去年10月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品,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紅肉,則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根據調查,民眾過去1天紅肉攝取量超過100公克者就高達24.3%,而加工肉品與紅肉攝取量過高,除了與癌症有密切關係,同時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疾病。選擇新鮮食材 減少油炸等高熱量烹調國健署指出,大腸癌已連續第七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居癌症死因第3位,國人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邱淑媞署長建議,年菜的選擇應儘量均衡,並選用當季新鮮食材,增加蔬菜水果、減少加工肉品,改以汆燙水煮取代不健康又高熱量的烹調方式(如油炸、油煎、油炒、油酥、糖醋、蜜汁、茄汁等),把握少油、少鹽、少糖的要訣。另外,4分之1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等。新春假期飽足美味佳餚之後,要消除多出的肥油,必須透過適度的運動,才能消耗掉,邱淑媞署長建議,運動不限於刻意去打球或慢跑等,可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闔家出遊或與親朋好友相約出外走春,不只能達到適度運動的目的,更有助預防腸癌。定期篩檢、多運動 預防腸癌上身邱淑媞署長提醒,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等到臉色很差,或者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出血、腹脹、腹痛、體重減輕、裏急後重(排便後仍有便意,但只是一些黏液或少量糞便)等症狀才就醫,通常已非早期。因此定期接受篩檢才是預防之道。預防大腸癌等於預防了所有的文明病,減少攝食紅肉(牛羊豬)、減少油炸、燒烤、醃漬及加工肉類等食物,多攝取五顏六色彩虹蔬果,多運動,定期篩檢,才能腸保健康迎新春!

還記得嗎?2015健康大事 食安、空汙全上榜

還記得嗎?2015健康大事 食安、空汙全上榜#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張致筠/綜合整理)今晚就要迎接新年、邁向2016,回顧這一年來,從食安風暴、登革熱疫情,到下半年爆發的空汙危機,健康資訊可不亞於娛樂話題,同樣充斥你我、受到國人重視;究竟2015年最夯的健康議題有哪些,就在迎接新年前夕,一同來回顧。●運動減肥/不管是吃什麼變瘦、懶人瘦身操或近年廣為討論的「健走甩肉」,只要與減肥有關,總吸引不少男女注目;尤其隨著健身風潮竄起,骨感美女、纖瘦帥哥的身材早已淘汰,練出線條才是王道!回顧今年,只要有關鍛練馬甲線、人魚線都搏下不少版面。●癌症/根據國健署調查指出,癌症發生率前三名分別為大腸癌、肺癌、肝癌,癌症時鐘較十年前播快1.6倍,國人平均每5分26秒,就有一人罹癌,且每11分鐘就有一人死於癌症,數據著實嚇人!此外,癌症與國人飲食型態、生活習慣有很大關聯,預防癌症的撇步同樣吸引許多人目光。●PM2.5空汙/下半年度受到東北季風吹拂,將境外汙染物吹進台灣,加劇PM2.5細懸浮微粒,不禁讓人怒喊「空氣好髒」!除了造成呼吸道功能損傷、肺部傷害外,連肌膚保護因子都受到破壞,空汙可說是秋冬季節竄起的超夯話題,相當值得注意。●過敏/台灣潮濕的環境造就了許多過敏寶寶,而近年來空氣污染影響,更加重了過敏症狀;其中,過敏性鼻炎更是許多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長們十分關心的議題,為預防噴嚏打不停,各種偏方治療、中醫的三伏貼,甚至從寶寶的乳品選擇,都成為預防的重要關鍵。●皮膚清潔/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一年四季,肌膚保養可是人人在意的事情;包括洗臉溫度、早晨是否需要用洗面乳,以及卸妝、除痘、拔粉刺等方法都是大家重視話題;而秋冬來襲的PM10到可以穿透肌膚的PM2.5,更喚起國人皮膚清潔意識。●兩性議題/雖然嘴上說不在乎,但兩性議題總是讓人羞紅著臉開啟視窗,像是早洩問題、男女相處、胸部按摩、保險套使用及愛滋病議題。其中,近年超火紅的私密處保養,包括陰部清潔、「妹妹」搔癢、泛紅等;只要出現關鍵字,不管男生女生,都想替自己與另一半剖析解密。●失眠/失眠可說是現代最常見的文明病,長期失眠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倦怠感、焦慮、憂鬱等不適;不僅影響工作,還會使脾氣暴躁。因此不論是吃香蕉、喝豆漿助眠,或泡溫水澡、穴位按摩、針灸和養生茶飲,只要能改善失眠、培養睡意,都是不少「假夜貓」關心的事情。●失智症/人口老化不只帶來經濟衝擊、醫療問題,「失智症」也是一大隱憂;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與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台灣目前失智症總人口數為24.4萬人;表示失智人口正快速增加,不管年輕人或年長者,都應該培養預防觀念、降低風險。●登革熱/台灣位處亞熱帶,悶熱、潮溼的氣候是蚊子最愛,每年梅雨季節過後就是登革熱的旺季;尤其今年歷經了蘇迪勒、杜鵑等6個颱風,豐沛的雨量造成積水問題,也讓登革熱疫情成為歷年來最嚴峻;截至12月29日共有43060個確定病例、200多人死亡,也成為今年國人最關注十大議題之一。●食安議題/十大議題怎麼少得了它!從過去的塑化劑、毒澱粉、銅葉綠素油到去年的餿水油、飼料油混充食用油事件,今年更充斥著手搖飲料的茶葉殘留農藥,豆腐乳、潤餅皮、海帶、鴨血、米血、蜜餞、蒟蒻、年節食品等,紛紛被查獲摻有化學物質,讓民眾吃的膽顫心驚,一點也不安心!

台灣人健康指數不及格 睡眠差、無知己談心

台灣人健康指數不及格 睡眠差、無知己談心#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除了身體的健康,心靈的健康也是民眾日漸開始關注的問題,一項由壽險業者調查之國人「360°康健指數」,根據民眾對於身體、家庭、社交、財務與工作等5大面向評估自身的滿意度,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平均的康健指數為56.8分,其中財務是民眾普遍認為的壓力來源。三明治族壓力大 7成受訪者睡不飽五大面向中,民眾認為表現最好的是「家庭」,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能使父母、伴侶、孩子健康幸福很重要,有一半的人自覺與孩子和伴侶的關係良好;然而調查同時發現,受訪者每5人就有一人是需要同時照顧扶養父母和子女的三明治族,家庭責任重大同時也帶來壓力。其次,超過7成民眾認為「身體」面向最為重要,然而卻有7成受訪者表示每天睡不飽、睡不好,顯示國人多數有睡眠問題;萬芳醫院家醫科林英欽醫師指出,工作及財務壓力都可能導致睡眠障礙,平時應養成良好的抗壓性、適當運動、規律作息時間,並創造合適休息環境,藉由提升睡眠品質,改善身體健康狀況。苦水無處吐 2成國人沒有可談心的朋友其中台灣民眾的社交面向最引人注目,原因竟是帶來便利的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深入民眾生活,使得1/5國人認為沒有可以談心的朋友;諮詢心理師林萃芬對於年輕族群仰賴虛擬社交的趨勢表示憂心:社群網路僅能輔助維持人際關係,而情感連結則必須透過面對面相處才能產生。她呼籲民眾,現在就放下手機,透過與親友的聚會轉移對網路的依賴,建立真實世界中的親密感。而「工作」與「財務」滿意度則是最低,也是拉低台灣民眾整體康健指數的關鍵。78%受訪者覺得最不滿意是薪資與獎酬福利,而且有3/4的人覺得工作壓力大。財務狀況則最令人煩惱,高達9成民眾憂心沒有足夠的金錢可以退休,或是無法滿足自己及家人醫療需求的經濟能力。飲食、運動增加抗壓性縱觀國人平均康健指數不及格,林英欽醫師指出,當自己的期望與表現出現落差,就容易產生壓力,尤其對於三明治族來說,家庭責任帶來的壓力更是影響著身體的健康,透過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增加自身抗壓性,提高健康指數。

無疾病≠心理健康 經濟損失恐逾千萬美金

無疾病≠心理健康 經濟損失恐逾千萬美金#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4年在全球因疾病的支出中,心理疾病的支出占13%,光憂鬱症就占4.3%。心理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亦十分重大,估計自2011年至2030年間,因心理疾病造成全球經濟損失超過1,630萬美元。推動心理健康工作之重要性,不言而喻。社會問題 引發心理健康需求增「心理健康」不僅是沒有異常行為與精神疾病,同時也意涵著個人在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能保持和諧安寧之最佳狀況。衛生福利部為全面提升國人心理健康,已規劃辦理「國民心理健康促進計畫」,以公共衛生三段預防為基礎,針對全國民眾,落實以人為中心、社區為導向、康復為目標之服務概念,並符合不同性別、年齡層、地域及族群之心理健康需求等,推動各項心理健康服務方案及策進作為,期能達成「促進全民心理健康,提升民眾幸福感」之目標。鑒於天然災變、氣候變遷引發災難後之心理衝擊需加以關注,社會問題引發民眾對心理健康需求增加,自殺死亡率仍有改善空間,發展初級預防已成為國際趨勢,精神病人的社區化照顧仍須加強,毒品氾濫日漸嚴峻等未來環境之預測,又心理健康攸關全民生活品質,政府部門應致力於心理健康工作之拓展。沒有心理健康 就不算真正健康為賡續擘劃國家心理健康政策及藍圖,衛福部於今年著手草擬「心理健康促進政策白皮書」,除積極整合跨政府部門行政資源之外,亦結合產、官、學、研之跨領域資源,針對心理健康核心議題,以宏觀之視野,擘劃未來10年(105年至114年)之心理健康促進政策發展願景。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攸關全民之生活品質,也與社會結構、互動、資源、環境變動息息相關,衛福部跨領域整合並推動促進心理健康、強化自殺防治、完善精神疾病照護及推展成癮防治等各項策進作為,以維護國民心理健康與福祉。

母乳蛋白打造健康腸道 助寶寶維持標準體重

母乳蛋白打造健康腸道 助寶寶維持標準體重#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寶寶一歲前,母乳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可說是幼兒的最佳營養來源,根據近來歐美分別針對母乳對寶寶腸道,以及生長發展的研究發現,母乳蛋白能夠打造健康腸道環境,降低腹瀉、幫助標準身高、體重發育的關鍵營養素,重要性遠高於其他成分。哺餵母乳 助腸道好菌生長亞東醫院小兒部陳家駿醫師表示,一般爸媽常以為蛋白質只是單純長肌肉而已,但對寶寶而言,蛋白質的重要性就如同蓋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穩,其他設計再好,房子都不會穩固。而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每個胺基酸對寶寶的影響都不太一樣,其組成要達到剛好滿足寶寶需求的狀態,才是好的蛋白質。根據歐洲一項實驗,將寶寶分為兩組,分別哺餵母乳及一般配方奶,2個月後發現,喝母乳的寶寶,腸胃中比菲德氏菌等益菌量是喝一般配方奶寶寶的3倍。原因在於母乳蛋白進入腸道後,會使腸道呈現有助好菌生長的酸性環境,幫助寶寶的消化功能順利運作,降低腸道感染或腹瀉發生的機會;腸道健康,營養吸收相對提升。2歲前增重太快 日後易罹慢性病除了腸胃健康,陳家駿醫師表示,蛋白質與體格的生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寶寶攝取的蛋白質中胺基酸組成不平衡,有可能刺激胰島素的大量分泌,進而讓體重快速增加。一旦寶寶2歲前體重增加過快,日後超重的機會也會相對提升,甚至埋下日後罹患慢性疾病的因子! 美國一項追蹤一千多位0~2歲寶寶的研究證實,寶寶喝母乳可降低3倍以上的過胖風險,其原因就在於母乳的蛋白有均衡的胺基酸組合,不僅可提供寶寶生長發育的養分,更有助體內胰島素正常作用,維持標準身高,體重,讓寶寶長得結實不虛胖。銜接母乳 蛋白質是重點陳家駿醫師提醒,寶寶的健康與蛋白質息息相關,如果情況允許,還是建議媽媽盡量哺餵母奶。而隨著配方奶的發展越來越成熟,目前也已經有技術能將蛋白質品質升級,讓胺基酸的組成達到更理想的狀況。所以如果寶寶一歲以後,需要轉成配方奶,建議可以挑選胺基酸組成適合寶寶的蛋白質配方,幫助寶寶消化道機能發展,同時維持適當的體格及體脂表現等各方面長期健康指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