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把握彩虹飲食法 讓你的健康增色

把握彩虹飲食法 讓你的健康增色#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做一個小測驗,想一下昨天或今天中餐、晚餐你吃過幾種顏色的蔬果?一天有吃到五份像拳頭大小的量嗎?根據研究發現,蔬果攝取份量及顏色種類不足和癌症發生率及慢性病相關,有鑑於此,近年來國內營養界不斷大力地推廣「每日五蔬果」、「彩虹飲食法」等口號,呼籲國人應重視營養的均衡補充;對此,營養師劉馨嬬建議,民眾每日至少應攝取五份蔬果,同時可依循「彩虹飲食法」補充多元營養,才能遠離慢性病的為害。劉馨嬬表示,彩虹飲食法指的是「紅、橘黃、綠、藍紫、白」等五種顏色的蔬果,其中,「紅色」如蕃茄、蔓越莓皆含有茄紅素且具有防癌及促進心臟健康;「橘黃色」如柑橘、葡萄柚等含有類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維生素、葉黃素,可提升免疫系統並維護視覺效果;「綠色」是綠葉蔬菜、紫花苜蓿等含有類胡蘿蔔素、引朵、維生素,可降低壞的膽固醇、強健骨骼牙齒及保護肝臟;「藍紫色」如藍莓、葡萄、石榴等含有花青素與鞣花酸,能預防慢性疾病、延緩細胞老化及促進泌尿系統健康;「白色」蔬果如苦瓜、大蒜與蘋果果肉等,也含有各種維生素、硫化物、異黃酮、多酚,可幫助抗發炎、修護細胞及調節生理機能。蔬果中含有的各種功效都來自於植物的防禦反應「植物化學物質」也可稱為「植物營養素」,這是一種存在於植物內的天然化學成分,用以防範外來環境的傷害、蟲鳥攻擊以及病菌感染,劉馨嬬指出,近20年來也陸續被證實,食用這些化學物質後,對於人類健康有所助益;此外,各類蔬果中可能含有的相同的營養素,但仍有其不同且特殊的效用,因此,攝取不同顏色種類的蔬果,營養才能更均衡。劉馨嬬表示,外食族飲食難以面面兼具,但每餐多留意並檢視選擇的食物也是幫助自己維持身體健康的方式,事實上,多吃粗糙原味、少吃精緻加工製品、維持六大營養素均衡攝取,再加上規律運動,都能有效幫助維持健康並遠離慢性疾病的為害;提醒民眾,如果無法每天攝取到充足的五色蔬果,建議也可選擇含有天然植物營養素配方的綜合維生素礦物質營養片,幫助忙碌的現代人補充飲食中所缺少的營養。

醫訊/健康保健親子美容書展

醫訊/健康保健親子美容書展#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些民眾,很關心自己的健康,常常看健康醫衛養生保健的書報雜誌;女生總是愛美,會關注彩妝美容妝品美髮的書報雜誌;對於現代父母而言,親職、親子家庭、教育的書籍總是家中不可少。因此,新北市立圖書館特規劃書展,在12月份新莊區,如新莊分館「健康保健書展」、新莊福營分館「親子教育書展」、新莊聯合分館「美容書展」、新莊中港分館「耶誕樂活保健書展」等,這月過後可辦理借書證將書借閱回家。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新北市立圖書館新莊區書展時間:101年12月1日~31日週二~六  

兒童健康促進 從小培養保健觀念

兒童健康促進 從小培養保健觀念#健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辦理「101年台北市兒童健康促進績優單位頒獎典禮」,同時也頒發感謝狀予協助推動台北市兒童健康促進的學協會,讓醫療院所及幼兒園能持續參與兒童健康服務的推展。台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表示,兒童的健康是市民健康的重要基礎,健康的生活型態與觀念更應從小建立,台北市從新生兒開始就有健康促進服務政策,也需要家長、學校及醫療院所共同打造健康的友善環境。新生兒從出生可以接受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檢,出生1個月到6歲接受免費7次定期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與發展篩檢,在幼兒園即藉由學校教育從小培養保健觀念與習慣。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表示,衛生局也首次辦理教師「創意學習單」的徵選,以事故傷害防制為主題,讓小朋友透過學習單瞭解家中容易燙傷的地點,避免燙傷的危險,進而防止事故傷害的發生。台北市更推動「健康學園自主管理」認證、創意學習單及衛生保健學習,經實地訪查合格者,頒發「健康學園自主管理標章」,以營造一個更適合兒童健康安全成長的環境,讓民眾更放心,並也同時提高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及衛教人數與品質。。  

健康促進金質獎 國際認證四校得

健康促進金質獎 國際認證四校得#健康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讓學生能在健康的環境中更有效率的學習,衛生署與教育部自91年起即共同承諾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議題包括健康體位、口腔保健、視力保健、菸害防制及檳榔防制。於100年參採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專家之建議,從學校衛生政策、學校物質環境、學校社會環境、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社區關係及健康服務等六個層面著手,制定健康促進學校認證標準,並於今年辦理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工作。為獎勵永續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今(10)日舉辦「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本次國際認證計畫從認證標準訂定、認證架構、認證流程制定及各獎項,均經國際認證委員的檢視與確認,共同評選由臺南市大港國民小學、臺中市泰安國民小學、嘉義縣貴林國民小學及高雄市高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榮獲金質獎。健康促進學校推動,至今已深耕校園達10年,其成就不僅僅在於全國國中小學學生皆能在健康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更在於把健康促進的理念擴及到教職員工、家長及社區民眾,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希望藉由持續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工作,透過跨部會合作,鼓勵學校以實證基礎的策略持續努力,創造優質學習成長環境,促進全人的健康及發展。

小腹健康真要命!我該如何擺脫「小腹婆」?

小腹健康真要命!我該如何擺脫「小腹婆」?#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小腹凸出好像是現代人身材的一大困擾,明明很努力減肥,卻還是有「大腹翁」「小腹婆」的稱號。根據統計三十五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下女性調查發現,有高達七成六的比例,有小腹凸出的困擾。腹部肥胖除了不好看以外,腹部肥胖者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這類的疾病共占台灣10大死因的27.6%,遠超過第1名的癌症。為什麼瘦小腹這麼難?中醫師彭溫雅說,因為腹部肌肉很少用到,外加腹部牽涉的問題很多,不是只有單純的肥胖,還有器官肥胖,錯誤的生活習慣。之前有一個案例就是,有個女生很瘦,但是腹部很大一直減不下來,後來才發現她有子宮肌瘤,12公分,所以不要輕視腹部凸出的問題。何謂「肌腹鬆弛」的小腹肥胖 ?減重專家邱正宏指出,想判斷自己是否為肌腹鬆弛的小腹肥胖 ,要看腹直肌,吸氣把肚子鼓起來,肚子鼓愈大代表腹直肌愈鬆。而長期坐姿不良、久坐不運動、愛穿高跟鞋(會導致骨盆前傾)等生活習慣都是造成腹肌鬆弛的原因 。還有另一種肚子肉肉的小腹婆就是,以肚臍為中心點,胖在上腹部的肥胖,尤其是吃飽飯更是明顯,為「上腹肥胖」。上腹肥胖主要是講胃凸,胃凸產生的原因有兩種:脂肪厚,肥胖型、消化功能不佳。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易脹氣,如吃太多引起脹氣的食物,包括:玉米、地瓜、豆漿、碳酸飲料,嚼口香糖,都容易胃脹氣。或胃酸太多及吃太多不好消化的東西,例如:玉米、芹菜、絲瓜都是造成上腹肥胖的原因。邱醫師也說,上腹肥胖容易產生胃腸、肝膽疾病及脾臟問題;而某些生活習慣也會造成上腹部肥胖,包括:進食太快、暴飲暴食、一邊吃飯一邊喝水、不易吸收的澱粉類攝取過多,吃完立刻坐著不動等。彭醫師也建議,胃凸型的上腹肥胖,可以多吃些消胃脹氣食物,如:烏梅、優酪乳、生薑、茴香、醋、蘿蔔、山藥、蜂蜜、陳皮、何首烏等來消除。

長皺紋是老化與健康的殺手?

長皺紋是老化與健康的殺手?#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女人真的很怕被人說老!老化第一大敵人就是皺紋,如果出現第一條皺紋,接下來就很難防了。不要以為皺紋是老化的象徵,小心是健康出問題,皺紋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代表身體器官的警訊?第一個要探討的是抬頭紋是怎麼成形的?皮膚科醫師黃美月解釋,抬頭紋是因為在做臉部表情時扯動到前額肌所形成的動態紋,也稱表情紋,但在動態紋時不治療長期下來就會變成靜態紋。中醫師吳明珠說,以中醫角度來看,額上有皺紋,心理壓力大,排毒不好。額骨上面。橫紋向上,屬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額骨上面,橫紋向下,屬低血壓;貧血,血糖低。建議要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正常規律生活。黃美月醫師也說,眼周的皺紋分成幾種:魚尾紋、眼下細紋、皺眉紋、皺鼻紋,形成的原因也都是做臉部表情時扯動到臉部肌肉,如:眼輪匝肌、皺眉肌、鼻眉肌所形成的動態紋,也稱表情紋,但在動態紋時不治療長期下來就會變成靜態紋。眼周附近的皺紋各代表健康哪些問題?吳明珠醫師解釋,眼周弧形的「笑紋」,這種皺紋是肌體內結締組織弱和聽力可能下降的跡象,可能有痔瘡。眼睛下面半月形皺紋:是腎、膀胱和心臟有病的徵兆。還有一個許多人常忽略的「頸紋」,黃醫師也指出,頸部肌膚的真皮層沒有其他部位肌膚來得密實,而且皮脂腺數量較少、表皮及真皮較薄,再加上頸部經常性的轉動,容易產生彈力疲乏。不當的生活作息也會造成頸部細紋,例如:喜歡躺在床上看書,或是愛夾著講電話的人,這些不當的姿勢都會產生頸紋。此外,嚴重循環不佳的人,頸部肌膚看起來更顯得暗沉,再加上膠原蛋白、彈性纖維的流失,鬆弛現象會更為嚴重。

室內較室外更毒?室內空氣品質法上路

室內較室外更毒?室內空氣品質法上路#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民眾都知道室外空氣會因為汽車排氣、菸害不等的原因影響空氣品質,但根據英國調查結果發現,室內空氣竟然比室外空氣髒高達十倍之多?空氣問題不容小覷!環保署室內空氣品質資訊網資料顯示,國人一天有將近八成時間是在室內環境,空氣品質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關聯,為了保護民眾的健康權益,環保署於去年通過「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並於今(101)年11月23日正式實施。對此,長期關注室內環境品質的健康屋設計師古乾衡表示,很高興看到政府踏出這重要的一步,希望未來能夠落實執行,為民眾的健康把關。環保署資料指出,近年來室內空氣健康危害的議題逐漸被大家所重視,尤其又因大眾生活型態改變,人們在享受密閉空調系統帶來的舒適便利之餘,也讓「病態建築物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應運而生。原因是在密閉的建築物內,若室內通氣量不足污染物就容易因累積導致室內空氣品質惡化;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2年時亦指出,凡因建築物內空氣污染導致人體異常症狀,如神經毒性症狀(含眼、鼻、喉頭感到刺激)、不好的味道、氣喘發作等,都屬於「病態建築物症候群」的範圍。 事實上,室內空氣品質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工作品質及效率,對於兒童、孕婦、老人和慢性病人來說更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該網站資料更指出,兒童有80%以上的時間是生活在室內,加上身體正在成長,呼吸量與體重的比例都較成年人高50%,因此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另外,WHO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全球每年因室內空氣污染而死於氣喘的人就有十萬,其中35%為兒童!為了下一代健康著想,改善空氣品質絕對是刻不容緩。針對空氣品質管理法實施,多年來宣導重視室內環境品質的古乾衡老師表示,很高興看到政府機關踏出這重要的一步,希望透過法規約束建商及管理單位並確實、嚴格執行,為民眾的健康把關;此外,台北市社區綠化聯盟促進會自12月起在「台北樂活學園」也會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讓更多民眾了解健康的居住環境,以及如何營造樂活養生的健康屋。

高齡志工大愛精神 守護社區健康

高齡志工大愛精神 守護社區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為鼓勵退休長者參加志工服務,活絡社區事務參與,讓高齡者貢獻一己之力,貢獻其長才服務社區;內容為社區癌症防治、社區健走推廣、社區登革熱及肺結核、菸害防制、居家關懷、健康促進活動與講座協助、居家環境檢核、母乳哺育指導等。長者志工們深入社區服務,足跡遍及南港大街小巷,其中69歲的羅婆婆擔任志工後,對健康知識有更進一層瞭解,亦因參與健康篩檢,而早期發現有大腸癌,更以自身罹癌經驗,發揮大愛,積極從事癌症防治推廣工作,不遺餘力。66歲的廖伯伯更發揮他唱歌與作詞的興趣,帶領長者參與社區健走隊,透過編寫健走之歌及傳唱,凝聚健走運動共識,讓更多長者及社區民眾參與健走運動,進而讓長者培養運動興趣,獲得個人健康;另外75歲的李爺爺雖年紀大但老當益壯,從事防疫志工工作,不論社區進行登革熱疫情調查,肺結核防癆篩檢工作,總是一馬當先的為鄉親服務。還有更多長者志工默默為社區民眾努力,發揮大愛精神與溫馨在地人情味,用愛用行動無私付出守護居民健康。臺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許怡平主任表示,南港區65歲以上長者13,000多人,研究顯示健康促進活動有效推展,能使長者生活型態變好,減少看診、慢性病困擾、降低寂寞與憂鬱狀況。努力守護長者健康,讓長者可成功老化,擁有幸福健康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