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對AZ疫苗有信心」醫院院長紛挽袖打第一針

「對AZ疫苗有信心」醫院院長紛挽袖打第一針#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首批AZ疫苗今起在全台57家醫院開打,為了讓民眾安心,行政院長蘇貞昌及衛福部長陳時中於上午7時40分前往台大醫院帶頭施打第一針,蘇貞昌注射後表示沒有任何不適,希望大家看到他的狀況能安心,讓台灣的防疫永遠第一。和信:希望盡快終結新冠肺炎疫情除了蘇貞昌及陳時中,各大醫院的院長也幾乎都帶頭接種,希望提高醫護人員的接種意願,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打完稱沒有不適症狀,未來該院將增加注射點,以提高接種效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醫師張上淳隨後也完成接種。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也率領十名醫師接種,他表示,對AZ疫苗安全性有信心,他率先施打希望讓全院醫護人員對AZ疫苗放心,進而帶動全國人民踴躍接種疫苗,希望盡快終結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臺北榮總院長許惠恒也表示,除了配合防疫政策,建立個人防護機制外,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是目前回復正常生活最有效的方式,希望他的接種,能鼓勵醫護人員及一般民眾安心接種。同樣列為第一批施打據點的亞東醫院,跨部門成立「COVID-19應變小組」,擬定疫苗施打作業規範,結合醫囑系統與LINE BOT推播功能,精準且透明地管理接種流程,讓員工及民眾可以安心接受疫苗注射。院長林芳郁視防疫同作戰,為維持亞東重症醫療能量,率領COVID-19疫苗醫療專家小組接受疫苗施打,藉此號召同仁共襄盛舉,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到場關心醫護人員施打狀況。亞東醫院開放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為使接種流程更為順暢,特別導入資訊化管理,將疫苗接種流程、施打前後追蹤名單等建置進系統,並開設「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門診」,符合施打條件者,皆可經由網路預約掛號。亞東:接種後連續3日關懷有無不適為掌握接種者的健康狀況,亞東醫院利用系統的自動化,於施打前一日進行簡訊或LINE推播通知,除提醒注意事項外,也會詢問是否有發燒、懷孕、過敏等情形,回覆資訊將直接導入醫囑系統,提供醫師評估。林芳郁表示,在接種疫苗後連續三日,系統會以簡訊或LINE BOT關心接種者是否有不適情形,只要透過手機回覆,資料就能自動匯入資訊系統,完成追蹤。疫苗施打8週後,系統也會自動發送通知,提醒回診施打第二劑疫苗。為營造安心的接種環境,亞東醫院特別在5樓規劃獨立場域,提供接種者充足的休息,並確認施打後30分鐘無明顯異狀。現場也設有急救設備,同樓層亦有重症醫學部備援。對於日後出現不適症狀者,亞東醫院也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關懷諮詢專線,讓接種者感到全面的安全與溫暖。林芳郁指出,COVID-19疫情瞬息萬變,全球已邁入疫苗接種階段。亞東醫院運用資訊化建立起更加迅捷的接種機制,提升接種的便利性與效率;下階段的疫苗接種,可能將擴大至一般民眾,也希望透過流程E化,讓民眾更願意站出來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防疫年菜上桌 均衡營養兼顧提升免疫力

防疫年菜上桌 均衡營養兼顧提升免疫力#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過年是與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出門在外工作或求學的遊子會在此時趕回家鄉,一起圍爐吃團圓飯。2020是辛苦的一年,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使得許多以往理所當然的事也增添了許多變數,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與家人們團聚的時光。年節期間的親朋好友聚會,除了須配合政府推行防疫新生活外,在年菜的選擇上,也可以有所應對,防疫過好年。滷蹄膀食用瘦肉部分 以免食入過多油脂而非蛋白質柳營奇美醫院邱淨如營養師表示,因應現代人生活忙碌,近幾年外燴年菜盛行,除了食品衛生安全難以把關外,大魚大肉、多油多鹽低纖的料理方式,也偏離了營養均衡、健康飲食原則,加上病毒及細菌肆虐,尤其家中長輩免疫力也比一般人弱,因此以均衡飲食為基底,選擇對於提升免疫力有助益食物,是今年年菜準備得參考方向。首先,蛋白質是提供免疫相關球蛋白生成的主要原料,但需選擇品質較好的蛋白質來源,如雞蛋、肉類、魚類、黃豆製品等,大多數人以每餐兩份蛋白質為原則(兩份約一掌心的魚或肉,一份約一顆蛋或半盒市售嫩豆腐),但需注意魚或肉應選擇脂肪較低部位食用,如滷蹄膀盡量食用瘦肉部分,以免食入過多的油而不是蛋白質。富含維生素C、A、E、鋅、銅等微量營養素食物,也可多應用於年菜烹調,這些營養素有增加抗氧化力及免疫細胞自我保護能力之作用,以下為富含上述營養素的常見食物,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甜椒;維生素A:胡蘿蔔、大/小番茄、紅番薯;維生素E:葵花籽油、紅花籽油、杏仁果、黑芝麻油;鋅:牡蠣、虱目魚、牛肉;銅:柳松菇、紅藜等。吃飯使用公筷母匙 盡量減少邊吃邊聊天依據均衡飲食原則,該院營養師設計五道防疫年菜供民眾參考,分別主菜為「菇菇雞紅藜炊飯」、配菜為「番茄燉牛腱」、「佃煮虱目魚」、「麻油蔬食」、「長年菜雙蠣雞湯」等。若覺得外燴年菜已經吃到膩口,不妨試試自行在家烹煮年菜,也可購買幾樣外燴年菜與挑選上述其中幾道自行烹煮做搭配,不僅吃得特別,還能吃出健康。但也不要忘了飯後攝取水果,尤其是糖尿病人需注意份量,每次食用約拳頭大小,一天兩次即可。邱淨如營養師提醒,疫情尚未完全緩解,開心過年之餘也要時時提醒自己實行防疫新生活運動,勤洗手、戴口罩、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在團聚吃飯時要有公筷母匙,盡量減少交談,再加上飲食方面補強,便能安心、開心過好年。5道防疫年菜做法菇菇雞紅藜炊飯1.先將紅蘿蔔切絲,鴻喜菇洗淨後剝開,濕香菇洗淨切成片狀。2.把去骨雞腿肉切小塊後,用醬油及米酒抓淹,再置於炒鍋內加點油稍微翻炒出香氣,肉約5分熟即可。3.將紅藜、米與開水以1︰4︰5的比例混勻後,加點鹽巴、醬油調味,再將步驟1、2的食材平鋪於米上方一起放入電鍋烹煮。煮好後,稍微翻攪均勻,再悶5分鐘即完成。番茄燉牛腱1.先將番茄、洋蔥切大塊備用,牛腱依適口性切塊。2.不用加油,直接放入牛腱及洋蔥於炒鍋中翻炒出香氣。3.翻炒後放入燉鍋或電鍋中,放入番茄及加入些許醬油,燉煮至牛腱軟嫩,再加入鹽調味,若有義式香料也可加入。佃煮虱目魚1.先將虱目魚去掉頭、尾及內臟,切大塊備用。2.準備薑片及蔥段並加油炒香,平鋪於另一鍋中。3.把虱目魚平鋪於步驟2上方,依米酒︰醬油︰味醂︰糖︰水以4︰4︰1︰1︰10比例放入鍋中。4.大火煮滾後,再以小火燉煮至筷子可輕易穿過魚肉,裝盤後灑上芝麻及蔥花點綴即完成。麻油蔬食1.將玉米筍切小段、紅椒與黃椒切條、美白菇剝開,分別放入滾水中燙熟,另青花菜切小塊燙熟備用。2.將麻油與薑片、蒜頭拍碎爆香後,放入步驟1食材,拌炒均勻並加鹽調味。3.把燙熟的青花菜鋪於圓盤外一圈擺飾,再將炒後之蔬食放入中間即完成。長年菜雙鮮雞湯1.將雞肉和約雞肉量1/3比例的整粒去皮蒜頭一起置於水中烹煮,水滾後轉至小火燉煮約30分鐘。2.將芥菜葉子去除,芥菜洗淨後切塊,汆燙芥菜約一分鐘撈起。3.將芥菜放入雞湯中熬煮至菜軟(不要蓋鍋蓋,芥菜會變黃),最後再放入蛤蠣、牡蠣並加鹽調味即完成。

戴口罩為何還是被傳染?6個NG習慣恐白戴

戴口罩為何還是被傳染?6個NG習慣恐白戴#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爆發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有10人染疫,防疫再度拉警報,近一年來,民眾雖已養成戴口罩的習慣,但如何脫口罩也是一門學問,ICU醫師陳志金透過臉書提醒大家,如何脫口罩也很重要,並將日前瘋傳的「世上最可怕的6件事」星座哏圖改成「脫口罩篇」,說明脫下口罩後要避免的6件事。1.脫下口罩放在桌上2.脫下口罩,沒洗手就揉眼睛、挖鼻孔、吃東西3.脫下口罩,揉一揉丟到垃圾桶4.脫下口罩接觸到口罩表面沒洗手5.脫下口罩把口罩剪碎6.脫下口罩,內外面交換再戴將用過的口罩剪碎 反而曝露在危險中陳志金指出,當口罩擋下有病毒的飛沫後,如果將口罩放置在桌面上,就等於將病毒傳染給下一個接觸到桌面的人。脫下的口罩應將其向內對折再對折,將外層污染面包在裡面,並用帶子綑起來後,再丟入有蓋的垃圾桶,口罩丟棄後一定要洗手,在還沒洗手前,不要碰觸眼口鼻。有民眾擔心丟棄的口罩會被不肖業者回收再利用,因此會將用過的口罩剪碎丟入垃圾桶,陳志金提醒民眾千萬別這麼做,因為「在剪碎的過程中,反而讓自己曝露在危險中」。進家門口就把口罩丟棄 避免病毒入內此外,不要為了節省而把內外面交換戴,因為這等於把污染面直接和嘴巴接觸,除了沒有保護效果,還會和病菌接觸。最後陳志金分享自己處理口罩的流程,他習慣到家門口或車庫時就把口罩脫下丟棄,洗完手才進入屋內,盡可能降低將病毒帶入家中的機會。

防邊境社區淪陷 專家:新冠比SARS難防

防邊境社區淪陷 專家:新冠比SARS難防#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目前已有2醫師、4護理師、1外籍看護、3名確診者家屬染疫,院方20日持續進行清空計劃,協助患者轉院,各大醫院也加強門禁管制探病訪客時段、人數和陪病限定。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全球疫情從聖誕節過後持續上揚,而讓人憂心的國內醫院群聚感染也出現,目前除了嚴守邊境,也要同步因應社區風險增加。無症狀感染者、潛伏期就有傳染力等6特點 防疫嚴苛挑戰石崇良應邀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演講「後疫時代醫療政策藍圖」時指出,許多國家醫療體系都面臨崩潰,設定哪些患者要救或放棄的規則,讓人感到非常沉重。醫護人員為高風險族群,現在剛開始有本土個案,更要努力防護踩下煞車。雖然17年前有SARS的經驗,但新冠肺炎有許多差異,對於醫療體系的挑戰包括無症狀感染者、潛伏期就有傳染力者,推估半數個案來自無症狀或潛伏感染、輕症患者高達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重症患者無特效藥、感染者恢復期很長,這些都對防疫帶來嚴苛挑戰。石崇良指出,目前的防疫目標與策略,主要減緩散播速度來降低對社會的衝擊,從邊境出入境再加嚴,並落實居家檢疫及大型集會活動的防疫;第二個策略則是保全核心人力,維持醫療體系運作,在醫院內落實「分艙分流」,減少跨區交叉感染機會,降低感染擴散和速度;第三策略則以透過人員健康管理、擴充檢驗量能與指定檢驗網路、強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重症照護資源。建立敏捷有彈性的醫療體系 確保醫療人力運作台灣醫療體系在疫情的衝擊,面臨許多挑戰,因應疫情發展出的新常規,石崇良提出包括加速學習、建立照護標準、保全醫療人力、遠距醫療照護、公共衛生危機整備、健康不平等情況更加嚴重等,都值得大家注意。此外,發展整合性健康照護模式等多項醫療政策,建立敏捷、韌性有彈性的醫療體系,才是各界要努力的目標。

來台受訓躲過疫情 印度醫師回國前這樣說

來台受訓躲過疫情 印度醫師回國前這樣說#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來自印度北部齋浦爾(Jaipur)的皮膚病理科醫師哈許(Dr. Harsh Mahesh Jakhetia),2019年申請至衛福部台北醫院參與為期一年的醫師專業培訓課程,如今將期滿踏上返鄉之路,面對印度疫情大爆發,院方準備防疫面罩、護目鏡及N95口罩讓他能安心搭機,哈許感謝醫療團隊的照顧,回國後一定要分享台灣經驗。一度想回印度避難 「幸好沒衝動放棄受訓」哈許2019年透過國際皮膚病理委員會醫師吳育弘介紹,申請至台北醫院「台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TIHTC)」培訓,沒想到來台不久就遇上疫情最嚴峻時期,當時曾想過回印度避難,但幾周後看到印度疫情大爆發,不禁感嘆「幸好當時沒有衝動放棄受訓」。哈許表示,培訓期間體會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與經驗,特別是優秀的防疫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包括門禁管制、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出示健保卡及告知旅遊史等,並隨著疫情變化不斷調整防疫策略,成果全球有目共睹。院方贈防疫面罩、護目鏡讓他安心搭機隨著培訓期滿將返回印度,哈許表示,在台期間一直都很安心,在返回印度之際,原先很擔心印度防疫不夠安全,沒想到台北醫院院長鄭舜平及TIHTC為他準備防疫面罩、護目鏡及N95口罩,令他十分感動。在TIHTC的安排下,哈許體驗許多台式風情活動,他表示很慶幸在台灣只要戴好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就能搭乘捷運到處走透透,這一年培訓期間在臉書打卡許多景點、大啖台灣美食、分享培訓照片,儼然成了台灣最佳代言人。

愛在畫中巡迴展 身心障學生畫出防疫心聲

愛在畫中巡迴展 身心障學生畫出防疫心聲#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為鼓勵身心障礙者發揮繪畫創作才藝及潛能,衛福部台北醫院即日起至2月26日展出第23屆「愛在畫中」身心障礙者巡迴畫展,鄭舜平院長表示,每名身心障礙者的作品都能呈現在生命歷程中不同的感受,台北醫院很榮幸能成為118名身心障礙者展示作品的舞台,歡迎民眾在就醫空檔能至2樓藝文展廊,透過欣賞畫作認識及肯定身心障朋友們的能力。癲癇學子用畫畫代替口說 創作「病毒怕了吧!」展出作品之一為高中生呂皇緯創作,患有頑性癲癇的他,比起說話更擅長以畫畫代替表達內心感受,因為老師有告知全世界正在流行可怕的病毒,所以想到要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防疫觀念創作畫作,取名為「病毒怕了吧!我有最帥防疫盾」,希望病毒趕快消失。 就讀國中的自閉症學生陳至源,則以台灣最強直播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為主角,畫出防疫記者會的的畫面,並命名「防疫五月天」感謝所有辛苦防疫的人員,也表達可透過量體溫、戴口罩、飲食衛生進行防疫自我保護。鼓勵跨越疾病障礙 發揮潛能豐富生命台北醫院指出,藝文展廊是為畫展建立的舞台,希望營造溫馨的就醫環境,減低患者等待門診的焦慮、增加豐富多元的藝術視野,也讓醫病關係透過藝術的連結更親近,此次展覽作品也傳達正面力量,能鼓勵許多病友、身心障礙者跨越疾病障礙、發揮潛能、豐富生命。

防疫有成 國人精神健康指數創新高

防疫有成 國人精神健康指數創新高#防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2020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活動停滯,病毒摧毀世界原有的秩序,精神健康基金會日前公布「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國人精神健康指數較往年高,達83.3分。身心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每逢選舉年,國人精神健康指數都偏低,今年有總統大選又遇到疫情,指數卻不降反升,創2002年以來新高,推測要歸功於台灣防疫有成。353萬人因保持社交距離 導致精神狀況欠佳雖然國人精神健康指數上揚,調查也指出,有21.4%民眾因疫情導致經濟狀況變得不佳,推估約有342萬人受到衝擊,連帶影響精神健康。在「個人價值」指標中,容易感到生命沒有意義、付出不值得、能力與特點沒有發揮、不滿意自己成就,以及不滿意自己的成就與身分地位。  此外,調查顯示約96.4%民眾認為保持社交距離很重要,可見國人對疫情措施具共識,但也有22.1%、約353萬人因生活環境要保持社交距離,導致精神狀況欠佳,顯示在對生命困境有把握、和別人相處得好、受別人尊重的精神健康指數偏低。每4人就有1人感孤寂 待業、喪偶、獨居者是「社會孤島」高危族群值得注意的是,每4名受訪者就有1人在過去一年中曾有沒人陪伴、不受重視或被隔離孤立的感受,換算約有422萬人有過孤寂經驗。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表示,待業者、離婚喪偶者、獨居者,是形成「社會孤島」的高危險族群,尤其孤寂感程度越高的人,精神健康狀況越不理想,呼籲政府重視及提高警覺,共同捍衛台灣社會的精神健康,防止弱勢族群的產生。「2020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於9月3~15日依性別、年齡、居住地,隨機抽取1082名20歲以上成人進行電話訪問。

防疫成體重受災戶 5招輕鬆享瘦

防疫成體重受災戶 5招輕鬆享瘦#防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世界疫情一波接一波,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目前國內疫情並沒有大規模擴散,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期間體重卻悄悄地一公斤一公斤上來呢?最近在門診碰到不少這樣案例,明明在家防疫活動減少聚餐也少了,在家也沒有吃很豐盛的食物,為什麼體重卻不降反升呢?我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常見的原因和改善的方法。1.活動量減少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出門的機會減少,尤其健身中心、體育館等密閉空間,而活動量的減少會導致基礎代謝受到影響,基礎代謝率是我們身體在燃燒脂肪很重要的部分,熱量進出失衡就容易造成肥胖。解決方法:盡量住家附近找空曠的地方去活動,比如可以到公園、學校操場快走,除了避免跟人群近距離接觸又可以增加活動量。2.零食增加 戶外活動減少,相對在家看電視上網的時間增加,因此很多人會忍不住吃零食。雖然一口小零食熱量並不是很高,但通常不會只有一小口,累積起來熱量其實滿驚人的,另外非正餐時間進食容易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的失調進而造成肥胖。解決方法:家裡不要放置零食,或將家裡已經有的零食點心送人,另外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手空閒下來,可以做一動態的活動例如種植園藝、溜溜寵物,真忍不住時可以趕快去洗澡或刷牙,轉移一下注意力。3.壓力增加 電視整天都在播報疫情的新聞,加上工作上的壓力,或小孩待在家的壓力,難免會讓人心情低落。當身體心理狀態處於壓力下時容易釋放壓力素,這會讓脂肪堆積且常常會藉由進食來釋放壓力。解決方法:負面新聞資訊少看,多看些正向有意義的節目,並盡量往戶外移動,找一些可以宣洩壓力的方法(例如運動、唱歌、欣賞美景),別讓壓力一直累積在體內,如果嚴重影響情緒或睡眠,建議找身心科醫師來幫忙調整情緒。4.作息混亂 由於疫情可能會影響原本的工作或生活步調,常常有朋友會因此作息改變,作息改變會影響賀爾蒙正常的分泌例如生長激素、退黑激素等,並影響身體活動尤其是睡眠時間,作息不正常或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基礎代謝降低,進而造成肥胖的問題。解決方法:可以像我一樣幫門診客人訂定生活(減重)計劃表,合理而規律的計劃並按表操課,制定自己的短、中、遠程目標,白天的時間盡量將室內窗戶打開或到外面接觸陽光,尤其早上8點及下午5點左右的陽光,其波長是最能幫助人體正常賀爾蒙的分泌與循環。5.營養不均衡 有些人害怕疫情,因此都不出門在家隨便吃,或者乾脆以零食泡麵或麵包果腹,速食餐的熱量大都以不飽和脂肪及精緻澱粉為主,而這正是肥胖的元兇,而且這樣的飲食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身體代謝受影響,除了健康打折也會造成肥胖。解決方法:少吃速食多吃天然的食材,另外,可以諮詢專業營養師提供菜單,到市場或超市自行選購食材回來烹煮,少油少糖外還可減少外食接觸人群,更可以吃的營養又均衡。以上就是常見的在家防疫變胖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文章授權提供/雅得麗生活診所溫青彥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