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

膝蓋骨折腫脹 X光卻照不出?

膝蓋骨折腫脹 X光卻照不出?#膝蓋

一位中年男子,因車禍右膝受傷,送署立嘉義醫院急救,照X光看不出異樣,骨科醫師潘毅軒從患者腫脹的右膝的抽出血水,發現油滴,研判患者有骨折的現象,再做電腦斷層掃瞄,確定患者是罕見大腿骨髁部冠狀面骨折,開刀治療後,復原情況良好。嘉義一名中年男子,日前車禍送署立嘉義醫院急救,他一直喊右膝疼痛,無法彎曲,照X光無明顯骨折,醫師摸患者的關節,可感覺到有積水,把關節內的血水抽掉,並打入麻醉劑;署嘉骨科醫師潘毅軒表示,若不是很嚴重的傷害,這樣的處理,就能止痛消腫,但是患者右膝還是一直疼痛。潘毅軒醫師指出,從患者抽出的血水內發現油滴,這可能是骨折導致骨頭內的油跑出來了,所以再拍攝電腦斷層,果真發現右大腿骨髁部冠狀面骨折,馬上為患者開刀,用鋼釘固定骨折部位,目前膝蓋已經可以彎到90度,但是還不能用右腳踩地,必須開完刀兩個月後,骨折部位密合了,才能做復健治療。潘毅軒強調,這一個月來已經發現兩個類似的例子,無法從X光片判定是否骨折,如果第一時間沒有診斷出來,數個月後,就會發生傷害性關節炎,最後必須換置人工關節,才能恢復走路的功能;如果民眾外傷後,肢體產生劇烈疼痛,照X光看不出骨折,過了二個禮拜仍持續疼痛,沒有改善,就要趕快就醫。

要活就要動 骨科醫師分享「護骨」行動

要活就要動 骨科醫師分享「護骨」行動#膝蓋

一般人總覺得,跌倒摔斷骨頭,照顧好再生就好了,但許多老人家,往往因為骨折,才發現骨質已經疏鬆得很嚴重,甚至一跌不起。在台灣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骨折已成為主要的健康照護問題,其中老人家髖關節骨折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至二十,多數是因為骨折帶來的併發症。花蓮慈院骨科主治醫師邵柏洲說明,老人跌倒的原因很多,包括腳沒有力氣、步態不穩、頭暈、有疾病在身、營養不良、藥物影響及環境等因素。即使足不出戶,家中也是老人最容易跌倒的地方,因老人視力不佳,家裡的門檻、階梯、地面物品,高低落差地方、濕滑地方,都可能讓老人家跌倒。另外,憂鬱症也可能是造成跌倒的原因。因為,憂鬱症可能讓老人更害怕面對社會,足不出戶,長期下來造成肢體無力、體力衰退,連走路功能都會退化,或是老人因體力衰退,擔心跌倒,不敢再走路,[因此加速活動及社交功能的退化,反而加重憂鬱症的病情。邵柏洲表示,一般人總覺得,跌倒摔斷骨頭,照顧好再生就好了,但許多老人家,往往因為骨折,才發現骨質已經疏鬆得很嚴重,甚至一跌不起。另外,骨折所造成的行動不便,常會導致昂貴的住院費用及漫長的復健過程,長期下來令家屬與老人家身心交瘁。邵柏洲舉例,一位方姓阿嬤,勞動了一輩子,全身筋骨幾乎都出現問題。本身就有腰椎壓迫性骨折,不能久站、久坐的方阿嬤,平日必須藉由輪椅輔助行走,卻有次不小心在住家附近的巷子跌倒,阿嬤這一摔,卻摔裂了右側髖關節,緊急送往醫院,接受醫師建議,開刀治療後,才挽救了阿嬤的行動能力。「雖然沒有辦法俐落地跪坐在蒲團上,但幸好自己還可以走,至少不會對家人造成困擾。」另一位林姓患者,因為老年的退化,讓他的膝蓋就像氣象台一樣,風還沒吹過來就先痠痛,嚴重時甚至還用爬行才能前進。因為左膝不能彎曲,如廁對林姓患者而言更是一大折磨,還要家人攙扶才能如廁。這名病友在不堪其擾之下,才決定接受邵柏洲醫師換置人工關節。手術後,這名林姓患者「走」出病苦陰霾,迎接開心的人生。

清明祭祖注意!長時間的跪姿容易導致膝蓋受傷

清明祭祖注意!長時間的跪姿容易導致膝蓋受傷#膝蓋

清明節的掃墓活動不分男女老少全家出動,是對祖先表達慎終追遠的思慕之情;最近因環保意識抬頭加上政府的宣導,傳統土葬逐漸改為火葬,或土葬經過十年後依習俗撿骨再供奉於靈骨塔中。因此,傳統的掃墓在現今工業社會已逐漸被靈骨塔的祭祀儀式所取代,在台灣習俗裡,祭祀儀式中少不了跪拜、磕頭,為免在清明祭祖後所可能發生的筋骨酸痛與傷害發生,天主教聖功醫院  復健科依照已往民眾的症狀,特別提出以期達到預防的目的。陳功恆主任舉例說明,坐落在山間、郊外的靈骨塔,各個宏偉氣派或清幽典雅,但是長長的階梯或迴廊卻讓中老年人皺起眉頭,尤其是對已經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更是望而卻步,因此建議已經有症狀的患者,最好要使用「拐杖」來輔助行走,在爬樓梯時一定要量力而為,如果感覺膝部不適,最好要「分段爬階」,不要一次走完,休息一下再走可以把膝蓋的傷害降到最低。回到家中如發現膝部的不適感加重,可先以冰敷及適當的休息,症狀仍未緩解還是建議及早就醫。在祭祀的過程中少不了跪拜的儀式,陳功恆表示,此時身體的重量全部壓在「髕骨」和「脛骨粗隆」上。「髕骨」就是俗稱的「膝蓋骨」,是一個連接股四頭肌和韌帶的種子骨,而「脛骨粗隆」是臏骨韌帶的終點,位於脛骨靠近膝關節的骨突處。當我們跪下來的時候,這兩處承受極大的壓力,加上重複的跪拜或長時間的跪姿,一不小心就會導致「髕骨」和「脛骨粗隆」的受傷。「髕骨」和「脛骨粗隆」也可能因此行為有皮膚的擦傷,再厲害一點可能會造成骨突處的發炎,這通常都不嚴重,只要適當的傷口護理或冰敷休息即可復原。但是陳功恆強調,「髕骨」除了擦傷外,還要特別注意所謂的「髕骨前滑液囊炎」(prepatellar bursitis),這是一個常發生在用跪姿擦地的主婦身上,主要是因為在髕骨的前方有一個扁平的「滑液囊」,平時扮演皮膚和髕骨之間緩衝的角色,如果受到重複的摩擦及刺激就會造成滑液囊的發炎,進一步會導致「積水」產生,患者會發現髕骨前的皮膚會隆起,摸起來漲漲痛痛的,好像長了一個水瘤,像這樣的情形建議找復健科或骨科醫師,處理的方式也不困難,只要把積水抽出,症狀就好了一大半,如果重複發作,則可施打低劑量的類固醇再加上復健治療,大多可以痊癒。陳功恆提醒民眾,在清明祭祖這天,緬懷祖先、心誠則靈,祭祖活動也因社會變遷現實的狀況量力而為,也不失孝道的表現;家族親戚能聚首,或閒話家常、或低頭追思,若能虔心保有慎終追遠之觀念,相信祖先也會長相保佑。

過年大掃除 巧用輔助工具 避免肌肉酸痛

過年大掃除 巧用輔助工具 避免肌肉酸痛#膝蓋

農曆春節即將來臨,不少民眾展開大掃除工作,但卻因為掃除時施力過當,或姿勢不正確,導致腰酸背痛,還有人因此舊疾復發。尤其過年前後,因掃除導致受傷到門診就醫的患者,更比平常增加成2到3成。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曾頌惠表示,近來門診有一位因網球肘,疼痛難耐就醫的男性,在接受1、2星期治療後,原本恢復況良好,卻因為近來大掃除,忙著粉刷牆壁,不斷重複使力的結果,又導致舊疾復發。曾頌惠醫師表示,大掃除時最好運用適當輔助工具,例如打掃天花板高處灰塵,建議拿梯子或椅子墊高,避免頸部因為仰頭過久受傷,打掃沙發或桌子底下時,最好使用長柄掃把,或把家具移開,減少因長時間彎曲造成膝蓋壓力。而採買提重物,盡量不要以雙手提,很容易造成拉傷,最好使用有輪子的推藍,減輕肢體的負擔。曾頌惠也提醒民眾,掃除時可以戴著護膝或護腕,而不管是坐著整理東西或大掃除,每1個小時一定要稍作休息,避免因重複動作,施力過當,產生身體傷害。而掃除過後,民眾也可以做做肩頸部,手肘腕拉筋運動,舒緩酸痛。【大掃除常見受傷部位】◎ 肩部:肌腱炎、肌膜炎原因:抬東西、刷洗、清洗高處◎ 手肘:網球肘        原因:提東西、刷洗◎ 腰部:腰背痛、椎間盤突出    原因:搬東西、提重物、蹲著整理東西過久、搬重物◎ 膝部:關節痛、滑液囊發炎 原因:蹲姿整理物品、刷洗地板、擦地板跪太久◎ 頸部:頸部疼痛、頸神經根壓迫 原因:長時間仰頭清洗高處窗戶、抬重物

宣導減碳愛地球 摸彩贈鐵馬、傳授避免運動傷害

宣導減碳愛地球 摸彩贈鐵馬、傳授避免運動傷害#膝蓋

11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醫師節,為了向維護民眾健康,不辭辛勞的醫師們,表達敬意和謝意,衛生署苗栗醫院特別舉辦「苗醫奥斯卡金醫獎」頒獎典禮;於門診大廳佈置星光大道,讓獲獎醫師分別通過紅地氈上台領獎而備感尊榮;會中還同時為本月生日的醫師切蛋糕慶生;此外,配合宣導減碳愛地球政策,現場除摸彩贈送腳踏車外,並由復健科主任傳授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希望大家都能正確騎腳踏車,不僅增進個人健康,也為守護地球健康,盡一份心力。「苗醫奥斯卡金醫獎」頒獎典禮,由院長李源芳親自主持,李院長首先表示,非常感謝苗醫醫師群,能本著醫療專業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一年365天都為守護鄉親的健康,兢兢業業、不眠不休地辛勞付出,也期勉醫師群,繼續為營造安心、信心的就醫環境共同努力;立法委員徐耀昌、苗栗縣副縣長林久翔,和李乙廷立委服務處、市公所代表等多位貴賓,均前往會場祝賀,場面隆重且溫馨。苗醫奧斯卡金醫獎共頒發「溫馨服務」、「病歷典範」、「最佳教學」、「最佳人緣」、「團隊貢獻」等五大獎項,其中「溫馨服務」是由就診民眾票選產生,其餘獎項則是由苗醫員工選出,獲獎者皆是實至名歸,非常難得;得獎人分別為1.「溫馨服務獎」:陳伯南醫師(神經內科)、葉宗銓主任(內科);2.「病歷典範獎」:張瓊玟醫師(復健科)、杜時曦主任(泌尿科);3.「最佳教學獎」:邱昭彥主任(放射科)、薛耿銘醫師(精神科);4.「最佳人緣獎」:王蘭福醫師(胸腔內科)、康耀文主任(復健科);5.「團隊貢獻獎」:鄭智元主任(直外科)、王蘭福醫師(胸腔內科)。為鼓勵民眾多運動增健康,及響應節能減碳政策,苗栗醫院也特別準備了4部腳踏車,做為參與投票者之摸彩獎品,並在慶祝大會中,公開抽出劉豐賓(永和市)、郭虹佑(苗栗市)、劉素娥(苗栗市)、鄧文妃(苗栗市)等四位幸運者,各獲得腳踏車乙部。苗栗醫院復健科主任康耀文指出,騎腳踏車運動已成為時下最夯的交通與休閒運動,既省錢、又健康;但在門診中,也發現不少因騎鐵馬不當,造成運動傷害而就醫民眾;康主任說明,騎腳踏車具有「低關節衝擊性」、「有氧」、「休閒」等運動優點,但仍需提醒大家注意,可能形成的運動傷害,例如姿勢不佳(不良騎乘姿勢),或是坐墊位置、手把高度不適當,均可能造成膝蓋、肩膀、上臂及頸部、腰部的僵硬不適,另外過度運動造成重複性傷害、意外傷害(比如摔傷、車禍)等。康主任進一步說明,座墊太低、太前或太後,會形成膝蓋或肌肉負擔偏,而出現不適的症狀,例如坐墊太低,膝蓋必須增加過度彎曲,就容易因韌帶或是髕骨關節受過度擠壓,疼痛發生在膝蓋前側;坐墊高度太低,騎車時脖子順勢後仰,壓迫到頸椎;坐墊太高,加上輪胎灌太飽,震動太大,騎車時腰椎、薦椎易受到震動造成壓迫;以上注意原則,建議民眾多加留意,才能輕鬆享有騎乘鐵馬的樂趣。

膝蓋突然軟脚,進一步做膝關節鏡檢查

膝蓋突然軟脚,進一步做膝關節鏡檢查#膝蓋

膝關節是身上最大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關節之一,它由大腿骨(股骨),脛骨及膝蓋骨組成。兩條側靱帶及兩條十字靱帶連接這些骨頭提供膝關節的穩定性。膝關節的骨頭之間還有軟骨(半月板軟骨)當避震及平滑的物質,整個膝關節又被滑膜包起來,滑膜會放出特別的液體減少膝關節摩擦,其中任何部份受傷或退化(關節炎)都有可能造成膝關節持續不穩定或疼痛。持續的疼痛、走路或上下樓梯會突然無力"軟脚",或是對自己的膝蓋沒有信心—不敢跑、不敢蹲,則你可能是膝關節鏡治療的候選人。當其他的治療,像是藥物治療、膝行支持等物理療法已經到達治療瓶頸,沒有再進步的空間時,膝關節鏡治療可能對你有幫助。臺安醫院 蔡友士醫師表示,大部份的膝關節鏡治療是在20到60歲之間的病人,但是10歲以下年輕的小孩和年齡大以80歲以上也能得到膝關節鏡治療的好處,骨科醫生會先評估你的膝關節,膝評估有三個成份,一個是病史,你怎麼受傷?疼痛持續多久?早上或晚上疼痛?等等…骨科醫生會收集關於你的一般健康的資訊。第二個是身體檢查,評估你的膝運動能力和穩定性,肌肉力量和膝關節的對準。第三個是X光評估,骨科醫生可能安排核磁共振影像提供關於你膝關節的精密且清楚結構及其他資訊,如果你有關節炎,則可能須要驗血。骨科醫生將說明你的評估結果,並且討論膝關節鏡是否會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同時更進一步診斷你的膝關節問題是否具有其他的治療選擇,像是藥物治療或其他的骨科手術,也將討論而且列入考慮。你的骨科醫生將解釋膝關節鏡的風險和併發症,包括與骨科手術本身有關的及可能在你手術之後發生的那些問題。請注意在膝關節鏡治療之前,告訴你的骨科醫生關於你正在使用的任何藥物治療,你的骨科醫生會請你暫時停止哪一個藥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