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孩子的成長過程,應該要快樂且開心,但是有一群小孩,卻沒有辦法像一般人一樣,快樂的成長;而這些孩子,就是罹患了「特發性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症,此病症盛行率雖不高,但是,不幸罹患此病的孩童,對於其成長的過程,無疑是蒙上了一層陰影。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俞欣慧說明,特發性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男女比例為1.7比1,常發生於16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平均診斷年齡為12歲,病童在早期時會有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發熱等現象,且好發於大關節,發炎時間通常超過6個星期以上。由於初期症狀常會與生長期關節疼痛混淆,以致容易被忽略延遲就醫,導致眼盲、駝背,甚至關節變形,需終生倚靠輪椅活動,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遂成為影響疾病控制成效的重要關鍵。針對特發性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楊曜旭說明,目前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視情況搭配手術與復健。傳統治療包含「類固醇製劑」、「免疫抑制劑」等及其他「非類固醇性抗發炎劑」,但可能產生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隨著醫療逐漸進步,此病的治療方式也漸多,而目前有生物製劑可供選擇,副作用比起類固醇較不易引起,也不會影響孩童的發育情形,但是,有極低的可能性,會使潛在肺結核發病。而目前經醫師診斷病症嚴重之患者,可申請健保給付,但是未達標準者,則需自行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