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食物過敏造成嬰幼兒蘋果臉

食物過敏造成嬰幼兒蘋果臉#異位性皮膚炎

最近兒科門診中也出現不少父母親帶著皮膚抓到破皮流血小朋友來就診。異位性皮膚炎,這個每到冬季病人數就會激增的過敏性疾病,其盛行率在各個國家也正逐年增加中。以往大家常以如嬰兒般吹彈可破、白裡透紅肌膚來稱讚別人好膚質,但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焦急父母親心疼地帶著出生沒幾個月大、卻兩頰紅咚咚嬰兒前來詢問,為何小寶貝出生沒多久,皮膚就變又紅又粗,甚至還破皮結痂,這到底是生了什麼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張凱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慢性過敏性皮膚疾病,在臺灣孩童盛行率越來越高。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於出生後六個月內開始發病,接著就一直時好時壞反覆發作,不過幸運是,大多數患童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漸改善,多於兩三歲大之後不再發作。張凱琳說,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四肢關節處、臉頰、耳朵後面、頭頸部、眼睛及嘴巴四周等處皮膚,依不同年紀而好發部位亦不同。最大特色就是患處會很癢,使病童不自覺去抓,但越抓會越癢而造成惡性循環,同時亦會造成皮膚紅腫或粗糙增厚等變化,甚至可能因抓破皮而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會造成身體不適,患童還會因癢感影響睡眠品質,不但白天精神活動力降低,也會造成性情不穩定、脾氣暴燥,長期下來更會妨礙孩童生長發育,對身心健康可謂影響甚鉅。張凱琳還說,異位性皮膚炎為異位性體質在皮膚上的一種表現,其致病原因相當複雜,目前認為和遺傳過敏體質、天生皮膚屏障功能缺陷、加上環境因子如過敏原、溫度變化、情緒壓力等刺激所共同作用造成。此種異位性體質,也使得患者本身或家族成員常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疾病,如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張凱琳提醒,幼兒期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因此應儘量哺育母奶至少六個月以上,若無法餵食母奶,則建議使用低過敏奶粉。此外,副食品延後至嬰兒六個月大時再添加,並且在一歲之前避免餵食高過敏性食物,如牛奶、蛋白、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年紀較大的小孩,除非每次吃了某種食物就會發癢,則應盡量避免該食物,否則不必刻意限制飲食。另外日常生活中常見過敏原如塵蹣、黴菌、貓、狗皮屑等,也常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因此保持居家環境整齊清潔,譬如床單等寢具包覆物每週定期以60℃熱水清洗,或使用防床單、被套、枕套。使用除濕機或空氣濾淨裝置,避免使用厚重窗簾布或地毯,室內不要養狗、貓等寵物,消滅蟑螂等,也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惡化重要工作之一。還有平時心情要盡量保持輕鬆,父母須注意小孩是否有壓力來源並應加以開導解決,避免情緒壓力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她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保養方面,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時間不可過久,並用非皂鹼類、低刺激性清潔用品來清潔皮膚。另外,保濕工作也很重要,尤其冬天洗完澡擦乾身體後,要立刻擦上保濕性強中性低敏感乳霜以避免皮膚乾燥。夏天則避免流汗,室內保持通風涼爽、衣著選用透氣棉質衣料。在小兒過敏專科醫師指示下,適當藥物治療亦不能輕忽。異位性皮膚炎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外用以及口服止癢和抗發炎藥物。這些小孩皮膚亦容易有繼發性感染,當有細菌感染時,應合併給予抗生素治療。張凱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需要耐心去照料的慢性疾病,患童父母及其本身都要有長期抗戰體認,除了注意居家生活照顧外,適當藥物治療亦不能疏忽。部份患者就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而不敢接受治療,反而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持續惡化,影響小孩情緒及社交發展。只要對此疾病有正確認識,從保養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仍然有機會將皮膚狀況改善到相當理想狀態。

異位性皮膚炎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

異位性皮膚炎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有些醫師稱之為幼兒性溼疹是一種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且易復發的搔癢性皮膚病變,大約有3%到5%的孩童六個月大到十歲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且60%在一歲發病,其中病情的輕重程度差異很大,為恭紀念醫院皮膚科 - 賴義傑醫師表示,依患者年齡及病灶分部,常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程分為三期:● 嬰幼兒期二歲到十二歲:病發部位除了尿布包裹的範圍外,幾乎全身都會波及,尤其臉部、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位。● 兒童期二歲到十二歲:大部分發生在手肘前凹窩、膝蓋後方及頸部,比較嚴重的甚至可到全身。● 青少年十二歲到成人:常見四肢彎曲部位,甚至於手掌及腳掌。 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該注意那些事情?賴義傑醫師提出以下幾點說明。1. 環境中過敏原:灰塵和塵螨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家中不要鋪地毯盡量減少家中灰塵,起居室內溼度不要太高,減少絨毛玩具,不要養貓養狗及不要讓小孩吸二手菸。2. 貼身衣物選擇:儘量穿著純棉衣物,床單、枕頭套、毛巾亦要常常清洗,晾曬在陽光下。3. 細菌:急性反覆發作的溼疹,尤其合併有抓痕或慢性控制不佳的皮膚炎,應考慮是否有皮膚感染的可能性而給予抗生素治療。 4. 冷熱溫度:有些孩童在較熱時,易出汗而特別癢,而有些在寒冷時,因乾燥而覺得癢,因乾燥而覺得癢,因此溫度保持適中,避免環境溫差過大。 5. 食物:少吃牛奶、蛋、海鮮、醃、燻、罐頭等加工食物,但部分報告顯示,食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影響有限,所以,建議在各種治療方式都無法減輕病情,才考慮限止某些食物。 6. 情緒和壓力:情緒和壓力也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需隨時留意紓解患者的壓力和情緒。 賴義傑醫師指出,皮膚保濕,為各時期異位性皮膚炎的最佳根本治療。像是每天用微溫的水沐浴,洗澡水溫不要過熱,房間溫度不要調過高。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可使用無皂基肥皂或沐浴乳來清洗,以避免洗掉皮膚天然皮之保護層;洗澡後要立刻擦上保濕性及修復性強的乳液或乳霜,一般嬰兒乳液、嬰兒油對改善病情沒有用。綿羊油或綿羊乳液則要避免,因為羊毛脂本身可能引起過敏。此外,清潔沐浴用品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不要含有香料和酒精成分,甚至防腐劑、乳化劑也應避免。 異位性皮膚炎雖是一種複雜有麻煩惱人疾病但只要家長、病人、醫生能充分溝通,加強保濕,避免皮膚過度乾燥,並配合適當的藥物控制與常常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乾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拯救冬天皮膚乾燥脫屑 六招就搞定

拯救冬天皮膚乾燥脫屑 六招就搞定#異位性皮膚炎

冬季最常見的皮膚問題是皮膚乾燥,皮膚乾燥常帶來許多惱人的皮膚疾病如冬季濕疹的發生、手部濕疹、富貴手等的增加或惡化;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乾癬等疾病的惡化。冬天皮膚為什麼會乾燥?奇美醫院皮膚科 - 賴豐傑主任表示,皮膚最外層角質層的功能是保護肌膚抵抗外界的侵害,防止水分流失及保持濕潤;但因環境的濕度、溫度,與不當的清潔等都會破壞角質層的基本功能。肌膚的角質層不健康,凝水力就會變差,即使補充了大量的水分還是會流失,當角質層受損後本身的角質細胞就可以產生一連串發炎反應,當然,外界各種過敏原及化學物質更容易穿透皮膚,而使皮膚產生過敏或發炎反應。皮膚角質層的脂質含量或含水量會受年齡、性別、營養狀況及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年齡越大則角質層中的脂質生成減少,而冬季的脂質含量亦較夏季顯著減少;由於完整的角質層是皮膚光滑細膩、保濕而又有彈性的關鍵。冬季皮膚之所以會呈現乾燥沒有光澤、脫屑甚至龜裂,其實是與角質層中脂質、含水量與自然保濕因子成分的減少有密切關係,就像稻田缺水時地表呈現龜裂現象一樣。■ 冬季最常見的皮膚疾病賴豐傑主任指出,冬季最常見的皮膚疾病首推冬季濕疹。冬季濕疹又稱為缺脂性濕疹,是因為皮膚表面脂質的減少,所引起的濕疹。任何人都可能得到冬季濕疹,特別是濕度急速下降時,人體皮膚的調適來不及,便會產生典型的冬季濕疹。但是對於原本皮脂腺活性較低且皮膚較乾者,如老年人、惡病質、營養不良者因為皮膚保持油脂及水份的能力下降,則將會更加容易發生冬季濕疹與惡化。所以冬季濕疹常發生於中老年人外,乾性皮膚者、乾皮症或魚鱗癬患者或者因某些疾病或營養不良而導致皮膚乾燥者亦是常見,因此冬季濕疹又稱為乾性濕疹或老年性濕疹。■ 乾燥肌膚如何保養與照顧乾燥肌膚如何保養與照顧乾燥肌膚的保養與照顧首重滋潤與保濕,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油性保養品、另一類是保濕保養品。第一類--油性保養品:通常含有凡士林、綿羊油等油性成分,其作用主要使表皮欲蒸散之水分減少,一般說來較便宜,適合老人家全身使用;其中,凡士林更是便宜又好用,值得推薦給大家,只是有些人覺得太油膩。第二類--保濕保養品:多含有自然保濕因子的某些成分、或甘油、己六醇等,以增進角質層的含水性達到保濕效果,一般說來較貴一些。提到預防之道,賴豐傑主任說,就是設法使皮膚恢復其正常的含水性,其方法如下:一、居住的室內溫度不宜過低;若有使用暖氣,宜注意屋內相對濕度維持。二、乾燥的季節,洗澡次數宜儘量減少,且以淋浴為主,若要浸浴,應加入沐浴油浸泡;肥皂儘量少用,且宜用去污力較溫和者;特別是上述好發冬季濕疹的部位,更應少用肥皂的使用,因為肥皂會除去油脂,將使這些地方的皮膚更為乾燥。三、不要用太熱的水,持續沖洗容易乾燥的部位;很多人都有經驗洗熱水澡會暫時止癢很舒服,但太熱的水反而會使皮膚更為乾燥,不要為一時的快樂而造成更久遠的痛苦。四、早晚擦適量的凡士林或乳液來補充皮膚的油脂;普通乾燥的皮膚,用乳液應已足夠,但嚴重的乾燥或龜裂的肌膚則須凡士林較適當。五、避免直接穿著毛料的衣褲;裡面最好先穿一件純棉的衣物,避免毛質衣物,減少對皮膚刺激。腰帶也不要繫得太緊,以減少摩擦。六、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可用指甲搔抓,越抓越想抓,好像不抓不會止癢一樣,甚至有人認為皮膚癢就是長蟲,所以洗澡時,鹽巴、明礬通通用上了,大力的搓、擦、洗,造成皮膚的二度傷害。若有癢感可塗抹止癢藥劑,口服止癢藥劑或用手輕拍,因搔抓極易使病灶產生濕疹樣變化。若已產生破裂、潮紅或落屑,則須至皮膚科門診請教醫師,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治療首重預防,適當的預防就可以過個不癢的冬天。

季節交替,異位性皮膚炎惱人

季節交替,異位性皮膚炎惱人#異位性皮膚炎

近來氣候溫差大,小心皮膚也隨之亮起紅燈,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張和興主任表示,尤其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由於皮膚平衡能力較弱、保水性差,油脂分泌不足,每當季節交替時,乾燥、紅斑、極度搔癢的皮膚往往造成極大的困擾。醫師建議,勤塗保濕劑、症狀嚴重時應到醫院接受治療,將可幫助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緩解症狀發生時之不適。張和興醫師表示,台灣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平均每百位就三位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一般而言,季節交替時期常促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此類患者可能伴有鼻子過敏或氣喘的毛病,是一種會使得肌膚乾燥且奇癢無比的疾病,病童們常因無法控制的抓癢衝動而抓到皮膚出血為止,也由於身體上的不適,造成病童脾氣暴燥不安,是父母眼中的磨娘精。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時而發生時而消失,天熱時易因熱流汗而癢,但天涼時又因過度乾燥而發癢。張和興主任進一步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產生的皮疹好發於臉頰頸側、手肘窩或膝蓋等彎曲部位,嚴重者在四肢伸側,軀幹等都會有極癢的症狀,長期的搔抓、磨擦易造成紅疹、皮膚粗糙、苔蘚化甚至抓破皮而引起潰瘍、細菌感染及色素沉著等併發症產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多方面的,減少接觸過敏原、做好皮膚保濕、維持在適當的生活環境、溫度及濕度中等,都是可避免病情惡化的方法,而傳統針對異位性皮膚炎在治療上多會給予類固醇藥物來緩解搔癢及紅腫症狀,但由於擔心長期接觸類固醇會為皮膚帶來變薄、色素改變等副作用,因此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它是又愛又恨。張和興主任表示,近來針對異位性皮膚炎在治療上已有非類固醇新藥可供應用,針對症狀已延伸到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美國及日本已經有兩年以上的治療成功經驗,此外,也是對於目前藥物反應不佳或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患者的另一新選擇。

愈冷皮愈癢?勤擦乳液、多喝水還你粉嫩肌膚

愈冷皮愈癢?勤擦乳液、多喝水還你粉嫩肌膚#異位性皮膚炎

冷氣團再度來襲,冷颼颼的天氣,最適合在此時洗一個熱騰騰的澡,或是到溫泉區享受泡湯的樂趣驅除寒意,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不過醫師指出,泡熱水時雖然舒暢,卻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皮脂層,皮膚”乾嬤嬤”不打緊,還會造成全身不自覺的發癢,嚴重者會因為過度抓癢而導致皮膚龜裂、脫皮、紅疹等病變,這就是冬天常見的皮膚疾病 - 冬季癢。光田醫院皮膚科醫師表示,冬季癢是皮脂腺因為冬天溫、溼度變化而萎縮,造成皮脂分泌減少,因此又稱為缺脂性皮膚炎,尤其乾燥膚質的人特別容易產生,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若洗澡時水溫過高、次數頻繁、過度使用肥皂及沐浴乳等,或者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及魚鱗癬體質者也容易發生。好發的部位以四肢最多,尤其是小腿前面,其他如大腿前面、前臂外側也都是好發部位。醫師指出,有人誤以為冬季癢是不乾淨所引起,於是拚命地搓洗,這樣不僅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洗掉,更刺激了角質層不正常增生,使皮膚變得更粗糙甚至脫屑,相對防禦乾燥的能力卻變低,搔癢更形嚴重。解決惱人的冬季癢,應治療與保養雙管齊下,最重要的原則是讓乾燥的皮膚保持滋潤,避免併發成濕疹。同時,治療上以富含油脂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塗抹患部,可以減輕皮膚的發炎反應。若症狀嚴重時,併用囗服抗組織胺,或短期口服類固醇藥物,以減輕搔癢感,避免抓傷皮膚。最後,醫師也提醒一般民眾預防冬季皮膚癢,可注意下列幾點:1. 沐浴的次數不宜太多2. 肥皂的選擇以中性沐浴乳、溫和的乳霜香皂為佳,不要用消毒水3. 時常塗抹具保濕作用的乳液或乳霜潤膚劑,使皮膚的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油脂,尤其在沐浴後塗抹,效果將更為良好。4. 使用空調、電暖器時,記得放置一盆水,以提高空氣的含水量,也可幫助保持皮膚的濕潤。5. 飲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膩、咖啡、酒等刺激飲食。6. 衣著:貼身衣物以寬鬆的棉製品為佳,毛衣、尼龍類衣物最好穿在棉製品外層,避免刺激皮膚。如能做到以上幾點,遠離「冬季癢」的搔擾是可預期的。不過症狀嚴重時,仍需尋求皮膚科醫師的診治,才是及早痊癒的保證。 

抗過敏的飲食撇步

抗過敏的飲食撇步#異位性皮膚炎

臺北市兒童過敏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現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供學童全方位健康,特別延續去(96)年臺北市國小ㄧ年級學童氣喘病最新盛行率調查及分析研究資料,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97年8月針對臺北市國小ㄧ年級(7-8歲)共計142所國小25,094位學童進行潛在性的食物過敏原全面檢測。調查發現,臺北市最常見的過敏原依次序為:塵蟎,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第1名,佔90.79%,第2名佔83.08% 則是螃蟹的關係,第3名佔28.96% 則是狗皮毛,其次為蛋白(24.23%),牛奶(22.45%),蝦(21.40%)、美國蟑螂(16.71%),德國蟑螂(15.48%)是最明顯的影響,而其中IgE抗体誘發的食物過敏原敏感學童高達21%~24%。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氣喘個案自我控制氣喘最有效的第一步驟。所以居家作好防蟎措施及少養貓、狗等動物,可有效減少家中塵蟎與動物皮毛過敏原的濃度,就可大幅減少病人過敏氣喘的發作機會。食物過敏也是引發氣喘的禍首之一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食物亦為會造成過敏學童誘發過敏發作的各種過敏原中的一種不可忽略的成份,過敏學童對食物的過敏反應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症狀且可能波及到全身各部位,例如:在呼吸系統,食物過敏可以引起氣喘、鼻子及眼睛過敏;如波及腸胃道,則可能會產生腹瀉、噁心、嘔吐、腹痛和絞痛等症狀;當其發生在皮膚時,則會產生癢感、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甚至造成血管神經性水腫,而在罕見的情況下,有些學童甚至會產生休克。【抗食物過敏五個小撇步】一、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儘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二、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會誘發氣喘,有氣喘疾病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 三、只吃新鮮的海鮮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 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 四、服用益生菌益生菌為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有益於人體的活菌,可以調節並增強腸道內的免疫機制。五、多吃蔬果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能預防發炎反應,因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含量較高,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均衡而完整的飲食菜單則可以防範發生氣喘。平時若缺乏維他命、飲食不平衡、常吃速食而變的身體衰弱疲憊時,就有可能受到感染。由於感冒和感染是造成氣喘發作的重要媒介,因此,不均衡的飲食,可能直接造成氣喘嚴重發作。

過敏?感冒?傻傻分不清楚

過敏?感冒?傻傻分不清楚#異位性皮膚炎

洪小弟最近鼻涕老是流個不行,早上剛起床的時候更是厲害,而且不時有咳嗽的情況發生,學校老師也反應洪小弟上課不專心,鼻子常發出聲音,洪媽媽於是帶洪小弟來院治療。洪小弟的症狀是因為鼻子過敏所造成的,經治療後已經緩解許多,上課更能專心了。過敏疾病一直是困擾著父母親的疾病之一,當小朋友過敏的症狀發生時,常讓全家人無法正常的作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敏性疾病一開始的症狀跟感冒很類似,所以家長們如果沒有馬上察覺小朋友的過敏已經發作了,往往會等到症狀嚴重時才就醫,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問題。常見的過敏疾病有三大種,簡單來說出現在皮膚上稱為異位性皮膚炎,而發生於鼻子則稱之為過敏性鼻炎,發生於支氣管則為氣喘病,這三種症狀常常會相互伴隨發生。■ 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典型四大症狀為「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打噴嚏」,這些症狀跟感冒都很類似,但是如果小朋友常在清晨起床後打噴嚏流鼻水,時常鼻子眼睛癢以及習慣性的倒吸鼻涕,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感冒而是過敏性鼻炎!慢性過敏性鼻炎常會讓會讓小朋友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小孩的學習能力也會因此大受影響。■ 氣喘氣喘與感冒常常同時發生,氣喘病的發作也常因感冒或其他感染而引發。小朋友如果久咳不癒或是經常有感冒的狀況發生,或者特別在夜間及清晨咳嗽且有胸悶的症狀,若還有喘鳴及呼吸急促等情況發生且持續兩週以上,就有可能是氣喘病發作而不是單純的感冒症狀了。■ 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炎,皮膚會乾燥、易有搔癢感且敏感易受刺激。常見得症狀有(1)皮膚乾燥且有紅疹或脫屑的疹子(2)臉上、手腕、手或膝蓋的皺折處有搔癢感或疹子(3)身上長疹子的皮膚變厚。如果有以上的任何一個狀況,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兆。中醫將過敏分三大類:肺氣虛、肺脾氣虛和腎氣虛,例如過敏性鼻炎病人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古人認為是因為三臟功能運作不正常,造成鼻子過敏的症狀。小孩子因過敏常會食慾不佳的,屬於肺脾氣虛;如果沒有腸胃問題,就屬於肺氣虛。有些人是成人後才過敏,基本上屬於腎氣虛,治療也是朝這三方面著手。台北市衛生局建議,如果身體不適時,最好還是前往醫院診所檢查,才不會傻傻的搞不清楚原因。

活用飲食輪替法 遠離慢性食物過敏

活用飲食輪替法 遠離慢性食物過敏#異位性皮膚炎

才上國小一年級的徐小弟,又惹老師生氣了,因為他上課時老是沒辦法專心,不是在椅子上抓來抓去,就是偷偷打瞌睡。徐媽媽很擔心,但總找不出問題的徵結,因為他個性並不頑劣,只是老無精打采,注意力不易集中。在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做了完整的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後,才知道原來是慢性食物過敏的緣故,導致他生活上出現這麼多的困擾與不適應。近年來因為環境污染的嚴重,加上飲食種類和習慣的改變,罹患過敏體質的小孩逐年增加,像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習慣性便秘,或是像早上一起床就噴嚏打不停、黑眼圈、皮膚搔癢等等,都是過敏體質的一種表現。 當然要改善過敏體質,要從環境和飲食這二方面來著手,不過說實話,大環境我們改變不易,因此,飲食的改變就顯得更重要,從許多醫學報導上印證,如果能從日常飲食上去調整,對過敏體質的改善會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聯安統計指出:國內主要十大過敏原食物為: 一、牛奶;二、蛋白;三、蛋黃;四、起司;五、花生;六、酵母;七、花豆;八、麥膠蛋白;九、牡蠣;十、海帶,皆屬於日常生活常見的食物,同時也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營養來源,因此常讓人不知不覺中吃進過敏原! 以徐小弟的例子來說,由於他檢測出是對奶蛋中度過敏,偏偏這兩項又通常是孩童攝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因此在食物的選擇上,需要特別費心。為此,聯安特別和徐媽媽溝通了一套「食物輪替大作戰」首先,在攝取的食物中,先避免掉奶蛋類製品,而改以豆漿、杏仁、芝蔴來代替,一直到三個月後,再次更改菜單,四天一次加入一點點的起士或是牛奶,讓身體逐漸去適應,延遲過敏反應,透過這樣的循環,逐漸去改善徐小弟的體質。 在這個過程中,有幾過重點要確實把握:第一、水一定要多喝,每天至少1500cc以上,以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第二、應該避免食用一些容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冰冷、油煎、油炸以及加工製品。第三、選擇食物要多樣變化,黑、白、紅、黃、綠,分配至一週內,這週吃過的食物最好不要重複。 這套飲食方法,確實帶給徐媽媽不小的挑戰,不過隨著逐漸上手,她越來越享受嚐試新食材料理的樂趣,聯安還建議可以試著讓徐小弟補充些魚油、益生菌等營養品,另外,有空就出去運動、曬太陽,經過各種的努力,半年下來,如同充足雨水澆灌幼苗,我們很欣喜地看見徐小弟的健康,有了長足的成長與改善,黑眼圈消失、活力增加、學業也上了軌道,從過去猛擤衛生紙的小老頭,茁壯成陽光積極的少年郎。文章出處延伸閱讀: 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29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