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氣候溫差大,小心皮膚也隨之亮起紅燈,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張和興主任表示,尤其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由於皮膚平衡能力較弱、保水性差,油脂分泌不足,每當季節交替時,乾燥、紅斑、極度搔癢的皮膚往往造成極大的困擾。醫師建議,勤塗保濕劑、症狀嚴重時應到醫院接受治療,將可幫助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緩解症狀發生時之不適。張和興醫師表示,台灣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平均每百位就三位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一般而言,季節交替時期常促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此類患者可能伴有鼻子過敏或氣喘的毛病,是一種會使得肌膚乾燥且奇癢無比的疾病,病童們常因無法控制的抓癢衝動而抓到皮膚出血為止,也由於身體上的不適,造成病童脾氣暴燥不安,是父母眼中的磨娘精。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時而發生時而消失,天熱時易因熱流汗而癢,但天涼時又因過度乾燥而發癢。張和興主任進一步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產生的皮疹好發於臉頰頸側、手肘窩或膝蓋等彎曲部位,嚴重者在四肢伸側,軀幹等都會有極癢的症狀,長期的搔抓、磨擦易造成紅疹、皮膚粗糙、苔蘚化甚至抓破皮而引起潰瘍、細菌感染及色素沉著等併發症產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多方面的,減少接觸過敏原、做好皮膚保濕、維持在適當的生活環境、溫度及濕度中等,都是可避免病情惡化的方法,而傳統針對異位性皮膚炎在治療上多會給予類固醇藥物來緩解搔癢及紅腫症狀,但由於擔心長期接觸類固醇會為皮膚帶來變薄、色素改變等副作用,因此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它是又愛又恨。張和興主任表示,近來針對異位性皮膚炎在治療上已有非類固醇新藥可供應用,針對症狀已延伸到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美國及日本已經有兩年以上的治療成功經驗,此外,也是對於目前藥物反應不佳或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患者的另一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