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慢性、覆發性、高度搔癢的皮膚發炎疾病。發作時皮膚又乾又癢,讓不少人深受困擾,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統計,台灣有超過200萬人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中大約 60%的患者在1 歲之前就出現症狀,85%在 5 歲之前就會發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根據研究分析,基因以及環境有很大的關聯。異位性皮膚炎是因聚絲蛋白基因產生突變異位性皮膚炎是因為皮膚屏障異常,本身聚絲蛋白基因產生突變,導致穩固角質功能的絲聚蛋白異常,使角質層屏障功能缺損,所以皮膚的完整性喪失,水分容易流失,保溼度降低,進而讓過敏原容易趁虛而入;在成人則是因為年紀增加皮膚老化,皮膚保水能力下降,所以保濕的重要性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身上尤顯重要。生於過敏家庭的嬰幼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高,約有6成會在1歲前發病,高達8成5的機率會在5歲前發病。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8大因子:1)溫度變化、流汗。2)環境溼度降低。3)洗澡次數太多或過度清洗。4)和刺激性物質接觸,如清潔劑等。5)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如對香精、金屬合金、染劑等。6)空氣中的過敏原,如塵蹣。7)食物:例如帶殼海鮮類、牛奶、食物中的防腐劑等。8)情緒與壓力:例如小朋友的父母將離婚,或是每次要上學之前,皮膚炎就搔癢的更嚴重等。浸、塗、濕、乾4步驟 急救乾癢肌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時病患會感到皮膚乾燥、奇癢無比,可透過「濕敷療法」護理,緩解皮膚不適。「濕敷療法」可分為「浸、塗、濕、乾」4步驟。1)用溫水(36-38℃,比體溫略高即可)泡澡10分鐘,2)依醫師指示塗上建議的保濕產品與藥膏3)接著取兩塊醫用束縛帶,將其中一塊醫用束縛帶先浸濕,輕微擰乾後包紮於患部4)最後再包上另外一塊未浸濕的醫用束縛帶。包紮敷料一次可敷2至4小時,嚴重時可以上、下午各敷一次,或是睡前敷到早上睡醒再拆掉。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照護:1)保溼乳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須加強保濕,依不同膚質和季節選擇適合自己的保濕產品,記得選用不含香精、防腐劑或乳化劑的產品,若是症狀嚴重者則建議選用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保濕產品,另外除了在乾燥的冬季使用保濕乳液,在夏天也應做好保濕工作。2)衣物材質:儘量穿著純棉衣物,床單、枕頭套、毛巾,避免粗糙、太緊的衣物,以免摩擦刺激皮膚,也要常常清洗,晾曬在陽光下。3)飲食限制:少吃牛奶、蛋、海鮮、醃、燻、罐頭等加工食物,另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會導致搔癢、刺激流汗,應避免食用。 4)避免大量流汗:汗水積在皮膚上容易出現刺激發癢的情況,使皮膚炎惡化,若大量流汗時應盡快用清水洗掉,可用清水或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沐浴用品進行清潔。5)周遭環境:切勿擺放絨毛玩具或是鋪地毯,灰塵和塵螨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家中不要鋪地毯盡量減少家中灰塵,避免塵螨增生誘發過敏性鼻炎、皮膚炎、氣喘發作,也不要養寵物。6)情緒和壓力:情緒和壓力也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需隨時留意紓解患者的壓力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