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配合醫囑好入眠 不必依賴安眠藥

配合醫囑好入眠 不必依賴安眠藥#睡眠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在台灣,每十位民眾之中就有一位是長期失眠的患者。這些患者當中有許多不願意就醫,寧可喝酒或是自行到藥房買安眠藥吃;有些患者選擇就醫,但是一到門診就要求開安眠藥,不願跟醫師多談。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謝光煬表示,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心理、生理、環境及認知行為等因素。必須在醫師協助之下找出真正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決失眠的問題。至於許多患者習慣倚靠喝酒或吃安眠藥,謝光煬指出酒精會妨礙深度睡眠,喝酒之後茫茫然,或許較能入睡,但結果卻是淺眠易醒,反倒有害睡眠。而安眠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長期、過量的使用可能導致依賴或成癮。失眠的治療並非一蹴可及,除了藥物之外還牽涉到觀念及行為的改變。謝光煬醫師給患者的建議是「信任專業,配合醫囑」。許多患者的失眠與心理因素有關,根本的問題可能是焦慮症或憂鬱症,因此用藥上建議以抗憂鬱劑為主,安眠藥則以短期、少量使用,協助入睡及維持睡眠為原則。服藥須持續幾個禮拜至幾個月,待焦慮及憂鬱症狀顯著改善,即可逐步減少安眠藥的劑量,不致發生成癮的狀況。有些患者自我期許高、要求完美,凡事過度擔憂,以致難以成眠;或者對於睡眠有不適切的期待或想法,例如認為一定要睡足八小時、擔心睡不夠會導致早死,結果卻更加焦慮,更睡不好。有些患者的失眠與不當的生活習慣有關,例如作息不規律、日夜顛倒,習於在睡前從事耗費心思及腦力的活動,或是使用咖啡因、尼古丁等物質。這些問題的矯正屬於認知行為治療的範疇,需要在專業的指導與協助之下漸漸調整改進。至於安眠藥成癮的患者,更需要與醫師配合,逐漸調整藥物,以擺脫對安眠藥的依賴。在用藥的策略上,可以考慮以長效型安眠藥逐步取代短效型安眠藥,減少需要一再追加藥量才能入眠的情況;亦可選擇具鎮靜、助眠作用的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藉以逐漸取代安眠藥,同時治療焦慮與憂鬱。在調藥的過程中若有任何的不適,務必要再回門診與醫師討論,隨時進行調整。

輪班工作者 1/4有睡眠障礙問題

輪班工作者 1/4有睡眠障礙問題#睡眠

根據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93年所做的「勞工工作環境感受調查」發現,國內勞動人口中,必須輪班或者班別不固定者,佔總工作人口16.5%,日本則為16.8%,歐盟高達20%,顯示越是已開發國家,工作型態屬於輪班者,有增加趨勢。而工作時間不是固定白天8小時制,一禮拜做二休二,小夜輪大夜,再輪白天班的工作族群,分布於電子、科技產業作業員、工程維修人員、醫護人員等產業,國外研究調查又發現,這群人口中,四分之一屬於「輪班工作睡眠障礙」高風險族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許世杰醫師表示,近十年觀察下來,求診患者中,出現「輪班工作睡眠障礙」者不少;「輪班工作睡眠障礙」的評估首先經由臨床問診確認患者有因輪班工作產生生理時鐘混亂,而導致白天睡不著或工作容易打瞌睡,透過睡眠日記觀察並且排除特殊睡眠疾病和情緒壓力等問題確定診斷。許醫師指出,臨床治療上,醫界目前處理這群人在輪班工作時,所面臨的清醒度不足、工作失誤問題,可使用清醒劑(學名:Modafinil)藥物作輔助治療,以藥物提高工作專注力,再配合光照儀器治療,兩者加乘下,讓夜班工作人員可以戰勝睡魔,重要的是降低工作職災發生率。至於輪完夜班後的睡眠指導原則,首先,白天下班時,人體眼睛接收光線後,會抑制人體松果體褪黑激素的分泌,因此提醒夜班工作者下班時可帶上墨鏡以增加早上睡覺時褪黑激素的分泌幫助入睡。不過,如果想要趁著白天跑銀行、繳費…處理雜事儘量安排在下午起床後的時間。許醫師提醒,不管是否輪班工作儘量養成固定睡覺時間,例如夜班工作可固定早上8點睡到下午3點,不然則以中午劃分拆成兩段式睡眠。另外,個人得營造睡眠環境,拉上房間窗簾保持房間不要太亮,注意房間隔音效果;除此之外,許世杰醫師建議,夜晚上班時的廠辦環境,最好棄燈泡改採白熾燈等光線明亮之光源,工作過程中多活動、思考,中間歇息20分鐘、休息時間活動筋骨、偶爾使用茶或咖啡提神,均不失為提奮精神、避免發生工安事件的良方。

《睡眠問題一百問》睡眠衛生篇(上)

《睡眠問題一百問》睡眠衛生篇(上)#睡眠

Q10.睡覺的姿勢是否會影醒睡眠品質?睡覺時到底是仰著睡、趴著睡、或側躺著睡對睡眠品質較好,或許曾經一度成為你心中的疑問。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不論仰著睡、趴著睡或是側躺著睡對睡眠品質均沒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各位儘可放心,選擇一個你自己認為舒服的睡姿,一覺到天明吧!然而對於有些患有心肺疾病的人就不是如此了,例如右肺有問題的人,就喜歡側躺右邊睡覺,因此時在上邊的左肺比較容易得到氣體的交換,也比較容易撐展得開。Q11.床墊的材質是否會影響睡眠品質?目前並沒有非常具體明確的證據來證明何種材質的床墊對睡眠品質比較有幫忙,大體上來說,只要床軟硬適中,支撐力良好,乾淨不含有害的化學成份或過敏原〈例如塵蟎〉,就是一個好床墊。枕頭的材質選擇也跟床墊一樣,乾淨、透氣、軟硬度適中及支撐力良好就是一個好枕頭,至於枕頭的高度則因人而異,因每個人的頸曲高度皆不一樣,一般人是7至8公分,至於頸曲高度比較短的人就選比較扁的枕頭。一般來說,睡硬床比睡軟床易常改變睡姿,因而較常喚醒影響睡眠的持續性。不過睡硬床或睡軟床,仍應考慮到個人的喜好及舒適感,既然床是讓人用來休息,鬆弛一天疲勞的處所,自然是以使用者感到最舒適為目的,不論是睡軟床或睡硬床。前些時候曾名譟一時的水床,據研究指出,水床並沒有促進睡眠品質的功能。隨著人年紀增大,喚醒閥值降低,容易對枕邊人睡姿的改變敏感,導致清醒次數增加,所以對於步入中老年人的夫妻,可考慮分床睡。Q12.什麼樣的睡眠溫度,對睡眠最有幫助?在人類的研究中,發現在攝氏溫度29℃,可使快速動眼期及非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時間最長。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比非快速動眼期對溫度的反應要敏感得多,然而讀者不要對這個29℃過於執著,這只是一個參考的數值,睡覺時臥室的溫度,仍需調整到使人感覺舒適為原則。Q13.睡前喝點小酒是否會幫助睡眠?如果你真的只是小酌,對睡眠的確有幫助,尤其可使入睡時間縮短。然而時間一久,一旦不喝,一樣會有戒斷反跳的現象發生,導致失眠。因此並不鼓勵睡前小酌來幫助睡眠。各位可能又有一個問題,到底喝多少久才算小酌,小酌的定義應該指的是大約100 cc葡萄酒的量,因此時的酒量比較不會對睡眠結構產生影響。當在傍晚時如果喝超過三杯的葡萄酒〈大約84公克的威士忌〉,剛開始會有促進睡眠的效果,但數小時後,嗜睡效果消失,戒斷現象就會產生,交感神經張力和腎上腺素均會增加,會導致半夜清醒頻率增加而使得晚上睡眠斷斷續續。在喝過大量的酒精後,會引起神經功能的鎮定,包括呼吸中樞的活動而使得先前已有的呼吸暫停症候群更加嚴重,並且會增加打呼的現象。Q14.喝咖啡爲什麼睡不著覺?因咖啡裡含有咖啡因,不僅咖啡含有咖啡因,其他像茶、可樂等也都含有咖啡因。過去一直誤以為咖啡因作用在磷酸解酯酶,使能量得以保存,而讓人不想睡覺。但根據最近的研究指出,咖啡因是腺苷酸(adenosine)的拮抗物,而腺苷酸有引起嗜睡的作用,因此咖啡因有提神的作用乃是咖啡因抑制了腺苷酸的嗜睡作用。含咖啡因的飲料〈例如:咖啡、茶、巧克力、可樂等〉會改變睡眠的開始或持續,尤其在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飲用。一杯咖啡含有一百毫克的咖啡因,一杯茶有五十毫克,而一般含咖啡因的蘇打飲料含有七十五毫克的咖啡因。一天飲用如果超過五百毫克,不管你在一天中的什麼時間飲用,對睡眠均會有抑制的作用,因咖啡因的半衰期約為八至十四小時。Q15.抽煙會影響睡眠嗎?香菸裡面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種中樞神經刺激性的物質,會影響睡眠的結構。另一方面,如果減少抽煙,會引起焦慮和其他精神症狀導致失眠,而有矛盾性的作用。老煙槍的清晨咳嗽,暗指著在晚上有過多的氣管分泌物儲留。實際上,夜咳即暗指著睡眠的喚醒,亦即睡眠間間斷斷,連續性受到破壞。Q16.睡前喝杯熱牛奶,爲什麼對睡眠有幫助?過去認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色胺酸(tryptophan),而色胺酸又是一種血清素(serotonin)的前驅物質,而此種化學傳遞物質,有誘發睡眠的功能,因此睡前喝杯熱牛奶的確對睡眠有幫忙。然而目前的文獻則認為血清素(serotonin)在睡眠及清醒狀態的角色中,是扮演清醒的角色而不是睡眠。因此目前認為牛奶幫助睡眠是經由刺激腸道分泌一些神經傳遞介質,而這些神經傳遞介質有活化睡眠神經元的功能,也許是牛奶中富含色胺酸比較會在腸道刺激這些對睡眠有幫助的神經傳遞介質吧!Q17.什麼樣的食物對睡眠有幫助?總括來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促進睡眠。在工作一天後,好好吃一頓晚餐,有促進睡眠的作用。然而在睡前如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則會影響睡眠。在睡前吃些隱嗜眠性的食物〈例如牛奶、鮪魚、花生等〉,可幫助入眠,而這些隱嗜眠性的食物大都含有豐富的色胺酸。因此睡前吃些碳水化合物再加上一些豐富色胺酸的食物,的確可幫助睡覺,例如睡前可喝杯熱牛奶再加上一塊鮪魚三明治。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_sleep.asp?id=381

《睡眠問題一百問》睡眠衛生篇(下)

《睡眠問題一百問》睡眠衛生篇(下)#睡眠

Q18.爲什麼吃飽後,總是覺得昏昏欲睡?餐後會使人昏昏欲睡。較早在人類的實驗發現,空腸的脹大會產生睡意。將牛奶灌入貓的十二指腸中亦可產生嗜睡的現象。這些觀察導致一個想法,就是從腸子中,可產生一種嗜睡物質,而這個物質後來證實就是一些可刺激睡眠神經元的神經傳遞介質。這個研究推翻了我們以前一種錯誤的想法,總認為吃飽後,大量血液流至腸胃道使腦部缺血,導致昏昏欲睡的感覺,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Q19.運動可幫助睡眠嗎?規則從事費力氣的運動,可加深晚上睡眠深度和刺激在深度睡眠期生長激素的分泌。有些人則認為運動會增加體溫,使下視丘的溫度較高,進而增加深度睡眠期。然而從事運動的時間愈接近上床時間,就會愈影響睡眠。如果在上床前從事劇烈的運動,對睡眠反而有警醒的作用,延緩睡眠啟動的時間。目前較一致的看法,認為每天規則的運動對睡眠有相當的幫忙,但不要在下午六點以後做劇烈運動。Q20.睡前做愛會影響睡眠嗎?睡前做愛對睡眠的影響,目前並沒有人體的研究報告。不過曾有人拿兔子來做動物實驗,發現交配後的兔子,睡眠的深度較深且入睡時間較短。另外筆者曾在門診遇到過一位患者,主訴每天晚上均需與其妻做愛後,方能疏解焦慮的心境,而迅速入睡,一覺到天明,但卻讓他的太太不勝其擾。Q21.男性在清晨醒來,陰莖會勃起狀態是否為正常生理現象?人在入睡後會經過淺度睡眠期到深度睡眠期,再由深度睡眠期回到淺度睡眠期,然後再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此為一個週期,耗時約90至120分鐘,一晚約4至5個週期。而快速動眼期,會隨著週期的進行,愈來愈強烈,到了最後一個週期,也就是天快亮,人快起床時,快速動眼期達到最高峰,而在快速動眼期常有陰莖勃起的現象。在臨床上,常根據這種勃起的有無,來區分陽痿的病因,如果在快速動眼期時,陰莖勃起如常,說明陽痿多半是功能性的;反之,如果在快速動眼期時,陰莖不勃起或勃起無力,往往說明陽痿是器質性的。因此如果妳的枕邊人在清晨醒來,皆呈“一柱擎天”的狀態,千萬不要把正常當作異常來看。Q22.充足的睡眠是否跟身體的成長有關?人在入睡後,進入淺度睡眠期,再由淺度睡眠期進到深度睡眠期,然後再回到淺度睡眠期,接著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此為一週期,一晚約進行四至五個週期。而在第一個週期的深度睡眠期時,生長激素會成一個脈衝狀的尖峰分泌。因此若睡眠不足或某些睡眠疾病(例如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導致深度睡眠期不出現,生長激素也將不會有脈衝狀的尖峰分泌,而生長激素又跟人體的成長及組織修復有關,因此充分的睡眠對身體的成長的確有影響。我們常說要去睡一個美容覺,如果沒有生長激素的激情分泌,就不算是美容覺。Q23.睡眠時間的長短,是否可由人的意志來控制?一個人睡眠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一覺醒來有無飽足感或再新鮮的感覺,一般人所需的睡眠時間為6至9個小時。如果有人因為某種因素,刻意的過於減少睡眠時間,則會造成慢性的睡眠剝奪,通常都會在假日或休息日彌補回來;但這些被剝奪的睡眠時數是無法用一兩天的時間就補的回來,往往需要7至10天才能完全彌補。因此睡眠時間的長短,輕微的減少是可以增加睡眠的深度;然而減少過甚,則會造成睡眠不足,最後你還是得把不夠的睡眠債務還回去。Q24.人能夠多久不睡覺?在1974年時,有人做了一個睡眠剝奪的研究,讓一個健康的受試者,連續264個小時不睡覺,實驗結束之後,受試者很快就完全恢復,未發現對身心有不利的影響。Q25.長期睡眠不足對健康有什麼影響?長期睡眠不足會有許多不良的影響,這些影響並不完全為患者本身所瞭解,甚至會有潛在致命的危機。茲將這些影響簡述於下:(1)認知功能的改變,使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並使精神狀態改變,造成有點像憂鬱或焦慮的症狀。病人通常主述情緒低落、焦躁不安、無精打采、性慾降低及其他心理功能異常。這些症狀通常會在恢復正常的睡眠後,迅即消失。(2)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白天嗜睡的現象,而容易招致工作或交通的意外。(3)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在不適當的場合中睡著,使患者面臨窘境或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因而使社交活動減少,生活品質大大滑落。(4)長期睡眠不足的人,對於血中二氧化碳過高或氧氣濃度過低所引起的換氣反應,會有反應降低的情形產生,因而加重睡眠的呼吸疾病,例如打呼或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5)長期睡眠不足的人,其免疫的功能會降低,進而容易產生一些感染的疾病。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_sleep.asp?id=381

《睡眠問題一百問》基礎入門篇(上)

《睡眠問題一百問》基礎入門篇(上)#睡眠

Q1.人爲什麼要睡覺?睡覺的功能是什麼?人在一生中需要耗費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上面,因此有人提出一種想法,認為人生苦短,不應耗費如此多的時間來睡覺,“睡覺”這個名詞幾乎等同於“浪費生命”,應該盡量縮短睡眠時間來完成應做而未做的“大事”。其實這種觀念是絕對不正確的,人在睡覺時,腦子並不是呈現靜止的狀態,而是在進行著一個比清醒更為活躍的活動,睡覺會幫助身體組織的再建造及腦中新學習事物的重新整理,對於生理及精神心理方面的恢復也有莫大的助益。睡眠的功能到目前並沒有一致的看法,這幾年來有許多理論被提出,茲將這些較為學者所接受的理論簡述於下:(1) 恢復理論(restorative theory)這個理論是指人在睡眠中,腦部及身體依舊進行著某些反應,使組織恢復活力,讓身體準備好明天清醒後的工作所需。(2) 適應理論(adaptive theory)睡眠可增加存活率。因在夜晚時視線不良,容易招致危險,成為別人的獵物,而睡覺可使動物本身不動,侷限在一個安全的棲息地,度過一天中最危險的時間。(3) 能量保有理論(energy conservation theory)睡覺時代謝率降低,使全身能量耗損減少,以保存能量及精力。(4) 記憶強化及固化理論(memory reinforcement and consolidation theory)這個理論跟快速動眼期的睡眠較有密切的關係。快速動眼期被認為跟促進記憶和學習有關,有人曾做過選擇性的快速動眼期睡眠剝奪和深度睡眠期的剝奪,並且研究兩者不同的睡眠剝奪,對人的記憶和學習產生何種影響。實驗的結果發現快速動眼期的睡眠剝奪會影響新事物的學習;而深度睡眠期的睡眠剝奪則會影響舊有熟悉工作的工作效率。(5) 突觸及神經網路完整理論(synaptic and neural network integrity theory)此理論認為睡眠的原始功能是維持突觸和神經元網路的完好。在人清醒的時候,有些突觸並沒有足夠的被刺激,爲了保持中樞神經的功能,在睡眠的時候,間歇的刺激這些未充分刺激的神經網路,就顯得格外重要。目前認為快速動眼期睡眠跟維持運動性的迴路有關;而非快速動眼期則跟維持非運動性的迴路活動有關。(6) 體溫調節功能理論(thermoregulatory function theory)睡眠維持體溫調節功能的恆定。在完全睡眠剝奪下,會導致嚴重的體溫調節異常,而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神經元又可影響睡眠與清醒,兩者被認為是睡眠有體溫調節功能的證據。Q2.什麼因素決定人的上床睡覺時間?人類大腦決定是否執行睡眠的行為取決於兩大因素,第一是睡眠與清醒之間的平衡,人睡多了對睡眠的需求當然降低,自然會覺醒;相對的,人在清醒期活動過長,身體自然覺得疲累,對睡眠的渴望增加而執行睡眠的行為。而這個主宰睡眠及清醒狀態平衡的關鍵,就在於前腦的腺苷酸(adenosine)濃度,腺苷酸(adenosine)濃度會隨著清醒時間增加而上升,也會隨著睡眠時間增加而下降,而腺苷酸(adenosine)有啟動睡眠神經元及抑制清醒神經元的作用。第二是受體內睡眠清醒生物時鐘的影響,體內有些內分泌系統像腎上腺皮質類固醇(cortisol)及中心體溫(core body temperature) 是有他們自己一定上下起伏變化的規律,並不受外在環境變化所影響,而當中心體溫開始下降及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的分泌最低時,剛好是人類最想睡覺的時候。因此當人清醒時間夠長,對睡覺有渴望的時候,此時再加上體內生理時鐘的啟動來推波助瀾,使睡眠行為的執行產生最大的效率。Q3.睡覺時,腦部是否像身體一樣,呈現休息靜止的狀態?過去人們認為睡眠是大腦在休息,腦部活動呈現靜止的狀態,但隨著睡眠生理研究的進展,發現睡眠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只是在睡眠的過程中,腦內以另一種形式在活動。人類的睡眠,依據腦波的活動、頦〈下巴〉肌肉張力活動、眼睛快速移動與否等,大致可分為快速動眼期及非快速動眼期。而非快速動眼期又可分為第1, 2, 3,及 4等四期,第1及第2期稱為淺度睡眠期,第3及第4稱為深度睡眠期。快速動眼期及非快速動眼期之間的差別是在快速動眼期時,兩眼會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同方向快速移動,並且全身肌肉張力降至最低〈但眼外肌及橫隔肌除外〉,心跳及呼吸變的不規則,男生通常會陰莖勃起,並且常有夢的產生,在非快速動眼期亦會產生夢,只是產生夢的內容及機率在快速動眼期及非快速動眼期不一樣。當人一睡著,一般正常來說是從淺度睡眠期進到深度睡眠期,再從深度睡眠期回到淺度睡眠期,接著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此一個週期大約費時90至120分鐘,一個晚上大約有4至5個週期。深度睡眠期在第一個週期通常最久,在隨後緊接的週期中,深度睡眠期的時間逐漸縮短,甚至不出現;而快速動眼期卻是在第一個週期最短,在隨後緊接的週期中逐漸增加,在天快亮時是快速動眼期活動最旺盛的時候,所以我們在天亮清醒時,常感覺自己在作夢。以一個年輕人來說,第1期約佔全部睡眠時間的5-10%,第2期約50%,第3及第4期約佔20-25%,而快速動眼期約佔20-25%,快速動眼期在新生兒可高達50%,根據研究,快速動眼期跟腦部的發育有相當緊密的關係。近年來,甚至有人用正子斷層造影(PET Scan)來瞭解人腦在睡覺時的代謝情況,發現人腦在快速動眼期的時候,其代謝狀態比清醒時還更為活躍。因此我們就可以對人類花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來睡覺,比較不會有罪惡感了。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_sleep.asp?id=380

《睡眠問題一百問》基礎入門篇(下)

《睡眠問題一百問》基礎入門篇(下)#睡眠

Q4.賴床對健康是有益或有害?在正常的生理狀況下,早晨醒來時的血壓會突然上升,也許會引起腦部血流自我調節機制的破壞,在正常的狀態下不會有什麼事發生,然而在條件不佳的情況時,腦梗塞也許會發生。另外,在健康人中血小板的凝結能力,在早上6點到9點時會增加,它看起來似乎是起床後身體功能的改變(modification)。假如受試者在早上醒來,依然躺在床上不起床的話,血小板的凝結能力不會有什麼明顯的變化。這些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心肌梗塞及突然心臟病發作導致死亡,好發于早上6點到9點。因此剛睡醒時,不要急著起床,賴一下小床,對心血管的保護是有相當幫忙的。Q5.人類一生中,究竟需要多少小時的睡眠?一個人在二十四小時週期中,需要的睡眠介於六到九小時,平均約八小時,但因個人的體質差異而變。只要一個人在睡醒時,有滿足感及再新鮮感,其所需的睡眠時數便是這個人所需的睡眠時數。人類對睡眠時數需求的分佈,就跟體重及身高的分佈一樣,呈現一個鐘型分佈,因此你不能說一個人的身高170公分才正常,其他就為異類,就如同8小時的睡眠是大多數人的睡眠需求時數,但少數人就不是如此,可以是10小時,也可以是4小時,不要為了睡不到8小時就認為自己為異常。有些人注意到在他們所需的睡眠時數中,在不影響白天精力活動的前提下,減少三十分到四十分鐘,可使他們晚上的睡眠結構更紮實,睡眠效率因而提高。然而目前有研究報告指出,若一個人的睡眠時間短於5小時或長於10小時,皆會使壽命較正常睡眠時間的人來的短。Q6.白天睡五個小時和晚上睡五個小時的睡眠品質是否相同?人體內的某些生理系統及荷爾蒙,是會隨著24小時晝夜變化而改變,呈現一定上下起伏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會影響睡眠的結構。因此在晚上睡五個小時和白天睡五個小時,其睡眠品質一定會有差異。另外,在白天睡覺時,外來的干擾較多,使睡眠品質也容易受影響。由於內在和外在的因素,白天的睡眠較於晚上的睡眠來得淺且睡眠持續時間較短,並且啟動入睡時間也較長,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在白天睡覺,而在晚上工作,尤其是在求學的學生,常常徹夜苦讀,卻再白天上課時呼呼大睡,畢竟學測是在白天舉行,而不是在晚上。Q7.人是否需要午睡?在人類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到五、六歲,不管晚上睡得多久、多深、多好,到中午仍需睡午覺,但過了此年齡後,大部分的孩童,晚上的睡眠就已足夠,不需要午睡來補充睡眠,這也就是眾所週知的青少年總是厭惡午睡。隨著年紀的再增長,夜晚睡眠深度及持續度亦跟著變差,在床上的時間於是加長,以補償夜間時常清醒造成的睡眠不足,否則便會造成睡眠剝奪,明顯影響白天的精力品質。因此過了中年,大部分的人喜歡在中午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午睡對大多數老年人更是必需。一個人若是晚上的睡眠情況良好,是不需要午睡的,當一個中小學生時常在課堂上打瞌睡,千萬不要一昧指責,應瞭解其睡眠情況,是否有睡眠不足或有其他的睡眠疾病。Q8.人在一天24小時當中,是否有些特定的時段容易讓人想睡覺?人在一天中有三個生理精力的低點,使人容易打瞌睡,第一個低點約在早上10點至12點,第二個低點是在吃完午飯後,第三個低點是在吃完晚餐後。我們可以觀察到在上述的這三個時段,人們特別容易打瞌睡,尤其是在吃完午飯後,有些人此時的生理精力低點相當顯著,常被誤以為是嗜睡症。中午午睡時間,可在午飯後執行一小時左右,因此時正是處在生理精力的谷底。事實上,午睡對後半天的精力的確是有幫助。Q9.爲什麼有人一睡著,像睡死了一樣,怎麼叫都很難叫醒;而另外有些人睡覺時,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可以吵醒他?個人的喚醒閥值因人而異,有些人聽到一丁點的聲音,馬上就會醒過來,我們只能說此人喚醒閥值甚低;反觀有些人睡覺時,再大的聲響也吵不醒他,喚醒閥值甚高,這是天生的個人差異,就像高矮一樣。小孩比大人對噪音有抗力,中年人又比老年人有抗力,在相似的噪音強度下,女人比男人容易喚醒。總體來說,喚醒閥值在淺度睡眠期較低,而在深度睡眠期較高,在快速動眼期時,閥值達到最高,至少在動物實驗上是如此。但在人類中,卻有選擇性的閥值,例如熟睡中的母親,只要一聽到小孩的輕哭一聲,即會喚醒。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_sleep.asp?id=380

高壓、忙碌生活 ”自主神經 ”易失調

高壓、忙碌生活 ”自主神經 ”易失調#睡眠

「自主神經」系統是人體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舉凡心跳、血壓、呼吸,甚至到體溫調節、腸胃蠕動、大小便功能等各種系統都與自主神經系統有重要的關聯。自主神經系統主要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及副交感神經系統,二個系統相互拮抗,並維持體內重要器官功能的合理的運作。其作用就像是油門與煞車一樣,當身體遇到壓力狀態時,交感神經系統就會興奮,並增加身體對壓力產生足夠的反應以對抗壓力,而反之亦然。但是,若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使得交感神經出現過度長期的興奮,則可能會危害身體的健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康峻宏醫師指出,現代人處於相對忙碌、高壓的環境中,對於交感神經系統往往會出現過度刺激而產生不正常的興奮情形,長期下來就可能產生所謂「自主神經失調」的問題。「自主神經失調」的病患,症狀常常十分多樣化:疲勞、頭暈、耳鳴、肩頸痛、麻木感、失眠等問題,由於「自主神經失調」屬於功能性的障礙,病患常做過許多檢查卻難以找到病因。目前已有許多領域,如老化、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慢性疾病等發現與自主神經系統異常有重要的關聯。自主神經功能的測量,可以提供臨床上一個客觀的方式去觀察受試者是否有不正常的自主神經反應,也可作為治療反應的追蹤工具。康峻宏醫師表示,目前用以評估自主神經系統的檢查有幾種:1.心跳變異率測量:利用心跳之間的變動程度,評估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平衡狀態。2.姿勢變動反應:測量受試者由躺至站姿勢後的生理參數變動情形。3.皮膚導電性測量:測量在刺激下,皮膚導電性的變化。康醫師提醒,規律運動、正常作息,同時加上合適的壓力調適,是維持自主神經系統健康的重要方法。睡眠中心提供此類患者全方位的評估與治療,並期望經由非藥物性的治療,改善病患的健康狀態。

飲食『聰明分配法』 健康享瘦五管齊下

飲食『聰明分配法』 健康享瘦五管齊下#睡眠

根據1993至1996國民營養調查得知,三大營養素中的醣類平均攝取量佔總熱量的50.5%(衛生署建議量58-63%);蛋白質平均攝取量15.5%(衛生署建議量12-14%);脂肪平均攝取量34%(衛生署建議量25-30%)。由此可知,醣類攝取量普遍不足,蛋白質和脂肪又攝取過多。此外,大家也在一昧追求「天然」、「健康」的食品,反而忽略了唾手可得的各類新鮮食物,其反映出,國人對飲食錯誤的認知。在第三次國民營養調查及衛生署日前公布國人肥胖新標準BMI(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大於24為過重,大於27為肥胖,臺安醫院營養師李祥瑞表示,如依照此標準,國內成人有三分之一的人『過重』或『肥胖』。再加上這些年來,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排名與肥胖有密切相關性的慢性疾病便佔了其中的七項,可見得如果身體肥胖便容易誘發出8大疾病(糖尿病、膽囊疾病、高血壓、冠心病、骨關節炎、乳腺癌、子宮癌、結腸癌)。雖然如此,也有很多疾病是相互關聯的,也就是說當你過胖時,絕對不會只有引發一種疾病,可能是3、4種疾病纏身,且隨著時間增長,其它疾病也會陸續報到。現代人生活在物資豐富、不虞匱乏的時代中,不再像從前生活只求溫飽,覺得能吃飽已是不易,何況要吃的好,甚至還吃的巧?! 如今在擁有充分的物質供應之後,人們卻又因肥胖所苦!因此李營養師提醒,要避免肥胖才能擁有健康,讓您健康生活。而為了避免肥胖應多方面一同著手。一、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流行病的調查發現,影響健康的因素中有50%取決於生活型態;而各種慢性疾病或肥胖症其實與自身的生活方式是有極大的相關性,在適當的生活方式下可以使人獲得最佳的健康並延長壽命。所以,養成每天規律的三餐且不吃零食、充足的睡眠、不吸煙、不喝酒,保持愉快的心情(舒緩壓力所帶來的不適),從身心靈多方一同豐富您健康的人生。二、進行適度、規律運動俗語說運動不一定能減肥,但減肥一定要搭配運動,運動可改善細胞活力、增強心肺功能、提高體內新陳代謝率。而依據近年來哈佛大學研究顯示,維持健康的體能活動(並不需要很激烈)或累積適當的體能活動量也可以降低疾病的罹患。因此,平日沒有規律運動的民眾,可從生活形態的活動做起(如:步行、快走、溜狗、園藝…等,全身大肌肉群的活動),再逐漸增加體能活動量,也能達到減重、預防慢性疾病、維持健康的效果。李營養師強調,要把運動融入到生活中才能隨時隨地的動一動,使運動健身「知易行易」。也請切記,運動非勞動,每日應有三十分鐘的運動。三、堅持正確減重觀念、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它。四、結合家人、朋友的力量一同來幫您或尋求減重同伴,相互鼓勵,分享喜悅及心得,不致半途而廢。五、健康飲食萬病起於攝食不當,要供身體各部機能維持正常健康狀況,不是藥品、補品、營養品可奏效,而必須在每日三餐飲食的種類做適當的選擇、調理,以求均衡為原則,過與不足、調配組成不妥都是健康之大忌。李祥瑞營養師建議,每日三餐飲食都應當『六類俱全』(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蛋豆魚肉類、奶類及油脂類),適當的攝取六類食物,以獲得所有食物完整的營養素(六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還要遵循『聰明分配法』,在搭配食物時要像金字塔般,以五穀根莖類為主要基礎、多吃蔬菜水果、適量攝食蛋豆魚肉和奶類。選擇每一類食物時,都要多樣選擇來彼此搭配,以提高各營養素的質與量。此外,選擇各類食物時,請『節制糖、油、鹽,多多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如此,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及高血壓等文明病的機率。現代都會人外食比例增加,不妨『健康飲食彈性調整』。就是遵循均衡飲食、彈性搭配的藝術!例如,午餐吃了豐盛的一餐(蛋白質含量豐富的一餐),但無法攝取充足的蔬菜,此時晚餐記得要多吃蔬菜、少吃點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才能彈性調整,均衡一下!美食盛行的當下,別忘了節制飲食。減少出入吃到飽的餐廳及避免到處品嚐美食,以免攝取過多熱量及不好的油脂種類,而造成健康的危害。在健康享瘦法的五管齊下,不但能夠達到瘦身的效果,還能吃喝享瘦又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