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睡眠問題一百問》作夢篇(下)

《睡眠問題一百問》作夢篇(下)#睡眠

Q88.為什麼有人多夢,而有些人聲稱很少作夢或根本未作夢?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多夢者大多是屬於夢的強記憶者,而少夢者則是夢的弱記憶者。有人曾報告,多夢的人大都屬於情感較脆弱、多愁善感的人;而少夢者則大多屬於好運動、開朗活潑的人。在門診中,有許多患者因多夢的主訴,來到筆者的門診求診。筆者發現多夢者並不全都是夢的強記憶者,有一部份的人是因有某方面的睡眠疾病而導致多夢,因此將多夢症詳述於下:儘管研究夢的人如此繁多,但卻鮮少有關多夢症的研究。筆者在門診常遇到此類病人,有些病人常抱怨整晚作夢,好像連續劇一樣,上集接中集,中集接下集,下集完還有續集。早上一覺醒來,身體覺得好疲累,沒有再新鮮的感覺;另外有一些病人抱怨整晚作夢,不知道在夢什麼,東夢西夢,並沒有一個完整連續的故事,早上醒來一樣覺得疲累無精打采。根據國外的文獻報告及筆者本身的研究,多夢症的病人依夢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有故事性的多夢症(epic dream),另一為非故事性的多夢症(non-epic dream)。有故事性的多夢症,經過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檢查,可發現他們睡眠結構及各種睡眠生理參數皆為正常。而非故事性夢的多夢症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的檢查為正常,就像故事性夢的多夢症一樣;而第二種則為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檢查結果為異常,其異常處為患者大多處於淺度睡眠期沒有深睡,或睡眠過程中因某種原因成斷斷續續(sleep fragmentation)的現象,尤其是在快速動眼期中若斷斷續續(即夢夢醒醒),最易讓患者有多夢的感覺,而引起睡眠斷斷續續的常見原因為呼吸暫停症候群,週期性肢體抽動(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PLMD)及猝睡症(narcolepsy)等。所以有多夢症困擾的人,應該找睡眠醫師瞭解其症狀,究竟是屬於第一類故事性夢的多夢者,還是屬於第二類非故事性夢的多夢者。如果第一類的病人,通常他們是夢的強記憶者,對藥物、行為或精神治療,皆難有成效,但這些病人儘可以放心,他們的多夢對於健康並沒有傷害,放輕鬆好好享受他們的夢,別人想要都還沒有呢!但若屬於第二類的多夢者,您更應該積極尋求睡眠醫師的幫助,瞭解是否有潛在的病因導致您的多夢症,如此才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並可遠離多夢的困擾,不要被單單一句「腦神經衰弱」所打發。Q89.為什麼有人會常常作惡夢(夢魘)?夢魘乃指病人作焦慮害怕的夢,使病患從恐懼中驚醒,且對剛才的惡夢歷歷在目。夢魘一定是在快速動眼期中發生,且好發於下半夜當快速動眼期最強烈密集的時候。不過夢魘的病人不管作的夢有多害怕,夢裡的動作絕不會表現在現實的世界中。孩童從三歲開始,就可能有夢魘的發生,幾乎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夢魘的經驗,到了六歲以後,夢魘開始減少而逐漸消失。只有少數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持續有夢魘的報告,這些人同常是邊緣性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且感情較脆弱的女性。另外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患者曾經歷對內心深處有重大創傷的經驗時(例如車禍、戰爭、性侵害等)亦容易造成重複性的夢魘,特別是情感較脆弱的人。Q90.飲食是否會導致多夢或夢魘?人會記起昨晚的夢或惡夢,通常都是由作夢中覺醒才會記得。因此如果你在睡前或晚餐吃的食物,讓你在睡眠進行中引起不適,使你經常覺醒當然就會使你在隔天早晨醒來有多夢的感覺。Q91.夢遊時,患者有在作夢嗎?夢遊的孩童很少有作夢的報告,即使有亦是片段,殘缺不全,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成人的夢遊卻經常有活生生的夢發生。因此夢遊時,大部分的患者是沒有在作夢,只有極少數的人會有活生生夢境的感受。所以有人提出用「睡行」來取代「夢遊」這個名詞。Q92.為什麼有時候的夢是光怪陸離,有時候的夢卻盡是些日常生活的瑣事?過去人們一直誤為只有快速動眼期會作夢,而其他的睡眠期(非快速動眼期)不會作夢。殊不知快速動眼期及非快速動眼期均會作夢,只是作夢的內容及機率不同而已。快速動眼期的夢通常比較長,以視覺感官為主,這類的藥物目前以Benzodiazepine為主,因其鎮靜安眠的效果好,安全性又高,不同於以往的巴比妥藥物(Barbiturate),但是使用此類藥物在老年人,或有肝、腎疾病的患者,或有心肺問題的人仍然要小心使用。此類藥物不可使用在懷孕的婦女。Benzodiazepine主要有四個藥理作用,第一個是抗焦慮的作用,其次是安眠的作用,再來是肌肉鬆弛的作用,最後則是抗痙攣的作用。最近幾年,另一類非Benzodiazepine的藥物被開發研究出來,此類藥物跟以往的Benzodiazepine藥物最大的不同是不易產生耐藥性,一旦停藥較不會有戒斷反應的現象發生。但對有心肺或肝腎功能障礙的病人仍需要謹慎使用,此類非Benzodiazepine的代表藥物為zolpidem(Stilnox)及zopiclone(Imovane)目前陸續有人報用使用zolpidem容易造成服用者半夜起來夢遊及吃東西,因此使用zolpidem應盡量從較低劑量開始使用,如有上述的副作用產生應立即停藥。Q95.鎮靜安眠的藥物可分為幾類?鎮靜安眠藥物依半衰期的長短,可分成三大類:第一類為短效型的藥物,半衰期只有2到3個小時,代表性的藥物為Triazolam(Halcion),Midazolam(Dormicum)及Zolpidem(Ambien;Stilnox)。第二類為中效型藥物,半衰期為6~10小時,代表性的藥物為Zopiclone(Imovane),Alpram(Xanax),Oxazepam (Alepam)、Brotizolam (Lendormine)、Lormetazepam(Loramet)及Temazepam(Euhypnos,Restoril)等。第三類為長效型的藥物,半衰期長達數十個小時,代表性藥物有Flunitrazepam(Rohypnol)、Estazolam (Eurodin)、Nitrazepam(Mogadon)及Diazepam(Valium)等。Q96.長期服用鎮靜安眠藥物,是否會引起精神病或癡呆症?目前有些民眾對鎮靜安眠藥物有一些錯誤的觀念,認為鎮靜安眠的藥物吃多了,以後會發瘋變成精神病,或容易有老人癡呆症。殊不知這種觀念絕對是錯誤的。根據文獻的報告,此類的藥物只要在醫師的監控下,適當的劑量,即使長期使用,對身體不會有什麼不良的副作用。Q97.如何使用褪黑激素?褪黑激素用來治療失眠曾經喧騰一時,少部份的人吃了覺得有效,但大部分失眠的人,對褪黑激素卻一點效果也沒有。國外對褪黑激素使用在失眠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有一些共識,那就是退黑激素對於血中褪黑激素偏低的老人,或晝夜輪班工作者,或有時差問題的人,或睡眠清醒週期有問題的人比較有效果。亦即褪黑激素目前被建議用在上述情況而有失眠抱怨的病患。Q98.什麼是光療法?如何使用在失眠的患者?利用一個能發出2500或10000米燭光照度的光箱,置於患者面前約1公尺(3英呎)的地方,在清晨或傍晚時間,連續照射2小時或30分鐘的時間,以達到影響人體內的睡眠覺醒生理時鐘往前提或往後延後的效果。當然照度的強弱及照射時間的長短,都會影響療效。照射強度不夠或照射時間過短均無法產生療效;然而照射強度過強或照射時間過長,則會有劑量過重的問題,而產生頭痛、頭暈、躁動不安的症狀。光療法的作用機轉主要是抑制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分泌。此種療法主要用在睡眠清醒週期有問題的患者(例如延遲睡眠週期症候群)、晝夜輪班工作者及有時差問題的人。不過光療法目前還不是一個正式被核可的治療方法,要使用光療法還是需要詢問專業醫師的意見。Q99.什麼是時相治療法?如何使用再失眠的患者?此種治療方法乃是藉由人體體內睡眠清醒的生物時鐘,每天有1至2小時的調整彈性空間及睡眠清醒週期易於往後延的傾向,調整睡眠的時間到我們所預期的時間範圍內,稱為時相治療法(Chronotherapy)。此種療法常用於延遲性睡眠週期症候群的病人及有時差問題的人。通常如果選擇每天延後睡眠週期的話,則每天延後3小時;如果選擇往前提前睡眠週期的話,則每天提前半小時至一小時。Q100.懸雍垂腭咽整形術可以用來治療打呼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症狀嗎?此種手術主要是減少軟腭及懸雍垂的組織以及割除扁桃腺組織。當初發展此種手術時,主要是用來打呼症,後來發現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也有效,但只對輕度阻塞型呼吸暫停症候群有效。目前還是用連續性呼吸道正壓呼吸器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最有效方法。另外有一種懸雍垂軟腭雷射整形術,乃是利用二氧化碳雷射或無線電波來減少懸雍垂和周邊軟腭組織,主要用來治療打呼,對於阻塞性呼吸暫停症候群沒有什麼效果。

腸胃不適者 多數睡眠品質差

腸胃不適者 多數睡眠品質差#睡眠

睡眠不足與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有人忙到沒時間睡覺,卻也有人躺在床上輾轉難眠;消化系統疾病更是當今社會的文明病,有人忙得不可開交,有一餐沒一餐,也有人天天交際應酬,喝酒買醉暴飲暴食,各式各樣的壓力導致胃腸不適。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羅鴻源醫師指出,睡眠與消化系統疾病間其實互相影響,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亦可改善睡眠品質。羅鴻源醫師表示,消化性潰瘍的成因是胃腸道攻擊因子與保護因子間角力的結果,主要以上腹部疼痛及出血來表現,在十二指腸潰瘍與睡眠的研究發現,基礎胃酸分泌的尖蜂是在半夜,胃酸分泌與睡眠週期並不相關,但在睡眠週期的前二小時胃酸分泌不易被抑制,用藥物抑制夜間的胃酸分泌,可以促使潰瘍癒合亦可預防潰瘍復發。其次是胃食道逆流疾病,胃食道逆流主要以胸口有燒灼感、嘔酸水、不明原因胸痛及其他非典型症狀來表現,在一份美國調查發現,79%胸口燒灼感發生於半夜,75%的病患因此影響到睡眠,40%的病患因此影響到隔天的精神,甚至27%影響到枕邊人的睡眠。對於胃酸逆流,人體會藉由分泌唾液及吞嚥動作減少胃酸對於食道的傷害,這些動作在進入睡眠後都會減少,加上睡眠時平躺,這種種因素都導致夜間胃酸逆流,胃酸與食道接觸時間比日間要長,而且造成傷害較大。另一方面,胃酸逆流至食道會伴隨著短暫的清醒,這是人體的自然防禦機制,目的是避免胃酸逆流至氣管造成傷害,但是如此睡眠週期因而被打斷,於是睡眠片片斷斷而造成失眠。最後談談胃腸功能障礙,所謂胃腸功能障礙表示消化系統並無器質上的病變,目前的致病機轉並不清楚,可能與腸胃道蠕動、腸胃道對痛覺過度敏感及個人精神官能症等因素有關,症狀主要有腹痛、腹脹、便秘及腹瀉等等。在西方國家的研究調查顯示,在腸躁症及胃腸功能障礙的病患中,有睡眠障礙的比沒有睡眠障礙的要多,臺灣的研究調查亦出現相同的結果。羅鴻源醫師表示,胃腸功能障礙的病患中大約25-30%有睡眠障礙,而且當晚的睡眠品質與隔天的胃腸症狀有很大的關係。林林總總談了一些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與睡眠之間的關係,良好睡眠品質是為第二天充電,不好的睡眠品質會影響到隔天的表現,也會讓你覺得腸胃不適,更可能透露出潛在的疾病。

《睡眠問題一百問》老人睡眠篇

《睡眠問題一百問》老人睡眠篇#睡眠

Q72.老年人所需的睡眠時數一定比年輕人少嗎?人上了年紀,各個生理系統跟著老化,神經系統當然也不例外,正因如此,睡眠功能也跟著起了顯著的變化。整個睡眠清醒週期往前提前,吃完晚餐後約七、八點就想睡覺,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再也睡不著,而且入眠期增長,淺度睡眠期增加,深度睡眠期減少,而快速動眼期亦稍微減少但幅度不大,並且在睡眠過程中常常覺醒,造成整個睡眠效率的降低。一般認為老年人的睡眠時數理應較少,這是錯誤的觀念。老年人雖然晚上睡眠時數減少,但在白天卻經常小睡,因此以一天24小時來講,斷斷續續加起來的睡眠時數,實在不會比年輕人少到哪裡去。Q73.老年人常見的睡眠問題有哪些?在美國的統計中,65歲以上的老人只有12%沒有睡眠的困擾,19%抱怨入睡困難,29%抱怨睡眠不能持續,經常中途醒來,18%則抱怨天未亮就醒過來,而其中有28%的老人抱怨失眠。老年人因身體各系統功能的衰退,產生了一些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神經病變等),而這些慢性疾病和控制慢性疾病藥物的長期使用都可能會產生對睡眠的干擾。再加上年老退休、或喪偶、或自己獨居、或經濟方面的壓力,亦常造成睡眠衛生的混亂及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茲就造成老年人睡眠困擾的一些疾病簡述於下:(1)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年紀大是造成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一個危險因子,尤其是年紀大的男性。隨著腦幹及神經功能的衰退,常會造成中樞型或阻塞型的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尤其是老年人的腦部功能較差,如果再加上呼吸暫停引起缺氧或睡眠斷斷續續,常會雪上加霜,使老年人的心智功能減退,症狀很像癡呆症。(2) 週期性肢體抽動疾患及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抽動疾患及不寧腿症候群兩者皆是隨著年紀增大,症狀變的頻繁且嚴重,而干擾到睡眠,使得睡眠間間斷斷,患例常以失眠為主述,但也可見到以嗜睡為主要的症狀表現。週期性肢體抽動亦常伴隨著不寧腿症候群,兩者對藥物治療的反應相當良好。(3) 內科疾病的困擾隨著年紀的增長,許多退化的慢性疾病一一浮現,像關節炎、呼吸方面的疾病、夜間頻尿、心臟病等都會造成老人睡眠的干擾。而一些治療控制內科疾病的藥物亦會造成失眠症或嗜睡症。另外一些好發於老年人的神經疾病像巴金森氏症、腦中風、癡呆症及脊髓小腦退化症等,也都會造成睡眠的問題。(4) 睡眠清醒生物時鐘規律的改變人一旦過了50歲後,就比較無法適應違反睡眠清醒生物時鐘規律的行為,例如夜間工作者或快速跨越多時區的旅行。另外老年人的睡眠清醒生物時鐘規律亦會往前提前,變成早睡早起的睡眠清醒型態。(5) 憂鬱症由於老年人可能無法工作,若年輕時無良好的養老計畫,一旦到了老年,經濟來源均需依賴他人,並且可能因喪偶而獨居,或為疾病所苦而有厭世之感。因此我們常可發現有些老人情緒較低落,甚至產生憂鬱症及其他精神方面的疾病。而這些精神方面的疾病亦會影響到睡眠。(6) 日落症候群(sundowning syndrome)由於工商業社會的演變,許多老年人獨居於家中,或住在安養院,或因疾病長年躺在病床上無法自由行動。由於老年人的腦部功能均較退化,且因長時間侷限在所居住的環境中,不見天日,缺乏外在環境(例如太陽光線)的刺激,在太陽下山後,光線變得晦暗時,造成病人有幻覺、躁動及意識不清的現象,稱為日落症候群。處理方式為謹守睡眠衛生的原則,限制白天的小睡,在白天儘量讓病人多暴露在白天的陽光下(尤其是日出及日落),並且使夜間睡眠環境能夠穩定,不要常常變換睡眠的環境,臥室內儘量使用柔和的燈光,必要時可服用藥物控制。(7) 快速動眼期行為疾患(REM behavior disorder)這是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疾病,據國外統計,有40%的患者有神經方面的疾病,剩下約60%的病人,多屬於特發性,找不到特別的原因。患者在快速動眼期睡眠時常將夢裡的情境,直接表現在現實環境中,而他們的夢又大多跟暴力有關,因此常常傷害到患者本身或枕邊人。

《睡眠問題一百問》婦女睡眠篇

《睡眠問題一百問》婦女睡眠篇#睡眠

Q74.月經週期會產生睡眠的干擾嗎?跟月經週期相關的睡眠疾病有三種:(1) 經前失眠症特徵是難以入睡或睡眠間間斷斷,難以一覺到天亮,而且症狀的發生時間與月經週期有關,亦呈每月反覆性發作。經前失眠通常在月經來前一個星期發生,而且這種情形要連續發生3個月,才能被診斷為經前失眠。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顯示睡眠當中,睡眠期之間的變換(sleep stage transition)增加,睡眠中清醒的時間增長,睡眠效率降低,而且有不正常的睡眠期結構分佈。但在月經週期完後,如果重覆作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的檢查,其結果則恢復為正常。(2) 經前嗜睡症特徵是嗜睡的症狀呈週期性的發生,並且跟月經週期有關,過了月經期,嗜睡的症狀便消失。此種情況必須至少連續發生3個月,才能被診斷為經前嗜睡症。在經前嗜睡症發作的期間,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檢查顯示有正常的夜晚睡眠,但在白天的多次入睡潛伏時間測試(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卻顯示其有嗜睡的現象。(3) 經前異睡症經前異睡症是由Schenck及Mahowald兩人所提出,其原因在他們兩人的臨床觀察研究中,發現有兩個分別為17歲及46歲的婦女異睡症患者,她們的夜驚(sleep terror)及傷害性夢遊(injurious sleep walking)的發生,跟月經前期有密切相關。因此婦女的異睡症患者,當其已過了初經的年齡時,並且異睡症的出現跟月經週期有關時,就應該注意本身是否屬於經前異睡症。Q75.懷孕時,睡眠習慣會有哪些改變?懷孕期的睡眠問題,通常呈雙相性(biphasic),特徵是在懷孕的過程中,產生失眠或嗜睡的症狀。懷孕期剛開始是嗜睡,然後慢慢的進展到嚴重失眠。少數的孕婦還會有夢魘(做惡夢)、夜驚和產後的精神症狀產生。懷孕期的前三分之一,通常伴隨著嗜睡和抱怨疲倦,整體睡眠時間增加,孕婦在白天常需小睡。此種變化可能跟體內的黃體素(progesterone)增加有關。在懷孕期的中三分之一,睡眠逐漸恢復正常,但到中三分之一的末期,睡眠中的清醒次數增加,睡眠開始有間間斷斷的感覺,無法一覺到天亮。到了懷孕期的後三分之一,入睡時間、睡眠中的清醒次數及睡眠時數的減少,均會增加到正常值的上限。這些睡眠的症狀也許跟孕婦難以找到一個舒服的睡覺姿勢、背痛、頻尿和胎兒的活動有關。生產完後,睡眠的困擾,依然持續,夜間嬰兒的照顧是主要問題,但在產後期的後期(late postpartum period),情況會逐漸改善。並且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顯示在生產完後,第4期睡眠期會開始回復到原來的水平,而快速動眼期則會在2個星期內恢復正常。另外不寧腿症候群在懷孕的婦女亦常發現,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統計,有15%的懷孕婦女有不寧腿症候群,症狀持續到生產完後,然後通常就會逐漸改善。Q76.更年期時,睡眠會產生哪些變化?更年期時,女性由於荷爾蒙的變化,會產生停經症候群,而停經症候群又會引起一些身體不適的症狀,甚至失眠。並且由於失去女性荷爾蒙的保護,也會產生一些睡眠的疾病。(1) 停經期的失眠(menopausal insomnia)主要症狀是出現重覆性的夜間清醒,並伴隨著有潮紅或夜汗的現象,並且有停經症候群的其他症狀。停經期的失眠,主要是引起睡眠間間斷斷,無法一覺到天亮,晚上難以入眠的症狀並不明顯,而症狀在數月或數年後,症狀會自然緩解。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顯示,患者常自然從睡眠中清醒,並伴隨著潮紅或夜汗。(2) 停經後的婦女因沒有黃體素(progesterone)的保護,罹患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機率升高,亦會造成停經後的婦女有晚上失眠或白天嗜睡的現象發生。Q77.如何處理停經期的失眠?控制臥室的溫度到你覺得舒服的範圍內,使用輕盈舒服透氣的床單(通常是棉質)。減少咖啡因、糖及酒精的攝取,增加維他命E的攝取。服用女性荷爾蒙,如果你覺得停經症候群的症狀嚴重的話。

《睡眠問題一百問》孩童睡眠篇

《睡眠問題一百問》孩童睡眠篇#睡眠

Q78.如何培養孩童良好的睡眠習慣?足月生產的新生兒,睡眠時間長達16到18小時,並且睡眠時間不會侷限在晚上,在白天一樣照睡,不過他們也不是毫無規律的亂睡。16到18小時的睡眠,大概分成四到五段,每次約4小時,每次醒來就要吃奶,並且晚上睡眠的時間比白天來的長。到了3到6個月大,睡眠的腦波活動特徵,就漸漸跟大人一樣,並且整天的睡眠時間減少,且較集中在晚上,白天小睡2至3次仍然是需要的。到了周歲大的嬰兒,整天的睡眠時間約12到14小時,白天仍需兩次的小睡(早上跟下午)。在出生至周歲這段期間,您可以幫助您的嬰兒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當嬰兒醒著的時候就當作白天,燈光盡量明亮,並且可以跟您的小孩子玩耍;當嬰兒睡覺的時候,就應當做晚上,燈光盡量昏暗,並且盡量避免跟嬰兒玩耍。教導您的嬰兒,床才是用來睡覺的地方,盡量避免嬰兒睡在您的手臂上或沙發上,且避免嬰兒一定需要奶嘴或抱著奶瓶才能睡著的惡習。如果嬰兒在睡眠中哭鬧,不要急躁,輕輕的進去房間,輕拍嬰兒,並觀察一下是否有發燒或其他問題,若尿布濕了,換一下尿布,盡可能不要將嬰兒抱出床,且盡量不要吵鬧或把燈開的亮亮的。孩童一到三歲這個階段,孩童開始學習走路、說話、自己餵食、自己穿衣服及學習上廁所等。學習晚上自己入睡及半夜醒來時自己又能很快的睡著,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此時,小孩半夜爬起來哭鬧,可能是父母最常遭遇的問題。當孩童成長至五歲時,小孩每天晚上的睡眠時間約11個小時,此時只要晚上睡眠的時間足夠,大都不需要午睡。睡前的洗浴,拿些玩具或布偶給小孩安靜的玩耍或講一個故事(不要恐怖嚇人的故事),使小孩入睡更容易。此階段的小孩,常會想跟父母講話、玩耍或一起看電視或不待在床上想走出房間,此時父母應明白的跟小孩講,現在是睡覺時間,有任何事,明天睡醒再說,要是小孩一直要走出房門,父母可在門外拉住門把,不要讓小孩子出來,並隔著房門鼓勵小孩上床睡覺,等明早醒來就可以開門出來,千萬不要將房門反鎖,這樣會造成小孩的恐懼感。6到12歲的孩童,大部分均可入睡容易且睡得很深、很沉、隔天醒來,精力充沛。此時一些睡眠型態的特質會在這時期表現出來,有些人早睡早起像隻雲雀,有些人晚睡晚起像隻貓頭鷹。如果此階段的小孩,在學校上課時,竟然時常會睡著,千萬不要指責小孩什麼「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等字句,應該去瞭解小孩的睡眠情形,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有猝睡症或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睡眠疾病,還是晚上的睡眠時間不夠導致白天嗜睡。在12到20歲之間的青少年,此時進入青春期,正值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根據研究指出,此階段的睡眠時間,往往比青春期之前的睡眠時間,多需一個小時,但因在台灣升學的激烈競爭,除了白天的七八節課外,晚上還要去補習,補完習後還要回家做功課,準備明天的考試,所以睡眠時間絕對是不夠的,常常在假日睡得很晚,把一個星期來,不夠的睡眠時數補回來。Q79.如何處理半夜吵鬧不睡覺的孩童?父母通常會把一個正在半夜哭鬧的小孩抱出來,他們或許會搖動小孩、唱歌給小孩子聽、提供食物、講故事等,甚至把小孩帶到父母的床上一起睡。有時有些父母會讓小孩在電視前睡著,再把小孩子抱到床上。所有這些讓小孩睡著的方法都需要父母的出現及參與,造成小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如何獨自入睡。要解決小孩時常在半夜哭鬧不睡覺的問題,就是當小孩子在半夜哭鬧時,進房察看小孩是否有身體不適的地方,如發燒或其他問題,如果沒有,應輕聲安慰小孩、拍拍小孩,但不要把小孩抱出來,在小孩房內待個2到3分鐘,然後離開房間,儘管小孩子依然哭鬧。如果小孩繼續哭鬧,等個5分鐘再入房查看,依然待個2至3分鐘然後離開。如果小孩還是繼續哭鬧,等個10分鐘,再入房然後離開。如果小孩依然繼續哭鬧,則再等個15分鐘才進去房間,如此每次均延個5分鐘。如果隔天晚上依然如此,那就把上述時間全部再加個5分鐘。Q80.孩童常見的睡眠問題有哪些?孩童的睡眠問題除了睡眠發育上(請參見第78問)常面臨的問題外,還有一些好發於孩童時期的睡眠問題,有些是會自癒的,只要稍加注意即可,然而有些必須儘快尋求睡眠醫師的幫助,以免耽誤病情。(1) 夢遊在4歲以後的小孩常見,特徵是孩童從睡覺中坐起來,睜開眼睛漫無目的走來走去,但步伐緩慢且能避開障礙物,有時手上還會把玩一些器皿,衣衫不整且喃喃自語。父母發現小孩有夢遊的現象,應引導他上床睡覺,不要試圖叫醒他,隔天也不要加以責備,如果夢遊發作過於頻繁,應尋求醫師的幫忙。(請參見第56及57問)(2) 夜驚主要發生在4到12歲的孩童,特徵是從深度睡眠期清醒,常伴著尖叫、哭鬧、躁動,並滿身大汗,瞳孔放大,脈搏及呼吸加快等。約數分鐘後,患童即又迅速入睡,隔天清晨醒來全然不知。夜驚會隨著孩童的長大而逐漸的自然消失。(請參見第58問)(3) 嬰兒猝死症候群症狀為嬰兒突然在睡覺中死亡,確實原因並不清楚。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二,即1000個活嬰中有兩個可能會罹患嬰兒猝死症,然而嬰兒猝死症的發生機率會隨著嬰兒長大而愈來愈減少,高峰期約在2至4個月大的嬰兒,超過90%的病例發生在6個月大以前的嬰兒,而少於1%是發生在出生後2個星期。目前對嬰兒猝死症的病因並不清楚,但好發於產前胎兒期的照顧不良(poor prenatal care)、出生體重過低、餵食成藥、產婦抽煙、青少年懷孕、產前使用古柯鹼或嗎啡等藥物及嬰兒趴著睡覺等情況。 (4)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如果你發現你的小孩在睡覺中呼聲震天或有呼吸不順暢的現象,而在白天的時候有過度躁動、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那你應該注意你的小孩是否已罹患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應盡速就醫,以免影響學習。(可參見第31問)(5) 猝睡症此病好發於十來歲的青少年,症狀為不擇地皆可睡,在課堂中常常因打瞌睡被老師處罰,如果你的小孩明明在晚上睡得還不錯,卻在白天時常打瞌睡,那麼你的小孩可能已罹患嗜睡症,應儘速就醫。(可參見第44問)(6) 延遲性睡眠週期症候群延遲性睡眠週期症候群其實並不是一種疾病,只不過睡眠清醒生理時鐘的設定比別人延遲數小時而已。可尋求睡眠醫師一些藥物及非藥物方面的協助。(7) 節律性運動疾患孩童在入睡後,出現頭部重複性的撞擊枕頭或身體軀幹部位左右轉來轉去,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撞頭症或轉體症。因動作成節律性的發生,所以叫做節律性運動疾患。(可參見第64問)(8) 入睡相關性睡眠疾患患童在睡前一定要某種情況或狀態出現時,才容易入睡,例如一定要有人抱著搖晃,或要抱著奶瓶,或要含著奶嘴,或要聽收音機,或要抱著玩具娃娃才能迅速入睡,否則入睡困難且容易半夜醒來。(9) 設定限制性睡眠疾患好發於學齡前的兒童,每到夜晚該上床的時間,常藉故拖延上床時間,例如要喝水、要上廁所、肚子餓要吃東西或要求看完電視節目等,如此常搞到很晚還不睡覺,讓父母覺得小孩好像有睡眠的問題。其實如果父母嚴厲的限制小孩的上床時間,小孩便能很快入睡。Q81.嬰兒睡覺的姿勢是趴著睡較好,還是仰著睡較好?根據流行病學統計,仰著睡或側躺著睡是目前被推薦的睡姿,因可以避免嬰兒突然猝死症候群。而趴著睡的嬰兒較易發生嬰兒突然猝死症候群,但如果嬰兒胃食道逆流嚴重的話,仍然可考慮趴著睡的睡姿。

配合醫囑好入眠 不必依賴安眠藥

配合醫囑好入眠 不必依賴安眠藥#睡眠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在台灣,每十位民眾之中就有一位是長期失眠的患者。這些患者當中有許多不願意就醫,寧可喝酒或是自行到藥房買安眠藥吃;有些患者選擇就醫,但是一到門診就要求開安眠藥,不願跟醫師多談。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謝光煬表示,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心理、生理、環境及認知行為等因素。必須在醫師協助之下找出真正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決失眠的問題。至於許多患者習慣倚靠喝酒或吃安眠藥,謝光煬指出酒精會妨礙深度睡眠,喝酒之後茫茫然,或許較能入睡,但結果卻是淺眠易醒,反倒有害睡眠。而安眠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長期、過量的使用可能導致依賴或成癮。失眠的治療並非一蹴可及,除了藥物之外還牽涉到觀念及行為的改變。謝光煬醫師給患者的建議是「信任專業,配合醫囑」。許多患者的失眠與心理因素有關,根本的問題可能是焦慮症或憂鬱症,因此用藥上建議以抗憂鬱劑為主,安眠藥則以短期、少量使用,協助入睡及維持睡眠為原則。服藥須持續幾個禮拜至幾個月,待焦慮及憂鬱症狀顯著改善,即可逐步減少安眠藥的劑量,不致發生成癮的狀況。有些患者自我期許高、要求完美,凡事過度擔憂,以致難以成眠;或者對於睡眠有不適切的期待或想法,例如認為一定要睡足八小時、擔心睡不夠會導致早死,結果卻更加焦慮,更睡不好。有些患者的失眠與不當的生活習慣有關,例如作息不規律、日夜顛倒,習於在睡前從事耗費心思及腦力的活動,或是使用咖啡因、尼古丁等物質。這些問題的矯正屬於認知行為治療的範疇,需要在專業的指導與協助之下漸漸調整改進。至於安眠藥成癮的患者,更需要與醫師配合,逐漸調整藥物,以擺脫對安眠藥的依賴。在用藥的策略上,可以考慮以長效型安眠藥逐步取代短效型安眠藥,減少需要一再追加藥量才能入眠的情況;亦可選擇具鎮靜、助眠作用的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藉以逐漸取代安眠藥,同時治療焦慮與憂鬱。在調藥的過程中若有任何的不適,務必要再回門診與醫師討論,隨時進行調整。

輪班工作者 1/4有睡眠障礙問題

輪班工作者 1/4有睡眠障礙問題#睡眠

根據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93年所做的「勞工工作環境感受調查」發現,國內勞動人口中,必須輪班或者班別不固定者,佔總工作人口16.5%,日本則為16.8%,歐盟高達20%,顯示越是已開發國家,工作型態屬於輪班者,有增加趨勢。而工作時間不是固定白天8小時制,一禮拜做二休二,小夜輪大夜,再輪白天班的工作族群,分布於電子、科技產業作業員、工程維修人員、醫護人員等產業,國外研究調查又發現,這群人口中,四分之一屬於「輪班工作睡眠障礙」高風險族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許世杰醫師表示,近十年觀察下來,求診患者中,出現「輪班工作睡眠障礙」者不少;「輪班工作睡眠障礙」的評估首先經由臨床問診確認患者有因輪班工作產生生理時鐘混亂,而導致白天睡不著或工作容易打瞌睡,透過睡眠日記觀察並且排除特殊睡眠疾病和情緒壓力等問題確定診斷。許醫師指出,臨床治療上,醫界目前處理這群人在輪班工作時,所面臨的清醒度不足、工作失誤問題,可使用清醒劑(學名:Modafinil)藥物作輔助治療,以藥物提高工作專注力,再配合光照儀器治療,兩者加乘下,讓夜班工作人員可以戰勝睡魔,重要的是降低工作職災發生率。至於輪完夜班後的睡眠指導原則,首先,白天下班時,人體眼睛接收光線後,會抑制人體松果體褪黑激素的分泌,因此提醒夜班工作者下班時可帶上墨鏡以增加早上睡覺時褪黑激素的分泌幫助入睡。不過,如果想要趁著白天跑銀行、繳費…處理雜事儘量安排在下午起床後的時間。許醫師提醒,不管是否輪班工作儘量養成固定睡覺時間,例如夜班工作可固定早上8點睡到下午3點,不然則以中午劃分拆成兩段式睡眠。另外,個人得營造睡眠環境,拉上房間窗簾保持房間不要太亮,注意房間隔音效果;除此之外,許世杰醫師建議,夜晚上班時的廠辦環境,最好棄燈泡改採白熾燈等光線明亮之光源,工作過程中多活動、思考,中間歇息20分鐘、休息時間活動筋骨、偶爾使用茶或咖啡提神,均不失為提奮精神、避免發生工安事件的良方。

《睡眠問題一百問》睡眠衛生篇(上)

《睡眠問題一百問》睡眠衛生篇(上)#睡眠

Q10.睡覺的姿勢是否會影醒睡眠品質?睡覺時到底是仰著睡、趴著睡、或側躺著睡對睡眠品質較好,或許曾經一度成為你心中的疑問。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不論仰著睡、趴著睡或是側躺著睡對睡眠品質均沒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各位儘可放心,選擇一個你自己認為舒服的睡姿,一覺到天明吧!然而對於有些患有心肺疾病的人就不是如此了,例如右肺有問題的人,就喜歡側躺右邊睡覺,因此時在上邊的左肺比較容易得到氣體的交換,也比較容易撐展得開。Q11.床墊的材質是否會影響睡眠品質?目前並沒有非常具體明確的證據來證明何種材質的床墊對睡眠品質比較有幫忙,大體上來說,只要床軟硬適中,支撐力良好,乾淨不含有害的化學成份或過敏原〈例如塵蟎〉,就是一個好床墊。枕頭的材質選擇也跟床墊一樣,乾淨、透氣、軟硬度適中及支撐力良好就是一個好枕頭,至於枕頭的高度則因人而異,因每個人的頸曲高度皆不一樣,一般人是7至8公分,至於頸曲高度比較短的人就選比較扁的枕頭。一般來說,睡硬床比睡軟床易常改變睡姿,因而較常喚醒影響睡眠的持續性。不過睡硬床或睡軟床,仍應考慮到個人的喜好及舒適感,既然床是讓人用來休息,鬆弛一天疲勞的處所,自然是以使用者感到最舒適為目的,不論是睡軟床或睡硬床。前些時候曾名譟一時的水床,據研究指出,水床並沒有促進睡眠品質的功能。隨著人年紀增大,喚醒閥值降低,容易對枕邊人睡姿的改變敏感,導致清醒次數增加,所以對於步入中老年人的夫妻,可考慮分床睡。Q12.什麼樣的睡眠溫度,對睡眠最有幫助?在人類的研究中,發現在攝氏溫度29℃,可使快速動眼期及非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時間最長。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比非快速動眼期對溫度的反應要敏感得多,然而讀者不要對這個29℃過於執著,這只是一個參考的數值,睡覺時臥室的溫度,仍需調整到使人感覺舒適為原則。Q13.睡前喝點小酒是否會幫助睡眠?如果你真的只是小酌,對睡眠的確有幫助,尤其可使入睡時間縮短。然而時間一久,一旦不喝,一樣會有戒斷反跳的現象發生,導致失眠。因此並不鼓勵睡前小酌來幫助睡眠。各位可能又有一個問題,到底喝多少久才算小酌,小酌的定義應該指的是大約100 cc葡萄酒的量,因此時的酒量比較不會對睡眠結構產生影響。當在傍晚時如果喝超過三杯的葡萄酒〈大約84公克的威士忌〉,剛開始會有促進睡眠的效果,但數小時後,嗜睡效果消失,戒斷現象就會產生,交感神經張力和腎上腺素均會增加,會導致半夜清醒頻率增加而使得晚上睡眠斷斷續續。在喝過大量的酒精後,會引起神經功能的鎮定,包括呼吸中樞的活動而使得先前已有的呼吸暫停症候群更加嚴重,並且會增加打呼的現象。Q14.喝咖啡爲什麼睡不著覺?因咖啡裡含有咖啡因,不僅咖啡含有咖啡因,其他像茶、可樂等也都含有咖啡因。過去一直誤以為咖啡因作用在磷酸解酯酶,使能量得以保存,而讓人不想睡覺。但根據最近的研究指出,咖啡因是腺苷酸(adenosine)的拮抗物,而腺苷酸有引起嗜睡的作用,因此咖啡因有提神的作用乃是咖啡因抑制了腺苷酸的嗜睡作用。含咖啡因的飲料〈例如:咖啡、茶、巧克力、可樂等〉會改變睡眠的開始或持續,尤其在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飲用。一杯咖啡含有一百毫克的咖啡因,一杯茶有五十毫克,而一般含咖啡因的蘇打飲料含有七十五毫克的咖啡因。一天飲用如果超過五百毫克,不管你在一天中的什麼時間飲用,對睡眠均會有抑制的作用,因咖啡因的半衰期約為八至十四小時。Q15.抽煙會影響睡眠嗎?香菸裡面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種中樞神經刺激性的物質,會影響睡眠的結構。另一方面,如果減少抽煙,會引起焦慮和其他精神症狀導致失眠,而有矛盾性的作用。老煙槍的清晨咳嗽,暗指著在晚上有過多的氣管分泌物儲留。實際上,夜咳即暗指著睡眠的喚醒,亦即睡眠間間斷斷,連續性受到破壞。Q16.睡前喝杯熱牛奶,爲什麼對睡眠有幫助?過去認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色胺酸(tryptophan),而色胺酸又是一種血清素(serotonin)的前驅物質,而此種化學傳遞物質,有誘發睡眠的功能,因此睡前喝杯熱牛奶的確對睡眠有幫忙。然而目前的文獻則認為血清素(serotonin)在睡眠及清醒狀態的角色中,是扮演清醒的角色而不是睡眠。因此目前認為牛奶幫助睡眠是經由刺激腸道分泌一些神經傳遞介質,而這些神經傳遞介質有活化睡眠神經元的功能,也許是牛奶中富含色胺酸比較會在腸道刺激這些對睡眠有幫助的神經傳遞介質吧!Q17.什麼樣的食物對睡眠有幫助?總括來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促進睡眠。在工作一天後,好好吃一頓晚餐,有促進睡眠的作用。然而在睡前如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則會影響睡眠。在睡前吃些隱嗜眠性的食物〈例如牛奶、鮪魚、花生等〉,可幫助入眠,而這些隱嗜眠性的食物大都含有豐富的色胺酸。因此睡前吃些碳水化合物再加上一些豐富色胺酸的食物,的確可幫助睡覺,例如睡前可喝杯熱牛奶再加上一塊鮪魚三明治。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_sleep.asp?id=38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