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青少年打BNT還不夠 醫:HPV、流感疫苗也重要

青少年打BNT還不夠 醫:HPV、流感疫苗也重要#流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BNT陸續抵台,校園施打作業正如火如荼進行,但家長們知道除了COVID-19疫苗外,青少年還有哪些疫苗應接種嗎?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長陳志道提醒,家長目前專注於COVID-19疫情,很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與流感等疫苗,而這些疫苗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同要重要。青少年於幼兒期應接種的疫苗*水痘疫苗未曾接種疫苗且未得過水痘者,建議自費接種一劑,13歲以上則應注射兩劑,兩劑至少間隔 4~8 周。 *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與肝硬化、肝癌有密切關係,該病毒經體液或血液,例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傳染,許多人容易在青少年期因無足夠保護措施導致感染。若已接種,隨著時間抗體力價可能消失,建議檢測B 型肝炎抗體,再進一步諮問醫師是否建議補打一劑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均飛沫傳染。施打該疫苗可預防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睪丸炎、卵巢炎,影響生育能力;若懷孕婦女早期感染德國麻疹,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隨著時間抗體力價亦可能消失,建議青少年可檢測MMR抗體。*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的混合疫苗(Td)建議在11-12歲間若未曾施打Td 者,可以直接追加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非細胞型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 Tetanus-diphtheria-acellular pertussis),其後每十年則建議再追加一劑Td。建議青少年接種的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HPV是重要的性接觸傳染病原,與生殖道疣及女性子宮頸癌有關,建議9-26歲女性及高風險男性接種,青少年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施打疫苗的最佳時期為尚未有過性行為或未受到HPV感染者,但若已有性行為,也呼籲青少年施打,保護自己及伴侶的健康。*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幾乎稍有不同。社交活躍期的青少年容易互相傳播,建議青少年每年接種一劑流感疫苗,提升群體免疫力,以免受流感疫情威脅。高風險族群應接種的疫苗*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經糞口傳染,好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食用遭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導致急性肝臟發炎。若前往A型肝炎盛行區的旅遊者建議施打,兩劑間隔6-12個月,保護力可達20年以上。*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腦膜炎雙球菌全球都有感染個案,主要流行地區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橫跨非洲中部的「非洲流腦帶」地區,容易在人口聚集場所或活動造成疾病傳播,建議高風險旅遊或留學生施打。若有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者、慢性心肺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氣喘、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者,可考慮自費以下疫苗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其病菌經飛沫傳染,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建議高危險族群之青少年施打。

母親月限定!百日咳防護特派車新上路

母親月限定!百日咳防護特派車新上路#流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幼兒來說,常見的呼吸道疾病除了流感以外,症狀易與感冒混淆的百日咳,更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若錯失就醫,更有併發呼吸道重症的風險。台灣周產期醫學會長期推動零百日咳醫療環境不遺餘力,更是呼籲主要照顧者應主動接種疫苗,身體力行保護家中寶貝。台灣大車隊自發響應,在五月溫馨感恩時節,陸續安排百輛「百日咳防護特派車」上路,多提供一份零百日咳屏障,旅程更安心!在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造成嚴重流行之際,許多專家也不斷呼籲,勿輕忽其他呼吸道疾病,以避免併發呼吸道重症的風險。尤其是百日咳,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且感染初期,症狀易與感冒混淆而不易診斷,經常錯失就醫時機,增加在社區傳散的風險。我國疾管署更提醒,超過10年以上未再接種、且會接觸到新生兒的族群都應該要主動接種一劑百日咳疫苗(例如爸爸媽媽、祖父母、兄弟姊妹、保母及醫護人員等五大族群)。台灣周產期醫學會長期關注嬰幼兒百日咳議題,學會理事長洪泰和醫師呼籲:「 6個月以下新生兒是得到百日咳的高危險群,一旦感染會有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可能併發肺炎、腦病變甚至死亡,所以主要照顧者應評估接種一劑百日咳疫苗,是保護自己,更是為新生兒營造安全環境。」台灣大車隊在疫情期間嚴格遵循政府的防疫政策,更率先號召百位「寶寶多元」司機,自發響應加入「百日咳防護特派車」,於五月陸續上路,每位專車司機自願接種百日咳疫苗,專車車身均貼有粉色「五心行動 齊心守護」標記以利民眾辨識。「百日咳防護特派車」除了司機已施打百日咳疫苗外,車內備有專用除菌液,司機於行車前會針對座椅、坐墊、車門手把、車內環境仔細進行除菌,嚴格落實防疫政策。新生兒父母在台灣大車隊APP叫車服務中,選擇「寶寶多元」計程車,提供寶寶安心的乘車環境。

7種成人應接種疫苗 備足完整抵抗力

7種成人應接種疫苗 備足完整抵抗力#流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門診有位媽媽扶著疼痛難耐、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阿嬤來看診,她問:「長皮蛇後再打疫苗有沒有用?我現在打有沒有用?」樂生療養院社區醫學部主任郭紋翠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的問世,讓接種疫苗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再度受到關注。疫苗施打應由醫師針對個別健康與年齡等狀況,提供應施打的項目和接種時間點。郭紋翠提出以下七種成人應接種的疫苗 ,只有備足完整的抵抗力才能預防疾病、遠離各類傳染病。50歲以上流感疫苗:每年打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65歲以上及未滿65歲高風險群(如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者),只要一劑,終身受用。帶狀疱疹疫苗:50歲以上成人,不論之前是否得過水痘或皮蛇,建議都要打一劑。20歲到50歲流感疫苗:慢性病患,每年打一劑。A型肝炎疫苗:高危險群(慢性肝病、血友病、曾經移植肝臟、男同性戀或雙性戀或藥物成癮者),或是職業易暴露(如醫療人員)、工作需往來流行地區者,建議接種兩劑。B型肝炎疫苗:未曾接種B 型肝炎疫苗者,應依「0-1-6個月」之時程接種三劑。若為感染高危險群(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之工作者等),則應追加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對於未曾接種、接種史不清楚者或檢驗未具麻疹或德國麻疹抗體者,應接種兩劑,且間隔至少四周。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子宮頸癌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對於沒有性經驗且未曾感染過的女性接種效益最高,因此9到14歲或無性經驗者,可諮詢醫師視情況施打。目前HPV疫苗有三種(2價、4價、9價),其中2價疫苗可供15歲以上女性施打,4價及9價疫苗適合15-45歲女性,但這三種疫苗不建議交替施打。

流感與水痘蠢動 孩子保護力缺這一劑

流感與水痘蠢動 孩子保護力缺這一劑#流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溫驟降,正是各種病毒伺機而動之際。民眾積極提防流感,但卻可能忽略冬季也是水痘病毒傳染的旺季。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在1歲階段打過一劑水痘疫苗後就夠了,但根據研究顯示,接種一劑水痘疫苗雖然已有相當的保護力,卻仍約有15~20%的人可能沒得到有效且充足的保護,因此,國內外皆建議以接種兩劑水痘疫苗為最佳策略,幫助遠離水痘帶來的傷害及後遺症。然而面對兒童健康手冊上緊湊且密集的公費疫苗接種時程,家長應如何安排家中孩童及時補足保護力以安心過冬呢? 杜絕水痘 接種兩劑疫苗已成全球共識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副部主任朱世明醫師表示,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肆虐,大家相對重視流感病毒的預防,但千萬不能忽略冬季也是水痘病毒好發季節。根據疾管署統計,每年年底的水痘門診就診人數是全年最高,過去兩年11月與12月的平均就診人數高達8000人。主要因水痘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力,台灣雖已將水痘疫苗納入兒童常規公費施打,仍無法完全杜絕,因為打一劑水痘疫苗只有80~85%保護效果。朱世明醫師觀察,近期在診間幼兒的水痘感染人數逐漸增加,有部分家長認為接種一劑公費疫苗就足以抵禦水痘感染。事實上,世界各國認為接種兩劑才能達到98.3%的保護效果,有些國家建議滿1歲後施打一劑疫苗,4至6歲上幼兒園時再打第二劑。然而有許多家長提出家中孩童若已超過6歲,是否還可以補接種第二劑?朱世明醫師表示,依據衛福部預防接種委員會建議,凡是未滿13歲的孩童,除公費提供第一劑疫苗接種外,皆應自費接種第二劑水痘疫苗。勿因疫情延誤接種 讓孩子暴露在疾病風險水痘是病毒感染,不只會經由皮膚接觸、飛沫傳染,更可怕的是能透過空氣傳播。只要曾得到水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會終身潛伏在神經系統的神經節中。平時與我們相安無事,但當免疫力下降時,就有機會復發成帶狀疱疹(俗稱皮蛇)。許多家長面對兒童健康手冊上密密麻麻的公費疫苗接種時程,還要找時間接種流感疫苗及水痘疫苗感到不知所措。朱世明醫師提醒,水痘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而流感疫苗則是「不活化疫苗」,依照衛福部的指示,這兩種疫苗可以依醫囑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或間隔任何時機接種。醫師呼籲切勿因疫情而延誤孩子接種疫苗時程,讓孩子暴露在疾病風險。和任何疫苗一樣,接種水痘疫苗不一定能對所有的接種者產生保護作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皮疹、發燒、過敏反應。如有醫療疑問,請務必洽詢醫療人員。(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一場流感2千萬人喪生 卻被世界遺忘

一場流感2千萬人喪生 卻被世界遺忘#流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也許有人會認為,當年目睹美國那場流行性感冒大浩劫的醫生,應該是終生難忘。醫院裡的每個病房擠滿了病患,所有的人迫切地尋找任何可以遏止疾病進展的疫苗、藥丸或是藥水。有誰能忘記,連退休的醫生也重新披掛上陣;有誰能忘記,這些飢渴的病人是多麼希望有人可以照料他們的病痛。但是,在那些美國醫界前輩們的傳記裡,卻沒有詳述這場大流行。韋爾契醫師五百三十九頁的傳記就是一個例子。韋爾契是美國醫界權威,也是美國衛生部長召集的迪芬斯基地調查團領導人。但是他的傳記只用了三頁來描述那場流行性感冒。他描述那次疫情爆發是「軍事史上最具毀滅性的大流行」。在迪芬斯營區之後,韋爾契繼續參訪其他營區,「以一種嶄新的活力,面對他所被賦予的使命,對抗這前所未有的嚴格考驗」。但是這本傳記裡並沒有更詳細的描述這場瘟疫,就這樣一筆帶過。軍事史學家也是一樣。唐那.史密斯(Donald Smythe)在潘興將軍詳盡的傳記裡,只用了兩句話來敘述這場流行性感冒。在描述一九一八年九月到十月的法國戰役時,他寫道:「由於流行性感冒突然爆發,我們對未來的展望是一片蕭瑟,在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同盟國遠征軍中心就有一萬六千名新的病例。而在美國本土,有超過二十萬人病倒。這使得馬奇(March)將軍幾乎要暫緩所有的徵兵令,隔離所有的營區,考慮減少訓練。」就只有這樣,這場流行性感冒大流行甚至連在書中的索引頁都找不到。當時報章雜誌對於1918流行性感冒的態度,同樣令人感到訝異。即使是由史波特開始的那場人們急於遺忘的霍亂大流行,在發生的時候也曾經出現在媒體上。但是,流行性感冒卻沒有。寇斯比對於那場流行性感冒的衝擊感到好奇與迷惑,所以他查詢了從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一年的《期刊文獻讀者索引》(Reader’s Guide to Periodical Literature),將流行性感冒這個主題在媒體上所佔用的篇幅與其他主題比較。他發現,有十三吋的篇幅提到棒球,二十吋提到共產主義,而有四十七吋提到禁酒令。只有八吋的篇幅和流行性感冒有關。寇斯比查閱了最新版的大英百科全書,1918流行性感冒只有三句話描述。他也查閱了最新版的大美百科全書,只有一句話形容1918流行性感冒,而且說這場大流行造成兩千一百萬人死亡。「這很明顯低估了。」寇斯比說。但即使如此,他強調:「兩千一百萬人死亡只值得用一句話來記錄?有沒有搞錯?」士兵們因為流行性感冒而死亡的原因有時候會婉轉地被隱藏,寇斯比說:「在馬里蘭州密德基地的紀念儀式上,主席一個個唸著死者的名字,每當唸出一個名字的時候,死者連隊的士組官就會鳴砲,並且回應道:『光榮地死於戰場。』」撰寫歷史教科書時選擇的題材,是學術專家認為十分重要、值得讓學生知道的事件,同樣的,流行性感冒似乎不值得一提。寇斯比檢閱了大學的歷史教科書,尋找1918流行性感冒的紀錄。他發現,這場大流行幾乎不存在教科書中,「美國最暢銷的歷史教科書,像是撒姆耳.摩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亨利.寇馬格(Henry Steele Commager)、理查.霍夫史達特(Richard Hofstadter)、亞瑟.薛林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凡.伍沃德(C.Vann Woodward)、卡爾.戴格勒(Carl Degler)這些史學家所寫的書中,只有一本提到這場大流行。而湯瑪斯.貝雷(Thomas A. Bailey)所寫的《美國盛事》(The American Pageant)中,只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場大流行,而且還將死亡人數至少低估了一半。」醫學家們對於這樣的沉默感到驚訝,因為流行性感冒大流行引發的戲劇化衝擊,不只是驚人的死亡統計數字及軍隊戰力的削弱,即使是對日常生活都造成了重大的影響。他們記得那時在公共場所,人人戴著紗布口罩保護自己,卻是徒然。葬禮只能舉行十五分鐘,棺木短缺,殯葬業者和掘墓工人所能提供的服務趕不上需求的腳步。在費城,屍體在停屍間堆積如山,處理屍體的人甚至無法進入工作。許多城市禁止群眾聚會,甚至在公共場合咳嗽、打噴涕、吐痰,都是犯罪行為。在華盛頓特區,連最高法院都被迫休庭,推動這項措施的奧力佛.霍姆茲(Oliver Wendell Holmes)法官認為,這樣可以使律師避免進入擁擠、容易感染的場所。同時,華盛頓醫院也被病患淹沒,每個病房都派了一位葬儀社的人,以便在病患死亡時儘快移除遺體,讓下一位病患住進來。有位醫師說:「生者從一個門進入的時候,死者才剛從另一個門移開。」沒有人不知道,致命的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正在這塊土地蔓延開來。但是,流行性感冒卻從報紙、雜誌、教科書,以及社會的集體記憶中移除。寇斯比稱1918流行性感冒為「被美國遺忘的大流行」。他寫道:「關於西班牙感冒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這場大流行在一年內造成了數百萬人死亡。沒有其他事物——包括感染、戰爭、饑荒——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屠滅這麼多人口。然而這場大流行並沒有引發任何敬畏之意,無論是一九一八年當時或以後,無論是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對於這場流行性感冒都沒有敬畏之心。」世界性的集體失憶寇斯比推測,這可能是多重因素的結合,造成世界性的集體失憶。其中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場大流行讓戰時的民眾捲入無止境的恐慌中,所以當可怕的一九一八年結束後,再也沒有人願意想起或寫下當時的一切。這場流行性感冒融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夢靨中,和那些史無前例的壕溝戰、潛水艇、血腥的索姆(Somme)戰役、凡爾登(Verdun)戰役以及化學戰都混雜在一起了。組此外,這場大流行並沒有引發任何顯著的、戲劇化的效果。流行性感冒並沒有帶走任何世界領導人,也沒有讓世界長期處於死亡的威脅之下。它沒有留下肢體缺陷的倖存者,讓人反覆回想起這場疾病。最後一個原因是寇斯比在一九九八年八月的一次訪談中提出來的。他認為,在一九一八年之前的五十年,整個世界已經歷過一場徹底的革命,改變了歷史的走向,那就是細菌病源論。寇斯比說:「每隔一年半載,就有一種新的病原體被發現,一直持續好幾年。」每發現一種病原體,就等於宣告科學又征服了一個疾病。當發現傳染源的勝利鼓聲持續響起,人們就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最後,傳染性疾病變得不再重要。﹂寇斯比結論道。接著,流行性感冒大流行來臨,大肆嘲弄新出現的樂觀想法。而且,直到大流行結束,寇斯比斷定說,最能撫慰人心的反應,也許是儘快將整件事遺忘,「不再看到、聽到任何不幸」。然而卻有一群人對於這場流行性感冒始終無法忘懷,即便這些議題的曝光空間實在少的可憐。他們是一些科學家和醫學研究者。如果無法了解這場瘟疫的原因及它的傳播途徑,並找出抑制它的方法,這些人是無法安歇的。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們一直記得流行性感冒的驚恐歷史,並採取許多公共衛生措施,因為他們害怕類似1918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會捲土重來。科學家開始探究造成這場大流行的原因。他們的努力持續了十多年,直到後來偶然找到一個線索,那是一九一八年的一位大學生,這線索主導了這個世紀的研究方向。(本文摘自/流行性感冒:1918流感全球大流行及致命病毒之發現/商周出版)

流感和感冒有什麼差別?重症要提防!

流感和感冒有什麼差別?重症要提防!#流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流感和感冒有什麼差別呢?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造成的傳染病,因為症狀比其他病毒引起的感冒嚴重許多,所以特別受到重視。感染流感病毒後,除了咳嗽、流鼻水、喉嚨痛外,還可能發高燒、頭痛、全身痠痛。嚴重時可能出現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等致命併發症。施打流感疫苗能幫助我們預防流感,降低流感重症的風險。然而,因為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即使打過流感疫苗,還是有可能會得到流感。 流感能夠治療嗎?大部分感冒都沒有藥物可以治療,至於流感已經有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早期的抗病毒藥有口服和吸入劑型,但需要每天兩次,連續使用五天。現在有單次口服的新藥,能抑制流感病毒複製,降低傳染力,因為只要服用一次,較不會因為忘記吃藥而中斷療程。至於餵藥不方便或無法進食的患者,還可選擇單次點滴靜脈注射的抗病毒針劑。提醒您,老年人、嬰幼兒、孕婦、或肝病、腎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是流感重症的高危險群,務必盡早接種流感疫苗,若出現感冒症狀也要趕快就醫,掌握48小時的黃金治療期喔。(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長期睡不飽 當心肺炎流感找上你

長期睡不飽 當心肺炎流感找上你#流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起的肺炎來勢洶洶,想避免病毒侵襲,就得「提升免疫力」!而維持免疫系統健全運作的重要關鍵,就是充足且良好的睡眠。那麼到底該如何擁有一個兼具質與量的睡眠?該怎麼做才能越睡越健康? 睡眠影響免疫系統 近20年來多數研究證實睡眠與免疫力的關係密不可分。北醫附醫睡眠中心檢查室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上富指出,許多實驗發現,睡眠會影響身體免疫系統的運作。2002年曾有研究顯示,一群長期睡不飽與一群睡眠充足的人,分別施打流感疫苗後,發現長期睡不飽的這群人,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較差。也有動物實驗發現,剝奪一群老鼠的睡眠時間,最後老鼠都會因免疫力下降而得到各式各樣的感染,在短時間內死亡。說明了睡眠的重要性,會大大地影響免疫力。兼具質與量才算睡得好 深眠的比例相當重要徐上富醫師說明,睡眠分為淺眠、深眠與快速動眼期。想擁有良好的睡眠,除了要有一定的睡眠時間外,也需要良好的品質,也就是深眠期的時間,深眠對解除疲勞才有較大的作用,正常成年人一晚深眠時間通常是占20%到25%。例如: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就算能夠睡到7小時,但往往深眠期的比例卻很低,甚至有少數根本沒有深眠期。若整晚都處在「淺眠」期,即使睡了8、9小時也徒勞無功,第二天起床後還是昏昏沉沉,睡眠品質不佳,就無法有效地提高身體免疫力。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 居家睡眠檢測儀器成首選徐上富醫師說明,若是睡滿7、8小時,白天還是常感到疲倦、晚上有明顯打鼾現象,甚至被觀察到有時呼聲還會中斷,起床時口乾舌燥,都強烈暗示可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若出現疑似症狀,建議進行篩檢,一種方式是前往醫院睡眠中心的檢查室過夜檢查,或選擇較方便的居家睡眠檢測儀器,能夠紀錄五大重要訊息,包括呼吸偵側、脈博、血氧濃度、鼻腔氣流及打鼾情形,也可以得到良好且準確的監測。睡眠障礙好困擾 醫:治療因人而異需對症下藥長期睡不好就需對症下藥。徐上富醫師強調,病因若是焦慮、憂鬱相關,睡前使用抗焦慮/抗憂鬱藥物或是安眠藥會對失眠有所助益;但若是因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而淺眠睡不好,甚至失眠的患者,最常見的輕症原因就是慢性鼻炎,導致夜間鼻塞,這類病患通常口服鼻塞藥或使用鼻噴劑即可改善;有人是舌頭後倒的問題,透過側睡、枕頭高度的調整都有助緩解。但較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往往是多因性的,要考量睡覺時使用「正壓呼吸器」,大幅降低夜間呼吸中止的情形發生,可以獲得良好的改善。徐上富醫師提醒,近期進出人多且封閉的公共場所,一定要配戴口罩,勤洗手,睡飽睡好,讓免疫力維持在良好狀態,就不用擔心病毒的威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感冒可自行買成藥?對症挑藥保平安

感冒可自行買成藥?對症挑藥保平安#流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儘管所有的醫療專家都說,對抗感冒沒有特效藥,而是「多休息、多喝水」,藥物只是症狀解除。但當出現感冒如喉嚨痛、鼻塞、流鼻水或發燒、頭痛影響工作及生活時,仍希望有特效藥立即出現。所以很多人習慣購買成藥服用,服用感冒成藥時需注意,因成藥是固定劑量,非人人適用。醫師提醒,身體有任何病痛,不建議自己買止痛成藥吃,應該及早就醫確立診斷,再根據個別狀況,使用適合的消炎止痛藥。感冒與流感怎區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到7天內會痊癒。流感則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病程進展快速,症狀更強,如:持續性高燒、全身性肌肉酸痛或導致嚴重併發症,有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感冒可自行買藥嗎?病情持續惡化應速就醫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有差嗎?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 保護自己與他人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