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日前呼吸道疾病疫情,不論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黴漿菌等都很嚴重。針對中國近期呼吸道疾病患者明顯增多,中國防疫專家鍾南山指出,原因之一是長期佩戴口罩會使得自身免疫系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削弱了抵禦疾病的能力,因此建議別長期配戴口罩。
中國大陸日前呼吸道疾病疫情,不論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黴漿菌等都很嚴重。針對中國近期呼吸道疾病患者明顯增多,中國防疫專家鍾南山指出,原因之一是長期佩戴口罩會使得自身免疫系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削弱了抵禦疾病的能力,因此建議別長期配戴口罩。
近日肺炎案例越來越多,肺炎的主要症狀有發燒、咳嗽、多痰、胸痛等,嚴重者有呼吸困難,肺炎是可以治愈的,但處理不當或延誤治療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肺炎常見的致病原有:1.細菌,其中最常見的是肺炎鏈球菌,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主要流行季節為冬季到春季。細菌引起的肺炎在成人較常見,也稱「典型肺炎」。2. 病毒,主要是A型及B型流感病毒,因此在流行性感冒盛行的秋冬季最常見,此外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及冠狀病毒等。其中病毒、黴漿菌、披衣菌、冠狀病毒等病原引起的肺炎就成人而言相對較少,所以被歸類為「非典型肺炎。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中醫師說明肺炎起因多為外感風寒、風熱之邪侵襲肺部 大多發病急驟,初起可見表衛症狀,主要表現為突然寒戰,隨即發高燒,體溫可達39~40℃間,呈稽留熱型。年老體弱者發熱可不高,或不發熱。可伴有頭痛,全身肌肉痠痛,心跳加快,脈數有力。炎症會波及胸膜,引起胸痛,並隨呼吸和咳嗽胸脅痛疼;並隨著呼吸而疼痛加重。初起為刺激性咳嗽帶少量黏痰,而後就呈黏液膿痰,痰中可帶血或呈鐵銹色。部分患者可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如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胸悶氣急,神志恍惚,嗜睡,譫妄或昏迷等。患者氣促顯著,鼻翼扇動,皮膚乾燥,面色微青紫,中醫治療肺炎講究對症下藥、標本兼治。 《黃帝內經》中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講求平衡免疫力來預防肺炎等外感,因為免疫力並非是愈強愈好,「平衡」才是關鍵。中醫所謂的外感,其實包括:病毒、細菌、黴菌、結核菌等,不管是接觸傳染、飛沫傳染、昆蟲和動物傳染,以及飲水和食物傳染等,都可能形成病原感染的機會。中藥有所謂的風藥,來讓這些細菌病毒離開人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桂枝湯」與「葛根湯」用於調節免疫系統,減低肺炎入侵人體的機會。 「桂枝湯」具有調和身體營氣與衛氣的功能,也就是希望讓病原菌更快的離開身體,而體液中也會進行補體活化反應來攻擊病菌。但是當罹患肺炎等嚴重時期,患者此時會因發炎反應而出現患部發炎腫痛及發燒等炎性症狀,這時建議以中西醫並治來治療肺炎。 中醫辨證論治來治療肺炎: 1.「風寒閉肺型」:症狀為咳嗽,呼吸急促,無汗,惡寒,舌苔薄白,舌質淡紅,治療重點在於祛風散寒,止咳定喘,常常使用麻黃湯、小青龍湯。 2. 「風熱犯肺型」:症狀有呼吸急促,有汗,口渴,咽紅,舌苔薄黃,舌尖紅,治療重點在於散風清熱,宣肺止咳,通常中醫會使用桑菊飲、銀翹散。 3. 「痰熱閉肺型」:症狀表現為發熱無汗或少汗,咳嗽,喘憋,痰鳴,胸滿,煩躁不安,發燒,舌苔黃膩,舌質紅,治療時以清熱化痰,宣肺開閉,降逆平喘為主,這看起來比較像是非典型肺炎的表徵,也就是武漢肺炎比較類似的證型,屬於急症,中醫常常會使用大劑量的生石膏降低體熱,減少發炎的狀態,加上清熱解毒的蒲公英、大青葉、金銀花清熱解毒,白前、款冬花、紫蘇子、葶瀝子、苦杏仁宣肺平喘,所以的藥物要先以合格中醫師的辯證來治療。 周大翔中醫師說明因肺炎是肺實質性病變,所以患者應配合西醫補充體液,施打點滴或緊急配合抗生素與消炎藥的使用。而台灣中草藥在於預防與協助治療肺炎,也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清熱平喘飲 田三七5錢、金銀花1兩、生蒲公英1兩、雞屎藤5錢,冰糖30克 百合一兩、苦杏仁三錢,用水2000cc大火滾20分鐘,放涼即可飲用,田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幫助止血的功效,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蒲公英對多種細菌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冰糖與百合養陰潤燥,杏仁宣肺平喘。 肺炎的預後所重慢性咳嗽,首重化痰,要有耐心的不斷將痰咳出,直到你的痰液少到你身體的白血球、吞噬細胞等免疫系統,能完全將痰分解吸收清除殆盡,中醫常常使用川貝母、陳皮、半夏、竹茹、白芥子化痰,而民眾也可使用食療川貝冰糖燉梨,選黃皮較粗之梨子,不用削皮,中間梗挖空,塞入冰糖與3至6公克之「川貝粉」,蒸煮20分鐘後,梨子會自然出水,連果肉一起吃下痰液就會變得比較容易咳出來,加速肺炎的痊癒。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疾管署預估新冠疫情會在明年1月中下旬升溫達高峰,屆時每日將新增1萬8千例至2萬例。政府目前已開放6個月以上全體民眾免費施打最新變異株新冠疫苗,醫師也呼籲民眾應儘早接種疫苗獲得保護力。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醫師表示,雖然診間目前尚未觀察到新冠肺炎的個案有顯著上升,但其實是因民眾警覺心逐漸放鬆,主動篩檢的意願下降,因此不少隱藏個案都被忽略,很多民眾對於確診輕忽,加上請假麻煩,乾脆不回報。 秋冬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更厲害的變異 林應然醫師說明,現在的病毒株以XBB為主,它的特色是高傳染力,但因症狀像感冒,讓民眾降低警戒習以為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秋冬不見得仍舊是這個狀況,新冠肺病毒可能朝向更厲害的變異方向也相當有可能。 根據疾管署統計,新冠肺炎單周的併發症通報是流感重症的6~10倍,高風險族群像是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共病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更要注意。林應然醫師說明,以往沒有疫苗時,病毒也比較厲害,讓一些確診年長者血氧變得相當低,不僅導致呼吸困難,也無法入睡,相當危險。雖然目前已經有抗病毒用藥可用,但施打疫苗仍舊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頻繁出國者更應施打最新疫苗再出門 今年秋冬季節疾管署提供多種公費疫苗,林應然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都要施打,如果需要頻繁出國者,不論是商務或者是以旅行為目的更建議要先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由於新冠肺炎病毒變化大,在國外染疫的機率也高,萬一在國外身體不適,反而更難處理。 林應然醫師提醒,千萬不要以為確診後就不會再感染,即便當下有抗體但也無法持久,六個月後抗體就會慢慢下降,不少民眾甚至二次、三次確診。林應然醫師說明,有些疫苗是終生受用,但新冠病毒會一直變異,因此才要持續施打,他也建議若有新疫苗都應持續補充施打,才能確保有較完整的防護,也更能保護家中的長者或孩童。 新冠肺炎疫情在冬天都會較為嚴重,林應然醫師認為,除了施打疫苗,日常保健如維持運動習慣、睡眠充足也相當重要,另外戴口罩勤洗手的動作仍不能忽略,目前秋冬呼吸道疾病眾多,像是新冠肺炎、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如果身體有不適就要盡快看醫生,讓醫生對疾病做正確的判斷才能正確有效的治療。 (圖/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林應然醫師)
冬天是呼吸道病毒的好發其,目前有流感、新冠、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多種病毒同時流行。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19日指出,類流感疫情近幾週腺病毒占比持續上升,流感則發生型別轉換,預估B流占比可能在月底超越A流,在春節前後成為流感疫情主要病毒株。
近期流感大爆發,成人跟小孩染病人數暴增,導致各大醫院病床都很滿,到底流感季節要注意什麼呢?醫藥記者王瑞玲、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陳亮宇於《最重要的小事,不容輕忽的耳鼻喉症狀!》一書中,分享流感、耳鼻喉科等疑難雜症,幫助讀者建立健康知識,對抗流感季。以下為原書摘文:
冬天是流感的好發季節,許多人對流感有所疑問,例如流感與一般感冒有什麼不一樣?為何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醫藥記者王瑞玲、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陳亮宇於《最重要的小事,不容輕忽的耳鼻喉症狀!》一書中,分享流感、耳鼻喉科等疑難雜症,幫助讀者建立健康知識,對抗流感季。以下為原書摘文:
流感季節到來!今年有許多流感疫苗廠牌,你已經挑選好要打哪一隻了嗎?你知道長者施打公費「流感疫苗」該怎麼挑才對嗎?4家廠牌、種類差異是什麼?施打流感疫苗會有哪些症狀?若已經有感冒症狀還可以施打流感疫苗嗎?誰不適合打流感疫苗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帶你一次看懂2023公費流感疫苗差異比較。
COVID-19病毒持續突變,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9月初公布的數據,截至8月底當周美國新冠肺炎住院人數已連續第7周增加。隨著氣溫變涼,台灣也即將要進入呼吸道疾病流行的高峰,醫師觀察,台灣近期是流感較為嚴重,但如果同時感染新冠肺炎,症狀嚴重度不可小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表示,儘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看起來沒有流感嚴重,但仍舊不可小看可能到來的感染高峰;最主要原因是根據以往經驗,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往往晚國外約3個月,以美國目前的感染情形來看,台灣確實有可能在12~2月帶來另一波大流行。 邱政洵醫師說明,目前新冠肺炎的重症病患相較在低點,但不代表可以降低警戒,特別是新冠肺炎的病毒株XBB傳播力相當強且變異快,因此,不僅是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孩童需要施打最新疫苗,其家人更要接種,因應秋冬可能帶來的感染高峰,施打疫苗還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近期更要注意的還有孩童的群體感染較多是呼吸道病毒的混合感染,不少症狀都是嚴重咳嗽、發燒甚至變成嚴重肺炎,建議家中孩童只要有症狀,就應該在家休息避免傳染,有症狀更要及早就醫。 多重感染者眾,家中有長者、孩童都應接種最新疫苗 邱政洵醫師強調,現在的疾病已不能單一看待,由於整體「免疫負債」效應,很多病源都在社區內流竄,不少人可能會同時感染多種病毒,甚至進一步造成細菌感染,使症狀更加嚴重;新冠肺炎病毒株持續變異,因此建議還是要依照公共衛生單位的策略,接種最新變異株的新冠肺炎疫苗、更新抗體。 至於在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注意事項上,邱政洵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疫苗可以與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同施打,高風險族群經不起任何病毒的感染,只要家中有年長者或者孩童,最好全家都能夠接種,符合疫苗施打資格就趕快去打,自然能夠降低感染的嚴重度。 邱政洵醫師也強調,「與病毒共存」的概念是讓民眾不要過度焦慮,但仍舊不能輕忽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平時多注意身體狀態,維持營養補充、睡眠充足與培養運動習慣,只要有一點症狀就不應勉強,多休息,就醫確認病症好好治療。秋冬即將來臨,須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共同度過可能的感染高峰。 (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