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由於肥胖、懷孕、老化或腳底肌力衰減等原因,造成內側足弓的結構坍塌,使足底弧度變平,呈現扁平的外觀而被稱為扁平足。可運用人體功能暨力學原理製作矯正鞋墊,讓腳底產生適度的支撐。腳部肌力訓練課程,增加足部肌力及足踝控制。扁平足有辦法矯正嗎?小玉媽媽專程由新竹帶著八歲的女兒來台北評估扁平足的困擾,媽媽說,小玉因容易跌倒及扁平足疼痛而到復健科就診,結果醫生建議做矯正鞋墊的處置,媽媽也花了很多心血去找鞋子來放厚厚的矯正鞋墊,結果半年下來,扁平足外觀改善的效益似乎不明確,擔心後續該如何處置?經評估後發現小玉的腳屬於外觀的柔軟型扁平,只要讓她的腳踮高就呈現完整的足弓,腳放下後因腳踝的韌帶太鬆而呈現扁平的外觀,加上小玉下肢肌力較弱,小腿肌肉已開始出現緊繃的現象。扁平足臨床特徵扁平足分為兩類,一個是僵硬性扁平足,另一個是柔軟性扁平足。經過足型量測或目測為扁平足(圖12-5),接著讓雙腳做踮腳尖的動作,然後由足底目視腳底是否產生完整且平順的內側縱弓即為柔軟性扁平足(圖12-6)。如果是呈現平整的腳底板(圖12-7),則為僵硬型扁平足。足底筋膜是位於腳底寬帶狀的扇狀筋膜組織,前方附著於五個蹠骨頭上,後方附著在腳跟骨的內側而穿過足底表面。平常走路或跑步時,足部承受全身重量時,這片扇形組織因而被伸張(圖12-8),做為足弓良好的支撐,提供適當的緩衝&彈性作用,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由於肥胖、懷孕、老化或腳底肌力衰減等原因,造成內側足弓的結構坍塌,使足底弧度變平,呈現扁平的外觀而被稱為扁平足(圖12-9);扁平足患者並不會立即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些人從未感到不適。然而,當症狀及疼痛出現時,患者行走會變得笨拙且造成足部及小腿肌肉病變增加。患者於行走時會由於過度旋前運動,使足底壓力產生異常,容易導致拇趾外翻、蹠底筋膜炎、腳踝扭傷等症狀,並進一步可能會往上影響到骨盆與脊椎而產生歪斜的體態。使用矯正鞋墊是否能矯正扁平足經常遇到父母親因擔心小朋友扁平足,影響到體態正常的發育,期望用矯正鞋墊來改善問題。那麼,小朋友扁平足是否可以用矯正鞋墊做矯正?參考之前研究的論文發現,如果是僵硬型的扁平足,不可能靠矯正鞋墊來矯正扁平足;如果是柔軟性扁平,矯正鞋墊加上足部運動訓練就有機會矯正扁平的外觀;但是,如果腳底的肌群缺乏力量,移除矯正鞋墊之後,腳還是可能呈現扁平的外觀。引用論文——《不同硬度足弓墊對足部壓力之影響》參考《不同硬度足弓墊對足部壓力之影響》之研究發現,足弓墊可以有效減輕後足最大壓力、第五蹠骨區域平均壓力;證實硬式足弓墊也較軟式足弓墊有效地提升後足平均接觸面積。選用硬的材質有利於控制足部運動、改善平衡;但不建議用於快跑、打籃球等具有速度的運動。處置建議方式:小孩在2 歲以前,因為足底脂肪的關係,外觀都是扁平足;3 歲以前的扁平足可能是正常的,要是5 歲以後足弓還是沒出現,這可能就是扁平足。扁平足不是病,只要小孩不痛,能正常的走動就不須作治療。要是沒長出足弓來,而且走起路來會痛,那就須要就醫作檢查。其建議處置有以下兩種方式:1)輔具處置:運用人體功能暨力學原理製作矯正鞋墊,讓腳底產生適度的支撐;也可運用吸震材質加入鞋內,減少走路對身體的衝擊力。2)運動處置:腳部肌力訓練課程,每次30 分鐘,增加足部肌力及足踝控制能力。引用論文——《模組墊片式鞋墊與足部運動對發展遲緩幼兒足部變形之療效》參考研究論文《模組墊片式鞋墊與足部運動對發展遲緩幼兒足部變形之療效》,針對發展遲緩的幼兒患者,對其足部變形與疼痛應早期評估與建議,適時使用模組墊片式鞋墊與足部復健運動,可以協助患者改善其足部變形與疼痛,提升生活品質。早療中心的腳部肌力訓練課程每次30 分鐘,主要運動項目為:1)雙腳同時踮腳尖,持續3 ~ 5 分鐘 ―― 增加足部肌力。2)踮腳尖走3 公尺遠,來回5 趟 ―― 增加足部肌力。3)雙腳連續向上跳躍10 次――增加下肢肌力。4)平衡板左右搖20 次,前後搖20 次――增加踝部控制能力。5)走上下斜坡 ―― 增加足底肌力。自療運動處置方式居家每天自己做下列運動項目――1)彈力帶運動:蹠屈20 次,每次停留15 秒;背屈20次每次停留15 秒(圖12-10)。2)上坡運動:逆向赤腳爬溜滑梯。3)單腳站立:另一腳踩在足球上維持3 分鐘。4)踮腳運動:用腳跟於發泡地板走5 分鐘(圖12-11)。(本文摘自/走對路少生病:關節、筋膜大小毛病無障礙/博思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