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疹

過期泡菜吃下肚 竟致眼皮腫脹

過期泡菜吃下肚 竟致眼皮腫脹#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0歲的張小姐在清理冰箱時,發現放了3個月的韓式泡菜還沒吃完,覺得不想浪費,所以當作配菜吃下肚,沒想到隔天起床時眼皮出現腫脹感,眼周皮膚出現紅色疹塊,之後紅疹區域逐漸擴大,經醫師檢查後,確認患者是因為食物過敏而引發蕁麻疹,注射抗過敏藥物後,症狀已緩解。食物變質導致皮膚過敏春節連假客人多,家中時常都會準備滿桌的菜餚、點心,但一次購買太多食材,放進冰箱太久就會忘記,導致過了幾星期或幾個月後才發現,此時將食物吃下肚,不僅可能造成胃腸不適,還有可能因為食物本身變質而導致皮膚過敏或蕁麻疹的發生。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表示,患者吃的韓式泡菜為醃製品,經過分裝又放置過久,導致蛋白質腐敗,經腸胃道進入身體後產生過敏反應,如果延後就醫治療,不僅紅疹部位將擴增,可能連嘴唇都會紅腫。注意添加成分 防止身體過敏李俊諒醫師呼籲,過期食品或放置過久的食物,就算有冷藏也切勿因怕浪費而食用,民眾也要注意保存方式與保存時間,避免吃下腐敗食物而造成腸胃不適,或者引發過敏情況。另外,也要特別注意醃製或加工等食物製作時的添加成分,防止吃下會引發自己身體過敏的食物。雖然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常發生在嘴唇、眼皮和手腳掌等部位,但是若發生在喉嚨時,病人可能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他尾牙吃到腳腫 亂服降尿酸藥竟全身紅疹

他尾牙吃到腳腫 亂服降尿酸藥竟全身紅疹#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6歲的黃先生,因尾牙季應酬不斷,隔天起床時發現左腳踝關節腫脹疼痛,自覺可能是痛風發作,竟向患有痛風的兄長拿降尿酸藥allopurinol服用,沒想到數日後黃先生出現口腔多處潰瘍、全身紅疹、水泡等藥物過敏現象,甚至住進加護病房,醫師診斷為疑似藥物引起的「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由於黃先生並無任何醫師處方降尿酸藥物的紀錄,因此無法申請藥害救濟。尾牙、春酒不斷 大魚大肉釀成痛風根據往年經驗,年節前後尾牙、春酒不斷,再加上過年期間大魚大肉,是痛風好發的高峰期。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有痛風病史的民眾應注意節制飲食,並遵照醫囑按時用藥;此外,因痛風治療藥物各有不同適應症、注意事項及風險,所以必須經過醫師診斷後,依病情處方適當藥物使用;建議民眾若出現關節腫痛等疑似痛風症狀,務必就醫,切勿自行買藥服用或與他人分享藥物,不但無法對症下藥,萬一發生藥害也無法適用藥害救濟保障。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目前政府雖對合法藥品提供藥害救濟保障,但還需要符合「正當使用」的要件,也就是必須依照專業醫療人員指示或藥物標示來使用藥品,萬一不幸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嚴重疾病住院、障礙或死亡),方可適用藥害救濟。因降尿酸藥在我國藥品分級是屬於醫師處方藥,須經醫師診斷,處方才能使用,黃先生的藥品取得不符合「正當使用」的要件,依法不得申請藥害救濟。「疹破痛紅腫燒」 六字絕記藥物不良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也說明,降尿酸藥物allopurinol為藥害救濟給付之常見藥品,極少數人因體質關係,可能在初次用藥後數週內引發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建議民眾用藥期間應留意身體變化,若出現「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破」-口腔潰瘍;「痛」-喉嚨痛;「紅」-眼睛不適(紅腫、灼熱);「腫」-眼睛、嘴唇腫;「燒」-發燒等,任一疑似藥物過敏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用藥史,及早治療可避免嚴重藥害發生。

手工皂暗藏危機!幼兒使用反起紅疹

手工皂暗藏危機!幼兒使用反起紅疹#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注意!皮膚護理產品標榜純天然,可能暗藏危機!進入乾燥的冬季後,幼兒肌膚因粗糙、紅疹就診人數增加約3成,醫師指出,許多父母認為「天然的尚好」,市面上標榜純手工製作、無添加防腐劑的幼兒皮膚護理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在網路商店竄紅,新手爸媽趨之若鶩,然而卻有媽媽發現,使用自認天然的手工皂,反而造成小孩皮膚起紅疹的現象。開業小兒科診所醫師周怡宏表示,近年最夯的純手工製品或者無添加防腐劑的產品可能暗藏危機,並沒有真正的純天然手工皂,其中添加的油脂、皂鹼,甚至香料,都對人體的皮膚有造成過敏的可能性,應選擇經過人體皮膚測試的產品才有保障。沐浴乳加水 當心細菌滋生反感染市面上販售的外部清潔產品很多,只要標榜「純手工」或是「無添加防腐劑」,都讓家長們安心不少,然而如製作過程多在開放空間進行,未經嚴格把關及滅菌處理,都可能讓細菌進入產品。此外,很多爸媽會在罐狀沐浴用品快用完時加水,然而台灣濕熱的環境,如未添加防腐劑保存,將容易滋長細菌、黴菌,造成幼兒皮膚受感染,紅疹、發癢等皮膚問題更加嚴重!他強調,使用合法的防腐劑,並且使用的含量在合法範圍,並不會造成幼兒過敏產生。諮詢母嬰親善醫院 作為選擇產品參考成分檢驗與製作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然而一般父母並不知道如何挑選成分,周怡宏醫師說,最簡單的方式,可參考母嬰親善醫院長期使用經驗及反饋,因母嬰親善醫院是接觸與照護最多新生兒的醫療單位,新生兒肌膚照護品首重安全,專業醫護人員遵循實證醫學原則協助家長,爸媽選擇產品更放心。過敏起紅疹 冰敷、喝大量水緩解周怡宏醫師建議,若家中嬰幼兒不慎出現紅疹、搔癢情形,首先應停用懷疑造成過敏的產品,並且以冰敷方式減緩孩子的不適,冰敷時間不超過15分鐘為原則,此外大量喝水,代謝過敏原,若仍未改善就要馬上就醫;他再次呼籲,新手爸媽應選擇專門為嬰幼兒皮膚設計的產品,經科學實驗證實與製作過程有專業醫護人員把關的產品,較有保障。

下體長顆顆紅疹不在意 他遊東南亞得菜花

下體長顆顆紅疹不在意 他遊東南亞得菜花#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年約三十歲男子連假期間至東南亞旅遊,返台後發現生殖器長出一顆顆紅疹,但不痛不癢因此不以為意,等到這些紅疹日漸茁壯,該名男子驚覺不對勁,至醫院看診後診斷為菜花,泌尿科醫師提醒,菜花會復發,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包括使用疫苗、注重個人衛生習慣、單一性伴侶、使用保險套與從事安全的性行為才是保護自已的不二法門。菜花復發率高   性伴侶也需接受性病篩檢南投醫院泌尿科王樹吉醫師表示,菜花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型感染引起的疾病,通常經由性行為而傳染,少部分也會經由非性行為的接觸而傳染。因患者被感染部位會長出像花椰菜般之病兆,故得該名。而菜花好發的部位包括陰莖、陰囊、龜頭、內外陰唇、陰道、會陰部及肛門。王樹吉醫師表示,目前菜花的主要治療方法以局部治療為主,包括:液態氮冷凍術、藥品燒灼、手術切除、雷射或電燒等方式。另外菜花的復發率不低,治療後要定期追蹤,如症狀再發,應儘快就醫。更重要的是,性伴侶也應該接受性病篩檢,以及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密麻小紅疹 惱人的毛囊角化症

密麻小紅疹 惱人的毛囊角化症#紅疹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一名33歲的廖姓女病患,冬天時感覺小腿腳踝以上至腿肚間會癢,抓癢後發現浮出一顆顆的小紅點,在家自行抹乳液,感覺不癢後就不以為意。等到夏天開始時穿起短裙,就特別發現2小腿顏色不均,小腿肚以下出現密密麻麻的小紅疹,趕緊到皮膚科檢查治療,才知道是毛囊角化症作怪,經擦藥治療,症狀已有明顯改善。這名廖姓病患,發現小腿肚以下出現密密麻麻的小紅疹,不僅讓腿的顏色看起來很暗沉,而且摸起來也非常的粗糙、不美觀,立即到童綜合醫院皮膚科看診,在李俊諒醫師看診後,確診為毛囊角化症,開立角質軟化、去角質藥膏,給患者擦抹並得到明顯的改善。李俊諒醫師表示,毛囊角化症是一種角質化異常的皮膚疾病,當皮膚的角質快速增生時,毛囊皮脂腺管開口處出現角化現象,而形成角栓(角質、脂質、塵埃共同構成)。當角栓硬化後就造成毛囊阻塞;大多不痛不癢,常被誤以為是粉刺或青春痘,因為一顆一顆的凸起猶如雞皮疙瘩,又被稱作雞皮症。李俊諒醫師表示,毛囊角化症屬於家族性遺傳疾病,常出現在青春期~40歲;如發生病癥時,不可搔抓、不要摳擠避免造成皮膚炎、應穿著透氣衣物避免摩擦,並到皮膚科求診,雖然毛囊角化症無法預防與根治,但只要配合醫師指示用藥治療,症狀也是會明顯改善。(照片提供/童綜合醫院)

麻疹傳染力強 我新增1歲境外移入個案

麻疹傳染力強 我新增1歲境外移入個案#紅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管局公布今年第4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個案為未滿1歲的幼兒,隨父母至中國大陸探親時感染。國內今年截至5月9日止共4例麻疹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中國大陸3例、韓國1例。疾管局表示,目前鄰近的中國大陸、東南亞,以及南亞、歐洲地區均有麻疹流行疫情,極容易藉由頻繁的國際交流增加傳播風險。呼籲家長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今年第4例境外移入麻疹個案為居住於北部的10個月大女童,今年2月中旬隨母親至中國大陸探親,4月上旬因咳嗽、發燒等症狀,於當地住院治療,出院後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紅疹等疑似麻疹症狀,於次日搭機返台,隔日因食慾及活動力下降,就醫通報疑似麻疹,5月1日確認。由於個案搭機返台時仍具有傳染力,為防範進一步傳播,衛生單位已掌握個案搭乘班機及就醫醫院接觸者名單,針對同機接觸者9人,就醫醫院接觸者80人,進行健康監視。至5月9日止,並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全部接觸者均已解除追蹤。麻疹的傳染力極強,可藉由空氣、飛沫傳染,於出疹的前後4天均具有傳染力,接種MMR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疾管局呼籲民眾,家中若有滿1歲但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嬰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並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請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另請醫師於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腸病毒重症 四月大男嬰嗜睡、抽蓄、出紅疹

腸病毒重症 四月大男嬰嗜睡、抽蓄、出紅疹#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第2例由該型病毒引起的腸病毒重症,為居住於南部4個月大男嬰,經檢驗確認為克沙奇A6型腸病毒感染,於4月間出現發燒、紅疹、口腔及喉嚨潰瘍,醫師診斷為腸病毒,其後陸續出現嗜睡及肌躍型抽搐等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徵,即時赴大醫院治療後已康復出院。疾管局呼籲民眾,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應時時落實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有重症前兆病徵立即至大醫院接受治療。依據該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急診腸病毒就診比率高於預警值,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而腸病毒71型在前兩年大流行後,活躍度已大幅降低,本年僅有零星輕症個案,目前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該型病毒的致病力雖不如腸病毒71型強,大多數是以輕症表現,但亦有引發重症的風險,民眾仍應注意防範。由於腸病毒傳染力強,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常見群聚感染,特別提醒教托育機構及嬰幼兒家長,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應時常清洗消毒,並應教導兒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當兒童生病時,應立即就醫,遵照醫師建議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生病期間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傳播病毒的機會。該局再次提醒民眾,學齡前嬰幼兒(特別是兩歲以下幼嬰)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口中有紅疹、潰瘍 不一定是腸病毒

口中有紅疹、潰瘍 不一定是腸病毒#紅疹

春天的腳步逐漸接近,又是許多病毒流行的季節到來,疾管局也預測三月份將會有一波腸病毒的大流行。幼稚園、學校的老師們也嚴陣以待,深怕小朋友感染後引發重症,每天早上常會要求小朋友嘴巴張開,用手電筒照喉嚨,看看有沒有腸病毒感染。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最近門診中也陸續出現一些口中有紅疹、潰瘍的小朋友,擔心是腸病毒而就醫。但看到口腔中有紅疹或潰瘍就一定是腸病毒嗎?其實不一定,另一種在學齡前幼兒常見到的「急性疱疹性口齦炎」也會有相似的症狀。什麼是「急性疱疹性口齦炎」?潘俊伸說,這是一種由單純性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多發生在六個月到五歲的嬰幼兒,但是也會在較大小孩身上出現。剛開始的症狀為口腔及舌頭部位疼痛、流口水、口臭、高燒不退、倦怠,因為疼痛幼童也會出現懼食的情形,之後口腔及舌頭出現紅疹,很快就呈現潰瘍變化,甚至牙齦浮腫血,症狀會持續約一周左右才逐漸趨緩。與腸病毒有何異同?潘俊伸指出,最大的不同點是口腔中紅疹或潰瘍的位置,腸病毒所引起的紅疹或潰瘍多發生在咽喉上方,急性疱疹性口齦炎則多分佈在齒齦、舌頭及嘴脣周邊。但兩者都會引發持續的高燒不退。潘俊伸提醒,春天病毒流行的季節,腸病毒及急性疱疹性口齦炎都是此一時期常見的疾病,在症狀上相當類似,但治療方式不盡相同,併發症也完全不同,因此若有高燒不退、口中有紅疹或潰瘍時,應及早就醫鑑別診斷,對症治療,以免造成嚴重之後遺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