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疹

背部反覆出現紅疹 竟罹罕見淋巴癌!

背部反覆出現紅疹 竟罹罕見淋巴癌!#紅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8歲年輕男性,半年多前背上開始出現不痛不癢的凸起紅疹,起初不以為意,以為只是一般的濕疹,於是自行抹藥膏,但紅疹卻時好時壞,後來竟然越長越多。就醫經背部皮膚切片檢查,竟是罕見的表皮性B細胞淋巴癌,接受化學治療後,背部紅疹已大幅改善,並持續追蹤治療中。淋巴癌患者 多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會摸到腫大淋巴結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楊鎰聰表示,台灣1年大約有2千至3千多個新診斷的淋巴癌個案,大多數的淋巴癌都是源自於淋巴結內的不正常淋巴球細胞癌化所致。這類患者多數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會摸到腫大的淋巴結,但1/3左右個案卻是來自淋巴結外實體器官中的淋巴組織癌化所致,常見的有胃部、腸道、肝臟、脾臟、腦部等器官。像案例中皮膚性的淋巴癌個案實屬罕見。皮膚出現反覆、長久不消紅疹要小心楊鎰聰醫師提醒,皮膚性淋巴癌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皮膚疾病,而被當作一般皮膚問題處理。皮膚上若有一些不尋常反覆出現、長久不消、甚至惡化的紅疹,一定要特別留意。若除了紅疹還合併其他症狀,如發燒、體重減輕、夜間盜汗,甚至有摸到其他硬塊,一定要迅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感染登革熱難辨 注意長紅疹症狀!

感染登革熱難辨 注意長紅疹症狀!#紅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高雄市30多歲男性,上個月28日起出現發燒、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而至就醫,因症狀持續且出現肌肉痠痛,檢驗後確診感染登革病毒第3型。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近一個月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柬埔寨、菲律賓及泰國等國家最多。尤其泰國、柬埔寨、寮國、斯里蘭卡登革熱疫情升溫,其中泰國今年累計病例數約2萬2千例,較去年同期增加逾48%。感染初期常見皮膚長紅疹 可與感冒區別安南醫院感染科主任蔡孟憲說明,登革熱潛伏期約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典型感染症狀包括突發性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皮膚出疹等現象,皮膚出紅疹在感染初期常出現,可用來和一般感冒分別。雖然感染登革熱的患者大部份可痊癒,但在患者生病不舒服,常留下難以抹滅的痛苦記憶,也帶給國家社會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若患者發病後第3至5天,不幸出現劇烈疼痛、抽搐、昏迷、意識狀況及血壓改變等情形,須注意是否為登革熱重症。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雨後積極整頓環境 避免孳生病媒蚊暑假期間是出國旅遊旺季,鄰近的東南亞國家更是國人常去的旅遊所在。若在當地不幸感染而尚未發病,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及接觸史。蔡孟憲主任提醒,大量降雨後,環境積水容器易助長病媒蚊孳生,民眾應落實戶內、外環境整頓、巡查及孳生源清除。民眾應作好防蚊準備,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藥劑、居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房舍內。

進食後起疹子 可能是「不耐受症」

進食後起疹子 可能是「不耐受症」#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小D第一次吃燕麥米粉四小時之後,我發現她臉上和胸前都起了紅疹子。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食物過敏」,於是馬上打電話給小D的兒科醫生。醫生聽完我的描述後,說這不是「食物過敏」, 而是「食物不耐受」。食物過敏出現症狀較快、較嚴重這是兩個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食物過敏」的特點是症狀比較嚴重,而且出現症狀的速度比較快。「食物過敏」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和器官的正常運作,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通常在進食後一小時內就會出現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一旦確診寶寶是食物過敏,一定需要嚴格忌口,不能再吃致敏食物。而「食物不耐受」沒有那麼嚴重,它的特點是症狀比較緩和,而且出現症狀的速度比較慢。「食物不耐受」通常只影響消化功能(比如出現腹瀉等),或出現皮膚問題(比如出疹子),而且是在進食幾小時以後才緩慢出現症狀。引起「食物不耐受」的原因主要是腸道缺乏某種酶。寶寶腸胃更成熟後 食物不耐受症會消失根據醫生的分析,小D的情況是「食物不耐受」而非「食物過敏」。小D的兒科醫生建議先別吃燕麥米粉,過幾天後再重新引入。因為寶寶和成人不同,他們的腸胃每天都在不斷地成熟,所以只需要幾天時間,不耐受症就會消失。在停了燕麥米粉大概四天以後,我重新又給小D食用。第一、二天減量,經過觀察,發現小D沒有問題,第三天就增加為正常的量,之後小D沒有再因為吃燕麥米粉而出過疹子。區分清楚「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客觀對待忌口這件事。「不耐受」是正常的身體應激反應,對導致「不耐受」的食物不用「判死刑」,可以暫時停掉,過幾天後再繼續嘗試。(本文摘自/跟美國兒科醫師學育兒(0~2歲)/野人文化)

登山誤闖「虎 」穴 3件事保命!

登山誤闖「虎 」穴 3件事保命!#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年約35歲的廖姓果農前往柳丁園除草、整理時,不慎被蜜蜂攻擊右臉,沒想到廖男不以為意,繼續工作,後來漸漸覺得臉部麻木、全身也開始起紅疹,甚至喉嚨也出現緊緊的感覺。回到家後症狀越來越嚴重,到院前甚至出現發冷顫抖、視力模糊、步態不穩等症狀。醫師判斷廖男遭蜂螫後出現休克反應。醫師提醒,在外遇到虎頭蜂,一定要趕快走避,遠離地盤才能保障安全。虎頭蜂毒性猛烈 恐引發嚴重過敏 廖男表示,觀察攻擊他的蜜蜂外觀比虎頭蜂大,懷疑是遭到俗稱「土蜂」的中華大虎頭蜂攻擊。中華大虎頭蜂是虎頭蜂的一種,毒性相當猛烈。由於廖男平時在山區工作,不時會遭到蚊蟲、蜜蜂叮咬,沒想到這次蜂螫後所引發的嚴重過敏反應,自己也被嚇到了。 大部分病人因蜂毒蛋白引起過敏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洪世昌表示,在戶外活動不慎被蜂螫時,每個人的反應情況不一,大部分的患者不會有嚴重的反應,部分的病人因蜂毒蛋白引發嚴重過敏反應,使體內血管過度擴張,嚴重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提醒民眾,若遭蜂螫後出現噁心嘔吐、暈眩、呼吸困難、蕁麻疹等嚴重過敏反應時應趕緊就醫。到山區旅遊避免擦香水、著鮮豔衣物暑假期間許多民眾會安排至郊外登山、露營等活動,洪弘昌院長提醒民眾,從事登山或健行等活動時,應注意以下3件事:1) 穿著長袖長褲。2) 避免擦香水或穿鮮豔衣物。3) 若不慎踏入虎頭蜂的活動領域時,避免揮舞、驅趕,應馬上回頭離開蜜蜂的勢力範圍。

3大錯誤保養 恐釀「類過敏」危機!

3大錯誤保養 恐釀「類過敏」危機!#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管天氣冷熱都要注重保濕!4、5月份天氣開始回暖,天氣冷熱變化較大,引起四肢皮膚起紅疹、紅斑等過敏症狀而求診的人數增近2成。夏季女性常見前胸、後背、手臂、臀部邊緣的紅色小丘疹和紅斑,正是皮脂膜被破壞而產生的「類過敏」!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因為氣溫高、潮濕,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就放棄身體肌膚保溼。殊不知當肌膚缺少水份時,皮脂膜屏障功能受損,容易引發毛囊阻塞或發炎反應。3大錯誤保養報你知開業皮膚科醫師莊詠婷強調,不論季節如何變化都需加強肌膚保濕,擔心太滋潤或黏膩可以選擇質地輕透的水感乳液。若已有紅疹、搔癢的肌膚,要舒緩肌膚發炎狀態及減低癢感則需要更有效的方式。莊詠婷醫師表示,當天氣逐漸回暖時,氣候炎熱、潮濕、大量流汗和紫外線,容易刺激皮膚,此時若又做出錯誤的保養習慣,就會造成皮脂膜危機!當皮脂膜受損時,缺少屏障保護下水份易蒸散,肌膚防禦力大幅下降,更容易形成敏感、乾燥等問題。若導致皮脂分泌失常,就會有紅色丘疹和搔癢的「類過敏」產生。保養不踩雷,3大錯誤保養報你知:1) 擦保濕產品太黏膩,不想保濕。暖天大家保養以美白、防曬、鎮定機能為主,不注重保濕功能;也由於保濕產品含保濕因子及油脂,但若質地太過厚重,就容易讓人覺得黏膩不想擦,造成肌膚保濕不足。2) 待冷氣房最乾爽「冷氣房」正是暖天肌膚保水度比冷天還低的元兇!尤其現代人普遍待在空調的時間近10-15個小時,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中,肌膚水份蒸散速度急增。3) 徹底清潔才清爽當天氣潮溼、流汗量大時,多數人洗澡時會用強力去油的產品,或是結合去角質的清潔用品進行清潔;但過度的清潔,也會洗去保護肌膚的皮脂,造成保護能力喪失。燕麥抗氧化 對發癢、刺激症狀有效緩解要避免暖天肌膚紅疹、發癢,日常生活應搭配兼具保濕與抗發炎效果的產品,燕麥含有燕麥醯胺(avenanthramides),具抗氧化功能,對於人體皮膚發癢、刺激症狀可有效緩解,也可以強化肌膚自然防禦力,才能有效降低乾癢症狀反覆發生的機會。

「面子」掛不住 新手保養這樣做

「面子」掛不住 新手保養這樣做#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冬季又「皮癢」,面子問題搞不定?常見的皮膚乾癢、紅腫症狀讓保養新手好苦惱!「我的保養品不適合我嗎?」換季肌膚乾癢難免,但若因不了解肌膚狀況,保養品種類一直換,很可能「激怒」敏感肌,「面子」掛不住!換季保養不要太過極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剛開始轉涼時,皮膚會比較敏感,保養方式不要太過極端;比如從秋入冬時,換季保養一下轉換為太過滋潤的產品,可能會讓皮膚無法負荷,突發小紅疹或青春痘;冬轉夏時,突然改用清爽產品也可能會有效果不佳、皮膚乾癢更嚴重的情形。紅腫脫皮刺痛感 濕敷沒用秋冬季節皮膚易乾癢,許多保養新手只要出現紅腫、脫皮、刺痛等敏感症狀,都會覺得一定是保濕不夠,利用面膜或化妝水濕敷,一開始會感到皮膚症狀減緩,但面膜拿掉後沒多久,又開始「皮癢」,甚至症狀加劇!潘企岳主任提醒,秋冬的皮膚狀況不只導因於缺水,只要皮膚出現異常,一定要暫停保養!正確來說,藥品抑制症狀的效果比保養品佳,當患者已經出現異常症狀,交給專業醫師判斷才是正確保養之道。如果誤認為皮膚有異狀一定是保養方式錯誤,一再更換、試用保養品也會讓膚況不穩。新手先用1、2項產品 過一個月再慢慢添購潘企岳主任提醒,若是從來都沒有保養過的新手不要太過急躁,入手產品時每樣都買也不是好方法,建議先從1至2項產品用起,試用約2-3週,等到膚質沒有異狀再慢慢添購新產品,若產品突然出現問題也可以立即抽換。另外,產品可能會因氣溫改變質地,可能會使有效期限提前,因此即使遇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也不應該大量屯購。除了塗抹保養品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皮膚衰老速度?潘企岳主任表示,外出時佩戴太陽眼鏡、帽子、口罩,走騎樓樹蔭,不一定要使用防曬霜,日常生活中也進行簡單的防曬保養,小訣竅就能讓肌膚隨時水噹噹!

幼兒冒紅疹 醫:多數為良性

幼兒冒紅疹 醫:多數為良性#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個月大的寶寶臉上、身上突發疹子,父母擔心是否為洗澡沒有洗乾淨造成的,醫師表示,小嬰兒從剛出生的前幾周到1、2個月內,皮膚上很常出現各式各樣的疹子,有的在臉上,有的在四肢軀幹,有的則在脖子及腹股溝,不必過度驚慌,因為剛出生幾個月內的小嬰兒身上的皮疹大多都是良性的。常見5種皮疹 不用治療可自癒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楊雯倩表示,新生兒皮疹可分為毒性紅斑、熱疹、栗粒疹、脂漏性皮膚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毒性紅斑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到2、3周間,病徵為軀幹及臉部出現許多2公分以下的淡紅斑,紅斑上會有白白黃黃似膿包狀的小點。另外,家中長輩常害怕新生兒著涼,將他們包的密不透風,這也是導致皮疹的原因之一。因為汗腺尚未發育成熟,在衣服包裹過多、體溫過高的時候,無法順利排汗就可能在脖子、肩膀、軀幹、腋下附近及腹股溝附近產生熱疹,只要皮膚通風散熱就會漸漸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會讓嬰兒皮膚變粗糙還有一種狀況是新生兒兩側臉頰或額頭會出現白色或淡黃色的小丘疹,圓圓尖尖的,此為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堆積形成的栗粒疹。在1、2個月大以內的小嬰兒,可能會在頭皮、臉部、眉毛處、耳朵附近或是尿布區出現黃色油垢狀脫屑的疹子,即為脂漏性皮膚炎。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多發生在臉部、手肘外側、膝蓋、腳踝外側等,病灶處的紅疹容易有慢性、反覆性的搔癢,小嬰兒會用手去磨去抓,導致脫屑甚至苔癬化,摸起來乾燥粗糙,嚴重的個案會因為破皮而有細菌感染。無法辨識病症 盡速至小兒科或皮膚科就診楊雯倩醫師提醒爸爸媽媽們,雖然嬰幼兒的疹子大多都是良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療,可以自癒。,甚至要改善源頭就能好的快,但若出現無法辨識病症的黴菌感染時,父母仍應盡速帶小朋友至小兒科或皮膚科就診檢查。

親一下就感冒 接吻病上身!

親一下就感冒 接吻病上身!#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心,浪漫的一個吻可能帶來一場病!一名年輕女子因發燒不退持續1-2週,有疲倦感,輕微感冒症狀,常合併淋巴結腫大、咽喉炎及皮膚紅疹就醫,經醫師抽血檢驗,患者白血球中的淋巴球比例升高,確診罹患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接吻病(Kissing disease)」。醫師提醒,若出現感冒症狀應注意口鼻衛生,避免接吻以防病毒互相傳染。淋巴結腫大劇痛、咽喉腫痛、流鼻水患者的男友於一個月前曾出現輕微感冒及咽喉淋巴腺微腫、皮膚紅疹症狀,雖然當時沒治療,後來卻自行痊癒,患者則是主訴發燒38度近一週,兩側頸部有淋巴結腫大劇痛,還伴有咽喉腫痛及輕微的流鼻水。內科專科醫師巫慶仁表示,這種「接吻病(Kissing disease)」經由唾液傳染,情侶間需小心。內科醫師巫慶仁表示,這名女子臨床上症狀像是病毒感染,此外,肝功能高了快10倍(正常數值是35 U/L以內,病人高到330 U/L)。檢驗結果確認她罹患的是一種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感染性單核球血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其主要致病原是一種疱疹病毒EBV(Epstein-Barr virus),主要是飛沫傳染,此疾病還有另一個有趣的病名,又稱為「接吻病(Kissing disease)」。注意口鼻衛生 盡量避免接吻今日就是西洋情人節,情侶相處要注意,除了情侶夫妻接吻之外,大人親小孩、共用喝過的杯子或牙刷等,都有可能造成病毒傳播。而要避免罹患這類疾病,須注意口鼻衛生,如果已有類似感冒症狀,還是儘量避免接吻等動作,以免傳播病毒給另一半。患者則要多補充水分,多休息,避免熬夜,避免刺激性或增加肝臟負荷的食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