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疹

幼兒冒紅疹 醫:多數為良性

幼兒冒紅疹 醫:多數為良性#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個月大的寶寶臉上、身上突發疹子,父母擔心是否為洗澡沒有洗乾淨造成的,醫師表示,小嬰兒從剛出生的前幾周到1、2個月內,皮膚上很常出現各式各樣的疹子,有的在臉上,有的在四肢軀幹,有的則在脖子及腹股溝,不必過度驚慌,因為剛出生幾個月內的小嬰兒身上的皮疹大多都是良性的。常見5種皮疹 不用治療可自癒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楊雯倩表示,新生兒皮疹可分為毒性紅斑、熱疹、栗粒疹、脂漏性皮膚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毒性紅斑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到2、3周間,病徵為軀幹及臉部出現許多2公分以下的淡紅斑,紅斑上會有白白黃黃似膿包狀的小點。另外,家中長輩常害怕新生兒著涼,將他們包的密不透風,這也是導致皮疹的原因之一。因為汗腺尚未發育成熟,在衣服包裹過多、體溫過高的時候,無法順利排汗就可能在脖子、肩膀、軀幹、腋下附近及腹股溝附近產生熱疹,只要皮膚通風散熱就會漸漸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會讓嬰兒皮膚變粗糙還有一種狀況是新生兒兩側臉頰或額頭會出現白色或淡黃色的小丘疹,圓圓尖尖的,此為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堆積形成的栗粒疹。在1、2個月大以內的小嬰兒,可能會在頭皮、臉部、眉毛處、耳朵附近或是尿布區出現黃色油垢狀脫屑的疹子,即為脂漏性皮膚炎。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多發生在臉部、手肘外側、膝蓋、腳踝外側等,病灶處的紅疹容易有慢性、反覆性的搔癢,小嬰兒會用手去磨去抓,導致脫屑甚至苔癬化,摸起來乾燥粗糙,嚴重的個案會因為破皮而有細菌感染。無法辨識病症 盡速至小兒科或皮膚科就診楊雯倩醫師提醒爸爸媽媽們,雖然嬰幼兒的疹子大多都是良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療,可以自癒。,甚至要改善源頭就能好的快,但若出現無法辨識病症的黴菌感染時,父母仍應盡速帶小朋友至小兒科或皮膚科就診檢查。

親一下就感冒 接吻病上身!

親一下就感冒 接吻病上身!#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心,浪漫的一個吻可能帶來一場病!一名年輕女子因發燒不退持續1-2週,有疲倦感,輕微感冒症狀,常合併淋巴結腫大、咽喉炎及皮膚紅疹就醫,經醫師抽血檢驗,患者白血球中的淋巴球比例升高,確診罹患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接吻病(Kissing disease)」。醫師提醒,若出現感冒症狀應注意口鼻衛生,避免接吻以防病毒互相傳染。淋巴結腫大劇痛、咽喉腫痛、流鼻水患者的男友於一個月前曾出現輕微感冒及咽喉淋巴腺微腫、皮膚紅疹症狀,雖然當時沒治療,後來卻自行痊癒,患者則是主訴發燒38度近一週,兩側頸部有淋巴結腫大劇痛,還伴有咽喉腫痛及輕微的流鼻水。內科專科醫師巫慶仁表示,這種「接吻病(Kissing disease)」經由唾液傳染,情侶間需小心。內科醫師巫慶仁表示,這名女子臨床上症狀像是病毒感染,此外,肝功能高了快10倍(正常數值是35 U/L以內,病人高到330 U/L)。檢驗結果確認她罹患的是一種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感染性單核球血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其主要致病原是一種疱疹病毒EBV(Epstein-Barr virus),主要是飛沫傳染,此疾病還有另一個有趣的病名,又稱為「接吻病(Kissing disease)」。注意口鼻衛生 盡量避免接吻今日就是西洋情人節,情侶相處要注意,除了情侶夫妻接吻之外,大人親小孩、共用喝過的杯子或牙刷等,都有可能造成病毒傳播。而要避免罹患這類疾病,須注意口鼻衛生,如果已有類似感冒症狀,還是儘量避免接吻等動作,以免傳播病毒給另一半。患者則要多補充水分,多休息,避免熬夜,避免刺激性或增加肝臟負荷的食物。

過期泡菜吃下肚 竟致眼皮腫脹

過期泡菜吃下肚 竟致眼皮腫脹#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0歲的張小姐在清理冰箱時,發現放了3個月的韓式泡菜還沒吃完,覺得不想浪費,所以當作配菜吃下肚,沒想到隔天起床時眼皮出現腫脹感,眼周皮膚出現紅色疹塊,之後紅疹區域逐漸擴大,經醫師檢查後,確認患者是因為食物過敏而引發蕁麻疹,注射抗過敏藥物後,症狀已緩解。食物變質導致皮膚過敏春節連假客人多,家中時常都會準備滿桌的菜餚、點心,但一次購買太多食材,放進冰箱太久就會忘記,導致過了幾星期或幾個月後才發現,此時將食物吃下肚,不僅可能造成胃腸不適,還有可能因為食物本身變質而導致皮膚過敏或蕁麻疹的發生。童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李俊諒表示,患者吃的韓式泡菜為醃製品,經過分裝又放置過久,導致蛋白質腐敗,經腸胃道進入身體後產生過敏反應,如果延後就醫治療,不僅紅疹部位將擴增,可能連嘴唇都會紅腫。注意添加成分 防止身體過敏李俊諒醫師呼籲,過期食品或放置過久的食物,就算有冷藏也切勿因怕浪費而食用,民眾也要注意保存方式與保存時間,避免吃下腐敗食物而造成腸胃不適,或者引發過敏情況。另外,也要特別注意醃製或加工等食物製作時的添加成分,防止吃下會引發自己身體過敏的食物。雖然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常發生在嘴唇、眼皮和手腳掌等部位,但是若發生在喉嚨時,病人可能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他尾牙吃到腳腫 亂服降尿酸藥竟全身紅疹

他尾牙吃到腳腫 亂服降尿酸藥竟全身紅疹#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6歲的黃先生,因尾牙季應酬不斷,隔天起床時發現左腳踝關節腫脹疼痛,自覺可能是痛風發作,竟向患有痛風的兄長拿降尿酸藥allopurinol服用,沒想到數日後黃先生出現口腔多處潰瘍、全身紅疹、水泡等藥物過敏現象,甚至住進加護病房,醫師診斷為疑似藥物引起的「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由於黃先生並無任何醫師處方降尿酸藥物的紀錄,因此無法申請藥害救濟。尾牙、春酒不斷 大魚大肉釀成痛風根據往年經驗,年節前後尾牙、春酒不斷,再加上過年期間大魚大肉,是痛風好發的高峰期。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有痛風病史的民眾應注意節制飲食,並遵照醫囑按時用藥;此外,因痛風治療藥物各有不同適應症、注意事項及風險,所以必須經過醫師診斷後,依病情處方適當藥物使用;建議民眾若出現關節腫痛等疑似痛風症狀,務必就醫,切勿自行買藥服用或與他人分享藥物,不但無法對症下藥,萬一發生藥害也無法適用藥害救濟保障。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目前政府雖對合法藥品提供藥害救濟保障,但還需要符合「正當使用」的要件,也就是必須依照專業醫療人員指示或藥物標示來使用藥品,萬一不幸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嚴重疾病住院、障礙或死亡),方可適用藥害救濟。因降尿酸藥在我國藥品分級是屬於醫師處方藥,須經醫師診斷,處方才能使用,黃先生的藥品取得不符合「正當使用」的要件,依法不得申請藥害救濟。「疹破痛紅腫燒」 六字絕記藥物不良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也說明,降尿酸藥物allopurinol為藥害救濟給付之常見藥品,極少數人因體質關係,可能在初次用藥後數週內引發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建議民眾用藥期間應留意身體變化,若出現「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破」-口腔潰瘍;「痛」-喉嚨痛;「紅」-眼睛不適(紅腫、灼熱);「腫」-眼睛、嘴唇腫;「燒」-發燒等,任一疑似藥物過敏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用藥史,及早治療可避免嚴重藥害發生。

手工皂暗藏危機!幼兒使用反起紅疹

手工皂暗藏危機!幼兒使用反起紅疹#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注意!皮膚護理產品標榜純天然,可能暗藏危機!進入乾燥的冬季後,幼兒肌膚因粗糙、紅疹就診人數增加約3成,醫師指出,許多父母認為「天然的尚好」,市面上標榜純手工製作、無添加防腐劑的幼兒皮膚護理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在網路商店竄紅,新手爸媽趨之若鶩,然而卻有媽媽發現,使用自認天然的手工皂,反而造成小孩皮膚起紅疹的現象。開業小兒科診所醫師周怡宏表示,近年最夯的純手工製品或者無添加防腐劑的產品可能暗藏危機,並沒有真正的純天然手工皂,其中添加的油脂、皂鹼,甚至香料,都對人體的皮膚有造成過敏的可能性,應選擇經過人體皮膚測試的產品才有保障。沐浴乳加水 當心細菌滋生反感染市面上販售的外部清潔產品很多,只要標榜「純手工」或是「無添加防腐劑」,都讓家長們安心不少,然而如製作過程多在開放空間進行,未經嚴格把關及滅菌處理,都可能讓細菌進入產品。此外,很多爸媽會在罐狀沐浴用品快用完時加水,然而台灣濕熱的環境,如未添加防腐劑保存,將容易滋長細菌、黴菌,造成幼兒皮膚受感染,紅疹、發癢等皮膚問題更加嚴重!他強調,使用合法的防腐劑,並且使用的含量在合法範圍,並不會造成幼兒過敏產生。諮詢母嬰親善醫院 作為選擇產品參考成分檢驗與製作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然而一般父母並不知道如何挑選成分,周怡宏醫師說,最簡單的方式,可參考母嬰親善醫院長期使用經驗及反饋,因母嬰親善醫院是接觸與照護最多新生兒的醫療單位,新生兒肌膚照護品首重安全,專業醫護人員遵循實證醫學原則協助家長,爸媽選擇產品更放心。過敏起紅疹 冰敷、喝大量水緩解周怡宏醫師建議,若家中嬰幼兒不慎出現紅疹、搔癢情形,首先應停用懷疑造成過敏的產品,並且以冰敷方式減緩孩子的不適,冰敷時間不超過15分鐘為原則,此外大量喝水,代謝過敏原,若仍未改善就要馬上就醫;他再次呼籲,新手爸媽應選擇專門為嬰幼兒皮膚設計的產品,經科學實驗證實與製作過程有專業醫護人員把關的產品,較有保障。

下體長顆顆紅疹不在意 他遊東南亞得菜花

下體長顆顆紅疹不在意 他遊東南亞得菜花#紅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年約三十歲男子連假期間至東南亞旅遊,返台後發現生殖器長出一顆顆紅疹,但不痛不癢因此不以為意,等到這些紅疹日漸茁壯,該名男子驚覺不對勁,至醫院看診後診斷為菜花,泌尿科醫師提醒,菜花會復發,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包括使用疫苗、注重個人衛生習慣、單一性伴侶、使用保險套與從事安全的性行為才是保護自已的不二法門。菜花復發率高   性伴侶也需接受性病篩檢南投醫院泌尿科王樹吉醫師表示,菜花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型感染引起的疾病,通常經由性行為而傳染,少部分也會經由非性行為的接觸而傳染。因患者被感染部位會長出像花椰菜般之病兆,故得該名。而菜花好發的部位包括陰莖、陰囊、龜頭、內外陰唇、陰道、會陰部及肛門。王樹吉醫師表示,目前菜花的主要治療方法以局部治療為主,包括:液態氮冷凍術、藥品燒灼、手術切除、雷射或電燒等方式。另外菜花的復發率不低,治療後要定期追蹤,如症狀再發,應儘快就醫。更重要的是,性伴侶也應該接受性病篩檢,以及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密麻小紅疹 惱人的毛囊角化症

密麻小紅疹 惱人的毛囊角化症#紅疹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一名33歲的廖姓女病患,冬天時感覺小腿腳踝以上至腿肚間會癢,抓癢後發現浮出一顆顆的小紅點,在家自行抹乳液,感覺不癢後就不以為意。等到夏天開始時穿起短裙,就特別發現2小腿顏色不均,小腿肚以下出現密密麻麻的小紅疹,趕緊到皮膚科檢查治療,才知道是毛囊角化症作怪,經擦藥治療,症狀已有明顯改善。這名廖姓病患,發現小腿肚以下出現密密麻麻的小紅疹,不僅讓腿的顏色看起來很暗沉,而且摸起來也非常的粗糙、不美觀,立即到童綜合醫院皮膚科看診,在李俊諒醫師看診後,確診為毛囊角化症,開立角質軟化、去角質藥膏,給患者擦抹並得到明顯的改善。李俊諒醫師表示,毛囊角化症是一種角質化異常的皮膚疾病,當皮膚的角質快速增生時,毛囊皮脂腺管開口處出現角化現象,而形成角栓(角質、脂質、塵埃共同構成)。當角栓硬化後就造成毛囊阻塞;大多不痛不癢,常被誤以為是粉刺或青春痘,因為一顆一顆的凸起猶如雞皮疙瘩,又被稱作雞皮症。李俊諒醫師表示,毛囊角化症屬於家族性遺傳疾病,常出現在青春期~40歲;如發生病癥時,不可搔抓、不要摳擠避免造成皮膚炎、應穿著透氣衣物避免摩擦,並到皮膚科求診,雖然毛囊角化症無法預防與根治,但只要配合醫師指示用藥治療,症狀也是會明顯改善。(照片提供/童綜合醫院)

麻疹傳染力強 我新增1歲境外移入個案

麻疹傳染力強 我新增1歲境外移入個案#紅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管局公布今年第4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個案為未滿1歲的幼兒,隨父母至中國大陸探親時感染。國內今年截至5月9日止共4例麻疹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中國大陸3例、韓國1例。疾管局表示,目前鄰近的中國大陸、東南亞,以及南亞、歐洲地區均有麻疹流行疫情,極容易藉由頻繁的國際交流增加傳播風險。呼籲家長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今年第4例境外移入麻疹個案為居住於北部的10個月大女童,今年2月中旬隨母親至中國大陸探親,4月上旬因咳嗽、發燒等症狀,於當地住院治療,出院後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紅疹等疑似麻疹症狀,於次日搭機返台,隔日因食慾及活動力下降,就醫通報疑似麻疹,5月1日確認。由於個案搭機返台時仍具有傳染力,為防範進一步傳播,衛生單位已掌握個案搭乘班機及就醫醫院接觸者名單,針對同機接觸者9人,就醫醫院接觸者80人,進行健康監視。至5月9日止,並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全部接觸者均已解除追蹤。麻疹的傳染力極強,可藉由空氣、飛沫傳染,於出疹的前後4天均具有傳染力,接種MMR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疾管局呼籲民眾,家中若有滿1歲但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嬰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並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請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另請醫師於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