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

你是愛吃蔬果的人嗎?我國七成青壯年蔬果攝取過少

你是愛吃蔬果的人嗎?我國七成青壯年蔬果攝取過少#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是愛吃蔬果的民眾嗎?那恭喜你,你可能比一般人來得更加愉快且健康!根據董氏基金會針對國人的進行快樂訊息調查發現,每天若攝取的蔬果量不足的話,除了健康可能會產生問題之外,就連心情也會受到影響,變得比愛吃蔬果的人來的不快樂,而我國20-39歲青壯年,竟有達七成的民眾,每天攝取的蔬果量不到兩份!吃足蔬果量 快樂過生活董氏基金會針對國人進行身體快樂訊息調查,項目包括美肌力、順暢力、免疫力、舒活力、愉悅力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發布結果時表示,身體快樂訊息指數量表的內容,包括腸胃舒適度、感覺身體是否有活力、注意力是否集中、生活感到滿足等選項。調查發現,吃足蔬果量的人愈快樂,排便順暢度也高。每天兩顆奇異果 能使身體健康另外,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也指出,他測試40位20-39歲的民眾,受試者每天食用兩顆奇異果,14天後重新填寫身體快樂訊息量表,發現不論男女,在攝取奇異果14天後,身體快樂指數平均提高5%-17%,而且身體有活力、注意力、思路清楚,且對生活滿意度提升。對此,許惠玉建議,為了健康、快樂,建議民眾每天應要攝取五份蔬果、半碗糙米飯、一湯匙堅果,選擇多樣化,顏色豐富包括紅、橙、黃、綠等各色蔬果,可以選擇既便宜又方便的在地食材,才能夠享受快樂生活。

屏縣抽驗市售醃製蔬果 合格率91%

屏縣抽驗市售醃製蔬果 合格率91%#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保障民眾飲食安全,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日前針對轄區市售「醃漬蔬果」產品抽驗,包含情人果、韓國泡菜、蔭冬瓜、剝皮辣椒、蔭鳳梨及蔭瓜等共33件,其中30件合格,3件不合格,合格率為91%。屏東縣政府衛生局表示,本次檢驗項目為防腐劑、色素、糖精等,上述3件不符規定產品分別為高雄市旗山鎮信來農產行所售完整包裝「剝皮辣椒」,防腐劑苯甲酸超量;潮州果菜市場林金和所售淹漬醬瓜,防腐劑苯甲酸超量;竹田鄉同利超商所售梅子鳳梨醬,檢出糖精。衛生局指出,食品添加物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按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醃漬蔬菜之苯甲酸使用限量為0.6g/kg,且不得添加糖精,若食用苯甲酸超量易使人體腸胃道受到刺激而引起胃痛、反胃或嘔吐,長期食入會使人食慾差、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衛生局提醒民眾,在購買醃漬食品時最應認明包裝上是否標示品名、內容物之成分、容量、重量、食品添加物含量、製造廠商、地址、有效日期等,另,醃漬蔬果鈉含量偏高,食用過量容易造成水腫、高血壓並增加腎臟的負擔,對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不良的影響應避免攝食醃漬蔬果食品,呼籲儘量食用新鮮蔬果,才能健康久久。

小資女活出好膚質?可吃芭樂、奇異果

小資女活出好膚質?可吃芭樂、奇異果#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物價飛漲、唯獨薪水不漲的年代,收入有限的「小資女」們,該如何不花大錢養顏美容也能擁有好膚質?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提供幾個小撇步,讓身處在現代的小資女不用花大錢保養,也能從日常生活中簡單吃出、活出好膚質。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表示,現代人飲食偏向重口味或精緻飲食,吃下過度加工食物導致纖維素缺乏造成便秘,宿便在腸道中產生有害物質,使肌膚狀況不佳,再加上作息不正常,肌膚就容易產生狀況,如粉刺、青春痘。衛生署建議每天攝取20~30公克膳食纖維,至少每天4份蔬菜+2份水果,以高纖五穀取代精緻白米為主食來源,增加纖維及B群的攝取,幫助腸胃道蠕動而排出宿便,皮膚自然白裡透紅。另外,有「美容聖品」之稱的維他命C也不能少,營養師張雅芳說,像芭樂、奇異果、草莓、聖女番茄或是柑橘類等水果,不僅美白、除皺和抗老化,更能抑制黑色素產生,也是膠原蛋白合成時必要的成份之一,平常可多吃這些天然蔬果,讓肌膚保持在健康狀態。張雅芳強調,正常成人每天應至少飲水1500~2000c.c左右。多喝水,使肌膚細胞水份充足,使皮膚保有彈性、滋潤而減少皺紋。還能有效改善體內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幫助體內環保。雖然每個人生活習慣不同,大致上成人平均睡眠時間為6~8小時。張雅芳提醒,充足的睡眠能讓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使代謝功能運轉正常,自然臉蛋也會容光煥發。多運動也是保持青春美麗的不二法門,張雅芳建議,特別是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單車等,除了能塑身,還可增強免疫功能,加速血液循環及排毒的功效,身體健康了氣色自然就好。(照片來源/優活健康網)

去除殘餘農藥 清洗蔬果先沖後泡

去除殘餘農藥 清洗蔬果先沖後泡#蔬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維護民眾食用農產品之安全,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與衛生局聯合分工檢驗體系負責農藥檢驗之檢驗室共同合作,執行102年度市售及包裝場農產品殘留農藥監測計畫。4月份計檢驗農產品208件,結果有187件符合規定(合格率89.9%),不合格農產品已立即通知衛生局追查來源,依法進行後續處理。食藥局建議消費者在選購蔬果時,最好選擇具有良好信譽之商家產品,或具CAS、產銷履歷、吉園圃等標章者,以確保飲食安全。蔬果清洗時,先以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根部摘除,再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之後再沖洗2至3遍,有助於去除殘餘之農藥。

飲食不夠「色」 攝取5色蔬果保健康

飲食不夠「色」 攝取5色蔬果保健康#蔬果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周郁蘋/採訪報導)你夠「色」嗎?調查顯示,約八成受訪者每天攝取3種以下顏色的蔬果,只有5%的受訪者有攝取到5種顏色的蔬果。營養師表示,每天應攝取4份蔬菜與3份水果,並挑選不同顏色的蔬果,才可補充到各式的植物營養素。根據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的研究指出,高達65%的受訪者自認蔬果攝取不足,實際上每日平均攝取的蔬果份數只有3.7份,雖然「天天五蔬果」、「彩虹飲食原則」的口號朗朗上口,但實際的蔬果飲食狀況卻低於合格標準。若將蔬果分為「紅、橙黃、綠、藍紫、白」5種不同顏色時,近8成的受訪者只每日攝取3種以下顏色的蔬果,只有5%的受訪者有攝取到5種顏色的蔬果,而最常吃的顏色分別是綠色(85%)、紅色(63%) 、白色(48%) 、橙黃色(44%),最後則是藍紫色(17%)。營養師曾琬婷指出,建議天天5種顏色的蔬果,獲得充足的植物營養素。例如綠色蔬果有助肝臟和肺部的健康;紅色蔬果有益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健康;藍紫色蔬果含有花青素等植物營養素,除了能有效保護眼睛健康之外,對腦部和腎臟健康也有幫助等等。台灣保健食品學會張素瓊秘書長表示,蔬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營養素,已證實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能幫助身體提升免疫力、抗氧化及調控基因的外在表現。此外,面對H7N9疫情,民眾也可以攝取比平時多2~3倍的植物營養素,增加抵抗力。

8成以上職場員工 每日蔬果攝取不足

8成以上職場員工 每日蔬果攝取不足#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癌症與慢性疾病是全國主要死因,依據衛生署歷年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飲食中蔬果攝取量不足、肉類及油脂過高;不當的飲食型態與癌症、肥胖、飲食相關的代謝性疾病息息相關。依100年對全國職場健康促進暨菸害防制調查:8成以上職場員工每日攝取蔬果明顯不足。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特別重視職場的飲食健康問題,積極推動「職場蔬果579運動」。但你知道什麼是「蔬果579」?意涵是每天攝取5至9份之蔬菜與水果:兒童每天3份蔬菜、2份水果;成年女性每天4份蔬菜、3份水果,男性則每天攝取應5份蔬菜及4份水果。新鮮的蔬菜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而膳食纖維則與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發生、降低血膽固醇等健康益處有關。人的一生大部份的時間是在職場渡過,每天至少1/3的時間繆力在工作上,工作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很大。推動健康職場,不僅可提升員工士氣,降低人員出走,提高生產力,使職場永續經營,更可降低保險與醫療支出,且其效益也可擴大至家庭與社區。

研究證實多吃蔬果 可降低認知惡化風險

研究證實多吃蔬果 可降低認知惡化風險#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研究所教授蔡仲弘,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999及2003年的「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分析結果顯示,蔬果的攝取與認知惡化風險呈負關聯,即蔬果攝取的愈多,認知惡化的程度愈低,而且蔬果的攝取程度是認知惡化的預測因子,蔬果的攝取可能影響認知惡化風險,此結果也彰顯飲食對於老人減少記憶退化及長期健康的重要性。1999年的橫斷研究發現,蛋類、豆類及茶類與認知狀況之間有顯著的關聯。蛋類與豆類攝取頻率每週3次(或以上)者比2(或低於)次者,認知衰退分別減少23%與20%。表示蛋類與豆類攝取頻率愈高認知狀況愈好。但本研究發現攝取補強性的卵磷脂與認知沒有顯著的關聯,推論1999年當時國人對於正常飲食以外的營養補充品並未有相當的認識且使用人數不多。不過,1999年各類食物攝取頻率與2003年的認知惡化的縱性關聯發現。蔬果每週攝取超過5次(或5次)者與攝取蔬果小於4次(或4次)者,四年後的認知惡化風險減少23%;乳品類攝取每周超過3次(或3次)比每週小於2次(或2次)者,四年後認知惡化風險減少17%,其餘食物如肉禽類、魚類、海鮮類、蛋類、豆類、茶類則不呈顯著關聯。蔡仲弘表示,天然食物中含卵磷脂最多的是蛋黃和大豆脂質,多攝取豆類及豆類製品、蛋等食物,可獲取豐富的卵磷脂,對增強短期記憶和學習力可能有幫助。有研究發現大豆蛋白能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有助改善認知狀況。(資料來源/台灣公共衛生雜誌提供)

父母教育程度 將影響孩子飲食?

父母教育程度 將影響孩子飲食?#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父母的教育程度可能與小孩子的飲食習慣有關聯嗎?根據,歐洲的研究指出,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孩子接受垃圾食物的機率會較小,且會較願意多攝取蔬果。這份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研究者共觀察一萬4千多名來自歐洲八個國家2歲到9歲兒童,包括義大利、愛沙尼亞、賽浦路斯、比利時、瑞典、匈牙利與德國及西班牙,結果發現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其孩子攝取含糖食物與脂肪頻率較高,與來自家長教育程度較高家庭的孩子,後者明顯較容易攝取較營養食物,例如蔬果與全麥麵包等。其中,研究人員表示,這份研究名顯得指出,弱勢家庭的小孩較容易產生肥胖,因此他也建議政府能夠管制垃圾食物的廣告,以免讓小孩大量的接觸。此研究結果刊登在《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