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初期無明顯症狀,發現時多已晚期,且常合併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病。為降低慢性病與失能風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2025年起,將30歲民眾納入5年1次免費的腎功能篩檢,預計將有320萬人受惠;健保署也於3月1日將慢性腎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並結合腎臟病照護計畫,有效提升慢性腎臟病病友照護品質。
慢性腎臟病初期無明顯症狀,發現時多已晚期,且常合併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病。為降低慢性病與失能風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2025年起,將30歲民眾納入5年1次免費的腎功能篩檢,預計將有320萬人受惠;健保署也於3月1日將慢性腎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並結合腎臟病照護計畫,有效提升慢性腎臟病病友照護品質。
台灣急診室壅塞問題持續惡化,醫護人力已不堪負荷。對此,私立醫院陸續開出高薪搶才,卻有公立醫院提出住院醫師薪資「公定價」,引起工會反彈,認為若提升住院醫師待遇,自然能解決醫護缺口,盼加快推進《醫療法》修法,才能挽救眼下醫院醫師大舉流失的困境。
急診塞爆了!近日,台灣各大醫院急診部門近期出現嚴重壅塞,護理人員短缺問題日益加劇,導致醫療品質下降,衛生福利部針對醫院壅塞提出3大短期策略、2改革方向。對此,醫師工會回應,調床需要財務誘因、跨院協調名存實亡,急重症給付調整更需時間表,批評衛福部對護理人力荒反應慢一拍。
糖尿病人常合併高血壓、腎臟病等多重慢性病,若同時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惡化,最後有可能走向洗腎之路。為此,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希望將這些疾病共病同加入照護計畫,自2025年3月起,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將提供慢性腎臟病健保給付,預計造福15萬人以上。
胃癌長年名列國人癌症10大死因,更是前3大存活率最低的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2,000人死於胃癌,且年增逾4,000名新發生個案。醫師指出,近來台灣罹患胃癌的人數逐年上升,但是能早期發現的病例數僅佔約3成,而晚期確診後即使接受治療,也常讓醫師束手無策,因此胃癌成為最難治癒的癌症之一,如何早期診斷成為最大挑戰。
春節以來連日低溫,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春節期間平均每天急診就診3.7萬人次,也讓外界質疑護理荒導致病床開不出來。衛福部12日說明,近3個月醫學中心護理人力持續增加,目前急診的壅塞,最大原因還是流感、諾羅病毒等傳染病因素有關,會再與醫院協調病床調度。
創歷史新高!衛生福利部9日公布,2025年全民健康保險總額預算核定新台幣9286.248億元,成長率5.5%、低推估3.521%,即使採取高推估,較8802.17億元基期增加484.078億元,是歷年成長金額最高的一年。對此,醫界表示,健保總額成長金額創新高,有望扭轉新藥納入健保速度慢與醫療人員出走問題。
藍白立委提案《老人福利法》修法,65歲以上長者免繳健保費,原本31日要再度在立法院闖關,但因連日引起諸多爭議,國民黨立院黨團決定再協商,確定暫緩推動。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表示,這次暫緩意義不僅是避免財務受嚴重影響,更大的重點是守住量能互惠健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