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

開啟亞斯伯格孩子溝通法 教養7秘訣

開啟亞斯伯格孩子溝通法 教養7秘訣#溝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亞斯伯格症孩子常只顧著表達自己想說或感興趣的話題,很容易顯現出單向的溝通模式,卻忽略了別人在那當下是否有時間聽、願不願意聽,或者是否聽得懂。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他們常無法好好傾聽周遭他人的意見,因此無從了解對方的內在想法以及感受。因此,在團體裡,容易讓人覺得很難相處。亞斯伯格症孩子關注的事情,常常過於狹隘,總是在特定的事物上打轉。而侷限的話題,很容易在互動與溝通上,造成他與同儕之間的困擾。有時同學在聊的事情,亞斯伯格症孩子可能沒聽過,或不感興趣,因而無法參與討論。亞斯伯格症孩子需要練習關心對方的心情、立場和想法,試著去理解對方,並考量到對方的需求。同時,也要留意對方的舉止反應所想傳達、回饋的含義,不能總是單方面地自說自話。亞斯伯格症教養祕訣1)角色扮演,轉換至「聽眾」身分/讓孩子練習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等待開口的時機,也慢慢學會聽懂別人所說的話。關於角色扮演,我們可以讓亞斯伯格症孩子把他自己的角色設定成臺下的聽眾,練習在臺下聽別人說話,去欣賞、注意、聆聽臺上的演員(也就是眼前的同學),彼此都是如何對話、如何相處。孩子需要透過正向的示範,慢慢去注意,慢慢加以模仿、分析與學習。我們可以透過一張告示牌或紙卡,讓他了解現在自己正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角色也是在告訴他,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有時他可以開口說話,有時則需要他用耳傾聽。2)提升聊天話題的廣度/不是要孩子去談論別人的隱私,或說長道短。而是要讓他對於周遭事物關注的觸角,可以再多延伸一些。同樣的主題,同樣一件事情,若一直反覆地說,很容易讓對方不想再聽下去。如果亞斯伯格症孩子能與人談論的話題可以更為廣泛,對於聽者來說,就不會覺得他很奇怪。關於這點,過動兒能聊的話題反而相對廣泛。只是過動兒的專注力持續性比較差,雖然話題廣泛,卻較難在同一話題上進行深入討論。「深度報導」這一點,反而是亞斯伯格症孩子勝出。要提升孩子的話題廣度,我們可以試著列出家中亞斯伯格症孩子經常關注的主題。學校老師則可以進行一項討論,把近期內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條列在黑板上,再進一步確認亞斯伯格症孩子對這些話題的關注程度。我們並非要求亞斯伯格症孩子要跟一般同學一樣,但卻需要仔細留意孩子對事物的關注是否存在侷限性。3)建立群組互動的概念/亞斯伯格症孩子在人際關係上的建立,注重質勝過於量。在與同學互動中,不需期待或要求他,一定要與班上所有或大部分同學有所交集。由於亞斯在與人互動時,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慢慢摸索,以了解對方所提供的社會線索。因此,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讓孩子可以有幾位特定的同學,藉由一段長時間的了解,無論是衝突、磨合、碰撞、互動,都在這群孩子中進行,進而慢慢發展、建立與維繫關係。固定的互動對象,也會讓亞斯伯格症孩子比較有自信、安全感、熟悉感,來發展與演練新的社交技巧。讓他有機會慢慢進行修正、微調與改變。同時,透過密集式的互動,也能讓周圍的一般生有機會了解眼前這位亞斯同學的特質,並掌握和他互動的技巧。4)設定最佳的說話時間點/和亞斯伯格症孩子說話,我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他再開口講。就像演戲一樣,你有你的臺詞,他有他的對白,誰都不能搶話。讓孩子明確知道互動模式後,再輔以視覺化線索。把要討論的事情寫在紙上,讓這些孩子可以聚焦於「現在」的話題。重點是「此時此地」,避免讓他脫離了彼此談話的軌道。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演練,他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如果發現孩子講話不符合我們當下的談話情境,或他又開始自顧自的講一長串我們不感興趣的內容,這時可以採取不回應的方式,以削弱他的反應。不過,當你不回應的時候,也有可能讓孩子誤解,認為「我在跟你說話,為什麼你這麼沒禮貌,都不回答我的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會建議在紙上寫下關鍵字,讓他了解現在正在討論的是哪些事。至於他要聊的、要講的,移到其他時間再做討論。5)建立談話默契與暗號/我們也可以和孩子建立屬於彼此的默契。例如,當他回答到我們所聚焦的主題,這時我們的眼睛就會看著他;如果他脫離話題,我們就閉上眼睛,或撇開到另外一邊,或對他搖搖頭。只要他了解我們的訊息,做出修正,我們就會再度回復眼神注視他的模式。當亞斯伯格症孩子總是重複在某些話題上,請清楚地讓他了解自己有這情形。因為這除了反映他對這些話題非常熟悉、擅長、感興趣之外,也反映他似乎對於我們當下正在討論的問題不是很清楚。亞斯必須知道自己的侷限,這是一種自我覺察與自我了解的必要。6)輸入正向的語言內容/當你強調一些負面語言、禁止的事情,有時反而更容易吸引這些孩子的注意,進而模仿我們說話的內容。因此,要注意亞斯伯格症孩子把你跟他講的負面語言,照單全收。比較安全的做法是,和他們互動時,盡可能說一些正面的話,一些讓他聽了會感到舒服、自在的話。當我們都盡量說些能讓人心情愉悅的好話、讓人覺得有幫助的話,我們也就能對孩子即將說出口的話放心一些。7)你的「資料庫」,更新了嗎?/我們常會抱怨亞斯伯格症孩子會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現在,請先試著讓孩子能夠將他所要說的話完整表達出來,不要急著批判。給他一個舞臺,讓他去陳述他所知道的一些知識。我們很容易主觀認為,如果別人說出來的話和我們不一樣,就是一種怪異。這種話語權掌握在大人身上,亞斯伯格症孩子通常無法為自己辯護。聽不懂亞斯伯格症孩子說的話時,建議先以紙筆記錄下來。有時,並不是他們說的內容很奇怪,而是因為我們聽不懂,超出了我們有限的知識範圍。如果今天有一群人聽得懂亞斯伯格症孩子所陳述的知識,以及說話的內容,而我們卻聽不懂,絕不是因為他們也很怪異,而是我們該承認自己在知識上的不足──是時候下載、更新最新訊息了!(本文摘自/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寶瓶文化)

夫妻一同小酌閒聊 營造溝通氛圍

夫妻一同小酌閒聊 營造溝通氛圍#溝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先生回家之後,一定要好好聆聽太太說話。許多人夫回到家之後只想好好休息放鬆,為太太一開口總是沒完沒了,一想到要陪這樣的人聊天就覺得痛苦。所以男人有時候甚至會乾脆說我今天上班非常累來一口回絕。不過在辦公室裡,當老闆找你講話時應該不敢開口說「我現在很累耶」。男人沒有權利說不聽,一定要彎下腰來,聽聽妻子說話。每天撥出一點時間雜談閒聊 撫慰情緒、加深彼此了解尤其是太太如果整天都待在家裡照顧孩子,她能夠聊天的對象也只剩下先生而已。她會想「能夠聽我說話的對象終於回來啦!」心情也變得雀躍不已。女人除了希望對方能對自己說的話有所共鳴,即便不懂先生講的事情而覺得無聊、或者先生是在對工作發牢騷,妻子也都會願意聆聽。如果先生沒有說話,妻子還會主動發問「今天過得如何?」即便是一點也不有趣的自吹自擂,妻子也會表現得心有同感,甚至大大誇讚一番。只要知道妻子會稱讚自己,男人在家裡時話也會跟著變多。如果真覺得要聆聽彼此講話有點麻煩,找對方「一起去喝一杯」也是不錯的辦法。不少人幾杯黃湯下肚,事情開始變得不那麼令人在乎,而且喝醉之後時間過得特別快。周遭就有不少夫妻喜歡一同小酌,彼此感情也非常好。姑且不論他們對彼此的談話內容有什麼感想,但手上的那杯酒,的確成了彼此溝通時最好的橋梁。今天遇到了哪些事、有什麼樣的感想等等,這些雜談或許沒有什麼重大的意義,卻是加深彼此相互了解的秘訣。每天都撥出一點時間彼此溝通,正是打造更美好的夫妻關係不可或缺的功課啊。男女對話關鍵句:讓夫妻相談甚歡的基本用語 女性可以這樣說:「這樣嗎?太好了!」當個啦啦隊。要是講了太多遍「不愧是你」、「好棒」,不妨就把心中的感想直接說出來。想提供建議時,可以採迂迴戰術:「我也不是很懂啦,不過~似乎也不錯的樣子。」 男性可以這樣說「對呀,我了解。的確是這樣沒錯。」要與對方產生共鳴。只須在句子裡加上一個「對呀」,就能讓對方覺得你是跟他站在同一國的。想提供建議時,可以說:「也可以利用~的方式」,提供選擇給對方考慮。(本文摘自/男人為何不明察,女人幹嘛不明說:37個辨識溝通性格的方法,關鍵場合這樣得體應答/方舟文化)

夫妻增溫之道 傾聽3大要訣紓壓

夫妻增溫之道 傾聽3大要訣紓壓#溝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男人與女人的「傾訴對象」其實很不一樣。夫妻倆要維持圓滿的感情,秘訣就是交談時也要謹守一方是「說者」、另一方是「聽者」這個基本原則。那麼,要怎樣做才能讓兩人相談甚歡、溝通無礙呢?男人希望獲得他人尊重 女人想要自己人的共鳴男人想要的傾訴對象是「他人」。男人渴望獲得全世界認同、對眾人產生影響力、受到各方尊重,一有機會在眾人面前說話,希望講話的時間越久越好,尤其是碰到自己擅長的話題或工作上的強項,然而絕大部分都只是自吹自擂。另外還有一種披著「季節性問候」的外衣、能夠更有效率且有規則可循展開的「長篇大論」,也是深受男性喜愛的溝通方式。這樣的任務特別讓人有一種達成使命的成就感(即便是自己一廂情願也無所謂)。只是,再怎麼喜歡長篇大論,還是要注意一下內容是否有趣吧。在婚禮上,能夠引得新郎、新娘熱淚盈眶的,通常都是女性的致詞演說(不斷爆料一些過往的小插曲,但這也有個缺點,就是除了自己以外,大概沒幾個人知道你在說些什麼);男人公式化而呆板的致詞演說,實在是無聊到令人不敢相信,這世上竟然有人可以講出這麼沒營養的內容。不過,至少當事人能夠獲得達成任務的成就感,倒也不算是壞事吧。看起來很愛說話的男人,在妻子面前卻變成了省話一哥。這是因為男人在家裡就是想放鬆,少講點話還可以節省體力。相對地,女人喜歡的傾聽對象大多是自己人。女人天生就愛講話,藉此可以讓她們消除壓力、獲得共鳴。女人總喜歡找老公或孩子、親近的姊妹淘或熟人聊天。大部分的女性反而不習慣站在大眾面前有目的地演講或致詞。傾聽另一半說話時善用3大要訣 讓夫妻感情更圓滿先生要的是向外展現自信,妻子要的是彼此能有共鳴。這種夫妻之間的溝通差異,究竟要如消解呢?首先,夫妻必須重新審視彼此的「聽話態度」。以下介紹的「傾聽另一半說話時的三大秘訣」,則是無論男女都適用。1)不要提出任何建議/男人很容易為了下結論而提出建議:「既然如此,你不如○○?」然而女人聊天並不是為了尋求結論或建議,她們只希望有人能夠聽她說話,「是這樣啊」、「我了解」。提供建議有時會令人產生反感,覺得是以高姿態來聆聽對方說話。即使心中很想做個總結,最好還是忍住,做個純粹的聆聽者或適時地幫腔附和。2)不要打斷對方說話/當對方正在講話時,千萬不要中途插話問「怎麼回事?」「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當對方正講得熱血沸騰時突然被問題打斷、或只是隨便附和,會讓原本說得很開心的人瞬間冷卻了下來。即便想做個稱職的「附和者」,也要注意別打擾對方說話的情緒。3)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交談過程中要集中精神。當對方一個人講得口沫橫飛、興致高昂時,大部分聽者容易寂寞、無聊。看手機或看電視這種明顯「心不在焉」的舉動當然萬萬不可出現,即便是心裡想著「肚子好餓」、「講好久喔」也最好避免。因為對方一定會發現你「只是假裝聽我說話而已」。(本文摘自/男人為何不明察,女人幹嘛不明說:37個辨識溝通性格的方法,關鍵場合這樣得體應答/方舟文化)

和孩子溝通 「蹲下來說話」減壓力

和孩子溝通 「蹲下來說話」減壓力#溝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德國父母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十分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個人隱私。沒有經過子女同意,他們不會進子女的房間,因為那是孩子的獨立天地。這種尊重和保護孩子個人權利的教育方式,既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獨立個性。居高臨下、大聲訓斥、缺乏耐心 讓孩子充滿壓力皮特孟與單親媽媽夢莉娜結婚。夢莉娜有一個女兒,叫做克莉絲提娜,當時三歲。克莉絲提娜已經和皮特孟相處得很融洽了,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和諧。「當時我也很擔心這個問題,並且努力幫助皮特孟找到一個好方法,事實證明『不要過於在意這件事情』就是最好的方法,例如以更放鬆的心情、更友善的交談、更尊重的方式來與克莉絲提娜相處。」「皮特孟總是以克莉絲提娜的眼光來觀察周遭的世界,用理解和贊同的語氣來和她溝通。這種做法很快就得到克莉絲提娜的回應,基本上克莉絲提娜對他沒有抗拒的情緒,很快就接受他了。」「沒有人天生就是優秀的母親,必須經過學習才能不斷成長,而學習的方向就是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不要帶給孩子『父母是權威』的感覺,否則孩子就會產生反抗情緒。」夢莉娜說。閒聊時克莉絲提娜不小心在客廳地板上摔了一跤,皮特孟見狀,立刻跑過去並蹲下來,眼睛直視克莉絲提娜:「親愛的,妳還好吧?克莉絲提娜能夠自己站起來,對嗎?」克莉絲提娜也平靜地回應皮特孟:「我可以自己站起來。」「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這麼跟我說話的,以至於我也養成了這種習慣。孩子也是獨立的人,只是比我們小一點、矮一點,我們不能因為這樣而不尊重他們,蹲下來說話對於大人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對於克莉絲提娜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卻不會因此而感受到壓力,能夠輕鬆地接受我們的建議。」皮特孟說。「居高臨下、大聲訓斥、缺乏耐心等等都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更不是正確對待孩子的方法。這樣只會讓孩子厭惡你,而不是親近你。」夢莉娜最後補充道。蹲下來說話 對孩子較不會感受到壓力夢莉娜很幸運,她不僅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也找到一個善於瞭解孩子,懂得和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老公。我們最大的收穫,是從她和皮特孟的身上學到與孩子相處的祕訣: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是受到尊重的。在德國,有很多像皮特孟和夢莉娜這樣的父母。他們十分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和個人隱私,沒有經過子女同意,他們不會進子女的房間,因為那是孩子的獨立天地。這種尊重和保護孩子個人權利的教育方式,有利於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尊的人格,讓他們能夠心平氣和地審視、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樂於與父母積極地溝通,不會對父母的建議聽而不聞或產生叛逆心理。孩子也是獨立的人,只是比我們小一點、矮一點,蹲下來說話對於大人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不會因此而感受到壓力,能夠輕鬆地接受我們的建議。(本文摘自/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教出堅強、獨立、寬容、節約好孩子/野人文化)

親子衝突險癱瘓 中醫紓壓有撇步

親子衝突險癱瘓 中醫紓壓有撇步#溝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9歲的黃同學是高三學生,常與母親產生衝突。某天母親表示女兒在家中2樓跌落至1樓,跌下後意識不清、四肢癱瘓,緊急送醫做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頸椎損傷、椎體破裂及脫位,立即進行椎間盤固定術及椎間盤切除術,救回一條寶貴生命。國內事故傷害10大死因 第2位為高處跌落術後黃同學四肢肌肉力量只有2分,日常生活皆需仰賴他人,醫生建議入院復健治療。住院復健期間仍經常與母親產生衝突,拒絕治療及復健,經由護理師與案母深入會談,終於找出親子衝突癥結。藉由復健科團隊及中西醫合併治療,安排身心內科醫師會診及心理治療師會談,終使黃同學打開心結,轉為積極復健治療,四肢肌力回復至4分,目前可用助行器下床緩慢行走。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十大死因事故傷害之主因第2位為高處跌落,15至24歲族群前三大死因依序為:(1)事故傷害、(2)自殺(蓄意自我傷害)、(3)惡性腫瘤。針灸、中藥方、按壓風池穴 改善疲憊和憂鬱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王佩玉表示,一般青少年面臨許多的壓力與親子衝突時,應尋求壓力釋放管道,青少年親子溝通父母更應主動關懷、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取代責罵及命令。醫療方面不在是只有身心科門診可協助,中醫科門診也能提供壓力及焦慮之相關放鬆治療法。王佩玉護理師表示,醫學證實針灸治療和中藥方茯神及按壓風池穴,有調養情志的心理功效,可改善疲憊和憂鬱以減輕焦慮情形。可參考「自殺防治守門人123」原則:(1)問:主動關懷,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3)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可撥打行政院衛生署安心專線0800-788-995尋求協助。

自閉兒難溝通?先從感興趣話題下手

自閉兒難溝通?先從感興趣話題下手#溝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依據統計,2017年第三季自閉症者共有13,763人,是各障礙類別中人數增加最快的族群。因為醫療環境的進步,現階段自閉症光譜症候群特徵的孩童漸漸被發現。自閉症患者在社交溝通語言上有顯著的困難,協助他們適應環境、進行社交溝通互動是重要課題。自閉症光譜症候群 難以理解對方語意自閉症光譜症候群的孩子溝通時有語意的理解困難,尤其是抽象語彙。可能出現鸚鵡式仿說,重複複述他人或自己說過的話,或自言自語和當下無相關的話,使用代名詞你、我、他總是錯誤。多數欠缺溝通意圖、僅會使用少量的詞彙或只描述自己喜歡的話題,不太會對他人的話題討論,容易逃避溝通的環境,整體語言發展明顯落後於同齡者。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林宛臻表示,首先須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喜好及厭惡的事,然後建立溝通的動機和行為,並且將所學活用在生活情境中不斷反覆的練習。家長要等待孩子、給予孩子反應的時間,教學過程中可透過視覺加強理解,並善用其善於記憶的優勢。不應限制說話 肢體、圖片都是溝通方式這些孩子常因為無法理解他人的話語而被誤解為不聽話,若以處罰應對反而錯誤,應該耐心引導孩子理解和表達。從孩子有興趣、有動機的內容開始,儘量清楚、直接、明確,提供孩子選擇的機會,從發聲、詞彙、詞彙組合、句子、描述事件循序漸進的建立,鼓勵孩子用任何方式,如口語、肢體語言、圖片,都是學習溝通的方式。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自閉症孩子在語言溝通上會面臨到重重困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耐心指導,遇到困難時應退一步或是轉念再重新建立。這些環節需要花費家長、老師很多心力,建議尋求醫院醫師或治療師的整合式建議,幫助孩子在成長中學習,適應整個大環境的社交溝通。

研究:語調、表情比談話內容更被信任

研究:語調、表情比談話內容更被信任#溝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特殊孩子和一般人不一樣,反應指令的時間較慢,所以家長須依他的特質,給予他足夠的時間來回應。一個指令只要求一個動作,並給予5~15 秒反應時間。萬萬不可下完指令後,看到孩子沒立刻動作,便不耐煩地斥責他,這會點燃既委屈又不擅表達的特殊孩子的怒火。適時鼓勵孩子 增加繼續保持動力此外,當孩子完成要求時,別忘了給予增強鼓勵,如:笑著稱讚他、抱抱他,或給他一瓶喜愛的果汁,這都會提供他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和能量,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出孩子的好行為了。就某個程度來說,訓練特殊孩子和訓練寵物的原則一樣。其實,在大人的世界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比方上班族因公司遲到扣薪規定而被訓練出準時出勤的行為。研究指出,當一個人說話的語調、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即非言語溝通部分,和他說話的內容不一致時,對方會傾向相信他的語調、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而不是他所說的話。簡言之,即使你不說,別人也會透過語氣表情感受你真實的態度和情緒。因此,想要有效教養天生可洞察對方真心的特殊孩子,展現接納語氣、表情和肢體語言是成功關鍵。面對孩子行為脫序 家長先穩定自己情緒話雖如此,但在面對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脫序行為時,要家長不動怒地接納包容,真的很困難。建議家長們先穩定自己情緒,接著以和緩篤定的語調、真誠的表情及敞開的肢體動作,展露出接納而非拒斥的態度,就能讓孩子聽話。即使說話的內容是在指正他,孩子卻可在沒有情緒迷霧的遮掩下,看到對方了解接納的真心,而願意接受教導。遵循良好的溝通原則,可協助孩子正確接收家長的指示,不但父母教養起來輕省,孩子也減少發飆、耗費能量的機會,讓親子雙方都更輕鬆快樂。想讓特殊孩子願意聽家長的話,得配合他的天生特質,用他能接收進指令的溝通方式才行。

不用大小聲 長者溝通8技巧

不用大小聲 長者溝通8技巧#溝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子女或照顧者需要了解的是,一旦老人家的聽力變差後,就不可能再變好,所以在心態上及相處上,就要開始學習如何與有聽力障礙的老人家溝通,以免因溝通不良產生誤會,而傷了彼此感情。其實,只要掌握下列的技巧,就不需要跟老人家「大小聲」。1) 說話前,要先引起老人家的注意,例如,先輕拍他,或者在他面前比比手勢。2) 盡量在安靜、無噪音的環境,與老人家對談。3) 確定老人家可以看到說話者的嘴唇,因為看得到唇型,有助於表達意思。4) 說話音調要低沉, 放慢速度,一個字一個字地講清楚,而不是大聲吼叫。5) 盡量對聽力較好的那隻耳朵講話。6) 如果老人家聽不懂,換個同義詞,而不是一直重複同樣的句子。7) 有時候用手勢,或寫下重要的詞句,讓老人家可以看得懂。8) 同時要請老人家將聽到的話重複一遍,以確定老人家真的聽到,也聽懂了。改變溝通方式 也可避免情緒受影響以第8點來說,因為有時家人會誤以為跟老人家講的事,他都忘記了,老人家是患了失智症,但也可能是老人家根本沒有聽懂你要他做的事,或他沒有聽進去。老人家為了嫌麻煩就乾脆點頭,卻是沒有聽見,所以沒有做,但這其實不是失智啊!聽力退化既然是常見的狀況,那麼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好好面對。如果銀髮族及家屬都能正確地看待,那麼,只要改變一些溝通方式,就可以讓重聽的老人家得到很好的照顧,同時也可以避免家人的情緒受到影響。(本文摘自/好好照顧您/寶瓶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