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

秋冬進補 當心肉吃太多排便不順

秋冬進補 當心肉吃太多排便不順#進補

秋冬將至,許多民眾喜歡吃羊肉爐、薑母鴨或麻油雞來進補。不過營養師提醒,這些進補食品裡通常會加入大量的肉片、肉塊等食材增加口感,一旦肉吃多了加上纖維及水分攝取不足,當心會引起排便不順的問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表示,由於肉類含有較高的脂防與蛋白質,且是屬於較燥熱的食物,食用過量會使腸道的蠕動變慢,不但會引起便秘,未來甚至可能引發癌症。因此,營養師建議在選擇肉類食材時應盡量以白肉類為主,像是雞肉、鵝肉、鴨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相較於牛肉、羊肉或豬肉等紅肉類的食材會比較健康,但切記一定要搭配蔬菜並多喝水。此外,以中醫的觀點而言,這些食材多半屬於「溫熱」性質的食物,不宜與水果等「性寒」的食物同時食用。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楊佳菁指出,像是吃完羊肉爐後再吃水果,如此「冷熱交替」的飲食順序容易刺激腸胃、引起不適,應盡量避免。楊佳菁醫師提醒,像是感冒喉嚨發炎、鼻涕濃稠或容易口乾舌燥的患者可別以為吃補可以強身,而是應避免燥熱的食物讓身體更不舒服。女性荷爾蒙補過頭 當心反引發乳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28從中醫觀點建議民眾如何吃出健康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186教你如何「冬令進補」不油膩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7704

天冷適飲DIY藥酒 溫補養身氣血通

天冷適飲DIY藥酒 溫補養身氣血通#進補

喝酒真的會傷身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外科主治醫師楊素卿表示,「酒」可以行藥勢,古人說「酒為諸藥之長」,酒可以引藥力外達於皮膚,上至於頭頂,下至腳底,通行全身,使理氣行血藥物的作用更加順暢,也能使滋補藥物補而不滯。她說,中醫學認為「酒」性溫而味辛,溫能祛寒、疏通,辛能發散、疏導,所以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除痹散結、溫陽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暢意。並且酒為五穀雜糧所造之精華物資,所以還能補脾益腸胃。加上與養生藥材相配伍,不僅可以大大增強藥力,又能達到防治疾病的日常保健功效。楊素卿解釋,「藥酒」包含了酒的功效及藥材本身作用,其歷史悠久,如乾隆皇帝冬令進補有三寶「湯補、參補、酒補」,其中酒補就包含湯補及參補。這是因為大多數藥酒都具有製作簡單、服用方便、療效顯著、便於存放的特點。「藥酒」既可以防病治病,又能養生美容,延年益壽,因而深受歷代黃帝、醫藥學家、養生家的重視。楊素卿指出,根據中醫學理論,身體要健康、容貌要年輕,必須維持人體內氣血的陰陽平衡,除了生活規律、飲食營養均衡、精神恬淡外,平時可在家DIY製作藥酒,來調節身體陰陽平衡,補氣、壯陽、補血、滋陰的作用,能夠起到益精神、抗疲勞、滋養美容效果,尤其適用於老年人、氣血運行緩慢者、陽氣不足者,以及身體內有寒氣、經絡有痹阻、氣血有瘀滯者。DIY藥酒準備事項:容器選用玻璃瓶,先洗乾淨,再用米酒沖洗過,避免陽光照射。選用酒精濃度50度左右,例如米酒或米酒頭。藥材要新鮮,洗乾淨、乾燥後再來泡酒。每天搖晃藥酒容器,使藥材藥性溶出。可加蜂蜜、冰糖、使藥酒可口。楊素卿提醒民眾,藥酒雖然有養生作用,但有下列情況者,請不要飲用:正在出血者,如痔瘡出血、月經期等。有發炎症狀者,如感冒支氣管炎、肝炎、口腔炎。潰瘍患者,如胃12指腸潰瘍、皮膚潰瘍。高血壓患者。癌症患者。肺結核患者。楊素卿更針對過年期間飲酒提出以下幾點注意事項:飲酒要有節制,少飲有益,多飲有害。不善飲酒者,可加水稀釋或加入雞腿、魚肉、排骨等作成藥膳。辨證選藥選酒,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藥酒及藥材。堅持一段時間飲用,任何養生方法都要持之以恆,唐代大醫家孫思邈說:「凡服藥酒,欲得使酒氣相接,無得斷絕,絕則不得藥力,多少皆以和為度,不可令醉及吐,則大損人也。」萬一喝過頭,可喝西瓜汁、檸檬汁、綠豆湯、蜂蜜水、淡茶水、酸梅湯、優酪乳、水梨來解酒。不要空腹飲酒,以免刺激胃黏膜,也不要飽餐。延伸閱讀「DIY藥酒作法」: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622

愛心進補 補出孩子過敏問題

愛心進補 補出孩子過敏問題#進補

高二的阿國(化名)是家中獨子,小學時品學兼優,是人見人愛的乖孩子,上了國中後既叛逆又愛發脾氣,讓媽媽傷透腦筋。在親友介紹下,媽媽帶阿國做了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後才發現,原來阿國的牛脾氣是吃了太多媽媽的愛心牛肉所致,醫師根據阿國的檢測報告說明牛肉是他的慢性食物過敏原,媽媽覺得牛肉營養為阿國進補,卻在無心當中補出體內長期慢性發炎,使阿國易疲倦感冒不舒服而影響情緒。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鄭乃源院長指出,在門診中有不少例子是家長出於用心為小孩生長著想,卻讓孩子在不自覺中吃進食物過敏原,當下不一定立即顯現在起疹子、皮膚癢等症狀上,影響免疫力。鄭乃源醫師表示:「至少有60%的國人深受食物過敏之苦,其中尤以孩童佔大多數,建議最好趁孩子還小,食物尚未開始多元攝取前,先找到食物過敏原,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和急性過敏原相較,慢性食物過敏需要反覆性或大量的過敏食物才會產生,但因症狀不易查覺,例如頭痛、失眠、鼻塞、拉肚子等小毛病,讓人困擾又不易與食物過敏產生聯想,而人長期處於這些小症狀中,一定對情緒及健康造成影響。更嚴重的是,某些研究已指出慢性食物過敏將會導致慢性病發生。」鄭乃源醫師補充說。鄭乃源進一步說明,現代人飲食複雜度比過去的農業社會高出許多,發生食物過敏的機率大大提高,再加上孩子外食內容十分隨興,造成現在青少年食物過敏的比例很高;但是慢性食物過敏缺乏明顯症狀,在聯安2千名被檢測出有食物過敏的患者中,約有七成不知道自己的不適症狀是來自於某特定食物,直到透過檢測才發現竟是食物惹的禍!為避免青少年本身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外食不當引發慢性食物過敏引發不良的影響,鄭乃源醫師建議:「生活習慣差的青少年、常感冒過敏的孩子、即將要出國面對全新飲食環境的學生,應接受完整而專業的慢性食物過敏原分析並搭配基礎的健康檢查項目,藉由醫師的專業,用科學數字帶領孩子了解、正視自己的健康。」除食物過敏檢測外,還要加上血液、X光、腹部超音波、心電圖等基礎檢查,才知道如何避開造成體內免疫失衡的食物,掌握目前健康狀況,以免因為慢性發炎影響發育與學習。

中醫是怎麼調理體質的?

中醫是怎麼調理體質的?#進補

中醫究竟是在補什麼?或是說中醫是怎麼調理體質的?因為過去是以農業社會為主的時代,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且經濟條件普遍不佳,難得吃到大魚大肉,營養比較不足,所以在天氣寒冷的季節裏,就以大魚大肉為主食,中醫講「冬藏精」,適合補腎補精,所以再加入辛熱溫補的藥材來補足過度耗用的腎氣和體力,也就是今日我們耳熟能詳的冬令進補。但現代社會型態已經改變,勞動力已不像以往那樣大,社會經濟條件也比以前好,每天的便當主食也多半是雞腿、排骨,已經不需要刻意再去大量補充肉類。但有的民眾不是吃素,會覺得餐點中沒有吃到肉,就會覺得沒有飽足感,當然可以藉這個機會變換一下口味,把便當主食換成藥膳燉品。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陳彥行說明,其實就算是冬令進補,也不需要一整個冬天都在吃補,而是遇到天氣嚴寒的時候,像近幾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很大,突然就低溫持續數日,冷得受不了,藉這個機會補ㄧ下,點綴ㄧ下ㄧ成不變的飲食,這樣也不錯,吃東西有時候也是朋友之間、家人之間聯絡感情的方式。所以如果只是過年單純補ㄧ下,當成ㄧ般藥膳火鍋、藥膳料理,只要藥材劑量不要太大,中藥的藥性平和,也是ㄧ個不錯的調理方式。所以現代人可以進補,但不一定要放入大量的肉,反而是當作輔助加成作用的中藥材,真的是需要區分體質服用,這才是重點。陳彥行表示,依照個人的體質不同、需求不同,進補的藥材就要有所調整,否則補了ㄧ堆不符合身體需求的藥材就浪費了,甚至產生不舒服的症狀。平常市售固定的藥膳成方,多半是偏溫補熱補的藥材,甚至像冬天常吃的薑母鴨、羊肉爐都是此類溫補的藥材。所以民眾如果實在不曉得自己是屬於什麼體質,比較不建議直接購買藥膳成方,最好請教合格的中醫師給建議會比較好。因為中醫治病強調整體觀,就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經過醫師「望聞問切」,也就是觀氣色、看舌頭、聽聲音、聞氣味、問問哪裡不舒服、把脈等,統合全部資訊之後「辨證論治」,為他量身訂做出適合他這個個體服用的中藥,藉由調理體質來解決我們身體上的不舒服。所以想知道吃什麼比較好?吃哪些比較補?我的建議是要先看看我們究竟是屬於什麼樣的體質?這樣才能對證下藥。藥材本身沒有分好壞,只有適不適合。便宜的藥如果適合的體質服用就是好藥,如果不適合的體質服用,再貴的藥、再稀有的藥都只是勞神傷財而已。陳彥行解釋,如何區分自己是什麼體質,簡單介紹4種:氣虛證:有的人經常感到疲倦,一站起來就覺得頭暈目眩,一整天都感覺無精打采,說話有氣無力小小聲的。也就是俗稱「沒元氣」。 血虛證:臉色萎黃,面有菜色,嘴唇和指甲沒有血色,經常感到頭暈,健忘,一到晚上很疲倦了卻又睡不著覺,手腳容易發麻,小腿容易抽筋,女生的話月經經量很少。也就是俗稱「欠血」。 寒性體質:手腳冰冷,很怕吹到風、吹到冷氣,臉色蒼白,特別喜歡喝熱飲,很怕喝到冷飲,小便透明而且量多,大便偏軟偏稀。也就是俗稱「冷底」的體質。 熱性體質:常覺得口渴很想喝水,特別喜歡喝冰的飲料,滿臉通紅,自覺很煩燥,容易出汗,小便量少顏色深黃,大便乾燥顆粒狀難出。也就是俗稱「容易上火」的體質。陳彥行提醒民眾不只在春節期間需注意,在每日的生活上,飲食的取捨,都需衡量自己,適時適量,這樣才能吃出健康。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186

三道冬令進補膳食 讓你營養好過冬

三道冬令進補膳食 讓你營養好過冬#進補

冬令時節,又到了吃補的季節!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林琬翎醫師提到,根據中醫理論,冬三月草木凋零、凍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歛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要力求其靜,保持心神的安寧,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在起居調養方面,冬天應該順應日光早起,等到日出後才起床,才能收歛陽氣,固護陰氣,太早起床,很容易因為本身陽氣不足,加上氣溫過低,無法對抗寒氣而著涼。但是適量的運動仍然有助於血液循環,程度以微汗為限,才不會因為大汗淋漓,毛孔大張,導致寒氣入侵。飲食調養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少時生冷,但也不宜燥熱,食用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冬氣通於腎,常吃天然氣味重或顏色深的食材,如羊肉、香菇和木耳等,食物的能量會往人體下焦部位,也就是腎的位置走,因而能產生能量、增益陽氣。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多喝豆漿,多吃蘿蔔、青菜、豆腐等。進補時,也要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署立基隆醫院林琬翎醫師提醒大家,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選擇清埔、溫補,萬萬不可盲目進補,以免不適體質反而出現口破、失眠或身體不適的情形。林琬翎醫師也提到,現在正值新型流感肆虐的季節,民眾都希望能有好的抵抗力來免於受感染,平時除了養成良好的衛生營養習慣,中醫防病於未然的觀念也可以從補肺氣調脾胃上著手,使人體呼吸道及消化系統維持在健康運作的狀態。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室許秋萍營養師也提到:現代人每天大魚大肉,營養已經足夠,如何『補的健康、補的合宜』更是國人進補時更應注意的,以免補出問題,而除了一般民眾之進補外,慢性病患者之進補更應特別注意,糖尿病患者可用「代糖」取代「糖」;高脂血症患者應避免高油及高膽固醇食物、減少「精緻糖類」的攝取量;高血壓患者則應注意含鹽份高之食物、調味品;高尿酸血症應減少高普林之食物,並注意湯品之食用量;腎臟病患者應注意高磷食物如花生、芝麻、內臟類、蛋白質攝取量之攝取量的控制。在此,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及營養室亦提供了『芽白如意雞』、『和漢田野』及『補肺健脾排骨湯』三道冬令進補之膳食,提供民眾參考。示範食譜一:芽白如意雞材料:(10人份)雞1隻、芽白菜1斤、牛蒡1支、薑片少許、黑棗7顆作法:將芽白菜撥開洗淨、牛蒡切片 。 將所有食材放入陶鍋中燉煮至軟後加鹽調味即可 。 ※ 慢性患者可去雞皮燉煮。示範食譜二:和漢田野材料:(10人份)小排12兩、當歸1片、枸杞1T、川芎4片、紅棗12粒、紫山藥16兩、蒟蒻小捲1包、薑(片)2兩、川七8兩、銀杏 4兩作法:以麻油、薑爆香後放入川七大火快炒。 小排、當歸、枸杞、川芎、紅棗燉煮1小時後(不必調味)濾出高湯。 將高湯加熱汆燙蒟蒻小捲2-3分鐘撈出後,高湯中加入冰糖及鹽少許調味。 分別放入山藥汆燙2-3分鐘撈出(山藥口感脆風味特殊)、熟銀杏2-3分鐘後撈出。 高湯稍加熱,可再依個人喜好加入米酒。 將炒好之川七及所有燙好之食材擺盤後,再倒入燒熱之高湯即可。 ※ 素食可將小排以香菇蒂代替 。示範食譜三:補肺健脾排骨湯材料:(4人份)黃耆4錢、黨參3錢、白术4錢、山藥4錢、甘草2錢、紅棗3錢、玉竹4錢、芡實2錢、蓮子2錢,及排骨適量作法:將排骨洗淨後放入水中川燙。 將排骨及藥材一起放入燉煮。 小伙段主40分鐘至1小時即可。 ※ 有感冒症狀者不宜食用。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7678

教你如何「冬令進補」不油膩

教你如何「冬令進補」不油膩#進補

時序慢慢進入冬季,暑氣漸消,又到了吃補季節,陽曆十一月初開始進入「立冬」,習慣上大家把這個節氣認為是冬季的開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指出,冬令進補是國人傳統養生保健的一環,易經云「冬至一陽生」,此時寒冷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的陽氣開始滋生,陰極陽生也最能吸收外來營養而發揮其滋補作用。洪若樸說,節氣變化萬物蟄伏,人體活動量減少,新陳代謝變得緩慢,食慾也較旺盛,正是進補養生好時機。俗話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此階段的養精蓄銳,正是為來年「春生、夏長」而準備。然而現今富裕生活環境,平日飲食不虞匱乏,國人營養攝取過盛,其實不必急於在冬令時期給自己藉口大吃大喝,而是要考量個別需求差異,在冬令進補上稍做調整。洪若樸建議,民眾可搭配飲食金字塔概念,食材多元化、蔬果常相隨、五穀雜糧核果不可少。製作時除把握油、鹽、糖適量的原則外,也應用中藥材與蔬食的原始甘甜美風味,並利用含豐富多醣體、維生素、礦物質的菇蕈類來增加蔬菜類的變化、以免落入「營養健康不可口」。她強調,除了蔬果、菇蕈、核果種子類外,也不妨試試使用一些國人熟悉的當歸、黃耆、枸杞子、百合、紅棗入菜,不僅可以增加食材多變化、色彩誘人食慾,更可以減少調味料使用量,例如:歸耆羊肉湯、淮山百合排骨湯、核桃鮮菇雞片、麻油藥膳皇宮菜等。洪若樸提醒,傳統的冬令進補不外乎是以大量肉類食材搭配中藥材進行墩熬,例如:八珍排骨、十全大補等,無形中攝取過多蛋白質、飽和性脂肪、膽固醇及普林,不僅增加惡化了慢性疾病罹患,例如心血管性疾病、高血壓、中風或高血脂患者等,不能不慎選藥燉食補,否則在節氣變化多端的嚴冬更容易發生意外(肉類食品燉熬時間久,湯品內含普林量高,對痛風病患不宜;糖尿病、肥胖者,則需節制熱量及份量)。最後洪若樸提醒民眾,在冬令進補想要國人完全漠視幾千年飲食文化傳統,實有違人性,為顧及健康、營養、美味,不妨將【飲食金字塔】概念帶入日常生活中,讓國人重視自然養生與健康,除了減油、減熱量、多纖維外,在進補的同時也兼顧均衡,讓大家『贏』在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食譜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7704

開暖氣圍爐 小心鼻血狂流

開暖氣圍爐 小心鼻血狂流#進補

寒流一波接一波,眼見農曆春節又將來臨,家家吃團圓飯少不了要吃火鍋,另外如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等各項燉補鍋品更是琳瑯滿目,讓人食指大動。不過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門診近來卻發現因天冷進補吃火鍋造成鼻血流不停的民眾有大幅增加的趨勢,醫師提醒民眾春節圍爐要特別注意飲食的均衡和個人健康的管理。家住沙鹿的李先生特別喜歡吃火鍋,加上最近寒流多,家裡幾乎天天開暖氣又進補,今年過年圍爐還計劃要自製鴛鴦麻辣鍋來大快朵頤。不料前幾天晚餐正在大啖羊肉爐時,李先生突然覺得鼻子癢癢、怪怪的。原以為是流鼻水,沒想到一抹竟是滿手的鮮血,連坐在一旁的家人看到了都嚇一跳。好不容易止住鼻血,第二天早上起床時居然還發現枕頭上沾滿了血跡,口中吐出的痰中也充滿血絲。且這種大量出血的狀況還持續了好幾天,李先生心驚之餘趕緊前往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看診,經耳鼻喉科劉耿僚醫師詳細檢查並治療後,才止住流不停的鼻血。劉耿僚醫師表示,寒冬季節耳鼻喉科除了感冒與鼻炎的患者增多外,流鼻血的病人也比平時增加了好幾倍。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因為鼻腔黏膜受到刺激或外傷引發血管破裂,少部份則是因為鼻腔內暗藏致命的腫瘤。不過因為鼻黏膜敏感脆弱、每到冬季天氣乾冷或民眾為保暖使用電暖器導致室內過度乾燥時,也會導致鼻黏膜乾燥破裂。另外,大家喜歡吃一些熱食或進補,像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中藥補品或油炸食品等,太過燥熱的飲食也都可能引起流鼻血的問題。尤其在春節期間,民眾團聚家中吃火鍋圍爐,如果天氣冷一點,甚至會開暖氣保暖,當空氣過於乾燥,也容易造成流鼻血的症狀,因此醫師特別提醒民眾注意不要吃太多燥熱、油炸食品,開暖氣時需注意室內溼度的維持。一旦出現流鼻血的狀況不要慌張,先採坐姿,頭部略向前傾,用拇指與食指緊壓鼻翼兩側五分鐘,不要讓血液從鼻孔流出,同時張口用嘴巴呼吸。建議民眾也可同時用冷毛巾或冰敷袋冷敷鼻樑處。記住不可躺下或頭後仰,這樣血液才不會倒流進喉嚨與呼吸道,否則鼻血流進咽喉可能引發咳嗽,加上流血時若緊張血壓上升,會加重出血量。如經壓迫仍無法止血,請儘快前往醫院耳鼻喉科或急診室就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