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

溫補藥膳多有高普林!痛風者小心

溫補藥膳多有高普林!痛風者小心#進補

22日就是冬至,只要提到冬至就會想到要進補,吃一些羊肉爐、薑母鴨、藥燉排骨等的藥膳,感覺可以讓身體多累積一些本錢對抗寒冷的冬季,但每年冬至過後,門診總會出現一些因為關節疼痛難忍就醫的人,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痛風而不自知。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表示,溫補藥膳的確有溫暖身體抵禦寒冬的功效,能活血祛寒,益氣強身,但是溫補藥膳通常含有高普林,因為進補的藥膳多為溫熱為主的中藥材,加上適量肉類燉煮,肉類食品或動物骨頭經長時間燉熬後,湯內含普林量增高,因此若在進補後,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就要當心是否有急性痛風發作。林兆啟指出,高普林的食物是指每100公克食物含150~1000毫克普林,像是動物內臟,雞肝、雞腸、鴨肝、豬肝、豬小腸、牛肝等;或是蝦貝類的草蝦、牡蠣、蛤蜊、干貝等;熬煮過的濃肉湯、雞精等,都是屬於這類的食物,若有痛風者應儘量避免食用。溫補藥膳到底怎麼吃較好?林兆啟建議,儘量不要用吃到飽的方式吃溫補藥膳,食用量最好一天只吃1碗普通碗,並搭配蔬菜食用;用餐過後多喝水,至少500㏄以上(可分次喝);若是痛風、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患者,不宜多喝湯或多吃肉和海鮮。

冬令進補 中醫預防醫學重要一環

冬令進補 中醫預防醫學重要一環#進補

每到冬至前後,居家常瀰漫濃郁竄鼻的陣陣藥香。易經「冬至一陽生」此時,寒冷的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的陽氣開始滋生,藉由中藥適時煽風助燃以積蓄能量,可使身體有足夠的熱能對抗寒冬。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傅宗楷醫師說,傷寒論「冬傷於寒,春必病溫」以及「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得知冬令進補可使來春生病的機會大大減少,是中醫預防醫學極重要的一環。雖說「冬宜溫補;秋宜平補」,但臺灣地處亞熱帶,冬季仍屬暖和,適合平補。只有寒風刺骨的寒流來襲時才宜溫補。平補可用補血湯:1兩黃耆、當歸2~3錢,紅棗、枸杞子適量,也可用八珍湯、四物湯加減之。傅宗楷醫師表示,氣虛血弱、體質寒冷,如四肢冰冷、倦怠乏力、脘腹冷痛、肢節酸痛、容易感冒的人,無論是秋冬或暮春三月皆適合溫補。以十全大補湯、當歸生薑羊肉湯(即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最為常見。傅宗楷醫師指出,十全大補湯是冬令進補常見的基礎,再依不同需求加減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四君、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四物。如四物補血加四君補氣即成八珍湯,對氣血兩虛,症見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四肢乏力、說話有氣無力、婦女月經失調者都具良效。若虛寒症較重,則再加上黃耆、肉桂成十全大補湯,每味藥各用3~5錢,對虛勞疲極可奏奇功。虛寒容易心悸者,人蔘可選用高麗蔘2~3錢。若虛症不甚或血壓易高可用粉光、太子蔘、黨蔘取代人蔘。胃腹寒痛或四肢冰冷、易鼻子過敏者,可加生薑1-2兩,棗、枸杞適量,補血滋養又可增加湯頭甜味。肉類可用羊、豬、雞、鴨,即成藥香味美的進補極品鍋了。

影音/冬至藥膳進補 痛風患者多3成

影音/冬至藥膳進補 痛風患者多3成#進補

下禮拜四就是冬至,不少人會吃羊肉爐、薑母鴨等溫補藥膳來進補,不過有醫師提醒,因為這些和中藥一起燉補的肉類、內臟及海鮮都是高普林食物,會讓尿酸增加,造成急性痛風關節炎。最近天氣又濕又冷,不少人會吃熱騰騰的羊肉爐、薑母鴨或藥燉排骨來進補,希望藉此活血祛寒、補氣又養身,讓身體暖和一點,但這些藥膳可別吃太多,小心痛風發作。有醫師臨床發現,每年冬至過後,痛風門診病患就會增加兩、三成,因為這些進補的藥膳雖然多為溫熱的中藥材,但若加上肉類、內臟及海鮮一起燉煮,就會釋放高普林,使得體內尿酸增加,造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醫師建議,這類溫補藥膳儘量不要用吃到飽方式,一天吃一碗就夠,而且還要搭配蔬菜食用,用餐過後多喝水,如果是痛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包括湯、肉類及海鮮都要少量攝取。此外,醫師也提醒,冬至吃湯圓也不要過量,因為糯米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不適。

一周吃3次薑母鴨 少女皮脂分泌旺成痘花妹

一周吃3次薑母鴨 少女皮脂分泌旺成痘花妹#進補

天氣漸冷,免疫力易下降,正好是進補祛寒的好時節,許多人都會吃一下薑母鴨、人參雞、羊肉爐,調養生息、強健補身,不過醫師提醒,補過頭小心變成「痘」花妹,根據電視媒體報導,台北一名22歲的女子,因為家就住在薑母鴨店的隔壁,每個禮拜都至少吃3次,沒想到2個禮拜下來,雙頰甚至到頸部,都長滿痘痘,整個左臉頰紅腫、潰爛,嚴重到有的還發黑。根據電視媒體報導指出,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解釋,薑母鴨中含有很多的薑及一些酒精的成分,那些成分對皮膚的刺激,都是比較大的,假如大量吃的話,就會造成皮膚的發炎組織發炎,因此,醫師建議皮膚油脂分泌旺盛的人,薑母鴨、麻油雞等燥熱食物,一個月吃一次就好,還有甜食,像是巧克力、花生或者辛辣物,也是能避就避,另外想要擁有好皮膚,除了平時清潔一定要做好外,可以多吃一點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此外根據台中杏豐醫院衛教文章表示,我國傳統的進補烹調方法,大多習慣使用家禽、家畜等富含蛋白質又多油的食材,這種含有較高量的油脂、膽固醇、熱量、蛋白質及普林的食物吃下肚之後,對年長及身體已有「三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高之代謝症候群)及腎臟疾病的患者而言,勢必會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對一般人而言,大吃大喝的結果恐會增加腸胃負擔,不但無法補身,還可能引發腸胃疾病、肥胖、痛風等疾病,因此在冬令進補時,一定要注意均衡飲食,正確進補才能增進健康。鴨肉很毒恐致皮膚病惡化?薑母鴨能進補嗎?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1&id=459陸教授來台發表「湯的威力」 強調熬煮河蜆湯可護肝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72挑食材、三餐聰明搭配 立冬進補健康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1

鴨肉很毒恐致皮膚病惡化?薑母鴨能進補嗎?

鴨肉很毒恐致皮膚病惡化?薑母鴨能進補嗎?#進補

冬天漸漸到來,許多人都會趁此時節進補,包括羊肉爐、燒酒雞、薑母鴨、十全大補湯都有人吃,尤其很多人都喜歡吃薑母鴨;不過老一輩的人說,鴨肉很毒,如果身體不好的人不要亂吃,甚至有老人家認為,鴨肉是大毒,特別是生暗瘡、皮膚病的人不能吃,因為鴨肉中的毒,會延緩這些皮膚疾病復原的速度。但鴨肉真的那麼毒嗎?到底要怎麼吃才對?什麼人最好別吃?記者深入調查,訪問養鴨中心的「鴨子達人」、中醫師,還找出美國的研究,要為大家解開疑惑。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1&id=459)

醫訊/「慢性病患者的中醫養生方法及冬令進補」講座

醫訊/「慢性病患者的中醫養生方法及冬令進補」講座#進補

為紓解家庭照顧者長期照護之身心壓力,協助提昇其生活品質,促進彼此間情緒交流與經驗分享,基隆長庚特舉辦本活動,邀請中醫林青青醫師及林庭宇醫師介紹「慢性病患者的中醫養生方法及冬令進補」,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因名額有限,敬請事先報名。活動時間:11月18日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活動地點:基隆長庚醫院5樓第三會議室※活動訊息由長庚醫院提供治療遲緩兒不用奔波 大千醫院兒童發展評估中心啟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17&HN_Yr=0&HN_Mon=0衛生署高層大搬風 林奏延醫師接任副署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18&HN_Yr=0&HN_Mon=0醫療機構收費浮濫 監察院糾正衛生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20&HN_Yr=0&HN_Mon=0

把握肉少、鹽少、份量少原則 冬令要「輕」補

把握肉少、鹽少、份量少原則 冬令要「輕」補#進補

今年11月8日為「立冬」,是傳統進補的好時機,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鈺君醫師表示,現在物資豐饒,大部分人營養過剩、消化不良、血脂過高,且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過度的溫補其實是不適宜的。因此民眾對於冬令進補的觀念應修正為調整腸胃機能。 郭鈺君醫師表示,進補須視個人體質與條件而定,除了陽氣虛弱、預防疾病、或年紀大的人以外,其實一般健康的人不需要特別的進補。體質燥熱、壯實易上火之人,如面紅目赤、口乾舌燥、溲黃、便秘、舌苔黃膩症狀者,切忌溫補。婦女生理週期時也不宜進補,以免增加排血量,延長生理週期,反造成不適。孕婦不可服用含肉桂的方藥,如十全大補,恐促子宮血循,導致流產。而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之人也勿吃補,以免氣血亢盛上衝,釀成意外,切忌高麗蔘、大量炙黃耆、肉桂。而補藥中高熱量的濃湯、油脂、肉汁對有腎臟病、糖尿病、痛風的病人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補湯中的酒精成分對肝膽疾病之人加重其代謝之負擔,抑制尿酸排泄造成痛風,也容易引起胃潰瘍患者的不適,糖尿病患者也避免使用大量甘草及晉耆以免血糖不穩。另外,剛做完醫美手術的民眾也不宜進補,因為進補後會使膚質變較乾。 郭鈺君醫師強調,現在應提倡冬令「輕」補,也就是「輕輕地補」,把握肉少、鹽少、份量少三原則,把補湯中的肉量、調味料減少,而份量少表示食量要減少以及藥材的補力要輕;她表示補力輕、食量少,身體的負擔自然減輕、消化好,藥材的藥力吸收效果也更佳。

外表相似、氣味不同 樹薯充山藥騙倒公務員

外表相似、氣味不同 樹薯充山藥騙倒公務員#進補

台中一名72歲的莊姓退休公務員,多年前因看到媒體報導山藥具有抗老化的作用,從此便把山藥當成補身聖品,每周一定要吃二、三次才行。日前聽鄰居說,市場有便宜的山藥販賣,價格甚至是中藥店的一半不到,便至市場大量採買。沒想到返家烹調後發現味道有異,詢問專業人士後才知有不肖業者撿拾山上的樹薯充當山藥,向不知情民眾詐財,因此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呼籲,使用中藥進補養身,應先諮詢中醫師的建議,再尋找合格、有信譽的藥商,切勿購買來路不明或自行聽信偏方,隨便服藥。民眾冬季補身該注意些什麼呢?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陳柏全指出,一般食補是以預防疾病為主,應該根據不同病情,同時配合病人的體質、精神及環境等因素調整用藥,才能真正達到進補的效果。平時可在食物中可酌加黃耆、當歸、枸杞、山藥、杜仲、何首烏、肉蓯蓉、仙靈脾、地黃、桂圓、麥門冬、茯苓、白朮、人參,都是抗老化、強壯作用的中藥材。根據維基百科搜尋資料顯示,樹薯的根部可以食用,因此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不少居民種植樹薯,而樹薯要先刮去外皮,煮熟後才能食用。若塊根未煮熟或氰酸(cyanic acid)未完全分解前就拿來食用,內含的毒素會轉化為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輕者噁心、嘔吐、下痢、昏眩;嚴重者呼吸衰竭而死亡,還可引起甲狀腺腫,並會傷害視神經和運動神經。※照片左邊為山藥,右邊為樹薯,兩者外表相似,但價位截然不同。(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抗老化、助強壯! 進補可吃當歸、山藥、枸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4狂吃麻辣火鍋 小心頭皮太油導致掉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97&HN_Yr=0&HN_Mon=0做什麼事情最爽? 英國調查:做愛「尚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95&HN_Yr=0&HN_Mon=0

Menu